- 在Dou老师离开上海之前,再次邀请Dou老师深度探索了:在现代生活中,如何成为一位长期主义的瑜伽练习者。这期内容,十分接地气。希望每一位都市生活中的练习者,内心笃定的建立好自己的瑜伽人生。

- **长期主义的实践与挑战
**瑜伽练习如同“人生的小船”,需在不同境遇中坚持,而非因中断感到羞耻。
长期主义的核心:将体式与生活融合,时间越久,联结越深(02:28)。
练习与生活的双向平衡:每天1-2小时的练习需与生活节奏匹配(02:56)。
- **开放心态与信息辨别的智慧
**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的劣势:注意力分散导致“一无所有”(03:06)。
观点分歧源于不同视角,需以开放心态接纳多元建议(04:15)。
教学中的“Open mind”理念:师生双向学习,放下权威与执念(18:34)。
- 练习与生活的真实碰撞
生活变故(如育儿)如何意外提升身体能力(29:44)。
打坐冥想与生活阅历的相互滋养(29:01)。
锚定点的力量:在波动中保持稳定,如定期回归练习(35:06)。

- **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矛盾
**反对“绝对标准”:肩部开度、体式完成度应因人而异(16:05)。
教学需结合学生背景,如先天条件、生活状态(17:56)。
- **瑜伽之心的终极考验
**垫子外的修行:用瑜伽视角应对生活难题(33:29)。
真正的自由:跳出社会标准,活在自己的节奏中(39:34)。
- 锚定点不是体式,而是将心拉回平静的能力。(37:41)
- 练习的欲望与买包的欲望并无不同,关键在于觉察执念。(43:32)
- 如果你无法抓住脚后跟,好好吃饭睡觉,明天再练。(46:54)
- 结尾:长期主义的真谛(50:03-52:17)
- 修行不限于垫子:无论是瑜伽,工作还是育儿,本质都是修心。
- 放下标准,拥抱真实
- “松弛感不是表演,是接纳焦虑后依然选择平静”
延伸思考
- 长期主义是否等同于“坚持”?如何定义自己的“长期”?
- 瑜伽哲学中的“无执”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焦虑?
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请听友们多多分享!
进听友群请加WX:13564136070 备注“播客听友”
听友线下福利:加群即可免费兑换长乐小院YOGA(上海)瑜伽课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