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受害者有罪论:加州遇害中国女生遭舆论二次伤害

受害者有罪论:加州遇害中国女生遭舆论二次伤害

2025/2/20
logo of podcast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Topics
李老师:我认为此次事件的核心在于一名中国女学生被杀害,而不是对其生前行为进行道德审判。一些网民和媒体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和隐私曝光,这是一种严重的网络暴力,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凶手及其犯罪行为,而不是对受害者进行指责和审判。 部分媒体和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和点击率,不顾新闻伦理和道德底线,恶意放大受害者生前的私人生活细节,制造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的表现。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公义的亵渎。 我希望那些发表不当言论的人能够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他们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者及其家属,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部分媒体和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我们可能会放大一些细节,但我们并没有恶意,只是想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事件。 网友:我认为受害者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她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作家大V:这件事的重点难道不是她被人杀害了吗?为什么要对她生前行为进行审判?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社会方面,近日,美国加州艺术学院一名 23 岁中国大四女学生在其校外公寓不幸遇害,一些网友谴责女子重阳内外完全被西方虚化了,还有人传播女子生前照片,用的标题都是要暴露她的不堪。一名作家大 V 对此评论,这件事的重点难道不是她被人杀害了吗?还要对她生前行为进行审判吗?

部分媒体和自媒体账号为追求流量,刻意放大受害者生前的私人生活细节,本质上是一种受害者有罪论的遍体。严重违背了新闻伦理中的最小伤害原则,将本该严肃讨论的性别暴力事件异化为猎奇消费。当犯罪事件被包装成桃色新闻时,实质是在消解暴力犯罪的严重性。受害者的父母在经历失去女儿的悲痛后,还要遭受二次伤害,还要被羞辱。

希望大放厥词的他们都能经得起全网的道德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