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卫斯理《大厦》与《天空杀人鬼》| 人类生存空间的终极焦虑 Vol.141

卫斯理《大厦》与《天空杀人鬼》| 人类生存空间的终极焦虑 Vol.141

2025/5/22
logo of podcast 远方周末计划 | 全网最滞后聊电影,及其他

远方周末计划 | 全网最滞后聊电影,及其他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T
TC
Topics
TC: 《大厦》这本书,它既有时代的局限性,同时也是划时代的。虽然在85年,作者需要解释什么是大厦,27层楼也觉得很高,但它透出的对摩天大楼的恐惧,与现代人是共通的。这种恐惧包括恐高症、密闭恐惧症,以及对人类生存空间的焦虑和担忧。这些东西完全是划时代的,我们现在依旧该恐高的人照样恐高。 香港的牙签楼给我一种特别不结实的感觉,应湾园的楼像科幻电影里的屏障,居住面积特别小,让人觉得特别密闭特别压抑。随着这种类型的房子越来越多,这种压抑感和恐惧感其实反而是越演越烈,比当年写《大厦》这本书的时候可能还更加的强烈。 《大厦》这个小说,它也是因为反正最后这个结局也不明朗,然后幕后那个老大到底是谁也不知道,隔好多年前我看这种小说我会觉得它有一点故弄玄虚,就是你最后不告诉我幕后大佬是谁,你有点刻意的卖弄神秘。但是现在我会觉得他可能是有意为之的一种设计,就是在告诉你这个小说的结局根本就无所谓,因为它的重点就不是结局。无论是《大厦》还是《天空杀人鬼》,他们都是一种你可以说就是吃设定的一个作品,之所以要吃设定就是因为它背后透出那种集体焦虑,你哪怕你不看故事,你光看这个设定,你就会引发什么甭管是恐高啊,密闭恐惧症啊,那种未知感,迷宫这些各种元素,这些东西它是共通的。但是说了这么多,我其实还是说说的是这种流于表面的,还是浮面的,我觉得这些所有的这种恐惧感,它是流于表面的一种表达,但是这种作品我觉得它还真的是上了一点价值,还是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一些表达,这两部作品我觉得它们本质上都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的一个担忧。 TC: 虽然一个日本作品一个香港作品,但是我觉得就好像日本人和香港人可能对这个事,他应该是都特别的深有体会,因为他们都是这种居住面积特别小,然后必须得往上层不断的去延展,延展完了那个东西是什么,那个东西就是大厦。所以你看泥筐这个小说一开始,他给大厦定调这件事,他可能不光是科普,他其实一开始就是在点题,他就是在告诉你当人类的居住空间越来越狭窄的时候,那么所谓的大厦,他就是应运而生的。所以你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哪怕是比如说近些年你看的一些港片,像我记得前几年有一个那个曾志伟和谁演的呀,叫一念无名吧,他讲的就是在一个所谓的棺材房里生活的故事,棺材房是什么,你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只有睡觉的地儿那么一个非常狭窄的一个居住空间,因为那屋子基本上推门进去可能就是床,然后可能还有那么一个做饭的,那么一个做饭和卫生间,它是放在一块的,你只能保证自己活着,什么居住的什么品质就别想了。 这个一念无名,他还只是用一种非常极端的那么一个情况去演出来,但是实际上你看很多港片啊,近几年的这些什么破地狱呀,还有我最近看的一个我觉得不错的叫灯火蓝山呀,这些片子他带着一定的怀旧气息,然后他们的主人公啊,一般住的都是那种特别狭窄的老房吧,所以这种就是狭窄的居住环境,它不光是80年代泥框做了一个担忧,其实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预测,这么多年大家对这个担忧,它一直存在,就没有变好过。 TC: 而且其实不光他们,我觉得作为比如说生活在北京的人,有时候也是深有体会,因为我是那种感觉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我真是眼瞅着我们生活的城市从二维一点一点拓展到三维,因为比如说小时候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住,不一定是住四合院,不一定是住特别重规重矩的那种四合院传统的,但是至少很多朋友也都住的是平房,基本上都是一层,就是在胡同里很难得才有那种二层楼,基本上都是平面的,所以我们的居住空间当年就是一个二位。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我去我们家旁边一个20多层的一个居民楼,我就觉得老高了,那时候我已经是从平房,然后搬到了一个六层楼啊,然后再从我那六层楼,我去人家,我到了那二十多层那个楼,不一定比我今天我住的楼高,但是当时也觉得跟探险似的就是因为当时高楼还不算特别多,然后再后来那就是这种高层建筑,那已经是常态了,在北京是高楼林立,所以这个时候的一个居住空间就变成三维了。 如果未来有一天连三维都不够使呢,那么这些科幻作品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想的是未来如果未来有一天连这个三维空间都不够用,那怎么办,那个时候我觉得也就两种方案吧,要么就是北京折叠,要么就是第四空间。所以你看前几年特别火的那个短篇小说,那个北京折叠,其实就是对生存空间压缩的一种构想,对吧,一个一个魔方一样的城市,它随着时间的变换,这个城市在不断的变形,这个一方面是一个从物理上来说,它是一个建筑结构的一个想象,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结构的一个再分派,北京折叠它不光是说的是建筑本身,其实它也说了很多,就是你看穷人连住地面的资格都没有,然后有钱人就能多照一会儿阳光,所以你看它也是一种担忧,一方面是居住居住环境的一个担忧,一方面是这个社会结构大者恒大,然后穷人越穷啊,在这方面有一个担忧,但是这种担忧不得不说人家泥矿啊,确实是这个哥们早就有了。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因为各种意外情况,例如车辆故障、驾照信息被冒用、电脑和音频设备故障等,导致录制延期。节目前期也曾预告过本期节目的主题,并收到了听众留言,表达了对卫斯理作品的喜爱。
  • 节目录制延期
  • 车辆故障
  • 驾照信息被冒用
  • 电脑和音频设备故障
  • 听众留言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是一期拖更很久的节目,关于卫斯理《大厦》(定下选题当天卫斯理的往期节目就收到了留言)。在这个故事里你能看到人类对高空,对密闭空间,对未知领域的深深恐惧,更能看到在《天空杀人鬼》《北京折叠》里都曾展现出的对人类生存空间的终极焦虑。主播:TC- 聊聊卫斯理最喜欢的篇章-《大厦》为什么是许多人的童年阴影-《大厦》的时代局限性与划时代性- 香港的“牙签楼”和映湾园小区- 被无止境电梯带到的迷离空间-《天空杀人鬼》摩天大楼版大逃杀- 北京从二维向三维的城市变迁-《北京折叠》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猜想- 为什么《大厦》《天空杀人鬼》没有结局?- 贩卖焦虑至此,洗洗睡吧播出时间:每周五早上更新微博 : @远方周末计划公众号 : yuanfangfm(远方补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