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国际A 类电影节的金字招牌——欧洲“三大”(戛纳、柏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同为A类的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显得年轻、低调了许多。 尽管仍不为国内观众所熟知,但它对于华语电影却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华语作品在塔林这座城市的银幕上被世界所看见。 今年,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迎来了自创建以来的第25周年。本期节目,我们就从亲身体验出发,为大家揭秘这个远在大洋彼岸,号称欧洲最“酷”的国际电影节**。 播客录制:Xavier & 笑意 & 小Q策划:Flo & Xavier 音频剪辑&撰文 :小茗 封面:micmia 排版:MithRas 提及爱沙尼亚极其首都塔林,很多人或许一无所知。这个坐落在欧洲东北部波罗的海附近的国家,仅有不到130万人口。但在这里,却诞生了最年轻的国际A类电影节——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 该电影节在11月举办,冬日将近,高纬度的塔林下午三点左右便开始进入黑夜,白天变得格外短暂,这正是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名字的由来。 相较欧洲其他动辄七八十年历史的老牌电影节,仅成立25年的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的确显得过于年轻了,大概也正因如此,它在一众国际电影节中特立独行,风格鲜明,被认为是欧洲最“酷”的国际电影节**。 它的独特从选片开始就显露出来,除了报送至委员会的作品,塔林电影节也会主动发掘一些被其他电影节忽视,但仍有艺术价值的小众导演,塔林电影节会从立项之初便开始关注其进展。 虽然与亚洲远隔千里,但它对华语影片的青睐是有目共睹的。历年来,入围并获奖的华语片不占少数,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今年,有多部华语作品入围各竞赛单元。 除了独特的选片审美,塔林电影节的另一大特色,也是将其区隔于其他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与塔林这座城市紧密结合的官方活动**。
从白天的古城漫游到晚上的各国party,都能让参与者充分领略塔林的城市文化:建筑、美食、生活方式……在各路活动中与人的互动,也不失为了解一部电影背后创作团队的良好途径。
这是一场关于电影的狂欢,但又不止于电影。** 所以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我们来自一线的节展体验,带你从细节、从氛围等各个维度感受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的活力与年轻。 当然,我们也交流了各自推荐的影片,从彼此冲突的意见中触发了一点关于电影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思考。 时间线** [02:00] 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对华语片的关注 [09:02] 塔林黑夜国际电影节各单元介绍 体验 [16:09] 排片吐槽 密度过大,没有中场休息 [19:26] 观片vs参加活动 有人在疯狂看片,有人在疯狂社交 [25:18] 塔林美食分享 当地传统餐厅 [28:52] 北欧最“酷”电影节从何而来 乘小火车前往颁奖典礼 [32:54] 人性化服务 志愿者也可以去影厅观影 #观片 [37:33]《登楼叹》:关注中国社会众生相的纪录长片 售票处工作人员都要推荐 [46:12]《永恒》:战后被遗忘的架空小镇 零预算也可以拍电影 [53:45]《椒麻堂会》:历史长河中戏班小人物的人生史诗 3小时片长,好不好看见仁见智 #延展** [64:57] 由电影节引发的思考 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一定对立的吗? 电影节的入围是否代表着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认可? 导演该如何平衡自我表达与大众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