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54 | 从ICU到KTV,过去一年小鹏经历了什么?

Vol.54 | 从ICU到KTV,过去一年小鹏经历了什么?

2024/12/16
logo of podcast 老talk消息

老talk消息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尼克
阳光
Topics
阳光: 小鹏汽车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如今的成功,这其中关键在于产品经理拥有了更多开火权,能够更好地代表用户需求。阳光提到,小鹏汽车的产品打造逻辑和组织分工与传统车企不同,产品经理深度参与营销策略制定和实践,并直接与用户互动,获取反馈。用户的反馈能够提高小鹏汽车内部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决策效率。 尼克: 新能源车企的产品经理拥有比传统车企更大的开火权,因为他们更能代表用户的声音。尼克强调,小鹏汽车在产品决策上超越了单纯的对标思维,更注重产品的内核和用户共鸣。小鹏汽车内部在达成产品共识的过程中,需要说服团队成员认可新的观点。

Deep Dive

Key Insights

为什么小鹏汽车能够在短短一年内从销量低迷到突破四万台?

小鹏汽车在过去一年内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策略的优化,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具体措施包括:1) 从研发导向转变为用户导向,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2) 产品经理被赋予更多决策权,同时要求更多用户调研数据;3) 强化营销和产品团队的协同,提升市场响应速度;4) 通过成功车型如M03和P7+建立市场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为什么小鹏汽车在M03和P7+上取得了成功,而之前的一些车型如G9和G6却没有达到预期?

M03和P7+的成功在于更明确的用户定位和产品策略。小鹏汽车在这些车型上采取了以下措施: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非单纯对标竞品;2) 强化用户体验,如增加后排舒适性配置;3) 优化营销策略,更好地传递产品价值。相比之下,G9和G6在技术堆砌上较多,未能充分考虑用户实际需求。

小鹏汽车如何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提升商业成功的可能性?

小鹏汽车通过成立新的矩阵型组织,将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营销等环节统筹起来,确保每个环节都为商业成功负责。具体措施包括:1) 产品经理被赋予更多决策权,同时要求更多用户调研数据;2) 营销团队更深入地理解产品,提升市场响应速度;3) 项目管理团队更紧密地配合产品需求,确保高质量交付。

M03的成功对小鹏汽车的供应链和内部士气有何影响?

M03的成功显著提升了小鹏汽车的供应链信心和内部士气。具体表现在:1) 供应商对小鹏汽车的信心增强,更愿意支持其生产计划;2) 内部团队士气高涨,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推动后续车型的成功;3) 市场对小鹏汽车的认可度提升,增强了品牌形象。

小鹏汽车如何确保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用户需求被充分考虑?

小鹏汽车通过以下措施确保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用户需求被充分考虑:1) 产品经理被赋予更多决策权,并要求更多的用户调研数据;2) 产品团队与营销团队紧密合作,确保市场反馈及时传递到产品开发中;3) 通过大量的用户握手过程,包括概念设计、油泥模型等阶段的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设计。

为什么小鹏汽车认为用户导向比单纯对标竞品更重要?

小鹏汽车认为用户导向比单纯对标竞品更重要,因为:1) 单纯对标竞品可能导致产品同质化,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 用户导向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3) 通过用户反馈和调研,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避免技术堆砌导致的产品失败。

Chapters
本期节目回顾了小鹏汽车过去一年间的巨大变化,从销量低迷到突破三万,甚至直逼四万,探寻其背后的成功秘诀。节目邀请了两位小鹏汽车产品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对小鹏这一年变化的看法,以及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
  • 小鹏汽车销量突破两万、三万,最后一个月直逼四万
  • 成功车型M03和P7+,代表着小鹏汽车的成功
  • 产品经理拥有更多开火权,数据驱动决策

Shownotes Transcript

小鹏过去一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从每个月勉力维持一万多台的销量,到迅速突破两万,三万。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更是直逼四万。从外面看是三场像素级致敬小米的发布会,泼天的流量富贵。但是身处其中的人知道,真正发生的变化非常简单,有人开始为商业成功负责了。从研发到营销,公司内的不同条线被拉进了同一个矩阵型组织。技术领先不会自动带来产品的成功,G9的发布就是一个例子。高性价比不一定就能持续卖爆,G6是另外一个例子。对标思维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能源行业的高强度竞争了。对标Model Y的车型还没有一部取得长期稳定的成功。为了确保M03和P7+的成功,产品经理被小鹏赋予了更多开火权,同时他们也被王凤英要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一个决定都要拿到更多的和用户握手的数据。交付更是一个对执行力的终极考研。比起“小鹏做对了什么”,打胜仗本身,把高昂的士气转换为公司内外的信心,大家开始形成打胜仗的肌肉记忆了。这再也不是当初那家靠P7成功却不知道P7为何成功的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