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反决定性瞬间-摄影早自习第2430天

反决定性瞬间-摄影早自习第2430天

2025/3/13
logo of podcast 摄影早自习

摄影早自习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叶梓
Topics
叶梓: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是摄影中的‘决定性瞬间’理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强调捕捉恰到好处的时刻,这在街拍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我也在之前的广告拍摄中使用了这种方法。然而,罗伯特·弗兰克则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这一理论过于刻板,限制了摄影的发展,并试图通过《美国人》等作品捕捉更真实的画面。杉本博司则将‘非决定性瞬间’推向极致,他用慢速快门拍摄大海,试图捕捉永恒的意象,这与‘决定性瞬间’理论形成了鲜明对比。总而言之,‘决定性瞬间’只是一种方法,并非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打破固有观念,勇于尝试反向练习,例如,如果学习的是几何构图,可以尝试拍摄不包含任何几何形状的画面,以此来拓展摄影思路,保持摄影热情,不断进步。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30天。

©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我们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它是由新闻摄影之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提出的。他的照片确实是挺决定性瞬间,就是说他会去捕捉那一些就是恰到好处的时刻,从行人到飞鸟,每一个巧合都是如此的合理,不仅动作恰当,而且他们也正好呈现在相应的位置上。 在很多摄影人的心中,决定性瞬间都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理论,他们也正在践行它。比如说在所谓的街拍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去寻找这个决定性瞬间,去练习如何捕捉决定性瞬间。 在我之前给七工匠拍摄的它的新镜头的广告片里,我也采用了他的决定性瞬间的拍法。这一理论的流传非常的广泛,对摄影的影响也非常非常大,不过我们也要知道,它只是方法之一。

© 罗伯特弗兰克 比如说罗伯特弗兰克,他拍摄的《美国人》这本摄影集里面就是用了一些非常看似随意的眼光去拍摄平凡世界、拍摄人物。他没有去刻意强调,甚至是故意的不要去做那个所谓的决定性瞬间的拍摄,他认为这一理论是束缚了摄影的发展的,甚至是有些过于刻意的。而他试图去捕捉更真实的摄影本来的样子,他认为世界是不断的在发展变化的,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瞬间的存在。

© 杉本博司 把非决定性瞬间发展到极致的,我想就是杉本博司了。杉本博司用摄影去探讨的是关于永恒的话题,关于时间的话题。他发现这个山川、河流永远都会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更不要说什么人类、动物、人造的城市。他发现这个地球上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大海,而且是那种空无一物的海平面——就是没有海岛,没有灯塔的那种只有天际线的大海。当然这个时候还是有时间的痕迹,就比如说天空的云层啊等等的,于是他又使用慢速快门,尽量的把一切都拍得模模糊糊的、朦朦胧胧的。他试图用一种捕捉瞬间的工具——照相机——去捕捉所谓永恒的这种意向,你看,他是不是离决定性瞬间很远很远了呢。 所以我时常在想,思想这个事情它是非常有趣的,我们可以不断的发展它,有很多新的念头并付诸实践。但是我自己比较怕的就是我的思想停滞不前,抱着一个固有观念,然后就永远都不再进步了。所以当我们去读到一种摄影的理论,一种朗朗上口的口诀,一个所谓的摄影原则的时候,你一定要再多想一层:它说的对吗?我如果反过来做就一定是错的吗?你甚至可以故意的去做一些这样的反向的练习,比如老师这堂课教的是几何形状构图,那你出门以后就尽量拍照不要拍到任何的几何形状,到时看看能不能好看。有了这种探险的精神,摄影才会持续的向前进步,而我们对摄影的爱好,我们对摄影的热情才不会枯竭。 那么听了今天的早自习,你还能想到有什么样的摄影原则、摄影技巧是可以反向来尝试的呢?你可以把它们写在下方的留言区,我们一起来探讨,一起来进步。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3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