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如果老龄化必然到来,我们能提前做些什么?来自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的启示

如果老龄化必然到来,我们能提前做些什么?来自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日本的启示

2024/8/4
logo of podcast 一顿书出

一顿书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我最近关注老龄化问题,并阅读了相关书籍,想通过节目分享日本应对老龄化的经验,以及我们该如何提前准备。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老年人比例高达29%,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56%,年轻人选择“低欲望”生活。日本应对老龄化问题,面临着养老金来源和老年人照护两大问题。日本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少子化导致社保收支不平衡,政府通过开源节流应对,包括发行国债、提高消费税率、调整养老金领取年龄和医疗个人负担比例等。日本老年人拥有房产比例高,但并非都拥有充裕现金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提供了一种养老资金来源。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差异很大,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经济问题在养老问题中非常重要。我国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0%,远低于国际公认水平。应对老龄化需要提前准备,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充分利用时间优势。应对老龄化既需要社会机制的完善,也需要个人积极应对,提升个人金融素养,理性消费,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个人举措。日本和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老年人存在不愿麻烦他人和孝文化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养老方式选择。日本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出现家庭贫困和看护杀人的极端事件。日本推行社区养老模式和护理保险制度,缓解家庭养老压力,包括建立支援中心,提供上门或日托护理服务。日本老年人平均护理年限较长,催生了“时间银行”等民间互助养老组织。独生子女政策下,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需要重新构建家庭概念,扩展家庭支持网络。电影《小偷家族》展现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性,启示我们扩展家庭支持网络。老龄化是社会资本丧失的过程,需要提前构建个人支持网络,重视核心朋友圈的维护,邓巴数字理论对此有所阐述。要改变对人生阶段的认知,青春可以是循环往复的,要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保持健康,规划生活。

Deep Dive

Chapters

Shownotes Transcript

哈喽大家好 我又来分享节目了最近比较关注老龄化的问题然后也看了一系列日本的关于老龄化方面的书像在我们国内比较受欢迎的比如老后破产 看护杀人这些书以及像我们社科院丁英顺老师写的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等等

所以就想做一期节目来集中的聊一聊我们即将面对的也是每个人逃都逃不开的老龄化的这件事情那么为什么要从日本入手呢因为日本它的平均寿命现在其实已经是排到了全世界第一了是 83 岁

并且在日本老年人的比例是占到了日本总人口的 29%相当于说差不多是 10 个人里面就有 3 个老年人这个比例其实也是全球第一了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它只有 24%的老龄化率相当于日本就一口气领先的第二名 5 个百分点这个可以说现在日本已经是全世界最老的国家了

然后呢整个日本他们花在老年人身上的钱也很多就整个社保支出是占了日本财政支出的 56%相当于说一半多的钱都花在老年人身上了那么这些社会资源被更多的倾斜给了老年人之后那么年轻人怎么办呢那日本的年轻人他们就选择了低欲望

因为这个机会都被老一辈的人都分光了这个坑该站的都已经站住了所以日本的年轻人他们就只能去选择躺平然后包括不结婚不生育或者是早早的养生等等但是这个日本他不是一向都很卷吗对吧我们东亚三国一直都很卷然后也一向以经济增长为先毕竟日本其实曾经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那么他们就没有这种商业世界里面的这种增长焦虑吧当然这个曾经日本也是有的但是呢被逐渐的治愈了他们很早就已经开始消费降级了就从这种追求奢靡降级到追求性价比比如说这个优衣库包括这个无印良品这些追求极简风格的也就是日本那个阶段的产物

所以大家看到没有 就不管是老龄化也好还是说这个年轻人躺平也好或者是这个低欲望的消费心态也好等等这些我们在当下陆陆续续遭遇的问题在日本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们全部都经历过了只是说跟我们比会有提前个几十年的时差而已

那么今天的这一期节目既然是老龄化那我们就把日本的这个方面的社会问题给拎出来从他们的身上看看我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深度老龄化能够提前做一些什么首先呢一说到老龄化那肯定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这个养老钱那么钱从哪来呢

现在按照世界银行对于养老金体系的这个划分养老金的体系是可以归纳为三个支柱第一个支柱就是由政府主导的这种公共的养老金体系然后第二个就是那种职业的养老金就比如像我们的企业年金像这个职业年金等等然后第三个就是个人的养老保险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其实他们的养老金的体系基本都是遵循这三个分类来的但是呢是各有侧重

比如德国、日本以第一支柱为主英美模式以第二支柱为主智利以第三支柱为主我们国家第一支柱的占比基本的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占到 70%

所以我们国家其实也是跟日本一样的是以这个第一支柱为主的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看看跟我们相近的日本他们是如何运作的又会遭遇到了一些障碍

其实这些年国内关于日本的观察和讨论都已经很多了可能大家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了解比如说日本它已经持续的在这个超级老龄化的社会当中已经待了很长时间了在日本呢老年人出来工作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去日本旅游的朋友可能就深有体会像这个计程车像导游导购有很多都是日本的老年人

然后如果是在日本留过学的朋友可能也能够观察到日本的很多住宅它里面的一些这种物业工人维修工人都是年纪很大的老年人所以说他们颤颤巍巍的出来打工这个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但是别看日本虽然说这样的新闻报道这种负面的情绪之类的层出不穷但是呢它依然是亚洲国家里面较早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

他在这个全民的养老保障包括全民医疗保障全民护理保障等等各个方面其实确实是做了多多少少做了一些事情的如果说我们对于日本的观察就仅仅停留在这个新闻报道这种大家老生常谈的有一点吐槽性质的这个老龄化的现象上面那我觉得就只能够引起我们情绪上的共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日本它在面临深度老龄化的这个过程中遭遇了哪些问题呢这个是比较关键的

我总结了两个方面一个是钱的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首先钱的问题上面日本的老年人出来打工的现象很多那这种现象的话虽然有一些确实是他们身体很健康并且也不想脱离一个与社会连接的环境但是其实很大程度上老年人出来工作还是因为他们养老的钱不够我们看一下数据

日本的养老保障制度跟我们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现收现付制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交社保的这部分人他们交的这些钱就是现收的这一部分是要去现付去付给现在的这一拨老年人的那这个机制呢在婴儿潮的时候其实是很好使的因为你交钱的人多花钱的人少嘛对吧

但是日本它又已经是一个严重少子化的社会了那么他们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年轻人少老年人多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保费用的收支失衡我们看一下数据像去年日本在社保方面支付的费用总共是 134 万亿

这么大的一笔支出这个钱从哪来呢这其中这个社会保险也就只够支付 60%那么剩下的 40%呢就需要从其他的像税收啊包括其他的一些财政收入上面去周转过来

所以说面对这个超高的老龄化率其实日本在财政应对上面是很困难的也就出现了前几年不断频发的那种养老金漏发了包括错发了之类的现象那么既然这个社保的收支不平衡应该怎么办呢那自然就是开源节流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做了哪一些事情首先开源这方面怎么开

日本发行的大量长期限的国债来解决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国债的这些钱都是需要以后去偿还的相当于就是把这部分负债留给了后来人相信后来人的智慧那么除了发债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开源的措施呢

第二个措施呢就是日本他通过税收的手段他提高了消费税率消费税率从 2010 年的 5%先是调到了 8%然后又再次上调到了 10%相当于就已经翻倍了那这个措施通俗的讲就是你羊猫出在羊身上大家买的东西贵了然后贵的这一部分呢就被收走去弥补收入的亏空了

所以这个也就不分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朋友会觉得这个日本的养老金其实还算不错了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老年贫困的现象呢就因为他们东西很贵但是呢可能又会有一些声音就会觉得这个养老金不应该是跟着物价走的嘛那物价如果贵的养老金也应该会高一点啊但是实际情况呢日本的养老金还真不是跟着物价走的

而是跟着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走的这个其实也是日本政府为了减少支出改革之后的一个结果就比如说你这个经济形势不好了大家整体都在降薪

那么即使说这个时候这个物价在涨但是呢养老金也是跟着工资的水平走的那么一降薪那这个养老金也就会跟着降所以说有的时候吧有些朋友就会对我们以后的这个经济情况会比较乐观觉得有退休金然后老了之后这个衣食住行也花不了几个钱但是谁又知道以后我们领的养老金会不会漏发会不会错发呢

或者说会不会因为全行业都降薪了所以说这个养老金就一起降呢包括会不会买东西很贵呢对吧日本的这些经验其实都已经放在这里了所以我们是需要把这些因素都一起给考虑进去的然后这个是在开源上面那么在节流上面日本又做了哪些措施呢首先日本他是上调了领取养老金的联名

大面上他们是规定 65 岁领取养老金但是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 60 到 70 岁之间做出选择比如说如果要提前到 60 岁去领取那么就会比正常情况你的金额要少 30%那如果说你延迟到 70 岁领取那就会增加一些金额来以示鼓励

所以这个就是导致老年贫困的第二个因素因为很多老年人他们虽然很需要这笔钱但是他们一想到如果说我早领了那这个钱就会少 30%所以他们就会咬咬牙然后把贫困的这几年给熬过去熬到 65 岁的时候再去领

这是第一个节省开支的手段然后第二个手段呢就是日本政府他们是会鼓励老年人去继续工作的相当于说把老年人的身份从经济的负债段变到资产段去那这个在前面也说过了这网上也有各种老年人还在工作的例子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三个节省开支的措施就是日本政府在医疗上调整了个人负担的比例这个调整的方向很不幸也是往高了调整会把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那一部分老年人他们看病的个人自负的比例调高比如门诊调高到 20%住院调高到 10%

相当于你个人掏钱的部分多了,那么社保处的那一部分自然就能够省点钱。然后除了这些官方的措施之外,那日本的老年人他们自己因为退休了也没有收入嘛,那他们自己除了养老金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呢?

在日本就别看现在就是他各种衰退的 30 年或者说这个经济没有活力啊等等但是日本他曾经确实是富国的就在日本老年人是持有房产比例最高的群体不过呢持有房产并不等于他这个人手里面的这个现金流就很充沛这是两个事情

那么日本就像这一部分有房子的老年人就开放了一个叫做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一种途径银行来提供一笔养老的钱然后每个月呢老年人就只用还利息不用还本金这个房子他也照常住然后等到他去世之后这个房子就被收回了

这一块这种金融的手段去给老龄人提供养老资金的方式也不断的被越来越多的老龄人接受那这一点其实就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经常一提到这个经济问题都是觉得买房包括结婚生小孩包括说这个教育这些要花很多钱但其实经济问题它也是老龄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经常会在网上听到一些说法就是觉得这个年纪大了没关系主要是心态要年轻要活出自我然后可能再配上一些关于这种人生是旷野之类的图片不拘泥于各种规则等等大概这意思吧就比较理想化

但是呢我看到很多这种日本的书也好包括案例也好其实里面都会呈现出一个规律就是物质上的贫穷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导致精神上的局限和老年生活质量的衰减的

因为人年轻的时候吧我们经常会说这个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比如说你钱多一点就可以去周游世界然后钱少一点那就周游中国包括比如说买房子这些手里没钱的话呢就可以先租房住攒一攒以时间换空间所以年轻人的这个弹性是会比较大的但是等到老了之后呢

当老年人他面对失能面对需要照顾的时候很多刚需其实是直接跟物质基础挂钩的并且这种物质基础的话它是直接跟生命的长度相关的不存在说你可以等一等以时间换空间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不要把老年化的这件事情给过于乐观了

我之前看过美国学者舒尔茨写的《老年经济学》这本书是老龄化研究里面的经典之作里面就有一句话很触动我他就讲就是我们平时吧经常一提到老年人就会觉得这是一群很相似的群体比如说他们都是什么腿脚不利索然后疾病缠身然后没有什么朋友比较孤独等等

但是他就说,他说这个老年人其实并不是一个由相似的成员构成的群体,老年人他的经济状况是相差的非常悬殊的,这个贫富差异是很大的,由此就会导致他们的生活状态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比如说像日本吧我们还是回到日本这个例子上比如说日本政府他其实是有提供一些廉价的养老的福利设施他们推出了一种叫做服务附加型的老年人住宅这个价格便宜然后呢又有人送饭还有这个管理人员 24 小时的职守性价比很高经济状况比较拮据的老年人就可以申请这类住房

但是这个架不住他申请的人很多呀排队一排就得排好几年而反观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年人那他们就完全可以直接享受一些高端的养老服务所以在养老的这个问题上面经济因素是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的那么刨开日本回到我们自己

为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就还是用数据来说话来看一看我们退休之后的养老金到底能领多少钱呢这个养老金的绝对数可能意义不是特别大因为毕竟这个地区不一样然后缴费的年限也不一样工资水平也不一样等等所以我们还是按比例来看这件事情我们回到养老金这个设计的初衷

这个养老金呢他最早是由德国首相比斯曼主导建立的他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劳动者退休之后可以领到一些收入然后这个收入呢肯定会比你之前上班里的工资要少一些嘛但是不会少太多因为这样才能够保障这个人他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是没有太大差异的

那么从这个设计的初衷来看就衍生出了一个叫做养老金替代率的概念就是一个人他退休之后领到的养老金是工资的多少比例通俗的来讲就是工资达了多少折

我查了一下国际公认的比较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大概是 70%到 85%的水平就是说你退休之后给你的养老金相当于就是你之前工资打了个 7 折到 85 折

因为你老年人退休之后嘛他的这个通勤啊包括他的衣服鞋帽啊这些开销就少了所以说一般会认为 70%到 85%的这个水平的替代率就可以让老年人去过上一个退休前后没有太大落差的生活那这个是国际的水平我们来看一下我们国家这个养老金替代率是多少呢

我在 showsloss 里面放了一张图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替代率我们国家从 2016 年开始就逐年下降到 2020 年替代率只有 40%出头相当于这个工资打了四折就严重低于国家公认的一个平均水平所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强调这个经济问题的重要性了吧

那么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呢其实我们也可以想象到其实肯定是会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的就比如说包括这个社会福利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权衡分配的问题再比如说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还包括比如说养老配套的这个服务理念服务人员还有他们对应的薪酬体系的问题等等

我们可以横向来比较一下比如说法国他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是一共花了 126 年然后美国呢他是花了 70 年这都花了很长时间啊但是日本呢他只花了 25 年

相当于说日本用 25 年走了别人 70 年甚至是 120 多年的路这就意味着日本的这些老年人他们对这件事情是没有什么准备的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以为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都能够慢慢来不着急结果轮到自己的时候呢就光速完全来不及应对

所以给我们提一个醒就是我们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知道了隔壁邻国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就有时间来准备这个提前量了所以利用好这一段准备的时间这个是我们这边的优势

当然网上也会有一些声音啊就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个人能做的东西其实很渺小就简直是身不逢时要是早生一点吧就能够比如说房子也有然后工作也有儿女双全养老也不成问题等等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周围的人经常会是 80 后会说 80 后活得很不容易然后 90 后会觉得自己这一代才是最惨的然后轮到 00 后还觉得自己考研考不上上岸上不了所以如果你要说哪一代是最幸运的一代那立马就会有人跟你跳出来列举他自己活得有多么辛苦

所以呢 美代人其实都有美代人的不容易但是呢 任何一个好的时代都有一大票把一手好牌给打得稀烂的人然后任何一个坏的时代也都有逆风翻盘做出了一些成绩的人就像上期节目我讲的那个乡下人的悲歌那本书一样

那么聚焦到老龄化这个话题上面我承认确实有一些事情应该是时代这个大环境或者说整体的这个社会机制去承担的比如说应该有更好的养老配套机制有更完善的医疗体系更普惠的护理解决方案或者说更大规模的这种机器智能化的应用等等

这些发展的步调应该是要跟上我们当下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的但是呢这个事情它其实又是我们等不起的毕竟整个 GDP 吧我们一人均下来其实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很多路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铺陈的

比如说跟个人资产管理相关的金融知识是不是能够适度掌握一些呢之前看过一个数据讲说这个中国的成年人里面有 72%的人是不能够正确理解像通货膨胀啊包括像富力这些基本的金融概念的

再比如说当我们面对消费主义的洗脑的时候能不能多一些定理各种借贷的像什么京东白条蚂蚁花碑这些是不是能关的就关一些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刨开整个社会机制之外可以自己去改进的

那么刚刚说了除了钱的问题之外日本社会它在老年人如何养老的过程中呢还存在一个就是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个人的问题单独给拎出来呢是因为我觉得日本跟我们同属这个儒家文化圈他们和我们的很多观念上面是非常雷同的

比如说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养老院的这种设施是比较完善的因为他们的家庭观念认为老了之后去养老院住是一个很常见的途径但是呢在日本老年人呢是有两个很突出的传统观念第一个呢是他们不愿意麻烦别人

老年人会觉得自己给国家添麻烦的给社会添麻烦的养老是自己的事情就不愿意出去让国家和社会接济

然后第二个观念呢是他们觉得去养老院是一件有点说不出口的事情因为传统的日本的老年人吧他们这种孝文化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就认为人老了之后应该留在家里养老只有儿女不孝顺的家庭那老人才会去养老院里面住

所以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不仅老年人他自己不愿意去子女要想把老年人送去养老院那这个也是会面临很大的心理负罪感的那么这个就牵出了养老的第二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谁来照顾老年人

在日本的家庭当中往往是会有一位家庭成员是半脱产在家照顾老人的那日本针对这种大规模的现象也出台了一些人性化的措施比如说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的时候呢就允许员工享受为期三个月的护理假但是这个护理假呢对于企业来讲其实也是一项成本

所以在员工的这三个月的休假期间他就只能领到原来工资的 40%那么对于家庭来讲这个经济压力就是比较大的然后除了经济压力之外日本有本书叫做《看护杀人》它就记录了在照护老人的过程当中可能我们一些意想不到的悲剧

比如说我们很多时候一听这个谁加油老人需要照护那么注意力首先都会放到老人身上觉得应该如何对老人提供支持就往往忽略了照护者这个群体的身心问题

但其实他们面临的情况往往都是因为要照顾老人所以就会影响他们自己上班然后就会被降薪甚至是辞退并且在身体精力上面因为常常每天晚上都要醒来去照顾老人所以说他们长期睡眠不足然后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

往往到最后就真的是精疲力尽极端情况下甚至就选择了去采取亲手杀掉老人的这种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活所以呢针对日本的这种照护的问题日本政府也做出了一些试验性的调整

其实日本他在这方面是走过一些弯路的他在老龄化社会的初期也就是他们的七八十年代当时是学习西方建设了很多养老院让老龄人进行这种集居式的养老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在日本好像使用性并不强所以说他们从九十年代开始就采用了社区养老的方式建立了护理保险制度这什么意思呢

日本政府他是要求日本大城市的每个区域以及中小城市还包括乡镇村这些单位都要建立多个支援中心然后这个中心呢会配备像保健师啊护理师啊包括社会福利专家等等

比如说当人老了行动不方便需要照护的时候就可以提出护理的申请然后呢对应的这个志愿中心就会有专门的调查人员上门去评估因为这个护理保险制度它是把老年的护理从一到难分成了五个等级每个月护理几次每次多长时间这个都是规定好的

比如说老年人如果说他日常行动没问题只是一些家务劳动一些体力跟不上需要人帮忙那这个就是最轻量级的一级然后如果说老人真的是卧床不起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那这个就是最重的五级就会有专门的人来评估这个等级的情况这个护理可以是上门的护理包括上门的洗澡啊上门的康复训练啊

也可以是日拖的或者说短期入住的护理之类的都行都包含在内了基本上就是保证在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都能够估计到

然后这个护理保险制度呢它是 40 岁以上的人都需要缴纳的支付的时候个人只需要出 10%比如说刚刚说的一级的这个护理像理发剪指甲做饭等等这些护理呢是 16 万日元这个折合到人民币算下来是 7500 块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物价然后个人付 10%的话相当于就是个人要付 700 多块钱

那如果是比较重的这个重度的五级就完全需要别人来照顾了包括喂饭啊还有清理这个排泄物啊还有一些伤口管理包括晚上时不时累累起来巡视看一看等等那这些护理需要多少钱呢是 35 万日元折合下来人民币是 1 万 6 这是每个月的费用然后个人支付 10%的话就是每个月要支付 1600 块钱

这个是日本的这种因地制宜的一个护理的制度但是光是这个护理的制度肯定是不够的因为随着大家的长寿需要护理的这个年限其实是很长的日本的厚生劳动省做过一个统计厚生劳动省就是有点类似于我们的这个劳动和社会保证部吧

根据后生劳动省的统计,日本接受护理的平均年限,男性是 9.22 年,女性是 12.77 年。所以说别看着日本的老年人他们都很长寿,但其实他们在生命的最后的这个阶段其实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带病去生活的。

那么这么长的护理年限在费用上面包括在这个护理人手上面其实都是面临挑战的那么还有什么其他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日本有一种叫做时间银行的民间互助养老组织

这个组织吧,像我之前理解的一些助老的活动,一般都是一些爱心社这种,他们会招募一些年轻的志愿者,然后定期去走访老人家,相当于是一个隔代之间的帮助。

但是在日本呢,他们发现老年人同代之间的这种帮助其实是更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友谊的,所以就采取了时间银行的机制,就让低龄的老年人去帮助高龄的老年人,那这个帮助的时间是可以作为积分给累积起来的。

等到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除了刚刚说的那种护理保险之外他就还可以向这个时间银行的互助组织去申请享受与自己积分对应时长的帮助

那这一点其实就给我们提了个醒比如说我们国家目前 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吧像我爷爷奶奶他们那边他们大部分人呢都是有三四个子女的所以对于这一部分老年人来讲他们的养老方式基本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了子女轮流来照看这种方式其实对于他们来讲是可以维系的

但是我们知道 80 后 90 后甚至 00 后当时都是奉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所以从这一代人开始往后我们如何去赡养父母以及等到我们步入老年之后谁来赡养我们从这里开始家庭养老这种传统其实是完全没有办法维系的因为没有那么多人手嘛对吧

所以这个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就是除了刚刚说的我们在经济上需要多存钱多储备资产让自己更从容之外其实还是要做一个备手就是找到广义的泛家庭化的成员老龄化这件事情其实对于儒家文化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它需要我们去重塑家庭这个概念

日本之前有过一部电影我非常喜欢是《适之于何》导演的叫《小托家族》它是获得了嘎拉的金纵旅奖

这部电影就探讨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说这个社会对于救助弱势群体的失职然后包括这个人性当中的善恶的复杂性啊等等但是小偷家族它里面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它对于家庭关系的重新理解几个毫无血缘关系的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他们

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原生家庭的妻子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却重新组成了一个极其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家庭彼此去温暖彼此去照亮这一点其实是在这个电影里面非常吸引我的而放到老龄化的这个议题上面呢对于我的启示就是这个家庭关系它其实是可以扩展的

我们经常说老龄化这个概念其实不光是年纪变大了身体的机能下降了

老龄化这个过程本身它还是一个社会资本丧失的计时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很多教授他尽管退休之后这个社会保障其实经济保障已经比较到位了但是还是愿意继续留在学校继续发声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维系社会资本的平台

所以在我们已知我们几十年之后这个核心家庭的人数会越来越少比如说现在是个三口之家但是有很多丁克的包括单身的那几十年之后可能就是一个两口之家或者是一个一口之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提前构建自己的支持网络

这方面呢学界有一个研究成果叫做邓巴数字邓巴是一个人类学家的名字邓巴数字呢它就指的是一个人最多能够拥有的朋友的数量这个数字是 150 个

但是这 150 个人组成的朋友圈其实是由一系列层次来构成的平均而言呢我在 shows 里面放了一张图一个人最亲密的朋友人数是五个人然后呢这个亲密的朋友圈往外扩一点点就是最好的朋友圈这个人数是 15 个人然后再往外扩就分别是 50 个人的好朋友圈和 150 个人的普通朋友圈

那么回到老年化的这个议题上面来讲如果说我们想要在老年的时候有一个自己的这种社交关系的支持网络那么这些人就必定是来自于亲密的朋友和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我们这个 20 个人的朋友圈

而友谊的质量其实直接是取决于我们投入的时间的大家其实可以自己琢磨琢磨到底有没有 20 个能够在自己老了之后也跟自己关系很亲密的朋友圈与其说等到我们已经步入老年了这个社会资本已经逐步衰减的时候再来经营朋友圈这件事情那还不如我们提前一些多

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构建我们自己的支持网络,去提前应对我们几十年之后可能面临的一些孤独啊,社交荒岛啊等等之类的问题。那么刚刚已经谈到了第一个是钱的问题,第二个是人的问题,那么第三点是聊啥呢?

你们看哈我们传统的古话都讲说这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然后什么六十尔顺七十古稀等等这个是出自论语那会儿古代的人他的寿命是很短的像司马懿活到七十多岁的这种其实是很罕见的

而我们现在平均寿命其实已经大大延长了平均像我们国家已经是将近 78 岁了那说这个年纪是什么意思呢我其实是想表达的是我们是可以试着去改变审视人生的尺度的

以前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就说这个青春是一去不复返的因为人的寿命又比较短然后呢生活的节奏也很慢一二十年的青春一晃就过去了确实很难再重来但是现在呢寿命这么长节奏这么快青春其实不是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是来来回回的

比如说一个人他从 20 多岁到六七十岁他可以先是当英语老师去教英语然后呢再去创业比如说新东方去做商事然后呢在东方甄选直播等等这些就是于敏洪的故事他来来回回干的全是年轻人的事情

再比如日本有一个老人叫三浦熊一郎可能有一些玩户外的朋友知道他做了一件创纪录的什么事情呢就是他在 80 岁的时候是登顶了珠峰并且这个不是他第一次登顶登顶了三次然后他下山之后吧大家就很佩服嘛这么大年纪还能登顶

但是他自己呢他不觉得这个 80 岁是一个多高的门槛他把自己的 80 岁当成是第四个 20 岁就每 20 年是一轮青春然后现在又来了新一轮的青春他就觉得自己一直都是在过这个来来回回的青春所以这最后一点我其实是想说我们要如何看待年岁的增长带来的心态的变化

因为如果说我们调节成这种青春是来来回回的这种心态那我们很多时候对于这个健康的关注对于生活的规划包括对于一些饮食的控制啊等等就不是说需要痛下决心或者说需要别人督促你去做了而是会以一个很主动的心态去进行自我管理会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