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巴黎,遇到春天,我也不去拜客,不去听那些无聊的敷衍,而是要到乡下来探望第一批开花的山楂树“,
此刻初夏时节,山楂树的花大概落了,《追忆似水年华》·卷一来了。
《追忆似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作者是马塞尔·普鲁斯特,这部作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巅峰之作 ,核心主题是时间、记忆、艺术。创作于1913–1927年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卷一《在斯万家那边》讲述了马塞尔的童年记忆、斯万的爱情以及贡布雷的社会百态 。
《追忆似水年华》的写作本身就是普鲁斯特对抗时间与遗忘的宏伟工程。这位深居简出的作家将生命最后十几年完全奉献给这部作品,仿佛要通过文字的永恒性来拯救那些终将消逝的瞬间。
它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座记忆的宏伟宫殿,在这里,普鲁斯特用他独特的叙事方式证明,记忆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每一次回忆时的重新创造。当玛德琳蛋糕浸入椴花茶的那一刻,整个贡布雷小镇从味觉的深渊中升起,这种“非自主记忆”的魔法,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意识如何保存并重构那些我们以为永远失去的时光,使那些本来会随着个体死亡而消失的过去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选书阶段我们曾在加缪和普鲁斯特之间几番拉扯,最终决定用绵长的时光重新去读《追忆似水年华》。事实证明,这段阅读经历很值得也很特别。阅读它并不容易,但它却又最贴近我们的日常。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难忘的记忆,如果我们的讨论能让听友想起一些,那便算是成功了。
【译本】
此次三位主播统一,选取了最经典的大家合译本,普鲁斯特语言的美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来,非常推荐。
【谁在聊】
主持:然少
Ryan、咸慧
【时间轴】
00:05 花絮&书籍简介
02:15 大家的阅读感受
16:16《追忆似水年华》的地位为何如此高
19:13 姨妈的病和表演;文艺作品中的类似形象设置
27:32 姨妈与马塞尔祖母的区别;为什么姨妈不喜欢外出
30:25 弗朗索瓦丝:与《喧哗与骚动》里迪尔希的对比;与姨妈的组合关系
33:54 与英国小说里管家的形象对比;性别设置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佣人形象
40:40 外祖母的形象
42:55 佣人对传统架构的拥护源自何处;对比现代社会;他们维护的是什么
50:55 普鲁斯特对记忆场景的描述,语言风格以及意识流写作的探讨和选段阅读;
讨论如何阅读《追忆似水年华》
54:54:我想起了冬天的房间。睡觉时人缩成一团,脑袋埋进由一堆毫不相干的东西编搭成的安乐窝里:枕头的一角,被窝的口子,半截披肩,一边床沿,外加一期《玫瑰花坛》杂志,统统成了建窝的材料,凭人以参照飞禽筑窝学来的技巧,把它们拼凑到一块,供人将就着栖宿进这样的窝里。遇到冰霜凛冽的大寒天气,最惬意不过的是感到与外界隔绝(等于海燕索居在得到地温保暖的深土层里)。况且那时节壁炉里整夜燃着熊熊的火,像一件热气腾腾的大衣,裹住了睡眠中的人;没有燃尽的木柴毕毕剥剥,才灭又旺,摇曳的火光忽闪忽闪地扫遍全屋,形成一个无形的暖阁,又像在房间中央挖出了一个热烘烘的窑洞;热气所到之处构成一条范围时有变动的温暖地带。从房间的旯旯旮旮,从窗户附近,换句话说,从离壁炉稍远、早已变得冷嗖嗖的地方,吹来一股股沁人心脾的凉风,调节室内的空气。
56:46 追忆过往:为何曾经的人拥有大把时间
1:03:00 《追忆似水年华》是特定社会的产物吗?今昔生活的对比;
如何躺平;如何决定自己的生活形态
1:08:42 我们去梅塞格利丝那边散步时,一走进田野,就再也离不开田野了。风好像通过一条无形的小路,无时无刻不把田野吹遍,我觉得风是贡布雷独有的神仙。每年,我们一到贡布雷,为了切实感受一下我确已身临其地,我总要登高去寻觅风的足迹。它在犁沟里跑着,叫我跟在后面追赶,在梅塞格利丝那边,在那片鼓鼓溜溜的、几十里都不见沟壑的平原上,风总在人们的身边吹拂。我听说斯万小姐经常去朗市住几天,虽然离这儿有几十里之遥,由于中间没有阻隔,距离也就相对地缩短了。炎热的下午,我看到那同一股轻风从极目处吹来,把远方的麦梢压弯,然后像起伏的波浪驰遍寥廓的田野,接着它暖暖乎乎地、悄声细语地伏到我脚下的野草丛中。我与她共有的这一片平原仿佛使我们更接近,把我们联结在一起。我当时想,这股轻风曾从她的身边吹过,风的悄声细语传来了她的某些消息,只是我听不懂罢了。所以,风吹拂过我的跟前时我拥抱了它。左边有一个村庄,叫尚比欧村(本堂神甫称它为Campus Pagani——异教庄)。右边,在一片麦田的上面,遥遥可见圣安德烈教堂的两座钟楼,雕琢得很精致,颇有乡土风味,它们也跟麦穗似的,尖尖翘翘,瓦片蜂窝般地一格格紧扣成行,像正在变黄的麦粒。
1:10:45 窗户上好像有什么东西碰了一下,接着又像有人从楼上的窗子里撒下一把沙子,簌簌地往下落,后来这落下的声音扩散开去,规整得有板有眼,变成了潺潺的水声,琤琤淙淙地响起来,像音乐一般,散成无数小点,到处盖满:下雨了。
1:11:50 意识流写作的美妙之处;
读书重情节还是重文笔
1:17:46 阅读场景的塑造:玛德琳蛋糕与茶;
回忆童年印象深刻的食物:
白糖茶水;
泡面不加调料;
热水泡山楂;
老面包;
(再也找不到品牌的)芝麻饼干,钙奶饼干泡水;
桃酥;
花生馅儿月饼;
白糖,蜡烛烤粉条;
【如果你也有記憶深刻的食物,欢迎在留言里与我们分享🫕】
——
1:31:01 斯万的两个世界;奥黛特人物的塑造;
爱情与自恋;
社会与阶级;
1:46:47 交际花与古代名妓的对比;
交际花与社交名媛;
社交名媛的现代化演变以及折射的社会意识演变:钱、权、阶级逐渐脱离普通讨论
2:05:20 书中反映的法国阶级变迁;斯万的所谓爱情值得吗?
2:11:05 普鲁斯特与简·奥斯汀书写的异同
2:17:20 英法对于同性恋的不同态度;书中对同性恋的描述
2:21:55 马塞尔对吉尔贝特的迷恋;俄狄浦斯情结
2:23:35 人最早的记忆可以到什么时候?
2:32:27 近期让人开心的推荐:
书籍&电影《小妇人》
电视剧《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日版《小森林》;宫崎骏的动画
《文艺评论的实验》C·S·刘易斯
《末日逼近》斯蒂芬·金
【提及的作品】
书籍: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
《达洛维夫人》伍尔夫
《长日将尽》石黑一雄
《博闻强记的富内斯》博尔赫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
三言二拍
《声誉》唐诺
《重读》唐诺
【下期阅读书目】
《马格斯·哈弗拉尔》穆尔塔图里
【剪辑&音乐】
剪辑:然少
音乐:Debussy - Rêve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