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导演的新作《涉过愤怒的海》里有一群玩cosplay的二次元青年,而老金对女儿的爱又何尝不是一场cos。「表演」或者说「演出」既是一门技能、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日常体验。欧文·戈夫曼写过一本书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概括起来就是「人生如戏」。我们很熟悉也很喜欢真与假的二元判断,但在生活里,它们之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灰色地带,就是表演,你的观众多了,就成了演出。今年演出市场异常火爆,头部艺人连开专场,既造出「买票去唱歌给伍佰听」这样的热梗,也曝出了一些引人关注的社会新闻,年底了好多乐迷还得紧急补习真唱假唱判定和乐理知识,真是难为他们了。今天老哥儿几个就来聊聊跟「演出」有关的那些事。本期节目超主观、有偏见,欢迎对线抓单。本期主播:三角/高一人/王瑞森商务:三角封面设计:高一人混音:王瑞森时间轴:03:52 今年都看了什么演出07:20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演唱会/演出都有哪些08:05 重塑雕像的权利•上海梅奔,国内乐队顶级现场11:08 表情银行•疆进酒,被强迫坐着看演出的神奇体验12:09 Coldplay•东京巨蛋,有种令人感受不到个性的熟练16:19 Snarky Puppy•北展剧场,天花板级别的演奏水平和观演氛围17:41 Snarky Puppy演出成了北京音乐人大聚会了22:54 看了三遍重塑和超级市场26:33 落日飞车2016年在愚公移山都卖不完票27:58 The Muse 也不行啊29:09 Kamasi Washington水平可以31:52 致敬纯姨33:42 桶木腰太疯了36:37 Fuji Rock是一个音乐乌托邦38:13 北展是个好地方40:30 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献给张学友41:44 熊木杏里42:28 程璧是高一人校友?43:33 最近看的大型演出是威哥的脱口秀专场(也有著名歌曲)44:25 最放松的还得是家庭演出45:11 不知道算不算现场的现场:L+R王璐「清醒梦」46:29 我们看的第一场演出46:36 三角竟是wmls?47:31 商场外的临时舞台就是我最初的音乐演出记忆49:48 汪峰在张北音乐节的真实号召力52:23 《同一首歌》是很多人看的第一场演出52:57 你要这么说的话我可看过宋祖英53:47 我们更喜欢音乐节还是专场54:27 在国内我只想看爬坡期艺人的专场,音乐节滥等充数的太多57:35 音乐节?巅峰周杰伦来了那也得叫拼盘59:03 喜欢音乐节是因为它的包容性1:03:15 我们更喜欢体育馆还是livehouse1:04:16 电影院、体育馆经常会有「奇遇」1:06:05 我最爱的演出场所其实是酒吧1:08:06 流媒体这么香,为什么还要去现场看演出1:08:33 为喜欢的艺人买单很踏实1:09:59 站第一排听见的声音其实不对1:10:46 现场的感染力到底有多强1:13:18 早看早享受,要不然兴许喜欢的艺人就没了1:13:53 流媒体实际上香不起来1:15:45 如果专辑是圣经,那么摇滚现场演出就是教堂1:16:30 声音是物理性的、身体性的1:16:53 演出能确认群体关系的紧密感1:18:05 仪式性活动能够确认一种主体性1:21:13 什么原因阻止我们去看演出1:21:40 票价贵,有娃,没闲到/喜欢到非看不可1:26:30 不想看德不配位的1:27:56 今年音乐演出响度都太大了1:28:21 观演氛围不好1:28:41 吃老本的艺人尽量不看1:33:19 有些专辑不错的艺人现场见光死1:34:41 今年演出市场的火爆反映了什么1:34:55 看着火爆,其实可能是竭泽而渔1:37:36 老百姓憋坏了,主办方穷怕了1:39:07 下金蛋的鸡要注意菊部保养1:40:15 不管市场是不是假火爆,我们想「在一起」的心态是真的1:43:17 艺人的心态正在起变化1:45:58 live是不是也在语言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1:46:39 看演出举着手机拍摄何尝不是一种假看1:47:26 拍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看哪儿了1:47:49 疯狂拍摄陈绮贞之后顿悟「光顾着拍等于白去」1:50:08 老师最明白「拍课件的人没学进去」的道理1:52:34 「我花了钱了就不能拍下来回家欣赏吗」1:53:38 「娱乐」变成了game,gameplay才是核心1:55:02 手机成了《自杀小队》里的抱脸海星1:55:57 不是,咱们真不聊聊那谁么⋯⋯1:57:42 因为在演出里我们卸下了伪装,所以无法接受他人批判赤裸的自己1:59:34 我有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