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Vol.217|DeepSeek算命,AI能帮忙找到幸福吗?|嘉宾:刘擎×翟志勇

Vol.217|DeepSeek算命,AI能帮忙找到幸福吗?|嘉宾:刘擎×翟志勇

2025/2/7
logo of podcast 东腔西调

东腔西调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何必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东腔西调」播客主播,专注于中国各地旅行和文化传播。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主要研究西方思想史和现代政治哲学
翟志勇
Topics
刘擎:AI技术已深入到我们的话语体系中,成为内容生产的重要参与者。这不仅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也对内容创作者的版权和创作过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个人在进行学术研究和内容创作时,经常会受到AI生成内容的影响,需要不断地与AI进行对话和验证,这使得创作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AI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文化演化的适应能力,这使得我们很难跟上技术的步伐,甚至可能导致认知和价值观的迷失。 翟志勇:AI技术的发展对法律和社会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法律的回应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很难及时有效地规制AI可能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法律能够做出回应,也难以解决AI对人类社会和个体认知带来的深层次问题。例如,AI可能导致人类进入“三无状态”,即无历史的时间感、无实体的空间感和无目标的体验感,这使得我们很难建立起完整的意义阐释结构。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AI带来的挑战,既要促进技术的发展,又要保障人类的福祉。 何必:AI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与我们的个人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例如,我在准备这期播客时,就使用了AI技术来查找资料和整理信息,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然而,AI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AI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形成回音壁效应,使得我们很难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此外,AI技术还可能对我们的认知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我们很难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对AI技术保持警惕,既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又要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Deep Dive

Chapters
本期节目探讨了AI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AI技术带来的挑战,例如AIGC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AI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以及AI可能对就业市场造成的影响等。
  • AI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 AIGC模糊真实与虚拟,版权问题突出
  • AI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这个蛇年春节期间爆火的,不止有哪吒,还有DeepSeek。这款国产AI大模型凭借全球领先的多模态能力和高性价比,迅速成为全球科技圈、投资界和普通用户关注热议的焦点。截至目前,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联想“小天”等平台相继宣布上线DeepSeek大模型。DeepSeek的走红出圈,让人们再次惊叹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触发了关于AI如何改变未来的深度思考。 其实,在大语言模型(LLM)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走到我们的视野中前,很多特定领域的AI算法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各类APP上的信息推送,比如媒体、新闻、价格;在线的AI问诊;学习或办公场景中的AI智能助手。但是,网络时代AI的快速普及也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AIGC(AI内容生产)模糊了真实与虚拟,我们如何确认眼见为实?有人在与AI聊天后上瘾或抑郁,要如何避免进入“情感茧房”?AI生成的内容明显参考了我的作品却处处有细微差别,如何保障内容生产者的版权和收益?智能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在司机还是在驾驶算法的厂商?ChatGPT的普及会不会让很多办公室工作人员失业? 当下,我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个迷幻、充满吸引力的AI未来正在招手,人类也面临如何去适应、驯服这个巨大未知力量的难题。AI的发展在初期是要遵循技术的理性逻辑继续挖掘未知领域,或者遵循商业理性的逻辑快速在应用领域铺开获取巨额利润,还是我们一开始就要做一些基础的人文设定,技术遵循人本取向,是否必须以牺牲效率和速度为代价? 今天我们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老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翟志勇老师,共同讨论AI技术的人本主义可能性问题。

  • 特别感谢联想集团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 前往【东腔西调】公众号可查看本次对谈精华实录。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刘擎,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嘉宾:翟志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收听指南】 01:43 “通往AGI之路”与“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刻” 05:51 AI已经渗透进人类生活,进入了我们的话语系统 08:45 即便你不主动使用AI,你也会被动需要熟悉AI 一、回首过去:一个存续数百年的“老问题” 13:08 技术实现了我们的愿望,也重塑了我们的欲望 15:23 大工业生产解放了劳力,却也异化了人和工作 17:45 技术发展本身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期性 19:55 技术产生的社会效应和法律的回应都是滞后的 二、审视当下:AI时代技术和人的关系的质变 22:26 人与AI的进一步绑定:AI内容生产的回音壁 25:46 对技术的认识:从“技术工具论”到“技术生成论” 29:03 无历史的时间感:同时活在不同的时间频度里 32:25 无实体的空间感:互联网既不存在也无所不在 33:25 无目标的体验感:意义的阐释结构已四分五裂 34:47 “三无”状态的技术原住民更愿意拥抱创新改变 38:14 法律:预防性立法、回应性立法、回应性执法 43:34 AI更多把人当做目的,还是只把人当做手段? 三、眺望未来:人本的技术和人本的制度 50:30 以为人本的“人本智能”:人本设计、人本向善 54:17 Meta公司宣布即将终止第三方事实核查计划 56:41 公共空间的民主化使得内容审查变得更不现实 01:00:19 既要隐私也要安全,具体需要公司自己想办法 01:05:36 不同社会文化取向对人工智能管理制度的影响 01:09:03 AI发展要走得多快:加速主义与对齐派的分歧 01:11:27 过度监管的妨碍vs资本主义和地缘政治的驱动 01:19:25 遵循以“人”为核心,为数字世界和数字空间立法 【工具箱】 01 节目开头提到AI领域的两篇重磅内容,分别为OpenAI CEO奥尔特曼发布的题为《反思》的1万字博客文章和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发表的主题演讲。 02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是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对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的反思和论述,分析了现代历史上贫穷的变化和社会后果,探讨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方式。   03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所创建的一套关于技术产生和进化的系统性理论。关于技术的进化和创新,布莱恩提出了技术是“自我创生的”(autopoietic)观点。所有技术的产生或使其成为可能,都源自以前的技术。技术是从已有的技术中产生的,是通过组合已有技术而来的。   04 《事故共和国 : 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构》是一本由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学与历史学教授约翰·法比安·维特(John Fabian Witt)所写的美国法制史专著,其最初版本是维特在耶鲁大学历史系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本书不仅仅讲述了工人赔偿的兴起,还生动重现了19世纪晚期工业世界的社会图景:令人震惊的工人伤亡率、工人的互助保险协会、大规模的移民潮、泰勒主义管理的兴起、重塑自由劳动理念的斗争、欧洲的社会工程与美国的反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遭遇、进步时代劳动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于这些材料,维特阐明:法律参与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秩序。   【小助手】 国内首份聚焦科技行业AI创新自律与治理的《人本智能:人机共生时代的科技发展观》报告及《人本智能—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明确了“人本智能”的科技发展观,应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AI PC则是联想提出的混合式人工智能技术路径的体现。1月9日,在2025年科技界的首场盛事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联想集团携40多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新设备与解决方案亮相,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个人计算体验。其中,10余款联想AI PC成为CES2025的焦点,进一步推动联想集团“AI for All,让人工智能惠及所有企业和个人让人工智能惠及每一个人”的愿景走向现实。 截至目前,联想“小天”等平台相继宣布上线DeepSeek大模型。据未尽研究观点,坐拥DeepSeek、联想与庞大知识工作者群体的中国,个人AI渗透率及其增速,将有望领跑全球。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关注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