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个人播客评论,机械朗读,完整内容贴在下面,也可以到知乎专栏阅读。 为什么我不喜欢灵异类播客节目 在我还听有声书的时候,灵异类有声小说是我经常听的一个有声小说类型。虽然我不是玄学和灵异文化的爱好者,甚至还很反感封建迷信,但是灵异类有声小说如果写得好又读得好,我是不会拒绝的。 根据我的观察和分类,灵异类有声小说可以分成恐怖鬼故事和探险民俗类故事两个大类。我比较喜欢的《十四年猎鬼人》、《鬼吹灯》和《盗墓笔记》都是属于后者。这一类往往是篇幅较长的长篇小说,情节可能不但不恐怖,还会比较幽默、热血或者感人,因故事需要所提到的民俗和传统不论是否真实存在,总能让人觉得大开眼界。《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开创的盗墓题材小说一度成为潮流,引得无数模仿者。和后一类形成对比的前一类恐怖鬼故事一般是篇幅短小并且没有连续剧情的独立故事,还要辅助以演播技巧和背景音效来制造灵异恐怖的氛围让人害怕。或许有些人就喜欢这种惊悚的感觉,但对我这样连恐怖电影都不感兴趣的人更不会对这个有兴趣。 灵异类有声小说一直是有声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大类,从开始到现在都是这样,在音频平台的推荐栏目和有声小说排行中总是占有很高的份额。灵异类播客节目可以说是灵异类有声小说的一个传承。人对未知和无法解释的事物天然充满好奇,尤其是神魔鬼怪。生活类的播客大多会涉及这个题材。上篇提到的播客里“怡乐电台”有“N谈身边灵异事”系列节目,“黑水公园”的主理人艾文有“黑水怪谈”系列节目,“头号玩家”的主理人老罗也有这类系列节目。而且从数据上看,相同的专辑订阅下,灵异类节目的播放量能明显高过其他节目。只从播放数据的考量,我也能理解让他们制作这类节目。 我总觉得灵异小说应该越真实越好,可以让读者不出戏,而灵异类播客节目则不必太真实,因为很多经历和故事很可能是人本身的错觉或记忆错误,即使你再指着天发誓是亲身经历、确有其事,事实真相也不一定就是如此。但现实却是正好相反,现在的灵异小说越写越假,灵异类播客节目倒是越说越神叨。灵异类播客节目一开始往往是主播或嘉宾的真实经历,往后就是亲人和朋友的经历,再往后是听说的故事,当这类节目成为一个长期节目,最后一般都需要听众投稿才能满足内容需要。而离信息源头越远或者经历转手次数越多,则越会偏离其原本的样子。虽说故事是以朗读投稿或者转述地方式讲出来,但只要在表述用词和聊天氛围下些功夫,结果都能让听众身临其境。投稿和讲述的故事到底是道听途说还是编造的,主播不用去求证信息的真实性。当然,这本来就不是需要严格求证真实性的领域,只是这种运作方式让我觉得过于廉价与充满不真实性。以至于我总结出一个让我自己都有些惊讶的规律:只要把几件毫无逻辑的事情联系起来,然后在聊天时加上诡异或者神叨的氛围,这就完成了一个灵异类播客节目的录制。 与“黑水公园”的一段小插曲 与“黑水公园”的一段小插曲也算是这么来的,确切说是与“黑水公园”主理人艾文的一段小插曲。艾文前段时间新开了一档新节目——“怪谈秦博士”。这是两位主播陪聊,主要由一个听声音年纪不算大的南方男性讲述自己是容易遭受灵异事件的体质和他经历的各种奇怪事情的节目。大概因为学历是博士,所以叫秦博士,关于这个头衔在节目中还没提到。节目第一期的内容是秦博士讲自己和几个同事去南方某大学访问,晚上住了很久没人住的学校招待所,结果晚上先是一个女同事洗澡被困浴室,后来又在浴室玻璃出现用口红写的字等奇怪的经历。这个事情真的是灵异小说或恐怖电影中再熟悉不过的桥段了,但秦博士似乎是深信自己是特殊体质,所以容易遭受一些灵异事件。他半说半不敢说的状态,加上一句“讲灵异事件的时候都容易出现怪事”之类的话,把其他两位主播吓得不清,节目录不下去,第一期就此结束了。 我就是在听这一期节目时,得出“只要把几件毫无逻辑的事情联系起来,然后在聊天时加上诡异或者神叨的气氛,这就完成了一个灵异类播客节目的录制”的论断。因为秦博士的灵异经历很多,这个系列能做几十期,现在在陆续更新。听了后面更新的几期节目,再回过头来看,我现在有些理解秦博士第一期的“老套故事”。他是真的深信自己的灵异体质和经历,所以讲的故事没有从听众角度进行筛选,而一般的灵异类播客节目为了吸引听众势必会筛除“老套故事”,最终选择比较新奇的故事。 当然,当时的我没想到这些。我在那期节目下方的评论区发了一条评论,大致内容是“现在灵异类播客节目泛滥,有些只是道听途说,有些就是把几件没有逻辑的事情连在一起加上神神叨叨的氛围,这个系列节目我看标题里有博士,还以为会是从科学角度解释灵异事件,结果有些失望”。与其说是在评论这期节目,实际上我是在评论这类节目,只是刚好有这么一个契机供我发表看法。我的失望也不是对这个节目或节目里的人失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心理落差。这个评论发出之后就被我抛在了脑后,直到几天后“黑水公园”更新,我看到提示我无法发表评论,我才知道我被拉黑了。 如果被其他播客拉黑,我可能就接受了。但“黑水公园”是我最喜欢的播客,被他拉黑相当于粉丝被自己的偶像拉黑,这种感受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我稍微回忆了一下,就想到应该是在“怪谈秦博士”下的那条评论惹了祸,因为我之前在“黑水公园”下发表的评论都是相当正面的,就在前一期“黑水公园”发的评论说“不管艾文怎么主持,节目效果都很足”,还获得了几十个点赞,上了热门评论。被拉黑后“喜马拉雅”的私信发不了只能寻求在其他平台的沟通,其实即使没被拉黑,他在音频平台也设置了不接收私信。而早几个星期前,“黑水公园”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过一篇推文,内容是艾文说自己没有加过任何粉丝群或粉丝微信。 我给“黑水公园”的公众号和艾文的微博发了留言和私信,但是没有回复。后来我看公众号文章的评论会被人工选出来展现,“喜马拉雅”上的听友圈里有他自己新发表的获得苹果年度播客的帖子,我也在这两个渠道上发了留言。听友圈的帖子能发图片,我把我在“荔枝”上购买付费节目的记录、在“喜马拉雅”上听节目的评论、其他听友对评论的点赞和对专辑的评价都截图上传了。但是也都没有收到回复。后来我就剩下每周习惯性地去各个渠道发一下新消息和看到一篇新推文就留言评论一下。 大概几个星期后,微信公众号上终于有了回复,不过沟通不太顺利,艾文以为我是反复骚扰希望按自己想法改变节目内容或者风格的听众。我的本意是我不太听灵异类节目,而“怪谈秦博士”只发了一集,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的节目所以听了一下,我发的评论主要针对灵异节目大类,不是想批评这个节目,我私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恢复一个正常听众的身份,而不想说服别人做什么节目。正如艾文回复我说的“做节目是我的兴趣,你爱听什么去听什么”,这也正是我秉承的理念,我不爱听灵异节目所以不听灵异节目,我听“黑水公园”正是因为我爱听,难道因为被拉黑就不听了吗?这段对话最后是不了了之,他越聊越不耐烦,而我越聊话越多,因为实在不想失去这个等了几个星期的机会。好在最后的结果是让人高兴的,几天后我发现听“黑水公园”又能正常评论了。 “怪谈秦博士”后面更新的内容让我觉得这确实和其他灵异类播客节目不一样。虽然对于不信这些的人来说有些神叨,但是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制造恐怖、吓唬别人,而是真的为了分享讲述自己的经历。如果有朋友对此感兴趣,可以尝试收听一下,这个没有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