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生命里,总是有如此多的意外,让我们还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也让我的这期节目,临时改变了选题。
今天,华语男歌手方大同,在社交媒体平台被宣布离世,年仅41岁。
2025年的开端,我们痛失了两位温柔明亮的偶像巨星。大S徐熙媛,一位曾在综艺里用自己的出糗换来观众的欢笑,热情开朗的小太阳;方大同,一位拥有独特咬字用无数R&B金曲让大家循环播放的创作天才。
死亡这个命题,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尤其是当00后也开始亲眼见证着自己喜欢的偶像离开时,那种死亡带来的压迫和窒息感更加强烈。
我突然惊觉,我们正站在时代裂变的锋面——当Z世代第一次直面偶像的消逝,那种震颤不亚于目睹一座灯塔在黎明前崩塌。00后仿佛在集体参加着一场精神葬礼。
因为那些曾经带给我们勇气和信念,也带着我们生活的信念和不断闪烁在世界眼前的人,当他们也要面对告别、陨落和暗淡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意识到,没有谁能够真正逃脱时间,摆脱命运,我们都终将要面临死亡、和孤独。
有一句话这样说:“死亡最残忍的温柔,是强迫我们成为记忆的考古学家。”
好像从这几年的某一天,某一刻起,我们就开始频繁地告别,持续性处于一种短暂相聚,长久离开的状态之中。生理上的病痛、工作上的变故、身边人的离别,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比我们预想中的还要多。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强忍泪水,从痛哭流涕对分开做出剧烈的抵抗,到接受、拥抱无法改变的孤独。这是我最近几年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我们开始习惯了离别。
离别的频繁性,如同短视频一般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和大脑,一条一条地掠过,我们什么也没能记得,什么也都没能留下。我们只是在社交平台上批量分发着巨星陨落的信息,然后这些离别的哀伤、痛苦,随着时间流逝,很快就消散开来,我们的伤感就随着这些人的离开一并离开。
离去者将存在于某个视觉盲区,但我更认为,他们应该在我们意识的某个转角投下完整的阴影。死亡是上帝按下的暂停键,而我们的思念理应是永动的放映机。
爱过的人,伤过的事,我想要让他们在我的心里留下一些位置。不要成为过眼云烟,不要云淡风轻地说出那句“就这样”。
这是一个浮躁而快速的时代,不管我们是否愿意,生活的向前无法被控制暂停。被迫往前的我们,能不能偶尔主动地,愿意停下来,为那些离开的人和事难过,也为仍在身边的人和事庆幸、珍惜和幸运呢。
【本期BGM】
「楠喃自语」是由梓楠独立发起的一档泛文化类播客。我们被命运给予与世界连接的机会,与时间一同流动着。这里只提供思考,不提供答案,我们讲述故事,也发现自己。希望每次点开播放,我都在与你一同讲述故事,找寻自己。
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希望你订阅收藏,为身边人推荐~
搜索🔍「楠喃自语」
公众号🛰️: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