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科技现象看到商业本质欢迎来到机密科技语术机器人在春晚的惊艳亮相整整三分钟的出镜时间远远超过历届春晚广告标王的曝光时长
这一刻让这家来自杭州的创业公司及他的 90 后创始人王星星瞬间占到了 14 亿观众的聚光灯下与此同时 另一位在春节期间曝光的科技创业者 DeepSig 的创始人 85 后梁文峰也因其耀眼的学历成为热议的焦点从高考状元 这打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本硕到掌管五六百亿的量化基金再到公司内部高密度的清北硕博
这些顶配的标签也让人印象深刻相比之下王兴兴的经历显得有点不同他的高中英语仅仅三次及格高考录取专业并非任何热门的专业而是当时看似冷门的浙江理工大学积电专业即便在考研的时候他又一次因为英语成绩未达到浙大的标准再次与浙江大学失之交臂最终调剂到了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哪怕在今天机器人已经被确立为最热门的赛道这个专业今天也仍然和热门专业搭不上边王清清的这一条与主流精英路径截然不同的道路如今却引领着中国机器人技术在全球舞台上战落图教梁文峰是媒体报道中典型的学霸求学之路始终由自己来主导一路坚定地走在自主选择的轨道上
而王星星的经历则截然不同他更多的是在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顺应外部环境的选择在求学与毕业之后梁文峰连续创办了几家与投资相关的公司直到 2015 年正式成立了换方基金也就是 DeepSeek 的母公司而王星星则在 2016 年毕业之后加入了大疆但仅在两个月之后就离开了大疆创办了语术科技因为他拿到了天使投资
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王兴兴在毕业的时候是否真的想去大疆但从大疆在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地位以及国内其他拥有机器人业务的大厂来看尽管王兴兴在上学期间曾经获得过多次的机器人比赛方面的大奖王兴兴毕业时的学历可能很难让他进入就在杭州本地的阿里巴巴党盟院机器人实验室
或是与大疆同在深圳的腾讯 RoboticsX 实验室又或是美团京东这些已经有丰富的应用落地经验的仓储机器人与无人配送实验室这里没有任何贬低浙江理工大学或者上海大学的意思而是客观的现实的状况是这些互联网大厂的机器人实验室每年都会收到堆积如山的国内外顶级高校顶级专业毕业生的简历以及国内外世界机器人专家排队等待加入
但有趣的是除美团京东等强应用的落地企业之外其他大厂尽管拥有豪华的研究团队和数不清的资源但却并未产生出像语书这样的成果就如同他们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也未能打造出像 DeepSeek 这样的现象级的突破一样关于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期节目就不展开讨论了感兴趣的听友可以去我的第 99 期节目在那期节目里面曾经深入讨论过这一话题
尽管我们无法确定,王兴兴短暂的大疆的两个月的经历,是否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主动选择自己的道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从大疆辞职,创办语术科技,是他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一次主动选择。从 2016 年创办语术科技到现在,已经近十年的时间,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可以说,直到 2025 年的春晚,王兴兴才迎来了世俗意义上的真正的成功。
在此之前他经历的坚持与困难只有真正创过业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或许在这十年间的某一个艰难的时刻他也曾经想过如果当年选择留在大疆今天是否早已经成为总监副总裁是否不必承受如此巨大的创业压力却依然能够从事和机械相关的工作虽然不是机械人但收入终归会不菲为什么不选择那条路呢
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我们都不陌生甚至还有比这更夸张但也更幽默一点的表达在错误的方向上奔跑是没有意义的这类的说法在某些情境下有道理但并不绝对因为它强调的是方向和资源的作用选择对了努力才更容易产生高回报选错了方向可能再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但如果只有选择没有努力那再好的机会也可能被白白浪费
现实当中,成功往往是选择乘以努力,乘以机遇的结果。这里选择努力和机遇,这三个因素之间,我用了乘以,而不是加上这样的算法。需要突出这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如果是 0 的话,那乘起来的结果仍然是 0。选择决定了努力的方向,努力决定了能否抓住选择后的机遇,而机遇则可能让结果有意外的跃迁。
比如汪星星在毕业之后加入了让无数毕业生向往的大疆两个月之后就离职了选择去创办了语术机器人而不是在大疆等待升职这一决定让他有机会去创造语术科技但我们知道大疆的主营业务是无人机和那些和无人机相关的产品虽然大疆在 2016 年就已经是无人机方面的王者了但大疆在机器人方面直到今天都没有什么产品出来
王兴兴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是在机器人方面如果他选择在大疆工作十年即使今天升职到了总监副总裁但至今他都没有机会从事自己真正喜爱的机器人业务是选择让他有了今天的语术让他从事着自己真正喜爱的事业但选择了之后如果他没有在技术、产品和商业化上足够的努力仅凭选择他也无法坚持到今天
那是不是选择对了,又足够努力就可以了吗?当然也不是,机遇最后决定命运。王先生创办语术机器人是在差不多 10 年前的 2016 年,那个时候机器人或者人型机器人完全算不上是热门赛道,人型机器人真正开始被那些所谓的投资人以及大众坚定地认为是未来的方向,是从去年也就是 2024 年开始。
在 2024 年前即使国外的特斯拉在美基督财报后的投资者电话会上都要通报一下特斯拉在大众的眼里那太遥远了那可能是天方夜谭那就是这些个大厂们画的下一个不靠谱的大饼而已而 2024 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大力出奇迹式的人工智能不仅被全世界认可和接受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了而且大模型真正的让业内人士发现
在大模型能力的加持之下,人型机器人真正的有可能去具备之前从业者们想象的各种类似人类的活动能力了。这才第一次让人型机器人这个赛道真正的成为了热门赛道。因为现实的道路确实有了,探索阶段结束了,虽然实现的道路仍然会充满挑战,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年底开始,
头部的电动车企业纷纷宣布自己不再是造车的公司而是人工智能公司并且都要生产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并且有电动车的公司甚至夸张的说 2025 年就要量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又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大模型的出现和成功的确定了被全世界的认可和接受人工智能的时代就要来临了这件事和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事件
如果今天大陌星仍然没有破圈那机器人行业仍然是在漫长的隧道里摸索不知道尽头在哪里不知道曙光何时出现大众可能根本不知道王行星和语术科技是谁看到了任何人像机器人展示的视频仍然会一笑而过这就是机遇的力量类似的情况其实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英伟达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英伟达最近几年的万一市值
GPU 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第一毫无争议的第一连个替代品都没有更别说有竞争对手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英伟达在 1999 年上市之后长达 20 多年的时间里甚至直到梁文峰创办换方的 2015 年和王兴兴创办语书科技的 2016 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英伟达的股价一直都只有几毛钱从来都没有超过过一美元
直到 2022 年 ChaiGPT 开始暂落秃角让全世界意识到大力出体积的大模型将会使得人工智能的时代真正的到来这个时候英伟达的股价才开始一下子飙升到了 20 多美元并且一路狂飙到今天的 150 美元左右在大模型出圈之前英伟达在全球芯片行业的地位远不及英特尔、高通等等公司甚至在 2013 年
英伟达还要为刚刚成立三年当时在手机圈没有什么地位的小米的发布会来站台如果没有大模型在 2022 年开始出圈英伟达或许仍然是一家名不见经传在行业里也没有太多地位的芯片公司尽管老黄和他的团队真的非常的勤奋和努力也有一种说法说是选择大于努力只不过是给选择之后没有努力的自己在面对窘境的时候
给自己的没有努力找到的一个借口而已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在面对失败或者是不如意的现状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归因于当初没选对而忽略了自己是否真的足够的努力去改变局面我们再以语术科技和王先兴为例而且用他选择从大疆辞职创办语术科技作为例子这个选择从今天这个时间点来看当然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似乎是高瞻远瞩预见未来的意味但不要忘了今天能够这样去看是因为今天这个赛道已经被证明是可行了但在 2016 年人型机器人行业并没有被广泛的认可或者是看好行业的整体处于科研探索和概念验证的阶段投资者和企业更关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比如那些个工厂里的机械币等等而对人型机器人普遍持有怀疑的态度
主要的原因是在那个时候成本高昂人型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极高材料、传感器、算法等等都不成熟导致产品难以商业化技术瓶颈、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人型机器人仍然显得非常笨重并且不稳定应用场景也非常不清晰相比工业机器人在人类无法完成的高精度、高重复性任务上的优势人型机器人并没有明确的商业价值市场需求也有限
当时大部分的企业和投资人对人形机器人并不感兴趣更多的关注 AI、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等等领域在 2016 年主流的观点认为人形机器人距离大规模上映至少还有 20 年以上仅有极少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坚持研发 2016 年的时候机器人领域的当红炸子机波智能动力公司在辗转几次被卖来卖去给谷歌三年之后又被谷歌卖给了软银
因为研发投入巨大,并且商业化方向不清晰谷歌当年放弃了波士顿动力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市场对人型机器人前景的悲观态度虽然波士顿动力以及极其惊人的机器人演示视频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在那个时代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 2016 年,王星星选择离开在当时就已经是无人机行业的大厂和王者大疆
却创办了不被主流看好和认可的机器人公司在那个时间点来看谈不上是选对了而在选择了之后的长达了十年的时间里这个行业一直不为人知更不被人看好我不知道王星星是否在某些艰难的时刻会想是不是自己选错了是不是在大场王者大将里头去努力人生会更容易但无论他是否这样想过他在选择后的努力和坚持
加上机遇的垂青让他等到了今天的曙光今天虽然人行机器人赛道在所有科技赛道中的王者地位已经正式确立了但以中国公司的惯常做法这里很快就会变成一片红海百团大战百自行车大战百电动车大战的盛况马上就会开演王兴兴虽然有央视官宣的加持但在接下来的百人大战中仍然需要更加的努力与坚持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如果被滥用确实可能会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借口毕竟选择本身并不决定一切真正的差距往往体现在选择之后的行动如果我们总把失败归结于选错了而不是在既定的选择上尽最大的努力去调整和优化那就变成了一种逃避责任的思维方式了虽然我们不否认选择的重要性但现实中更重要的是
无论当初选择了哪条路,选择了之后,是否足够的努力,让这个选择变成正确的选择。这期节目里面我们看到了王行星和梁文峰两位科技创业者的不同经历和选择。王行星从大疆的稳定岗位离开,踏上了自己心中的机器人梦想,而梁文峰则依靠学术背景和投资经验开创了 DeepSeek,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是选择,更是艰苦的努力和捕捉到的机遇。对于王先生来说,创办语术机器人无疑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但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个选择,已经得到了验证。而梁文峰的选择也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之下,逐渐成就了他的事业。这提醒我们,在任何行业当中,成功不仅仅是靠选择,
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坚持和在合适的时候抓住属于自己的机遇这是今天我想要传递的一个核心的理念成功的公式是选择诚意努力诚意机遇只有当这三者相辅相成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看到自己奋斗的成果感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将继续带你探索更多科技背后的商业智慧欢迎订阅揭秘科技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