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08 制造护城河 FigureAI如何打造全球最强人型机器人工厂?

E108 制造护城河 FigureAI如何打造全球最强人型机器人工厂?

2025/3/20
logo of podcast 揭秘科技

揭秘科技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主持人
专注于电动车和能源领域的播客主持人和内容创作者。
Topics
主持人:人型机器人是当今全球最热门的科技赛道,因为它标志着人工智能,特别是通用人工智能,首次真正大规模走向商业化。Figure AI是这个赛道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其建造的BotQ工厂,通过一系列创新,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 BotQ工厂选择垂直整合,而非外包,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性能,因为人形机器人系统复杂,现有供应链难以满足需求。自建工厂可以完全掌控设计、制造和组装过程,确保零部件质量和生产一致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尤其针对核心零部件的优化。 Figure AI 使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化制造,打造高度自动化的柔性制造体系,这是传统ODM工厂难以实现的。他们还开发了支持规模化制造的软件基础设施,包括MES、PLM、ERP和WMS,并计划使用人形机器人参与自身生产。 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工程设计的早期阶段(Design for Manufacturing)。Figure AI 通过重新设计机器人架构,减少零件数量,并从CNC加工转向更适合大规模制造的工艺(如注塑成型、压铸等),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 Figure AI 还成立了安全团队和可靠性团队,以提高机器人的可靠性,并对外部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以满足未来大规模扩张的需求。他们组建了一个制造团队,优化生产线并提高效率,并确定了哪些生产环节可以自动化,哪些需要人工完成。 在自动化方面,Figure AI 在电机齿轮箱润滑和电池单元测试方面实现了自动化,以提高质量和速度。他们自主研发的MES系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整合了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与物联网设备深度集成,提高了生产透明度,确保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Figure AI 使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通过AI大模型Helix实现自动化组装和物料搬运,人机协作模式最大化了生产速度、精度和灵活性。 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需要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系统性升级。Figure AI 的经验,为其他科技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预示着人型机器人产业链的变革。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科技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欢迎来到揭秘科技人型机器人无疑是当今全球最火的科技赛道不是之一 而是最热门的为什么呢 因为它标志着人工智能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首次真正大规模做向商业化

人型机器人将直接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日常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改变的幅度之大可能超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全球在这个赛道里边走得最快的就是美国的 Figure AI 这家公司 Figure AI 的进展比特斯拉的人型机器人要快得多 Figure AI 这家公司成立于 2022 年在 2024 年 3 月推出了第一代机器人 Figure 01

在 2024 年 8 月推出了由 OpenAI 的大模型驱动的第二代机器人 Figure O2 在 2025 年初 Figure AI 宣布停止了和 OpenAI 的合作并且在 2025 年的 2 月底发布了自研的人性机器人大模型 Helix 关于 Figure AI 这家公司的详细发展过程它的融资状况以及主要的投资方还有创始人的个人的经历我的第 12 期和第 21 期节目有详细的介绍

昨晚,也就是 2025 年的 3 月 19 号,FigureEye 向 APP 外界介绍了自己建造的全新的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的制造工厂,名字叫做 BotQ,以及这家工厂为了能够大规模生产机器人,多做了哪些流程和工艺上的创新。Bot 在英文中是机器人 Robot 的缩写,而字母 Q 可能是 Quantity 数量的数字母的缩写。

BotQ 就强调了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 Figure-I 选择了自建工厂和流程而不是通过 ODM 等委托加工的方式我分析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控制力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精密机械人工智能动力系统传感器融合等多个领域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熟的 ODM 供应链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自建工厂可以完全掌控设计制造和组装的过程确保零部件的质量生产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对核心零部件比如电机执行器传感器 AI 的控制系统等等完成优化第二个原因呢是目前的人性机器人的供应链还不成熟或者说还基本上不存在

人型机器人的产业链尚未像消费电子或者汽车行业那样成熟,还没有成熟的 ODM 厂商可以提供完整的全套的生产制造服务。Figure-I 在设计执行器、电池、传感器、电机等核心组件的时候需要高度的定制化,而传统的 ODM 工厂更擅长大规模低成本的标准化产品制造,所以难以支持 Figure-I 这样的前沿科技产品的需求。

第三个原因是 Figure 8 选择了用机器人来完成制造的自动化用机器人来制造机器人所以 Figure 8 计划在 BotQ 的工厂部署自家的人形机器人用于生产流程中的材料搬运零部件组装测试等环节用于打造高度自动化的柔性制造体系

这对模式在传统的 ODM 工厂很难实现而自建工厂可以让 Figure AI 长期积累制造经验降低人工成本并且打造可以持续扩展的制造体系第四个就是长期技术积累和商业互成合未来 Figure AI 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量产预计 2025 年及以后每年会生产数十万台机器人

通过资建工厂,Figure AI 可以逐步优化制造工艺,形成独特的供应链与制造优势,避免对外部 ODM 的依赖,构筑长期的商业护城河。那我们现在回来看看 Figure AI 对自己的工厂和创新都分享了哪些内容。Figure AI 说,在过去的八个月里,Figure AI 的硬件和制造工程团队从零打造了一套高效并且可以迅速规模化的生产流程。

目前 Bokeo 的首代生产线每年可以制造 12000 台机器人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可以大幅度的快速的规模化 Figure-I 选择了垂直一体化的制造决定将人形机器人的制造完全自主掌控以确保生产流程的可控性产品质量并保证高性能的机器人能够成功的推向市场

在软件基础设施方面过去 6 个月 Figure Eye 一直在开发支持规模化制造的软件基础设施包括制造执行系统 MES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和企业资源计划 ERP 以及仓储管理系统 WMS 这几样软件都是干什么的呢这期节目的后面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先不展开了同时 Figure Eye 的人形机器人将在制造过程当中用于生产其他的人形机器人

这一计划将在今年落地并且预计未来有更多的机器人参与生产以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那关于如何能够快速的规模化 Figure-I 说我们重新思考了机器人的框架之后发现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在于工程设计的早期阶段其实做的好的制造业都是这样这个好的制造业的习惯英文里叫做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就是说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量产时的生产效率

我们经常听到国内公司说产能趴坡,其实产能通常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背锅侠而已,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大国中国,我们怎么会缺产能呢?产能趴坡的真实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设计阶段没有去考虑或者是没有想到生产的可行性以及生产的效率,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需求不明确,不敢花钱所以物料买少了。

让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人或者是误会去背锅是一个特别常见的但又非常隐秘的做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公司会去公开承认我设计阶段出问题了没有考虑到生产的可行性和效率更不能公开承认我自己也不确定我的产品是不是抢手因此我没有下足够的订单备好物料当然产能 POP 有的时候也被用来作为饥饿营销或者就是纯粹的制造话题和流量的工具

就好像现在谁家的产能没有爬坡就是谁家的需求就不够旺盛死的言归正传 Figure 是如何做到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的呢 Figure 说在构建并且是内部创造 Figure02 之后团队详细记录并且分析了从零件的制造到最终组装的每个流程的周期时间装配时间的最大影响因素在于零件的数量及制造工艺

Figure O2 作为原型机采用了高复杂高精度但效率较低的 CNC 加工工艺也就是叫计算机收控加工英文叫做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这样的一个工艺尽管 CNC 加工对于原型产品的开发和高精度的零部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在大规模生产的时候 CNC 的生产成本和制造时间存在明显的瓶颈它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制造的时间非常长

这里我介绍一下制造业里的原型产品的定义 Prototype 指的是产品开发过程当中用于测试和验证设计概念的初步版本原型产品通常和量产的版本有差距通常这个差距就在于是否能够低成本高良品率的大规模生产再多说一句 CNC 工艺 CNC 工艺在制造业中多被用于高精度的切割镶嵌等的制造环节

它目的就是让整块的塑料或者是各种金属的原始材料能够形成产品设计想要的外观的样子和形状这个 CNC 的工艺确实非常昂贵但是 iPhone 和 Mac 电脑等就是苹果的这些产品大量的采用了 CNC 的工艺去大规模的量产苹果可以看出来苹果是一家为了颜值不计成本的公司

Figure AI 还说此外零件的数量也是影响装配效率的重要因素每增加一个连续操作都会延长装配时间如果能够将多个零件集成为一个整体生产的周期将大幅缩短

这听起来非常的 common sense 外行人也能明白的一个常识但在硬件行业里面一些没有全机关的硬件团队通常可以给出无数个理由来反对整合硬件核心的原因通常是因为那样做的话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复杂度而制造业效率的这种难题呢就丢给生产团队就好了 Figure-I 说基于这两商宿的这两点经验他们已经完成了下一代机器人 Figure-03 的设计

这款机器人专为降低成本高产量的制造而打造为了实现批量化生产 Figure-I 从 CNC 转向了更适合大规模制造的工艺如注塑成型、压住、金属注射成型和冲压

这使得 Figure-I 在制造的过程中节省了数千个小时比如以往 CNC 加工需要超过一个星期的零件现在通过复杂的钢的模具可以在 20 秒内生产完成虽然这些新的工艺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但考虑到 2025 年及未来的机器人的产量 Figure-I 认为这些投资将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的回报

这里我介绍一下注塑成型,英文叫做 Injection Molding,压注叫 Dye Casting,金属注射成型叫做 Metal Injection Molding,和冲压叫做 Stamping。这几种工艺是通过模具把整块的或者是粉末状的塑料和各种金属的原始材料形成产品设计想要的外观和形状。

所以如果要使用这几种工艺的话就需要先投入一大笔钱去做好相应形状的模具行业里叫做开模开模虽然很贵但是这个模具开好了之后就能一直使用这个模具去进行生产了

用模具去成型的这种生产的过程它就便宜了所以跟这个 CNC 切割的方法来做对比的话那 CNC 是切割成型那珠塑成型压柱金属珠塑成型和这个冲压等等它们都是通过模具来成型的生产方式

Figure Eye 说重新设计机器人架构的过程当中他们还成立了两个新的团队一个是安全团队另外一个是可靠性团队除了提高生产效率 Figure Eye 也加大了对机器人可靠性的关注可靠性团队就设在 Balq 工厂里面负责进行高速寿命测试以研究机器人各零部件的耐用性

他们需要使用高温烤箱专用的驱动器测试设备和故障分析仪等专业的设备来分析零件的失效原因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的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机器人满足高可靠性的标准

Figure Eye 还开始构建了供应链不同于其他行业因为人性机器人目前尚没有形成成熟的供应链也没有完善的模块化的制造体系因此 Figure Eye 几乎是从零开始设计了整个的机器人包括驱动器 电机 传感器 电池组和电子设备供应链的不成熟是 Figure Eye 在制定制造策略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哪些部件需要垂直整合哪些环节需要自主研发

Figure Eye 最终决定重点自主生产核心技术,比如驱动器,机器人的手部,电池和最终的组装,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与外部的供应商合作来生产特定的零部件。此外,Figure Eye 还组织了一支世界级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团队,以建立和巩固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确保复杂的组件的高效的生产。

Figure-I 的机器人由 30 多种不同的关键组件组成其中许多涉及到电机绕组柔性 OLED 屏精密的光线设计等独特的工艺因此所有的外部供应商都经过严格的筛选确保供应商可以满足未来大规模扩张的需求 Figure-I 声称他们的供应链已经具备了在未来 4 年内扩展到

300 万机器人的年产量的能力除此之外 Figure-I 还打造了一个自己的制造团队在过去的 6 个月里面招募了大量的制造专家这些专家在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的主要职责包括将机器人组装流程拆分为多个子站点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部件的组装设计和采购装配的夹具

监控和测试组件的质量此外他们还会向机械、电器和软件团队来提供设计优化的建议以减少生产的周期时间在自动化与人工协作方面新产品的制造过程当中要去了解哪些生产环节能够自动化哪些应该由人类来完成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上人型机器人通常采用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程度较低

而 Figure-I 选择在短时间内对部分关键的环节进行自动化以提高质量和生产的速度比如自动化生产质量控制方面在电机齿轮箱的润滑过程当中 Figure 采用了自动润滑站相比于人工润滑枪自动化的工具能更加精准地控制润滑油的位置和剂量确保每个齿轮箱的稳定性和耐久度

在自动化测试站方面因为电池单元的测试和装配过程当中机器人能够比人工去更快的去拾取扫描和检测每一个电池单元所以就采用了这个机器人而不是人类去做的这个操作从而提高了测试的速度和一致性这些优化的措施帮助了 Figure AI 的机器人实现了高效并且能够迅速扩展的制导能力加速了未来机器人量产的进程

同时 Figureye 还搭建了自己的软件基础设施因为制造业需要庞大的软件基础设施来保证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为了建设一座高效运作的工厂 Figureye 在开发过程当中引入了多种关键的生产力工具包括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PLM 企业资源规划软件 ERP 仓储管理系统 WMS 以及最核心的自主研发的

制造执行系统 MES 这个制造执行系统是整个智能制造的核心它是 Figure AI 制造和运营的数字化的中枢由 Figure AI 完全自主研发它将生产的各个环节整合到一个实时数字化的生态系统当中从供应链的追踪装配效率的监控到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个制造执行系统 MES 让 Figure-I 能够始终保持最高效的一个生产的状态 Figure-I 的 MES 系统还跟这个物联网 IoT 设备深度的集成来监测生产的流程追踪产品的谱系并构建机器人各个组件完整的测试数据库这样一个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不仅提升了生产的透明度也确保了 Figure-I 机器人的质量和一致性这里已经两次提到了一致性这个概念一致性呢

在制造业是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够符合设计标准避免因批次的差异导致性能外观或者是安全性的不确定性制造业讲究的是可复制性一致性在制造业当中还意味着生产流程可以标准化自动化这样的话就减少了反攻和报废率

从用户体验方面消费者期望买到的产品是稳定可靠的并非是看运气所以一致性强的制造业品牌往往更能够建立用户的信任比如日本的汽车厂商以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每一辆车的驾驶体验都是一致的 Figure 8 的人形机器人生产还用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动作

就是用机器人来制造机器人作为 BotQ 的一项核心创新 Figureye 将 Figure 人形机器人集成到自家的生产线上来实现机器人来制造机器人它是通过 Figure 内部开发的 AI 大模型 Helix 或者说是准确的说是机器人的大模型 Figureye 的机器人能够

自主地去组装关键的组件并且充当物料的搬运工在不同的工位之间运输零部件而无需传统的笨重并且不灵活的传送带的系统这样的一个模式结合了 AI 驱动的自动化和人工监督形成了人机协作的混合制造团队最大化的生产速度精度和灵活性

通过让机器人来制造更多的机器人,Figure-I 不仅能够加速生产进程,减少人工在重复性工作当中的介入,还为未来的自主化的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期节目里面聊了很多 Figure-I 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制造工厂 BotQ 的,如何通过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来优化生产效率,以及如何平衡供应链自研和外部合作。

这些细节看似只是飞鸽爱的制造决策,但它背后其实反映了制造业更深次的问题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的生产而这种转变需要的不只是 AI 技术的突破,更是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系统性的升级未来当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市场,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产业链诞生

像智能手机和汽车一样,人型机器人可能会催生出来新的一个制造标准,新的供应链的体系,甚至是全新的生产模式。这不仅仅是 Figure-I 的挑战,也是所有科技公司的机会。科技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让我们持续关注这场人型机器人的产业革命,一起来看一下 Figure-I 以及其他众多的人型机器人公司是如何来改写未来的。

感谢收听揭秘科技,欢迎订阅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