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10 从频发的事故 谈智驾的认知误区

E110 从频发的事故 谈智驾的认知误区

2025/4/2
logo of podcast 揭秘科技

揭秘科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主播
以丰富的内容和互动方式帮助学习者提高中文能力的播客主播。
Topics
主播: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动驾驶事故,暴露出公众对智驾技术存在严重的认知误区。这些误区并非完全由个人主观臆断造成,而是受到媒体宣传的误导,夸大了智驾技术的成熟度和安全性。实际上,智驾技术并非像手机或电脑那样简单的消费电子产品,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清醒和谨慎的态度看待智驾技术。 首先,"智驾"本身就是一个营销概念,而非技术概念,它并不存在于任何国际或国内的行业标准中。目前,国内的监管部门并未批准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市面上的智驾系统大多处于L2级别,驾驶员需要全程保持注意力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事故责任也由驾驶员承担。 其次,公众普遍存在对激光雷达功能的误解,认为它能够完全可靠地识别车辆前方的物体。然而,激光雷达的识别准确性和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物体的形状、反射特性、点云密度和分辨率等。因此,单一依靠激光雷达进行物体识别并不安全可靠。毫米波雷达虽然成本低廉,但其识别能力有限,只能检测物体的距离、速度等信息,无法识别物体的具体种类。 再次,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也并非万能的,它依赖于多种传感器,并会受到环境因素(如极端天气)和复杂交通场景的影响,可能出现误判或反应迟缓的情况。因此,驾驶员不能过度依赖AEB系统,而应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最后,一些看似“高级”的自动化设计,例如自动弹出的车门把手,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这些设计往往基于车辆电力充足且系统正常工作的假设,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反而会增加救援难度。 总而言之,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充满潜力,但也存在诸多挑战和风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清醒和谨慎的态度看待这项技术,企业也应在创新之余,承担起更多责任,确保安全与伦理的并行不悖。

Deep Dive

Chapters
本节探讨了智驾概念的营销属性,而非技术属性,并解释了国际和国内标准中对自动驾驶等级(L1-L5)的划分。重点揭示了目前国内仅批准L2级别自动驾驶的现状,以及厂商如何用营销术语掩盖这一事实。
  • 智驾是营销概念,非技术概念
  • 国内仅批准L2级别自动驾驶
  • 厂商使用营销术语掩盖实际自动驾驶等级

Shownotes Transcript

这周,某品牌的电动车在高速路又发生一起惨剧。生命的逝去让人心痛,而网上的讨论所揭示出来的对智驾的理解,更让人感到不安——很多人对智驾的理解,仍然充满误解和盲目信任。而这些误解,很可能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来自于掌握巨大流量的媒体和自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们相信智驾已经足够成熟、安全,甚至可以替代人类驾驶。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这个播客的声音或许微不足道,但依然希望能够发挥出影响力、无论大小:自动驾驶不是一款普通的消费电子产品,它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一款手机或电脑出现问题,最多是损失金钱,而自动驾驶系统一旦出错,可能带走的是一个完整的家庭。

生命太珍贵了,不该成为任何技术试验的代价。这期节目,我想聊聊那些关于智驾相关的概念的误区,不是为了否定技术,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带着清醒的认知去面对它,珍惜自己,也珍惜每一条在路上的生命。

01:57 首先,智驾这个名词,它是一个营销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技术的概念,它不存在于任何国际或者是国内的行业标准中。

04:13 目前国内的监管没有批准L3以及L3以上的任何级别的自动驾驶。

04:28 似乎所有的汽车厂家都达成了一种默契,基本上不再主动提及这个等级的划分。

05:14 L2级别需要驾驶员全程保持注意力,并随时接管,事故的责任由驾驶员承担

05:33 第二个严重的误解就是:激光雷达能够识别车辆前方的物体。

08:46 这些问题其实决定了,智驾是很难的实现所谓的平权的。

09:13 第四个大的误解就是: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会自动刹车。

11:36 AEB系统遇到状况不刹车很可怕,AEB系统误判了,无故刹车更可怕。

12:31 第五个天大的误解,就是:车上的自动化的设计,非常的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