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E132 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了,是3C认证的锅吗?

E132 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了,是3C认证的锅吗?

2025/6/29
logo of podcast 揭秘科技

揭秘科技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杰米
Topics
杰米: 大家好,我是杰米。这次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产品质量、消费者认知和制造业面临的低价困境。绝大多数消费者使用的充电宝没有3C认证,这是因为强制认证是在2024年8月之后才开始执行的,但在此之前购买的充电宝现在却成了违禁品。机场的做法看似一刀切,但却是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而强制充电宝进行3C认证,是为了应对充电宝爆炸事件频发的问题。3C认证背后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是国家级别的安全许可。然而,很多厂家不愿意主动进行3C认证,因为认证需要时间和金钱,而且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还会导致认证失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低价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和安全。供应商甚至会私自变更材料,而厂家却没有进行检测。这种低价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买到的都是便宜又烂的产品。这种现象揭示了中国制造业的品质困境,我们不是不能做好的产品,而是被低价的预期捆住了手脚。所以,我们需要为安全买单,推动一个良性的市场。

Deep Dive

Chapters
最近机场严格检查充电宝,必须有3C认证才能带上飞机。这影响很大,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手中的充电宝都没有3C认证,这些充电宝在2024年8月1日前购买时是合法的,但现在却成了违禁品。机场的做法虽然看似一刀切,但却能有效保障乘客安全。
  • 机场禁止未经3C认证的充电宝登机
  • 大多数消费者手中的充电宝没有3C认证
  • 2024年8月1日起,未取得3C认证的移动电源不得销售或进口

Shownotes Transcript

透过科技现象看到商业本质欢迎来到杰米科技今天我们从一个生活中一起看似小事说起一块充电宝为什么突然就不能带上飞机了这不是一个关于带不带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产品质量消费者认知制造业的困境

以及我们这个时代低价成瘾现象的一次深刻的抛弃这个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以后类似的必然的事件会逐一浮出水面本期节目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如何才能够尽量不让自己花了钱购买的商品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违禁品先来简要回顾一下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一块充电宝为何不让上了飞机了 2025 年 6 月起

多地的机场突然开始严格检查旅客的充电宝检查的标准只有一条必须有 3C 认证标志没有就拦就弃就丢原因是近期有多起充电宝的事故导致了一些知名品牌比如罗马市安克开始召回了自己旗下的多款充电宝目前机场最新的要求是没有 3C 认证的充电宝不得带上飞机这个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手上使用的充电宝都是没有 3C 认证的因为 3C 认证的强制执行是在 2024 年 8 月 1 号也就是说在那个日期之后所有未取得 3C 认证或者是未标注三个 C 标志的移动电源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用于相关的经营活动但绝大多数消费者手里的充电宝是在 2024 年 8 月之前购买的并没有 3C 认证我当时买的时候它是合法的

为什么现在却变成了违禁品呢?消费者做错了什么吗?当然没有。那是机场做错了什么吗?机场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有一刀切之嫌,但飞机上一旦某位旅客的充电宝出了状况,引发了不可挽回的后果,那可是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愿意承受并且能够承受的。而机场是无法预知哪一位乘客的充电宝会引出状况,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

机场只有通过这种看起来是一刀切的做法来确保所有旅客的生命安全那充电宝的用户到底在为谁买单呢是强制充电宝必须有 3C 认证的那一方吗那一方到底是谁呢为什么他要强制 3C 认证呢 3C 认证到底认证了什么有了 3C 认证就安全了吗强制 3C 认证的这个机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他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来具体执行这个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层面的产品安全守门人 3C 是 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的缩写它是中国政府于 2022 年设立的一种强制性的安全认证制度它认证的对象包括电器、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玩具甚至装修材料等等

那为什么要强制给充电宝做 3C 认证呢说白了就是爆炸事件太多了移动电源看起来小但它本质上是一个能量密度非常高的锂电池组一旦管理系统失效短路起火过冲爆炸都有可能尤其是在高密闭高风险的飞机环境当中这种不确定性是不能够被容忍的国家在 2023 年将移动电源纳入了 3C 强制认证的目录当中

2024 年 8 月 1 号才开始全面强制执行作为曾经的电子产品业内人士我认为对充电宝的这个 3C 强制执行的太晚了应该早早的就执行甚至从这个品类存在的第一天就开始强制执行因为质量不好的手机电池都能爆炸而充电宝的容量和能量密度是手机电池的很多倍如果没有国家级的强制安全检测那实在是太危险了

我是花了好多年的心理建设才逐渐不那么在意在机场安检的时候看到几乎每一个乘客都携带着大容量的各种知名的不知名品牌的充电宝去登机那 3C 认证到底做什么它不是就贴个标签走个流程那么简单 3C 认证背后包含了产品设计安全标准检测制造工艺审核出厂抽检等一整套的流程而移动电源来说

你要通过电信过冲测试短路保护跌落燃烧过热自断电等几十项的测试才能拿到 3C 的标志 3C 认证的本质是国家级别的安全许可那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强制的话厂家都没有去主动做 3C 认证的呢这个是特别好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到点上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帮我们揭开这期播客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关键问题的面纱

消费者购买的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了那消费者到底是在为什么而买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背景知识 3C 认证要去哪里做这个认证要认证多久花多少钱简单说 3C 认证不能随便做只能找国家授权认可的机构它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赛宝实验室也包括国际机构 SCS 等等

做一次最快两三周能下来正常的周期是四到八周费用呢不贵但也不便宜一款移动电源的认证费用大概在一万到两万块钱对于大厂来说这不算什么但对那些个靠拼价格的小作坊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两万块钱对任何一个充电宝大品牌来说算不上很大一笔钱问题不大但四到八周的认证时间跟一款充电宝的研发时间基本一样了

这是大品牌很难接受的我产品研发拼命的几家研发团队和供应商才做到了四到八周能够研发一款产品出来你认证还需要我再加多四到八周的时间才能上市开卖但我挣钱了所以厂家不愿意去做认证这一点只要做过电子产品的人都有体会那听到这里有听众可能会抱怨这些认证机构的效率太低了无法跟互联网的牛马速度相比

但大家别忘了这几个机构并不是只给这几个充电宝品牌做认证他们是在给全国所有被强制执行 3C 认证的电子产品做认证那电子产品的这些个厂家们包括充电宝的厂家们不愿意去做 3C 认证只是怕多花几周的时间耽误了卖货挣钱吗当厂家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信心的时候是这样当厂家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没那么有信心的时候

当然不想去被第三方给测试了万一测出问题来认证拿不到产品无法上市怎么办你前期研发的投入不就打水漂了吗是这样的这也是 3C 认证的价值所在用第三方特别是国家机构的检测来为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来做担保说到这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本次充电宝的两个品牌在电芯出了质量问题而不得不召回之后的声明里

都提到了这样的原因是某供应商私自变更电芯原材料这个解释对没有制造业经验的人来说是看不出有任何问题的更不知道这种行为背后可能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做过制造业的都明白供应商私自变更是不可逾越的一个红线

前几年曾经有国内的某个显示屏的厂家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为苹果手机屏的供应商了但这个厂家也是没有经过苹果的同意私自更改了设计被苹果发现之后苹果毫不犹豫地取消了这个厂家的供应商资格这个厂家的老板曾经在口罩最严重的时期试着直接飞到美国去跟苹果再争取做供应商的机会但显然苹果没有再给他机会

电信的供应商私自变更了电信的原材料那充电宝的厂家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呢而是要等到出事了之后才发现供应商变更了材料这难道不值得思考吗其实真的是供应商私自变更了材料没有通告知厂家那供应商为什么会私自变更材料或者是设计呢这个问题难道也不值得去思考吗

供应商们都知道私自变更材料或者是私自变更设计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即使他们不在乎这可能给最终的产品质量及消费者的安全带来什么风险他们应该也非常清楚如果这么做了那就是越过了制造业的红线这么做一旦被客户品牌的厂家发现之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那就是会失去作为供应商的资格说人话就是生意没了钱没了

除非这么做在今天已经不是制造业的红线了如果这样做真的不是制造业的横线了那确实是让人无比的担忧和惋惜了供应商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私自去变更材料原因只有一个为了节约成本因为不节约成本的话已经没有利润了这生意做也不做没区别了所以还是那句话打下来的从来都不是价格打下来的只有品质

熟悉我节目的听友都知道我在很多期节目里反复地讲这句话因为这真的是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安全门槛与产业链的真相低价的胜利牺牲的到底是谁拿几十块钱包邮的充电宝为例你真的以为它只是渠道拿了很低的利润所以消费者能够拿到这么便宜的充电宝吗当行业被价格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

安全就成了牺牲掉的非刚需的功能当一个产品被卖到了只有成本价三分之一的时候你以为你占了便宜其实你只是帮他藏好了危险消费者长期被教育成了只比性价比的买家对产品的安全设计材料渐渐的失去了关注厂家早已经把性价比和营销当成了主战场通过夸张甚至是虚假的宣传

来掩盖质量上的捉襟见肘把成本压到了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至于品质与安全则被视为低概率的事件干脆不计入考虑他们一边高喊我把价格打下来了一边试图占据道德高地就好像价格高的产品都是在割韭菜高价的厂商都是黑心的商人更糟糕的是电商平台

他们的机制反而在助推这种逻辑谁的价格低就给谁更多的流量和曝光这种算法的偏向进一步将厂商逼近了低价的深渊平台和众多卷价格的厂家一起劣币驱逐良币让那些不愿意降价牺牲品质的品牌没有了任何的生存的空间很多消费者成了这种逻辑的共谋者短期内买到了所谓的性价比的好产品

并且为那些把价格打下来的厂家欢呼唱颂歌这些消费者过去从来没有想到的是今天自己的充电宝被拦下了机场的安检口扔进了垃圾箱正是因为价格打下来的结果而这个价格打下来的深远影响远远不仅如此今天的就业如此的困难对大学生是这样对哪个年纪的人都是这样只是产能过剩吗只是需求不足吗这只是表象这是结果这不是原因

需求再足价格那么低厂家没有利润拿什么来多雇人呢拿什么来给已有的员工来涨工资呢拿什么来多给员工福利呢一味追求低价的市场迟早会以更高的成本来惩罚每一个人这不就来惩罚每一个充电宝的用户了吗而价格打下来的影响更不会就停留在充电宝逮不上飞机这一件事上类似的影响未来只会不停的出现

更且会同样的以大家毫无防备的方式出现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这件事也揭开了我们制造业的品质困境我们其实不是不会做好的产品也不是做不出来好的产品只是你即使你做了好的产品消费者也无法判断你好也不会有人买因为你太贵了因为你的竞争对手都在营销说他们的产品比你还要好但价格比你还便宜

中国的制造业从来不是只能做低端而是被低价的预期捆住了手脚许多厂家是能够做出安全可靠的产品的但没有人愿意对它多付出 10 块钱中高端的路线走不通只能拼低价拼劣质材料品质的品牌做不大劣质的产品靠低价活得很好久而久之劣币去除良病我们在拼命地追求便宜又好

结果现在市场上只剩下了便宜又烂最后都是底层的消费者来买单英语里有句话叫做 Shit flows down, never up 我们该学会为安全来买单为可靠来投票让那些认真做产品的人不再被市场淘汰今天的这期节目从一块不能登基的充电宝讲起说到的不只是安全更是我们消费文化的镜子产业生态的困局

监管节奏的落后打下来的从来都不是价格只能是品质甚至是安全理性的市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被一次一次的雪的教训换来的或许下次在面对两款产品的时候我们可以多想一秒价格便宜的背后是不是有人替我们付出了真正的成本那个人最终是不是我们自己呢只有每一次理性的选择才可能真正推动一个良性的市场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订阅与分享,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你最近有没有因为低价而吃过什么亏?感谢收听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