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AI风口来了,你还敢不上车AI概念股吗?

AI风口来了,你还敢不上车AI概念股吗?

2025/2/12
logo of podcast 美国高净财务指南

美国高净财务指南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听众
无足够信息构建个人资料
Topics
Steven: 作为一名在湾区工作的软件架构师,我深感投资AI股票的焦虑。一方面,我看到了NVIDIA等公司的高增长潜力,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当前估值过高,害怕成为“接盘侠”。我每天忙于工作和家庭,没有太多时间深入研究,因此在投资决策上犹豫不决,尤其担心监管政策变化和新竞争者的出现会影响投资回报。我太太对风险非常敏感,这使得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Alice: 作为从国内移民过来的企业主,我拥有较多的流动资金,希望投资美国科技股。然而,我对具体投资标的缺乏了解,虽然听取了很多建议,例如ASML的光刻机技术和Palantir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但我仍然不清楚如何选择。我意识到,投资决策需要基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市场动态的理解,但我目前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Deep Dive

Chapters
湾区华人高净值人群的AI投资困境:一方面看到Nvidia、Meta、ASML等公司高增长潜力,另一方面担忧高估值、市场竞争和监管风险。案例分析Steven和Alice的投资困惑,展现了高净值投资者在AI投资中的共同纠结。
  • 高净值华人投资者在AI投资上的普遍焦虑与困惑
  • 案例分析:Steven和Alice面临的投资难题
  • AI投资的风险与机遇并存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湾区的朋友时常会调侃说出门和邻居在门口聊天都可能聊起最新的 checkgpt 升级或者某家 AI 独角兽的新融资进展大家 30 到 40 岁之间很多是第一代华人在美国奋斗了十来年手里已有一定资本资产动辄百万以上也有在德州

洛杉矶纽约或者波士顿的听众或是准备在不久的将来进行更大的事业布局每个人都有类似的问题 AI 股票还能不能买是不是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有些朋友看着 NVIDIAMeta Platforms 和 ASML 的股价感觉它们涨了很多担心进场就站在山顶

可转念一想,这些公司的增长潜力,growth potential,究竟怎样,又是否能抵消现在的高估值,high valuation。这种进退两难,其实是大多数高净值华人投资者共同的纠结。最近我在跟一个叫 Steven 的朋友聊天,他在湾区一家公司做软件架构师,年薪不错,又有 RSU 加持,存款加房产差不多两三百万美金。

斯蒂文有个很典型的焦虑,他说自己每天忙于工作,待把周末还要抽空做点副业,一直想加码投资,却总觉得脚步慢半拍。

他说,看着 NVIDIA 从 2024 年到现在涨了这么多,每次回调一点点就被分析师喊成难得的买入机会,可我总觉得估值过高。万一买进去后,有跌怎么办?Steven 的太太比他还紧张,一听过高估值或者 regulatory scrutiny 就担心政策风险。

害怕 AI 监管越来越严技术走不通或者出现下一个 DeepSeek 之类的新玩家迅速抢市场现有大公司没落夫妻俩在这个问题上争论好几次却始终没定论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另外一位从国内投资移民过来的企业主叫 Alice 他的资产规模更大已经有八位数美金的流动资金在寻找出路

他最初只知道要买美国科技股但哪家公司有真本事并不清楚身边的朋友们七嘴八舌有人说买 ASML 理由时光刻机技术壁垒全世界只有他们能做到极紫外光 EUV 还有人极力推荐 Palantir 觉得它在人工智能和政府合同领域有独到优势

Alice 偶尔也听说一些软件公司,如 C3R,或者看见谷歌、Alphabet 和 Meta 不断在 AI 上加大投入,却不知道该如何在众多选择中下手。这种投资决策背后的底层逻辑往往跟个体的风险承受能力、Risk Tolerance 和对市场动态的理解息息相关。

AI 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不只是大模型可能还有专用硬件新的深度学习算法以及各类垂直行业应用 NVIDIA 被看好是因为它在 GPU 硬件上有极强的垄断优势未来几年预估营收有望持续以高速度增长

Meta Platforms 对于 AI 广告投放和技术升级的投入也在加大 ASML 在机子外光、客机领域几乎无人能抵另一方面这些公司的估值动辄几十倍市盈率甚至百倍以上确实会让投资者产生疑虑

一旦有新的技术洗牌或者监管风向突变股价可能出现剧烈波动在历史上类似的高成长领域曾经出现过好几波比如上世纪 90 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很多公司一夜之间市值飞涨然而后来撑不过一两个季度就倒闭也有幸存者像 AmazonMicrosoft 一路走到今天成为科技巨头

AI 或许正在经历类似的浪潮只是这次资本规模更大基础周期更快政府也会更快介入对多数华人观众来说既要避免盲目跟风也要抓住 AI 潜在的变革性机会若想衡量是否还来得及买 AI 股票可以先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手上资金是否能承受几年不那么乐观的震荡而不是期待一两个月就能翻倍

第二,是否对 AI 产业有深入的了解,比如硬件环节的护城河、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第三,是否愿意多元化投资、Diversification,把资金分散到半导体、软件、云计算甚至传统行业中做对冲,以降低单一赛道的集中风险。

对于像 Steven 这样既有不错工作收入又有时间研究技术趋势的人或许可以小规模逢低布局逐渐加仓对 Alice 那样的大资产投资人则可以考虑配置更多蓝筹型科技股同时把一部分资金投向高增长小公司形成组合平衡监管 Regulatory Uncertainty 也是 AI 投资者要关注的一点

美国和欧洲都在讨论如何立法限制 AI 算法的滥用,可能会对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问题进行更严格的约束。一旦这些监管落地,会不会对公司的盈利模式造成冲击,或者导致研发成本大幅上升,这些都是未知数。

另一个变数是竞争,Intense Competition,每个公司都在抢最顶尖的亚人才,试图通过并购或内生研发抢占市场。新的玩家如 DeepSeek 之类的企业有时能通过低成本模式迅速获得市场份额。为什么很多分析师依然看好 L 板块的中长期发展?

主要原因在于 AI 渗透的范围非常广已经从高性能计算自动驾驶智能制造一路延伸到医疗教育金融等各种行业在这个大趋势之下很多公司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对于我们这一代在美国工作的华人来说,利害的机会不仅仅在于股票投资,也在于我们很多人本身就是科技背景或管理背景,可以对技术动向保持敏感度。我们在选择投资标的时,至少不会因为完全听不懂而错过信息。相反,

如果我们对行业认知足够深就更能把握阶段性波动中的机会不少专家会提出现在或许仍旧是买入 AI 股票的好时机毕竟全球范围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进程刚刚开始企业级市场对 AI 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加就像有的报告预测 NVIDIA 在 2026 财年的营收成长率会达到 50%以上

Meta 在广告和元宇宙领域的 AI 应用也大有可为 ASML 的光刻机订单已经排到了好几年后确实这些数字看起来让人心动但也要记得资本市场会提前反映这些预期股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这个增长

投资者必须衡量实际业绩是否持续匹配预期,如果出现利润不及预期的季度,股价就可能剧烈回调。从整体来看,AIR 仍然是个极具潜力的赛道,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盲目 all in。

有经验的投资人更倾向于先把握住行业龙头公司,比如 NVIDIA、AMD、Alphabet、Meta 等,然后再是情况选择一些有前景的中小型 AI 应用公司进行配置。专业顾问会建议根据资产规模、现金流和家庭负担等因素进行分配,确保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布局这些高弹性股票。

对于担心短期震荡的朋友可以采用定投或阶梯式买入的方法而不是一口气把大笔资金押上

毕竟风险控制,risk management,在任何时候都比追求高回报更重要,也许很多在美国大城市打拼的华人朋友都有类似的困惑,孩子教育要钱,房贷或者房租不便宜,国内父母也可能需要资助,手头的资源有限又想在科技革命的风口分一杯羹,这种矛盾会让我们对任何投资决策都小心翼翼。

回到最初的问题 Is it too late to buy AI stops now?答案是或许并不算晚但更关键的是要做好功课理解每家公司所处的竞争位置产品壁垒和未来潜在的盈利模式再结合自身的财务规划和家庭需求制定策略这样做不仅能增大成功概率也能在面对市场剧烈波动时保持更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