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第1集

【楊照談書】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第1集

2025/3/18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我今天介绍的是英国史家东尼·贾德的《战后欧洲六十年》,这本书从1945年二战结束开始,探讨了战后欧洲的重建、冷战以及欧盟的形成等重要议题。贾德认为,需要重新书写战后欧洲史,因为冷战结束后,许多过去被掩盖或被简化的历史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对欧洲的过去和未来的认知都需要重新审视。例如,欧洲边界的重新划分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虽然表面上是民族国家的形成,但背后隐藏着种族清洗的残酷事实。此外,美国在战后欧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参与了欧洲的重建和发展,但如今美欧关系却日益紧张,这需要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这本书以1989年柏林墙倒塌为背景,展现了欧洲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提醒我们历史的教训和对未来的思考。

Deep Dive

Chapters
作者在1989年12月维也纳火车站决定撰写此书,当时正值东欧剧变时期。他以维也纳为观察点,对比了东西欧的差异,并反思了欧洲的历史与未来。本章节回顾了维也纳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以及它在冷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
  • 1989年东欧剧变背景下,作者决定撰写《战后欧洲60年》
  • 维也纳作为观察点,对比东西欧差异,反思历史与未来
  • 维也纳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历史及冷战时期角色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未能解决德国问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照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照谈书本节目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我是杨照

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十家 Tony Drew 他在生前最后所出版非常重要的一部关于欧洲史的书这本书曾经在 2012 年有了中文翻译版现在主案出版给了我们新版

这本书的书名叫做《战后欧洲 60 年》它真的就是从 1945 年之后对于欧洲 60 年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进行了多角度而且非常尖锐带有叙述和评论两种不同的方式来为我们铺成苏贤贤的历史在书的前言 Tony Chiu 他就解释他说

我是在维也纳的火车总站西火车站换车的时候初次决定撰写此书时间是 1989 年 12 月那是大家对未来感到乐观的时期那时我刚从布拉格回来哈维尔也就是领导公民论坛的剧作家和历史学家正在布拉格着手推翻共产主义侵杀国家要把 40 年真正存在的社会主义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在那几个礼拜之前,柏林围墙已经出乎众人意外被突破在匈牙利一如在波兰,人人忙着应付后共产时代的政治挑战几个月前还呼风唤雨的旧体制,这个时候渐渐被打入冷宫立陶宛的共产党刚刚宣布,要立即脱离苏联独立

搭计程车前往火车站的途中,车上的奥地利电台传来罗马尼亚人民起义反抗西奥塞谷任人唯亲的独裁政权。那是关于这个事件的最早报道。正式提成正把二次大战战后,冰封欧洲的大地,正的四分五裂。

谁都看得出来,一个时代结束了,新欧洲正诞生,但随着旧体制的消逝,许多存在已久的认知会受到质疑。原本看来历久不衰,而且从某一个角度来看,似乎不可避免的东西,将显得不再那么样颠簸不破。

冷战对峙将东西欧隔开的分裂现象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繁荣西欧和它东边苏联集团诸卫星国各有自己一套论述彼此不交流这些全部能够在示为意识形态曲折下必然的结果或者是不可变更的政治铁律它们是历史当中的偶然产物而历史正把它们推进到冷宫

欧洲的未来会呈现大不相同的面貌欧洲的过去也是如此回望过去 1945 到 1989 这些年不会被看成新时代的开端而是一个过渡的时期一段战后的插曲一场冲突的未完成部分

那场冲突在 1945 年结束但它的尾声另外持续了 50 年不管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欧洲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对于已经消失的过去所加注的那个熟悉而且条理井然的论述已经永远变了样在中欧那个寒冷刺骨的 12 月我笃定认为战口欧洲的历史需要改写

那个时刻让人乐观,那个地点也如此。1989 年的维也纳是欧洲的缩影,错综复杂而且重叠着一个个过去。20 世纪初年,维也纳曾经就是欧洲,在即将爆发大动乱的时刻,抚饶、焦虑、自欺欺人的文化文明中心。

在一次二次大战之间维也纳从光辉灿烂的帝都融为贫困萎缩的小国首都一步步失去了恩宠最后成为纳粹帝国的边陲城镇城里的大部分居民跟着纳粹的口号热情摇旗呐喊德国战败了之后奥地利落入西方阵营被赋予希特勒第一受害者的身份

这一走运的安排其实维也纳根本不配拥有这样的安排就使得维也纳得以名正言顺抹除了他不光彩的过去奥地利首都效忠纳粹的那段过去随之遭人遗忘维也纳这个被苏联的东欧所围绕的西方城市就获得了新的身份那是自由世界的先驱和模范

对曾经归他管辖这个时候被困在杰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那些子民来说维纳代表了中欧欧洲人在这个世纪里所失去的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带有超越民主地域偏见的文明风范的共同体在共产主义滞泊熄散的年龄月里

维那将成为一个接收自由讯息的情报站一个充满了相遇和分离而重新恢复生机的所在东欧人民从这里出发逃往西方西方人在这里架起了通往东方的桥梁

因此 1989 年的维也纳是用来思索欧洲的好地方奥地利体现了战后西欧所有稍稍带着自满的特质由财富丰沛的富丽国家体制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繁荣因主要的社会团体和政党都享有工作和特殊利益而得以维持不坠的社会安定由西方核子保护伞暗暗确保的外部安定

另外一方面奥地利本身仍然维持他洋洋自得的中立身份在这同时在东边只不过几公里外的莱塔河多瑙河对岸就坐落着黯淡贫困秘密警察当道的另一个欧洲

生气蓬勃热闹非凡的维也纳西火车站和黯淡不讨人喜欢的维也纳南火车站这两者的鲜明对比就贴切道出了这两个欧洲之间的差距企业人士和度假客从西火车站搭上光鲜亮丽的现代快车去摩托车

或者是去慕尼黑或者是去苏黎世或者是去巴黎南国之战则是从布达佩斯或者是贝尔格勒搭肮脏老旧的火车前来的穷外国人聚集的地方破旧灰暗阴影让人不安

一如维也纳的这两大火车站无意间承认了欧洲的地理分裂事实一个火车站以乐观可以阔离的姿态面向西方另外一个火车站漫不经心地担负着维也纳的东方使命

奥地利首都的街道也见证了将欧洲平静的现在和令人不安的过去所隔开来的静默鸿沟宏伟自信淋漓在环城大道两侧的建筑让人想起维拿曾经肩负的帝国使命虽然环城大道本身似乎太宽大太气派在欧洲这个中型首都里只是作为通勤者的日常交通要道实在是让人觉得蛮突兀的

而维也纳可以理直气壮自豪于它的城市空间和宏伟的公共建筑事实上维也纳常常令人想起更久以前的荣光但说到比较晚近的过去它却无疑只能坚默一对

说到曾经主宰维也纳市中心为维也纳逐日中天的艺术、音乐、戏剧、文学、新闻报道、观念使维也纳的地位到达顶上的种种东西付出决定性贡献的犹太人这个城市最为沉默

将维也纳犹太人逐出家园运往东方从维也纳记忆里抹除的时候手段至残暴有助于说明维也纳现在的心怀愧疚的沉默战后的维也纳就像战后的西欧是耸立在令人难以启齿的过去上面宏伟巨构

那段过去里最恶劣的事有许多就发生在已经落入苏联掌控的土地上而这正是那段过去在西方如此轻易就遭到遗忘在东方如此轻易遭到隐瞒的原因

随着动物的回归过去将同样令人难以启齿但此刻不可避免的将不得不说出来 1989 年之后一切的一切包括未来现在特别是过去都将改观

所以 Tony Chiu 他就这样告白,他说我是在 1989 年 12 月决定写战口欧洲史,但又拖了许多年才真正动笔,有事把我耽搁了,事后看,这反而是一件好事,有许多事在当时仍然混沌为名,在今日变得较为明朗。档案也公开了,随着革命性转型而必然出现的混乱,

如今也已经恢复正常而 1989 年巨变所造成的较长远影响至少有一部分如今变得比较清楚了而且 1989 年的余震并非很快就消退我又一次来到维也纳的时候这座城市正为了要能够安置来自邻邦克罗埃西亚波斯尼亚的几万难民上脑筋

三年后,奥利利眼见东欧革命的变化,放弃他用心经营出来的战后自治体位,加入主导欧洲事务的欧盟。欧盟的浮现可以说是东欧诸国革命所直接造成的。1999 年 10 月,再度走访维也纳的时候,我发现《熄火这战》贴了许多自由党的宣传海报。

该党党魁海德公开赞扬纳粹军队在东战线克进职守的克进人士但透过利用他奥地利同胞对于过去十年自己国家的种种改变心态焦虑不解所以海德带领该党在内里的大选当中拿到 27%的选票经过将近半世纪的沉浸维也纳和欧洲其他地方已经重新走进到历史里了

这本《战口欧洲 60 年》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史以 1945 年作为起点也就是德文里面所说的 Stund nur 0 时但一如 20 世纪的其他任何事物这段历史的背景落在起自 1949 年是欧陆开始堕入浩劫深渊的那场 30 年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对所有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令人痛苦难忘的杀戮战场塞尔维亚 18 岁到 55 岁的男子有一半死在那场战争当中一番打杀之后什么问题都没解决

德国并没有在内场战争或者是战口的协议当中被打垮否则他怎么能够在 25 年之后就重新站起来将欧洲几乎完全掌控在手里事实上德国并没有支付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债务

因此协约国所获胜的代价远超过德国落败的代价,从而使得重新站起来的德国比 1913 年的时候还更为强大。30 年前随着普鲁士兴起而出现于欧洲的德国问题,到 1930 年代后期仍然没有解决。

要讲欧洲战口的历史当然必须要先讲欧洲如何又进入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有所说明这是 Tony Chiu 他写这本书开始这是 Tony Chiu 这是 Tony Chiu 他写这本书在叙述战口欧洲的时候必须要有的交代起点我们休息一会儿等我回来继续聊

听见台北的声音充满幸福的滋味台北 radio

感谢你继续收听洋早诞树本节目以太北狂电台每周三点一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到九点半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英国史家 Tony Joop 他所写的《战口欧洲 60 年》这个书在 2012 年先有了中文译本现在主案出版推出了新版新版分成上下两卷第一卷讲的是重建与冷战 1945 年到 1971 年 1945 年大战结束了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呢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那是国界的更动

关于欧洲国界的划分这就必须退回到一次大战所以 Tony Chiu 他就告诉我们一次大战结束的时候国界遭到人为创造并且调整

人则大致丢在原处 1945 年之后情况相反除了一个重大的例外国界大体保持原状但人遭到迁移当时的西欧决策者认为保护少数民族的凡尔赛条约和国际联盟已经证明失败了即使只是恢复它们都会是错误

因此对于人口迁移这件事情他们很轻易的就默许同意如果中欧东欧幸存的少数民族无法得到有效的国际保护那还不如把他们送到比较愿意接纳他们的地方种族清洗这个词当时还不存在但那种事实事实上已经存在了而且并没有而且完全没有激起大多数人的反对或者是良心不安

一如过去常有的事波兰又成了例外波兰被苏联拿走了它的东江大约 176,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从德国那里得到了奥德河尼斯河以东大约 10 万平方公里更好的土地作为补偿

对受影响地区里的波兰人、乌克兰人、德意志人来说,波兰领土的调整如此突兀,而且影响重大。但在 1945 年的情况下,那非比寻常,而且应该被视为是史达林在他的帝国西元沿线所强行进行的领土总调整的一部分。

这项领土总调整还包括从罗马尼亚那里收回了毕萨拉比亚,从罗马尼亚和杰克斯洛伐克分别夺得了布克维纳,下克 8300 的卢森尼亚将波罗的海出国并入到苏联,保住战争时期从芬兰手中夺得的卡雷利亚半岛。

至于苏联新边界以西变动不大保加利亚从罗马尼亚那里收回位于多普罗加地区的一片狭障土地捷克斯洛伐克从匈牙利那里取得位于多瑙河右岸布拉提斯拉法对面的三个村子

狄托保住了他中战时候军队所占领的里亚斯特州边威内奇亚朱利亚境内原来属于意大利领土的其中的一部分 1938 年到 1945 年间强行夺取的其他土地物归原主过去的状况得到恢复

撇开某些利怀不说如此安排了之后欧洲境内的国家就变成由民族组成的同质性更甚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民族国家苏联当然仍然是一个多民族帝国暂时南斯拉夫内部爆发惨烈的种族冲突但

但他境内种族的多元复杂,战后丝毫未见。罗马尼亚仍然有数目未详的基布塞人。他的川西瓦尼亚地区仍然住着为数可观的匈牙利裔少数族群。但 1938 年的时候,波兰人只占波兰这个国家全人口 68%。

到了 1946 年,波兰境内绝大多数是波兰人,德国境内几乎全都是德裔之人。至于捷克斯洛伐克在 1938 年慕尼黑会议之前,境内有 33%的德裔,5%的匈牙利人,3%的克巴坚山的乌克兰人,1.5%的犹太人。

这个时候,这变成了几乎清一色是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挨过了战争的 55,000 捷克斯洛伐克犹太人当中,会有 39,000 人在 1950 年前离开这个国家。

欧洲境内存在已久的离散民族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黑海周边的希腊人土耳其人位于达尔玛提亚的意大利人位于川西瓦尼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匈牙利人位于沃伦立陶宛布克维纳的波兰人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到从莱茵河到福尔加河之间的德国裔

各地的犹太人这个时候则为所消失更为整齐的新欧洲逐渐诞生了

对被迫漂泊异乡者难民的初期处置是将他们集中为他们设立收容营提供吃穿和医疗大部分是由占领德国的盟军特别是由美军所负责的在德国不存在其他治理机构在同样有难民聚集的奥地利和北意大利也是如此

只有军队有人力、有物力、有财力、有组织能力可以处理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人口的难民问题对于几个星期前还几乎把全副心力放在打败纳粹德国国防军将庞大的军事机构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重任针对军队在处理难民集中营幸存者上面所受到的批评

1945 年 10 月 8 日艾森豪将军也就是盟军最高统帅向杜鲁门总统报告他说在某些事情上我们做得不够好但我要指出全军上下面临了一个复杂的难题要从战斗状态转为负责集体遣返再转为应付目前独特负责问题的静态模式

但收容银一旦建构完备,照顾几百万被迫漂流异商者看最终予以遣返或重新安置的责任就越来越一重,联合国善后就其总署这个机构是在 1943 年 11 月 9 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创立,而且在战后的经济时期继续扮演失踪的角色

华盛顿会议是为了因应战口可能的需求而召开的一共有 44 个日后将成为联合国会员的国家派代表与会 1945 年 7 月到 1947 年 6 月当中联合国战口救税总数花了 100 亿美元这个资金几乎全部是由美国、加拿大、英国这三国政府所提供的

其中有一些援助的款项直接拨给了位于东欧的前盟方就包括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另外有德国等境内负责处置被迫漂流异乡者的机构

前轴心国集团当中只有匈牙利得到联合国善口救济总署的援助而且金额并不多 1945 年晚期联合国善口救济总署掌理德国境内为被迫漂流遗乡者难民所设的 227 个收容营和救济中心

另外还有位于邻国奥地利境内 25 个和位于法国卢比克三国境内的几个到 1947 年 6 月这个机构在欧洲境内设有 762 个这一类的单位其中绝大多数位于德国的西方区在 1945 年 9 月这个机构

这个机构鼎盛的时期得到联合国上口救济总署和其他盟军机构照顾或者遣返的或解放联合国平民也就是不包括之前轴心国的公民一共高达 679 万 5 千人此外还要再加上受苏联管辖的 700 万人和几百万被迫漂流异乡的德意志人

从国籍上来看最大的群体来自于苏联获得释放的犯人还有曾经遭到强制劳动的人

另外有 200 万的法国人他们是战俘劳动者遭放逐者 160 万的波兰人 70 万的意大利人 35 万的捷克人 30 多万的荷兰人 30 万的比利时人和不计其数的其他民族成员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所供应的粮食在解决南斯拉夫刺的问题上贡献特别大

没有这个机构的援助大概会有更多人死于 1945 年到 1947 年因为有这个机构的协助波兰的粮食消耗水平得以维持在战前水平的六成在杰克斯洛伐克则达到了八成在德国奥利利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国际难民组织共同承担了处理被迫漂流遗向者难民的责任。国际难民组织在 1946 年 12 月获得联合国大会确立了法律身份,运作资金大体也是来自于西方同盟国。第一年,也就是 1947 年的预算,美国分摊了 46%,

1949 年的时候增加到六成英国分摊 15%法国分摊 4%由于西方同盟国和苏联在强制遣返上意见不合国际难民组织始终被苏联视为不折不扣的西方工具它的服务对象因而局限于西方占领军所控制区域内的难民

此外国际难民组织的业务也局限于满足难民需求因而被迫漂泊一巷的德意志人也无缘得到他的救助

回顾这段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美国的地位还有美国在国际之间它扮演这样的角色对比对照现在美国政府在川普的领导底下他要做的调整我们也就更有了历史纵深上的认知跟理解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洲,美国扮演如此重要的,原住来自于领导的角色,参与了建造一个新的欧洲。这样的一个新的欧洲,经过了众多的变化跟发展,今天却和美国处于完全不同,相对非常紧张的一种状况底下。

这就是我们回头来读 Tony Chiu 他所写的战后欧洲 60 年我们可以得到比较清楚的意识比较清楚的一个历史图像这方面真的值得我们特别的关切感谢您的收听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