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第3集

【楊照談書】東尼.賈德《戰後歐洲六十年》第3集

2025/3/20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我深入探讨了英国史家托尼·贾德所著《战后欧洲六十年》一书,特别是下册《巨变与融合》(1971-2005)。贾德的著作并非单纯的历史叙述,而是对欧洲战后发展历程深刻的反思。他强调欧洲必须正视自身历史的黑暗面,不能遗忘或美化历史。欧洲一体化固然取得成就,但若建立在错误认知之上,则难免彼此扞格不入。 贾德对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描述,重点在于精神层面的沮丧。经济衰退和政治暴力导致了社会普遍的悲观情绪,年轻人更关注个人需求,而非集体目标。人们开始反思60年代的放纵和狂欢所付出的代价,曾经的天真和理想主义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愤世嫉俗和对未来的迷茫。这一时期,后现代思潮兴起,对大叙事和客观真理的质疑成为主流,知识本身的权力和社会建构成为重要的议题。 80年代,欧洲的巨变与70年代的知识界转变密切相关。经济危机削弱了战后乐观的共识,传统政党分裂,新的政治议题涌现。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挑战了战后福利国家的模式。福利国家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人口结构变化也加剧了危机。撒切尔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向,对整个欧洲的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贾德的《战后欧洲六十年》并非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罗列,而是对欧洲战后发展中复杂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不同意识形态碰撞和演变的细致观察。通过对70年代和80年代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欧洲的精神状态,从经济衰退、政治暴力到青年人对个人需求的关注,以及对60年代理想主义的反思。同时,章节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与影响,以及它与德国哲学之间的关联。
  • 70年代欧洲是60年代艺术文化热潮的延续,但精神生活却令人沮丧
  • 经济衰退和政治暴力导致人们对个人需求的关注超过集体目标
  • 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对理性主义和既有知识体系提出质疑
  • 德国哲学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有重要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3月2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作者東尼.賈德堅持,歐洲人必須拋棄遺忘或美化歷史的權宜之計,正視自己的國家曾參與的黑暗事業,而這需要歷史學者「對事實、證明、證據一絲不苟的追求」。歐洲一體化固然有所成就,但若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仍將彼此扞格不入。「歐盟或許是對歷史的回應,但永遠無法取代歷史」。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