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劉墉《話我童年的花》第1集

【楊照談書】劉墉《話我童年的花》第1集

2025/5/23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我介绍了刘墉先生的新书《画我童年的画》,这本书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有文章,也有刘墉先生的美术作品。刘墉先生在书中回忆了他童年时期画画的经历,即使在严重过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作画。他认为画花不能等人,因为花期短暂,错过就无法再现。他还分享了自己对不同花卉的观察和写生经验,例如昙花盛开时间短,木芙蓉花色多变,樱花凋零优雅。他强调林花写生的重要性,因为花在枝头更有精神。为了更好地画花,他会仔细研究花的结构,甚至解剖花卉。他认为画花要像花一样,了解它、抚摸它、变成它,才能画出花的精神和情感。他还提到了自己对任伯年等画家的敬佩,以及自己创作花鸟画的独特方式,会为小鸟编故事,赋予花鸟以情感和生命力。总的来说,这本书展现了刘墉先生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以及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 杨照:在创作过程中,我体会到最难画的是风中的花,需要抓住瞬间的印象或发挥想象力。创造花卉不难,最重要的是了解花的结构。如果只有一朵花,可以从各个角度写生,再组合在一起。植物懂得数学,花瓣和花蕊的数量有规律。黄俊毕老师认为花像人一样有感情,常摸它会长得好,我也爱摸花。摘牡丹叶子的经验能帮助我更好地画牡丹。即使是残破的花朵,也有其自然之美。不同环境下的花朵有不同的特点,顺应自然才能更好地生长。遭遇挫折也不怕,因为老天会帮助修复。我可以和花朵一起舞蹈,想象自己是花的一部分。

Deep Dive

Chapters
本集介绍刘墉的新书《画我童年的画》。本书特色在于作者刘墉是作家也是画家,书中结合文字和图画,每篇文章配有一幅画作,有的还有局部放大显示。
  • 刘墉的双重身份:作家和画家
  • 书中结合文字和图画
  • 每篇文章配有一幅画作及局部放大显示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2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花就像人,想畫得好,除了了解它撫摸它,最好還把自己變成它。 當你變成它,會驚訝地發現:奇怪!為什麼即使狂風驟雨之後折斷的枝葉、凋零的花朵,還是那麼美!那麼自然?即使是蟲咬的、風摧的,那些斑駁殘破仍然美。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