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茂呂美耶《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第2集

【楊照談書】茂呂美耶《一億總下流?—老害、少子化、多死社會……老人國日本的社會難題與國家危機》第2集

2025/5/2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我观察到日本女性的结婚和生育年龄不断推迟,这背后反映出社会对女性角色和婚姻家庭的期待变化。从‘圣诞蛋糕’理论到‘荞麦面’理论,再到‘御节’理论,这些说法都幽默地体现了社会对女性年龄和婚姻的刻板印象转变。 与此同时,日本女性的生育年龄也在推迟,这导致不孕治疗的需求增加,并且高龄生育的风险也随之增高。晚婚化和晚育化是日本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 此外,日本低收入群体未婚率居高不下,男女之间的薪资差距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日本总务省的调查数据显示,收入越低的男性,未婚率越高,而高收入男性未婚率则相对较低。这说明经济因素对婚姻和生育有着显著的影响。 日本男女薪资差距过大,也导致女性在生育后面临职业发展困境,这使得她们在结婚时更倾向于选择高收入男性。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日本社会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文化框架,女性在结婚后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甚至在孩子长大后还要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 日本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和高昂的育儿成本导致生育率低迷,只有高收入阶层的家庭才敢考虑生育问题。高收入家庭的生育意愿更高,而低收入家庭则更不敢生育。 日本从全民结婚的社会转变为未婚率上升的社会,泡沫经济崩溃和经济不稳定是重要原因。非正规雇佣男性的增加和收入的不稳定,使得男性缺乏组建家庭的自信,而女性也考虑到怀孕后可能不得不放弃职业发展,因此更倾向于选择高收入男性。 日本的未婚化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后者未婚者更倾向于同居并养育子女。日本对婚姻的必要性看法存在两极化,女性更倾向于认为婚姻并非必要。日本人对婚姻的不安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和与双方家庭的关系,而欧洲人更关注个人问题。 日本人在恋爱观上较为被动和保守,对恋爱缺乏信心的人数增加。日本人寻找伴侣的方式较为传统,通过网络途径较少。日本的婚姻观和家庭观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值得借鉴和研究。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5月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日本社會文化觀察家 茂呂美耶,從日本社會的演進脈絡中,一一檢視,直面日本人口老化、少子化對國家產生的危難議題,進行多面的探索。日本正在經歷人類之前從未經歷過的人口轉型,台灣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此書是理解日本當下社會問題的重要讀本,也可作為台灣的借鑑參考。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