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杉山正明《顛覆世界史的蒙古》第1集

【楊照談書】杉山正明《顛覆世界史的蒙古》第1集

2025/3/28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 本书作者杉山正明从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出发,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空间政治和意识形态界限模糊,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权力和挑战。他指出,全球化时代带来了行政原理的根本性变化,这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信息掌握者拥有巨大的权力,信息支配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权力形态,其影响力遍及全球,难以抑制。美国在全球化经济金融大改革中采取的措施,可以被视为“金融恐怖袭击”和“金融虚无主义”。全球化时代既有整合趋势,也有多元化趋势,两者并非总是对立的,甚至可以互相促进。全球化时代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强弱差距。以美国为中心的当前世界秩序本质上是一种“帝国”秩序。他建议,用蒙古帝国的历史经验来理解当今以美国为中心的“天空帝国”,因为蒙古帝国先发展为陆地帝国,后扩展到海上,最终控制了欧亚大陆的陆地和海洋。 杉山正明: (根据杨照的解读) 我认为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空间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因网络和媒体的普及而模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共同体,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权力和挑战。全球化时代带来了行政原理的根本性变化,这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信息掌握者拥有巨大的权力,信息支配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权力形态,其影响力遍及全球,难以抑制。美国在全球化经济金融大改革中采取的措施,可以被视为“金融恐怖袭击”和“金融虚无主义”。全球化时代既有整合趋势,也有多元化趋势,两者并非总是对立的,甚至可以互相促进。全球化时代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强弱差距。以美国为中心的当前世界秩序本质上是一种“帝国”秩序。蒙古帝国的历史经验可以用来理解当今以美国为中心的“天空帝国”,因为蒙古帝国先发展为陆地帝国,后扩展到海上,最终控制了欧亚大陆的陆地和海洋。近年来西欧中心主义思想受到质疑,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近代西欧的文明和知识框架。二战后,世界史图像长期受到以西欧为中心的欧美列强主导的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欧中心主义的历史观对游牧民族的评价存在偏见,将其视为文明的破坏者,而忽略了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9世纪的这种偏见甚至被回溯到过去的历史时代,游牧民族被描绘成历史的反派和文明的破坏者。19世纪的历史学诞生于欧洲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框架下,学者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欧的知识体系。战后日本的世界史教学继承了战前西洋史的西欧中心主义和东洋史的中华中心主义的视角,缺乏反思。我提出蒙古视角,旨在提供与近代西欧中心主义世界史观不同的视角,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理解当今世界。蒙古时代在世界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对现有世界史图像的批判、世界史分水岭的地位以及游牧文明的顶点。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探讨了21世纪全球化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空间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模糊,以及地球公民化的趋势。同时,也指出全球化时代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 全球化时代带来了空间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模糊,以及地球公民化的趋势
  • 全球化时代,整合和多元同时进行
  • 富者跟贫者、强者跟弱者之间的差距更加鲜明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兆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兆谈书本节目于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我是杨兆

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八旗文化所推出来的十周年纪念版书名叫做《颠覆世界时的蒙古》作者是日本的史学家三山正明三山正明他的背景是 1952 年出生于日本金刚县 1974 年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

1979 年取得了京都大学动样史学博士的资格之后先任教于京都尼茨学校然后再转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的副教授 1995 年开始担任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生院的教授他也曾经受聘到北京大学历史系担任课作教授在 2017 年退休时京都大学的名誉教授

想象证明他的研究专注于蒙古时期的历史,还有中央欧亚大陆的历史,是非常有名的蒙古史家,出版了很多本关于蒙古历史的研究专注,不过他另外更重要的是,不只是陷于在学术的领域,

他曾经在 1992 年担任 NHK 大蒙古帝国系列节目的监制到了 2001 年在 NHK 拍了大合剧叫做《北条长屋》这出戏里面他也负责历史研究和时代考证而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它有稍微比较复杂的来历这本书日文本最早是在 2002 年出版当时这本书原版的书名叫做《伊朗》

《议论欧雅史来自蒙古的视线》后来到了 2006 年出版文库本把书名改成现在的颠覆世界史的蒙古而中文译本的方面八戒文化先是在 2014 年推出过第一版那我们现在 2025 年

就看到了八戒文化的这样一个十周年纪念新版因而大家就可以有比较好的机会可以来看一下姗姗这名她是用什么样方式来看待世界史她看待世界史的角度

是从他研究蒙古这样的经验跟体会累积下来的不过稍微也要说明的那就是颠覆世界史的蒙古这个书名并没有真正能够涵盖这本书他主要的关怀其实这并不是一本真正讲蒙古史的书关键的重点是在世界史这是在讨论我们到底如何看待世界史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要认识要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样的历史眼光来看待的如果换成不同的历史眼光我们对自己当下现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以及它的来历会不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

刚刚提到了这本书最早是在 2002 年出版所以这本书它是从 911 事变开始讲起的毕竟 2001 年 9 月 11 日发生在美国纽约的这重大事件在当时造成了全球范围的冲击所以这本书它的开头

珊珊证明就说,西元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似乎正迈向一个前所未有,规模遍及全球的人类文明新时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将人与人隔开的空间政治,意识返礼,借着网络或电子邮件的普及,或者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电视媒体等庞大的力量,几乎都已经被清除殆尽。

由于讯息在转讯之间就能够传播共享从某一个方面来看

规模遍及全球的共同世界知识还有共识认知或者是堪称为地球公民化的性现象的确正跨越国家或地域的界限在行程当中这显然是人类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此外不限国界或者是地域之别也发生了中央和地方的差距还有层级等各种空间上的隔阂也正急速的模糊

就某一部分来说更可以说是正在明显消失的事态自人类迈开脚步以来经过所谓的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甚至到了现代当代在悠长的历史事件当中一直以来定义着我们以及我们所创造的社会的行政原理正不声不响而且是极为迅速的从根本之处开始变化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

人类总是动辄认为自己现在所生存的时代非常特殊这个时代在往昔未有的新时代开端无论是在世界各地还是日本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主张主张所处的时代是转星期或者是时代以及历史的转捩点等

然而和这样的一种过去常有的常见的癖性或者是深信不疑不同的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开端和过去的时代之间的确可以看到一些没有办法否定的差异

这样的样貌我们不能用高度资讯社会意义来寓意涵盖掌握资讯进而发生者身怀巨大的力量以新的权利者姿态出现资讯的支配独占跟控制使得令人惊讶的新形态的雄心或者是权力浮上台面由于这些雄心或权力是以地球为规模轻而易举展开所以难以抑制

比如说前些日子美国在全球化经济金融大改革等呼声当中公然布下的经济公式有一半以上堪称金融恐怖攻击金融虚无主义

很明显这是攸关着支配世界的权力游戏,并且在电脑商务领域获得成功的人士就变成了世界巨人,掌握了人类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庞大的财富和权力,引然成为世界的支配者之一。

这样的个人企图收购全世界艺术品的图像版权再大赚一笔成为文化艺术的帝王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并不是纯然的闹剧或者是玩笑

理所当然全世界已举曼向全球化时代不能够只以单纯的公罪损益来论定显然就结果而言与是否有所意图无关我们已经一脚跨入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在全球化的另外一面反而国家化区域化在地化等动向也更加的鲜明而且有新化

如果以汉语或者是日语来说那是民族、部族、族群、文化共同体的姑且不论以英语来说是否适当的 Nation、Tribe、Ethnic Group 等词汇这些在大大小小各种规模、层级以及结构当中的人群作为一个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的群体而复苏活化

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自我主张我群确认新的整合工程在所有的地方展开尝试在所谓国主国家式近代想象这个想法扎根的过程当中逐渐消沉匿迹的国主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开始的同时不止没有遭到否定反而是

挟着新的生命再度浮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亚洲各国当中存在的后进型国族主义不用说更令人注目的是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国族国家框架之下不属于国家或者是无国家的人群反而加强了他们建造国家的志向

这是因为全球化时代虽然看似跨越了国家的边界,削弱了国家的存在,但在另外一方面,成为全球化前提的国际秩序体系终究是以国家作为单位来构成的。

也就是全球化时代当中整合和多元同时进行两者不见得时常对立或者是相克整合的时候而促进多元多元也会支持整合这样的情况并不算少我们正处在夹缝当中也就是同一个人身上发现两者要素同时体现这是常常见得到的

全球化时代具有一个面向无论世界国家地域社会集团个人任何一个层次

富者跟贫者、强者跟弱者之间的差距更加的鲜明过去怀抱文明化使命分割支配世界的欧美再加上日本等如今可以说是以全新的强大电子机器的力量作为后盾改变形式却又昭然若揭意图要以另外一种形态再度支配世界当然美国处于全球化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手握世界霸权的美国,借着苏联的解体,彻底成为国际秩序体系当中的唯一领导者、支配者。今天表面上以国主国家为基本单位的世界秩序,如果观察它的实际样貌,能发现其实是激进于帝国的秩序。

我们先不管帝国的语言语义以及作为词汇的自我矛盾等讨论如果着眼于现实之面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确实也存在过几个适合以帝国之名来概括称呼的政治体

如果要一一列举没完没了而且什么是帝国什么又不算是帝国相关的讨论在各种观点角度底下都有它的道理虽说如此在过去为数不多的帝国之中比较显眼的两个

这当然也就牵涉到杉杉这名她自己的史学专业还有这本书要凸显的重点她提到了罗马帝国和蒙古帝国这两者都是以大大小小的国家区域权力为基本单位而构成的世界秩序不过两者又不一样罗马帝国是地中海规模蒙古帝国是欧亚规模

所以很重要的那我们就可以因此对比对照例如当下当前的美国是一个陆海空的帝国特别是以庞大的海上展开能力为基础的航空战力为主支配大气圈内以及圈外的宇宙空间资讯通讯在大众文化和青少年文化方面也以全球化的规模来散播电影音乐等

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叫天空帝国在整个人类历史当中形成国家支配帝国秩序的样貌上美国看证实相当程度综合了过去以来的历史经验创造了新的形态这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如果我们要看清楚,今天以美国为中心,美国所建构的这样的一个天空帝国,桑桑哲明他就认为,我们可以拿过去的蒙古帝国来提供不一样的历史事业,因为蒙古帝国是先成为历史上最大的陆地帝国,然后再向海上发展,缓缓地汇总了欧亚的陆跟海。

所以有路有海今天的美国再加上的空用蒙古帝国来看今天的这样的一个情况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休息一会儿后来继续聊听见台的声音拥有颗热情的心有爱与梦想的电台我飞就三点一

请他爱起我被岁月紧锁的思念我是否还算是你的从前

感谢您继续收听洋早谈书本节目以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到播出道九点半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是日版史学家,三三正名,他所写的《颠覆世界史的蒙古》这是由巴基罗哈出版公司刚刚推出的十周年纪念版在书里面,三三正名特别提到了什么是蒙古时代蒙古时代的想法,在世界史这个整体史当中,具有独特的意涵跟定位

可以有三项重点首先蒙古时代可以作为对现有世界史图像最容易理解而且难以否定的一个批判

这和世界史认知当中,一直以来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密切相关第二点,蒙古时代位于一个堪称是世界史分水岭的位置这是以它松散统合了先前时代的诸多要素,并且开启了通往近代的门,这层意义上而立论的

第三点,蒙古时代同时也是世界史上另外一个大的潮流,游牧文明的顶点。它可以说是我们探索人类史上游牧生活体系,游牧民社会文化,以及游牧国家的角色,甚至是国家在近代以前的本质是什么,还有那和近现代国家或者是政治权力又有多大程度相通等课题意义的时候最佳的线索。

而蒙古时代很重要的是对应到了西欧史观那 33 这名就说近年来西欧中心主义的思想价值观历史图像突然开始屡受质疑这可视为对于源自近代西欧的文明跟知识框架的再思考这个反省虽建于 1970 年代左右不过它的全面展开仍然要等到 1991 年苏联瓦解和东欧民主化发生之后

许多民族骚动区域纷争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包括原苏联圈在内的世界各地一起爆发与此同时民族国界民族国家等想法也被认为必须要从根底重新思考如今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在狭义历史学的再次考论当中常常被提到而且几乎是以固定形式来反复诉说的几种说法那就是重新探索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历史叙述重新界定历史区域单位以及对于近代历史学的怀疑审视

回顾历史,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长期被灌输的世界史图像带有一种浓浓的色彩,这些色彩是噪音于 19 世纪中叶一直到 20 世纪初期,以西欧为中心的欧美列强歌剧支配世界的国际情势历史变迁。

西欧列强对于本身的军事工业能力充满了自信从以近代西欧文明为至高价值的立场出发擅自对当时世界各地区还有这些著名做善恶或者是发展尚可的文明地区落后严重的地区无计可施的未开化野蛮边缘地区等这种判断

中华地区或中东伊斯兰地区被判定为发展尚可如果和近代西欧相比他们虽然非常恶劣但姑且还算和西欧自身属于同样类型具备了农耕畜牧城市等多层社会的文明地区更重要的是拥有发达的文字文化

另一方面,从西欧来看,对于过着他们难以理解之生活的那些地区的人们,断定为不文明,并且抹上了不当的负面形象,特别是生活在广布于欧亚辽阔内陆地带,或者是中东北非等欧亚非大陆干燥世界的游牧民,更动辄被视为与文明相去甚远的边缘群体。

这群不止不顺服于近代国家甚至该说是有所妨碍没有价值的人们游牧民们的行动跟生活受到压抑过去可以自由往来通行之处也遭到栅栏或防御线等边界的隔离如果是跨越就被认为是犯罪叛乱以此为口实进行镇压讨伐者也不在少数

甚至更重要的这样的一种十九世纪的旺断竟然还进一步被回缩到往昔的历史时代而印象化不只没有给予游牧以及游牧民在人类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一个正当的评价反而还把他们视为历史反派文明破坏者这种态度非常的普遍游牧民可以说被当成了历史上的负面象征

就在世界跟历史被以欧洲本位价值观为基础做排序评价的时候历史学也作为一项近代学术而诞生了学术研究开始普遍被视为大学这个特殊环境当中的特别活动学者研究者在实际上是借学问谋生的职业人士历史研究在大致上也成为这些专家还有他的预备群的工作

19 世纪西欧的学问领域框架或者是价值的准则带有非常浓厚的传统色彩文明主义古典主义教养主义几乎是各大学共通的基本精神

另外一方面 19 世纪当时的大学或者是学问就算是在西欧仍然具有一种不过在限定的特定阶层当中少数者知识甚至是贵族知识的特质这就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事实明治日本将上述的特质一样引进到国内明治时期的学问跟大学都是属于西欧型的

日后也成为日本学术研究或者是组织的基本架构

于是十九世纪的修行思考不由分说自然而然充斥在世间在历史学方面十九世纪型的世界史图像也成为所有历史研究印象的基础或者是前提其中有许多无可奈何之处加之日本还有独特的情况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世界史在日本突然作为新制高中的一项教学科目而出现了说实在的当时日本几乎未曾无法从根本上来探讨或讨论世界史到底是什么或是世界史何以成为世界史

甚至是日本史应该如何和世界史做连结又应该如何叙述等问题就在一种相关讨论遭到搁置无论如何一定要制定世界史这个新科目不可的现实主义先行情况底下诞生了世界史科目在战前相当于战后新制高中的旧制中学历史教学当中原本是以国史、东洋史、西洋史三门为主

大学里的历史研究跟教育也属于同样的形式也就是说战后新制高中以日本史、世界史两门为主的情况

乃是将国史改成日本史至于新设立的世界史实际上是将战前的东洋史跟西洋史并在一起而已然而战后在大学跟学术层面的历史研究领域当中则仍然是战前的日本史东洋史西洋史三门继续存在这就让情况变得更加的复杂

或许有一些人觉得意外但名为世界史的学问领域实际来讲不只是在日本甚至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不只如此举目世界各国所谓世界史的这个发想一直到 333 明 21 世纪初写这本书的时候他说其实

都还是很罕见的作为近代学术研究嫡系的欧洲大学里虽然有历史学系但讲授的内容是欧洲史想要学习亚洲历史的时候就只能求教于东洋各语言或者是东方学系于是那里就同时能够看到专攻哲学思想文学语言艺术等各式学问的学生

当然思索人类普遍历史的学者自古就有德国称之为叫一般史整体史英美称之为叫做通史战前日本称为万国史等都是类似的概念不过完全只是少数派在欧洲内部只有欧洲史才是历史学其余都是附加这样的状况延续了很久的时间

那日本的历史学又如何呢?日本的历史学是在明治时期作为引进西修、先进西欧文明的一环,在招聘外籍讲师的形式下起步的。

日本的西洋史一样化葫芦承袭了欧洲人尤其是西欧人的看法这是莫可奈何的西欧的历史研究尤其是西欧历史本身的研究累积分量跟近代西欧历史本身相同令人吃惊对

对此我们不得不坦然表示佩服虽说日本学者当然也留恕提出独特的观点看法诠释和新的见解创造出和西欧研究不同的意义以及历史图像

然而日本的西洋史绝大多数不得不将原来来自于西欧的这些知识学问咀嚼、吸收、引戒这是基础的现象很大程度也可以归咎于这个孤不得已的时代背景日本在西洋史、西洋学上所尝到的苦楚根本上跟亚洲学、日本学是不同的

专攻亚洲学跟日本学的人们要多体谅西洋学学者们相反的日本的西洋学者完成了西洋人不得不肯定的基础性研究那时应该要得到赞美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西洋史的西洋中心史观,东洋史则是中华主义史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没有好好检讨的情况底下被悄悄的继承到新科目《世界史》当中战后不久,历史学者们就持续而且频繁的讨论何为世界史、思索世界史、重读世界史相关的课题

因为日本的世界史学原本只有名称,内容却是被搁置的。就是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三三证明他要特别提出蒙古视角,因为蒙古视角提供了跟近代西欧的这种世界史观点,以西欧作为世界中心,很不一样。

让我们清楚看到今天这个世界的一种特殊架构

从历史到现实相反方向从现实回头检讨历史这是三山证明他这本书所提供给我们的主要思想上的刺激这本书是颠覆世界时的蒙古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个礼拜一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