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索爾‧珀爾馬特, 約翰‧坎貝爾, 羅伯.麥考恩《三禧思維:亂世解決問題、活得更好的科學思考工具!》第1集

【楊照談書】索爾‧珀爾馬特, 約翰‧坎貝爾, 羅伯.麥考恩《三禧思維:亂世解決問題、活得更好的科學思考工具!》第1集

2025/6/26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赵
Topics
杨赵: 我将介绍《三禧思维》这本书,它由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合著。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科学的思考工具来应对不确定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进行有效思考,并指导我们应该如何思考,从筛选有意义的信息到与不同价值观的人合作。 书中强调了概率思考的重要性,它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的世界时,能够更灵活地调整信念和决定。科学家们通过量化预测和承认不确定性,即使犯错也能保持可信度。因此,我们应该学着改用概率性的思考来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杨赵: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专家意见不一,难以找到可以信任的专家。为了做出明智的决定,我们需要正确地掌握现实,但现实往往难以辨别。因此,我们可能会凭直觉判断,或跟随他人立场,甚至贬低异见者。这本书旨在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尤其是在第三个千年纪,面对信息过载和不确定性,如何运用科学的思考工具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Deep Dive

Chapters
現代人每天接觸大量資訊,但真假難辨。本段探討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判斷資訊的真偽,以及如何從大量資訊中提取有價值的內容。
  • 資訊爆炸時代難以判斷資訊真偽
  • 需要方法從無意義資訊中篩選有意義內容
  • 如何與價值觀不同的人合作

Shownotes Transcript

欢迎收听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赵谈书本节目以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答播出我是杨赵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仙界出版的新书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要先跟大家介绍因为这本书有三位作者而且三位作者的资历蛮特别的将三个人

会一起合作写书就值得我们稍微探究一下这三位作者其中一位是 Sor Perlmutter 这位作者他是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物理学教授他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另外两位作者一位是 John Campbell 他跟 Perlmutter 是同事在加大伯克莱分校担任哲学教授还有第三位这是 Sor

Robin McCall 他是史丹佛大学的法学教授同时是社会心理学家很特别的地方这三位他们都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在美国的名校任教更重要的是他们三位来自很不一样的专科一位是物理学教授一位是哲学教授另外一位是社会心理学家以及法学教授他们三个人要怎么样一起来写书要写什么样的主题的书呢这本书它的英文原文书名我们说老实话

还真不太容易可以看得出来这本书到底三位作者要跟我们说什么因为这个书名叫做 The Millennium Thinking 那就是第三个千年记第三个千年记也就表示是从西元 2001 年开始这是耶稣基督之后的第三个千年那这第三个千年一般称之为第三个千禧年所以中文翻译书名是三禧思维说真的让我们感觉到

更难了解这到底在讲什么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副标题副标题是 Creating Sense in a World of Nonsense 哇这也很有意思就表示他们眼中所感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

不怎么有道理的世界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在这样一个不怎么有道理的世界里面可以替自己创造出道理来因而我们就可以了解这本书其实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要如何思考尤其是在当前现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这三位作者他们要探讨更进一步的他们要指引我们应该如何思考

很关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资讯爆量的时代究竟我们应该要相信什么或者是我们可以如何相信在引言当中作者如此提醒我们过去几十年生活在网络世界的我们接触到的讯息简直不可胜数不论某一个身体状况有哪些治疗的方式如何建造太阳能发电机或者是马尔塔的

甚至是你只要点击一个连结立刻就能够深入我们好奇的所有事让我再稍微补充一下现在我们甚至还有 AI 你只要问 AI 刚刚提到的这些问题 AI 都可以自动帮你整理资料

告诉你非常详细的这些知识的内容但问题在哪里有的时候咨询太多导致我们不晓得要总和挑选跟评估器社会科学资料库叫 ProQuest 夸称他们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一共有 60 亿个网页

很快六个世纪而这还是老派的阴沉白纸黑纸的资讯网站时光机则记录了 1996 年以来的网站和其他数位文件其中内容包括了将近一兆页的数位内容

几千万本书和硬档还有将近 100 万个软体程式我们越来越常有这种感觉不晓得哪一些资讯值得关切更别说在高度专业技术性互相矛盾不完整过失偏颇或者是刻意造假的茫茫资讯里究竟要如何分辨出

真的能够让人有所洞察跟启发的资讯这项药物研究是由药厂自出的吗那些号称真实的产品评论会不会是 AI 系统编出来的呢这篇文章到底在讲什么而在解释资讯的时候哪些专家以前值得信赖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判断

自称专业的人一大堆你喜欢的专家未必是我赞同的专家专家可能意见不一或者别有用心或者是受限于视角狭隘不了解真实世界和实际生活我们要如何可以找得到可以放心心来的专家呢不论个人团体或者是社会我们都必须要正确的掌握现实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采取有意义的行动或者解决问题

但当现实不容易辨别清楚不晓得哪些专家值得信赖有助于我们澄清问题我们就必须定谋踏策例如我们有的时候就变得是凭直觉来做判断先决定自己相信什么再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或者是我们就跟随认识的人来选择立场甚至贬低和我们意见不同的人来让自己心安

我们选择相信说话顺我们耳朵的专家而不相信提供或者是传递讯息而不相信提供或传递的资讯令我们不知所措的人就算对方是科学家学者记者社群领袖政策指令者或专家都一样这些因应之道获取在生活跟职场上

从无意义的讯息能够筛出有意义的内容呢?

我们才能够跟诠释事物的角度或价值观跟我们不一样的人可以一起合作一起做决定一起解决问题呢这是关键的大问题也就是三位作者他们所设定自己在这个书里要去为我们提出答案的

主要问题意识而三位一位是物理学家一位是哲学家另外一位是心理学家不过有意思的地方是他们三个人其实已经密切合作了将近 10 年帮助学生在这个资讯量过多的时代学习思考大问题做出有效决策他们三位在 2011 年就开始合作

主要是因为不思考泛政治化决策的趋势越演越烈例如说那一年的夏天美国争论要提高国家举债上限的问题结果呢弄得好像是宗教对立而不是讨论一个简单实际甚至可以测试的问题

也就是哪一种做法最能够改善国家的经济处境而这样的问题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川普当选了总统上任之后现在又造成了类似像是各种不同宗教对立一般大家各信各的因此仍然很难理性的讨论三位作者就说当时大多数论证不论支持或反对都显露出对于最基本的科学思想原则

无视或无耻我们不禁开始 scout 能不能描绘出一套原则甚至教导这些原则让人可以更清楚的思考更理性的辩论更有效的一起做出决策结果三个人就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有一个

Bitidea 的学生里开设了一门团体执教的跨领域课程,传授学生自然跟社会科学家理解世界所用的一切概念、方法以及工具。三个人还一起设计了一门课程,让学生体会这些方法对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个人或者是团队工作,可以帮助他们。

多么有用可以帮助大家做出理性决策解决面对的各种疑难杂症三个人的经验是这门课既受欢迎又成功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教授沿用和借鉴上过课的学生似乎学会了重新思考世界兴奋地拥有新方法帮他们

做出个人决定或者是面对社会问题这些学生他们比以前更懂得如何研究问题如何评估资讯以及专业意见或者是和别人和社群合作他们的喜悦让三位大受鼓舞就开始思考有没有方法将这些概念跟工具分享出去让教室以外的更多学生和大众

不分男女老幼知道这套新的思考方法和合作的模式三位作者特别表达了他们的忧心因为社会正一步一步的失去方向导致许多人受苦错失良机原因就只是现在可取得的资讯实在太多太复杂但没有工具来辨明这些往往互相矛盾的资讯一旦无法确定哪些事实跟问题相关

或者是当问题需要集体还是政治的解决我们就连事实到底是什么大家都各说各话务实解决问题那当然就没办法达成会陷入到的僵局人类可以搞定科学人类可以让火箭上月球但面对不确定性和相互冲突的观点却不总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以便在关键的时刻可以做出简单合理的决断

好我们来问问看我们是怎么做到登陆月球的

身为会思考的物种我们几百年来是如何凭借自身的努力一点一滴让越来越多人不再挨饿可以活得更长又是如何让大多数人获得神奇的通讯能力可以取得近乎无限的资讯我们既然有本事做到这一切那我们又为什么没有办法用这种本事用这些能力来解决目前的全球问题像是传染病气候变迁或者是贫穷等等

为什么不知道如何发挥过去这么管用的知识工具呢?原因部分就出在科学本身常常是麻烦所在因为给出的资讯太过于技术太过于艰涩太常彼此出入或者是互相矛盾让民众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甚至听了就觉得发火近年来社会对于科学的信任越来越薄弱

有些科学成就引发了许多科学无法满足的不实期待还有一些科学成就则是对社会对政治或对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副作用因为这些发展和其他的理由科学现在已经成为政治讨论极端化的象征简单来说随着科学越来越难懂

有的时候还会带来不想要的副作用或受到政治上党东发义的攻击许多人不只对科学家失去了信任甚至连对科学本身都不再信任然而面对人类曾经提出来最让人无从下手的问题科学却往往能够提出动见甚至能够解答而且我们回头看在过去的记录当中科学真的很有用科学真是

真的记录辉煌几千年来科学替我们解开了许多的谜团也解决了许多的问题让我们活得更好这种求知精神从人类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

所以三位专家他们和开了这一门课

再从课程的内容转化出这本书就是要让我们知道在当今的这样的一个情境底下科学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如何思考尤其是面对这第三千年纪我们当前所处的各种复杂困难的环境如何思考这就是三喜四为休息会儿等我回来继续聊听见太

有有颗热情的心有爱与梦想的电台我 FM 就三点一你的月光把梦照亮请它心放

哈囉大家好我是于太嫣聽見台北的聲音就在台北廣播電台 FM93.1 AM1134

感谢您去收听杨赵谈书本节目以台北公众电台本周三电影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到播出道九点半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书名叫做《三喜思维》。三喜指的是 The Millennium,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第三个千年纪。那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我们要如何思维?三位作者一位是伯克莱大学的物理学博士,也曾经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Sorben.

Pamela,另外一位是加大伯克莱分校的哲学教授 John Campbell,以及史丹佛大学的法学教授 Robin McCall 他们和谐了这样一本书探索在当今的这样的环境底下有多少的因素在考验我们的思维

我们如何通过这样的考验找出思维的方式书里就讲到了只要思考自己对实在究竟知道多少你应该就会明白两件事第一我们有很多事不知道

另外还有很多事不确定不确定会令人焦虑身为人类我们生理上有求生本能如果不晓得森林里到底藏着什么你进去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过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或者部分知道什么其实对生存也很重要更影响了我们是不是能够活得好

这就让我们来到科学思维里或许最根本的一种思考模式也就是所谓 Therminellian Thinking 瞻息思维的关键那就是我们要有效的运用不确定性让我们对行动更有信心面对这个我们只知道部分和非全部的实在科学就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让我们的想法从只能够处理自己百分之百确定的事

变成如果能够处理确定程度不同的事我们其实会更成功

除此之外在这个可取得的证据往往没有办法给出百分之百答案的世界上光是明白信心有程度之分就比坚持追求明确答案还要更有效更有用做个比喻吧如果你去滑雪但是呢你的姿态是膝盖固定你是不变的完全不调整你的重心或者是不换去你的双腿

那这注定就会是一场灾难滑雪要不摔跤你需要的稳定是不断的让你的身体中心在两腿之间移动也就是所谓的动态平衡同样的道理当我们需要依据对于实在的理解来做决定的时候

其实不必要求自己目前所相信的一切必须为真而是相信其中某一些事情多一点某些事情少一点并随着自己对于世界的新认识进行调整以便必要的时候修改我们的决定这是科学最重要但却最少被人提到的绝招我们

称之为"机率思考"这个绝招让我们的心智上有足够的弹性得以灵活应对理解世界的时候这种不确定性的"破道"。"投奔机率思考进展缓慢,离完成还很遥远,许多人仍然坚守不堪一击的恶缘观,

认为经验命题从新药的效力应试计划到刑事司法政策等等非对即错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有一个反例例如说我舅舅打了疫苗还是得了流感就足以让原始的主张完全不值得采信这或许是让提出主张的科学家如此尴尬的原因之一

科学家已经摆脱了这种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建立了一套可以提出任何带有暂时性质的主张文化而这种暂时性认定每一个命题都有它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是科学之所以强大的主因它让我们不会执着于当下所拥有的特定想法不需要依靠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是对的来证明自己从而保有余裕即使有的时候宣称

我很有把握这个理论切中实际状况结果却错了仍然可以当一个自豪自信的科学家

再用回到滑雪的比喻,就是针对不同的面题,给予不同强度的信心。那表为可能是真的纪律,与其追求自己永远是对的,这就是不可能的。还不如将目标摆在大略判断自己对某件事情有多少的信心上。就像滑雪者学会往前看,以减少不乐见的意外。

科学家藉由承认不确定性一样学会了向前看寻找自己可能做错的原因这种几率观就是 Dominion Thinking 三起思维的基本要件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跟能力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为一种 Judo 一种柔道

一种化弱点不确定性为力量的招数科学家学会了几个表达不确定的好习惯首先是尽量用数字来量化自己的预测这个数字就是几率例如你在 Google 去搜寻湾区发生大地震的几率

我们其实比自己愿意承认的更常搜寻这一类的问题你会看到类似的叙述未来 30 年内旧金山地区发生规模 6.7 强震的几率是 72%某方面来说这个叙述显示了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可能其实相当没有警觉但它也透露了大量的知识

这个叙述告诉我们科学家建构模型的时候显然以时间所以才会有中间的未来 30 年还有地点最特别提到旧金山地区作为向度而 6.7 这个明确的诡异的数字的代表科学家可能有某种理由例如它的理论特性或者是依据的现有的资料

选了这个数字作为参照点就算科学家想要表达自己对柏建士是超级有信心认为他绝对肯定显然为真也会因为所受到的训练他很难做出对百分之百

这件事情肯定显然未真而是可以说他们有 99%甚至 99.9999%的信心水准说自己对某件事有 99.9999%的信心水准

基本上等于说我愿意拿生命担保这件事为真但也表示我知道我自己还是有可能错能够放下绝对肯定剧是拥有机率思考这项超能力的首要关键也许我所看过的天鹅都是白的但就算见到再多白天鹅不足以推断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而只要见到了一只黑天鹅就足以反驳这个退乱当然我们对许多事都没有 99.9999%的信心

而科学最有贡献的地方其实就在于不断的修正现有的知识发现跟学习新的事物因为世界本身是动态的我们仍然不断的对世界的运作方式感觉到惊奇我们好不容易明白一件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持续修正的过程我们需要一种可以表达这份认知的叙述方式

让我说出我真的认为这个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看法很可能正确事实上我认为它为真的几率是 87%类似像这样的话我们还需要可以表达更强怀疑的叙述方式例如我认为这个理论正确的几率只有 51%能用 0 到 100%的数值来表达信心这是一套应对世界的科学工具而且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

想想过去几百年来为了更理解世界更有效的应对世界我们不就一步一步的发展出越来越完整的描述方法而机率思考是最新的工具这点很有意思我们首先做的是命名事物然后开始分门别类将事物分成不同类别跟层级接着我们想出测量等方法来量化事物的属性

现在我们进来看是量化我们对这些量化的信心几率思考在三喜四慧当中为什么那么重要最明显的原因或许是它让我们得以自如应用片面的资讯假设你想要用螺栓固定的方式来造桥可是晓得螺栓可能断裂但只要知道螺栓在桥梁寿命期内断裂的几率你就可以放心的造桥只需要确定所有的关键接点

都酸了够多的螺栓让你敢用性命担保单一节点螺栓全速断裂的几率为无其为这就行了少了这个几率资讯可用你就无计可施你没法相信自己盖出的桥梁因为我们生活的真实物理世界几乎没有哪个方面可以给出完美的保证学会现代工程术用的这些几率技巧让我们从此打破了过去的极限

开启了真正减少失误的各种可能几率思考还有一个很不明显但更强大的好处那就是让科学家出错还能够适度的保住面子因为这种出错方式不会让他们失去可信度

身为科学家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多少都带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技巧不是只对科学家有好处就算事后证明自己错了也有方法适度的保住面子这件事意想不到的重要打从童年初期开始保住面子的需求就已经根深蒂固一项针对两岁幼童说谎的研究指出

幼童说谎的最大动机是为了要保住面子不让别人发现他们做错了什么例如其中一位两岁的幼童被问到爸爸在哪里的时候他回答爸爸在楼上但他听到爸爸在后门外就说我还有一个爸爸在楼上

但他并没有另外一个爸爸这名两岁幼童是想保住面子吗这类事情其实我们不会高标准的来要求两岁小孩但人类显然有一股强大的趋利不想被发现犯错将这个两岁幼童的故事和一位曾经跟 Pelman Mater 共事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排在一起

那就是很有趣的对比这位备受尽忠的物理学家发现过类似磁性板带电粒子的物体也就是所谓的磁单极子如果为真这将是破天荒的发现因为我们找得到只带正电和只带负电的粒子却找不到只有北极或者是只有南极的粒子

带此例子似乎永远南北极并存我们玩磁铁的经验也是如此这位科学家跟他的研究团队到后来却发现他们观察所得是有问题的然而这位教授的科学家名声并未因此受损因为他以科学几率的方式来表达

这些是我们的数据而这是考虑到观察所得可能来自其他粒子仿效行为的可能性之后我们有证据相信那是此单其子的几率结果显然那就是其他粒子高得贵但是这位物理学家的科学表达方式挽救了局面因为始终没有假装自己百分之百确定

从而保留了不会因为事后说自己错了而失去公信力的余意所以这是当我们面对今天的这样的一个环境这样的一个时局非常重要的提醒不要再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恶缘的方式来思考

学着改用几率性的思考来面对这诸多的不确定而这就是这本书讲到三喜思维其中的一项重要思维工具这本书是先决出版公司的新书介绍给大家感谢你的收听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