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照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赵谈书本节目以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答播出我是杨赵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吴密草的新书由大家出版书名叫做《台湾史是什么》这虽然是刚出版的一本新书不过书里面绝大部分的内容并不是新的
因为这是吴密察的文集,他将他在过去所写过关于台湾史的文章收录在一起,其中大概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通论性的文章,试图以比较大的视野来描绘出台湾史的轮廓;第二类是专题性的研究文章;第三类则是具体对于台湾史的通说、俗说、误说,提出不同以往的理解;
书名叫做《台湾史是什么》,书并没有直接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透过这三类不同的文章,乌米察碰触到我们对于台湾史在认识跟理解上可能会有的许多疑惑那关于到底组合来看待台湾史,每篇文章会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切入提供乌米察他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们来看一下广场完成的时间,相对距离今天比较近的在 2018 年 8 月,那个时候,Omitsa 应日本长期大学多元文化社会学部大学院成立纪念研讨会之一他做了一番主题演讲,这主题演讲的题目因为是在日本所讲的,所以讲的题目是台湾史和日本史的交错
而且因为面对的是这些日本的学者 Omitsa 在演讲文章里就特别交代了他自己的一些背景他说我的研究本业是台湾史一个在日本的历史学界一般的分类当中有一点难以安置定位的研究领域
1980 年代,我来日本留学的时候,想要研究的是日本殖民地时代的台湾史,具体的研究主题是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史,尤其是马关条约之后成为日本自信领地的台湾,如何被安置在明治宪法的体制架构之内。
就当时大学院的课程来说与其说这是东洋史的学科悟宁更接近国史学科的课程才是伍弥扎他当时研究主题直接相关他就说我在大学院时代虽然在即于东亚史学科但同时出席国史学科也就是日本史方面多种研讨课尤其是伊藤隆先生关于日本经典史的研讨课
我的留学时代的学习就一方面在东洋史学课小岛进池老师的史料解读课上解读清代地方官的笔记问俗路在宾校五字老师的课上和同学们轮流读塞西漂豪的汇款书信一边在国史学课也就是日本史系
伊藤隆老师的研讨课中学习日本近代史也在尼尔海金老师的史料解读课当中和同学轮流读伊藤博文用草书所写的书信
并且参加院士们自主的读书会学习解读丑书史料也就是说我就在当年还几乎不相交流的东洋史学科国史学科之间来来往往现在回想起来这种经验让我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学问课题而得以有一些特别的收获
我当年的研究对象是,日本国家在日清战争以后领有台湾,但对于这个新领地,要如何纳入在刚实行不久的明治宪法体制当中呢?也就是说,明治宪法是否自然地延伸适用于台湾呢?甚至明治宪法是否应该实行于台湾?如果应该实行于台湾,要如何实行呢?
这当然不会只是宪法论的法律学问题也将是政治问题还有关于如何统治台湾这个新领地的理念问题
日本在战争胜利之后获得新领地的结果显然也随之必须面对处理新领地的问题向来关于日清战后的研究重点似乎都集中在被当成外交挫败的三国干涉辽东问题战争胜利之后条约改正还有战后经营
但是对于马关条约当中歌曲得到的台湾却琢磨不多,其实有的话也都在研究改例之际台湾方面的反抗。但是实际上当时日本朝野各界对如何处置新领地台湾还是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就曾经收集了马关条约缔结之后福泽玉吉关于台湾的各种言论主张,写过一篇小文章《福泽玉吉的台湾论》,
不只傅哲裕籍,明治中期的重要言论人,例如田口茅吉、陆杰南、德富书峰也都有关于台湾新领地应该如何定位经营的主张。我的研究利用了明治政府的档案公文书、政治家的私文书特别是伊藤博文的《秘书类传》,还有 1980 年代才刚整理出版的《原境关系文书》
帝国议会议事录等研究了 1895 年后半到 1896 年 3 月之间日本内阁所临时组成的一个委员会叫做台湾事务局对台湾新领土的政治体制规划一方面重视规范台湾新领地的法治内容也就是上述
明治宪法等日本的法令要如何实行于台湾的问题一方面重视形成台湾的政治体制规划时政治的过程在当年来说这样的研究不论是从使用的食料或者是从研究的主题来看似乎都与其说属于东洋史学科还比较像是日本史的研究
我的研究就指出了日本政府内部的台湾事务局对于新领地台湾和明治宪法体制的关系应该要如何定位存在着非常分歧的意见一直到明治 29 年也就是 1896 年 4 月新年都开始前夕才终于在帝国议会立法通过了可以称为规定台湾统治相关法令的基本法
这个法律一方面使用明治宪法名义上施行于新领地台湾但另一方面却也因为规定日本内地的法律不会自动延伸施行于台湾台湾总督又刻意发布只是在台湾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
而让台湾实质上具有和日本内地不同法律的这种性质因此当时的外国顾问认为这是一种使得台湾有如大英帝国之直辖殖民地的制度设计但当这份法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叫六三法它的法律案在帝国议会审议的时候却引起了帝国议会议员们的极大反对争议的主要内容分成两个部分
一个是总督可以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是否违反宪法所规定的行政立法分立原则呢另外是这种将台湾设计成和日本内地使用不同法律的义法域是否是统治台湾新领地应该采取的理念原则呢
帝国议会的反对结果以政府先撤回法律案再向帝国议会议员沟通说明作为暂时性措施以此法律有效期限限定为三年的妥协法案才好不容易在 4 月 1 日新年度开始之前得以通过
但这以后,政府就每三年要向帝国议会提出六三法的延长案,而成为明四年间帝国议会当中重大的争议。新林立台湾的统治问题后来就发展成为明治三十年 1897 年底,中方正义内阁倒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1896 年 4 月六三法成立了之后台湾总督华山慈济随即根据法律的授权发布了第一号律令台湾总督府法院条例成为台湾司法制度的基础并且任命了台湾高等法院长高野孟举
但是这个高原孟举法院长对于新任的台湾总督乃木西点的台湾同志尤其是乃木总督所发动的激烈土匪讨伐行动才却批判了立场因而产生了和总督府严重的对立乃木总督于是命令高原孟举休职
高野梦菊不服乃木总督的休职命令认为这是以行政权侵犯了司法权甚至因而在东京展开政界媒体的游说运动批判台湾总督府独裁原本就遭到质疑的六三法授权总督立法这件事情因为高野梦菊事件而受到进一步的质疑
这就成了帝国议会当中改进党反对宋方正义内阁的理由再加上自由党也反对政府为了日清战后扩张军备而提出的征税案因此进步党和自由党联合导致了明治三十年底宋方正义内阁的倒台
日本帝国因日清战争的胜利而拥有台湾不但将必须面对如何在新的区域范围内整理统合的新问题甚至还因而引起了来自于新领地的反噬这让人想到了 20 世纪初年英国学者 Hobson 所说的来自殖民地的报复在日本也有深卫准之府先生在谈判日本帝国之对满洲等外地的进出时
使用了膨胀的逆流这样的说法也就是说不只是帝国中心对他的周边殖民地外地具有规划性强制性的作用周边也有可能对帝国中心带来了逆向的规定力量
1902 年,随地台湾的问题以另外一个题材对帝国中央产生了冲击。这一年,民治政府又必须向帝国议会提出六三法的延长案,但在这之前,一群在台湾的日本人却发起了六三法测废运动。这是因为经过几年的摸索之后,台湾总督府认识到台湾统治的主要对象——
应该是台湾人而且为了降低统治成本不能采取极尽激烈的施政因而打出了具有怀柔台湾本地人性质的就关温存政策不积极的将日本内地的制度延长施行于台湾
即使对于妨碍治安的台湾人土匪也采取招降受惨政策相对的对于以胜利者自治态来到新领地而想要在台湾占有更多政治社会经济地位优势的日本人总督府不积极采取忧郁政策甚至以法令来
来驱逐总督府认为不宜留置在台湾的内地人因此在台湾的日本人和总督府就形成了正面对立的态势在台日本人甚至因此特别发行了新闻纸台湾明报杂志高山国专门攻击总督府的施政跟政策这些在台日本人认为总督以六三法授予的律令发布权
发布箝制排斥日本人的法令六三法是总督独裁专断的权力来源因此在帝国议会审议六三法延长完的时候他们就发动游说中央政界而有了六三法测废运动
这是台湾在日本殖民时代开头很重要的一段历史不过相信这段历史恐怕很少人知道很少人听过而我们藉由吴密察他在书里的内容我们可以对到底什么是台湾史台湾史我们应该认识什么可以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跟思考我们休息会儿等会儿来继续聊
感谢您去收听洋早谈书本期我们在北广电台分享 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您播出到九点半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是吴弥查他的新书这是他将过去许多关于台湾史的浪漫文章收集在一起书名叫做《台湾史是什么》在书里面的确,吴弥查带我们去看到了从一个史学家的眼中,台湾史有一些我们应该要注意到的比较特别的内容
林文不在休息之前跟大家提到了六三法测废运动一般来说以前谈到六三法测废运动指的都是 1920 年代初期台湾人所发起的但其实早在 1902 年在台湾的日本人
才是这个运动的最先发起者只是日本人在明治年间所发起的六三法测废运动和台湾人在大正年间所发起的六三法测废运动是在完全不同的脉络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发生的
所以明次年间有两次围绕台湾殖民地的问题就说明了一般以统治民主对被统治民主这样的分析图式来理解殖民地统治是不够的统治民主被统治民主都不是铁板一块这本来应该是很容易理解想当然而然的道理但即使现在却仍然是殖民地研究经常欠缺的一种基本视角
吴彼察在东京留学,主要是对于初期日本台湾统治进行研究还用这样的一个具体例子要说明使用帝国日本,殖民地台湾统治者日本人,被统治者台湾人将简易但大家习惯的单位来进行分析研究即使可以说明历史的部分情况,但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这种分析架构,更多层次、更细致地来分析复杂的历史。1896 年设计出来的这种,透过帝国议会制定的法律授权外地的行政首长、总督、长官发布在他管辖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以及遮断内地法律自然延伸到外地的立法。
就成为以后日本帝国的常态例如 1907 年对于华太也就是库野岛的统治有华太相关法律 1910 年对朝鲜有朝鲜相关法律等
一般我们将日本帝国对于几个不同的外地统治分别理解但这也应该是不够的至少从统治体制设计来看几个外地的统治仍然有它类似性还有可相互比较可相互发明的地方
1920 年代初期,台湾在日本近代史当中所谓大政民主时期趁着日本政党政治的逐渐出现从 1921 年年底到 1934 年在这 14 年当中展开了 15 次向帝国议会请愿的运动请愿的内容是希望设置审议台湾预算跟法律的台湾议会这个运动在台湾史学界一直被视为是日本统治时期
台湾持续时间最久,最重要的抗日运动。但是早在 1980 年代,我留学日本的时候,就有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对此提出过质疑。来自韩国的留学生表示,日本殖民朝鲜的时代,朝鲜也曾经有过帝国议会请愿运动,但朝鲜的这个议会请愿运动是十足的,
亲日运动怎么台湾会将这种帝国议会情愿运动说成是抗日运动呢这种对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评价差异在东亚诸国的学术界应该大家都知道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但是,台湾朝鲜的帝国议会请愿运动不能如此简单,只是视为王财隆那种评价差异所造成的。如果我们做细致的比较,会发现,1919 年朝鲜殖民地爆发三一独立运动之后,
当时的日本原晋总理大臣趁势打出了内地演唱主义的外地统治政策朝鲜统治也就从所谓的武断政治改而变成文化政治这是大家都知道朝鲜殖民地时代时的常识
但是如果我们将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统治朝鲜殖民地统治连接在一起看的话就更加可以看出原进在三一运动之后打出内地延长主义这件事并不是三一运动之后的突然之举而是自从日本在 1895 年领友台湾之后就已经在孕育了而有朝一日终于要浮出水面的浮流
对外地采取内地延长主义的法治设计是袁静的一贯主张 1895 年他以外务官僚的身份参加伊藤博文所领导的台湾事务局的时候就跟伊藤博文是有不同的看法袁静主张台湾新领地的统治应该要采取内地延长主义而反对将台湾特殊化的六三法
1902 年帝国会议审议六三法延长案的时候因为政友会总裁也是六三法体制当时制定者伊藤博文出游欧洲原金是当时留守日本国内的政友会干事长由于在台日本人发动的六三法测废运动颇有声势
袁晋当时也曾经想要趁机废止六三法,但最后是在井上新的奔走之下,袁晋已在东北地方成立帝国大学作为交换条件,才勉强让六三法再度延长。
1918 年,袁晋在米扫洞之后当上了总理大臣,他的第一波外地法治改革是在朝鲜、台湾等外地完成了文武分离。这什么意思呢?总督政事上只有文官的权责,军事方面武的方面另外由军司令官来指挥。
1919 年三一运动之后正面打出了内地延长主义朝鲜台湾同时都进行了相当松缓的改革稍微扩大了殖民地人民参政的空间就在这样的时候韩国方面在 1900 年 2 月由敏原池的国民协会发起了帝国议会请愿运动过了一年到 1921 年台湾方面也有了帝国议会请愿运动
这两个请愿运动之间其实是有横向联系的有人的交流也有思想上策略上的相互刺激不过韩国的请愿目标是希望众议院议员选举法
实行于朝鲜让朝鲜可以选出帝国议会议员进入国会参政因此可以说是符合内地延长主义原则可是台湾方面的请愿目的是希望可以设置一个审议台湾预算跟法律案的台湾议会反而是具有反内地延长主义的性质
所以台湾总督府内部所拟定的对策是认为如果无法抵挡台湾的请愿运动就应该将运动目标引导到让台湾选出帝国议会的议员来缩减台湾人的要求如此来看的话虽然同样是为了要争取参政权而向帝国议会提出请愿但台湾的请愿运动跟朝鲜的请愿运动性质就不一样
于是吴弥察特别提醒关于这一点有具体差异所以会产生误会议会设置请愿运动需要争取的参政权在朝鲜和在台湾不相同北海道冲绳也有类似的要求设置议会要求参政权的运动彼此之间有不少的联系也有共同性但不能不注意到其间的差异
有说应该要正面的讨论个别争取参政权运动也必须要超越个别的运动对各个运动之间进行比较研究这足以说明一项不难理解的事实战前存在着一个以日本为中心姑且可以称之为日本帝国政治史的研究课题
这个日本帝国政治时的空间范围不但不止于目前的日本四岛也应该包括当时还没有完全跟内地相同的北海道、冲绳甚至华太岛、台湾、朝鲜、南洋厅、满洲等外地这些地域都有类似上述台湾被统合进入到帝国因而产生的法治政治问题同时也对帝国重心产生了反规定
但是这种帝国规模的政治史在 1945 年之后被忽视了各个原来的殖民地的历史即使是殖民地时代的历史都被各自以新的国家范围重新叙述这不只是空间的范围包括它的权势即使曾经是帝国中心的日本它的近代史的范围也都被认为仅限于四岛
战后这种忘却了帝国的历史研究当然有它特殊的理由但也就违反了历史事实这是政治意识形态所造成的
在历史上,不论是东方西方,都长期存在着帝国因此帝国研究当然不会是新的历史研究主题文明说帝国研究原本应该是历史研究的主要主题但是东亚地区的历史学却似乎有意无意回避了帝国这个研究主题
东亚的帝国虽然仍然会在通史性的著作当中被当成标题但很少成为具体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是吴密察他自己具体进行过的研究所以他就提出了这两个旗带这两个旗带在我们认识跟理解台湾时的时候真的非常重要那就是东亚地区的帝国不论是近代的帝国或者是前近代的帝国可以逐渐成为历史学不会刻意忽视的研究主题尤其在认识台湾的历史上这两个旗带
台湾是真正立体动态的台湾市
所以我们的确可以在收进到《台湾史是什么》这本书的这些文章看出吴密察对于台湾史的基本构想那台湾史是什么很重要的就是台湾必须被放置在这样的一个历史事实的帝国架构底下去探讨台湾在这个帝国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必须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刚刚也特别提到了就不只是作为帝国边缘台湾如何被帝国宰制另外倒过来作为边缘台湾所发生的事情台湾所产生的变化又如何对帝国中心产生回头的冲击跟影响这本书是吴米茶的《台湾史是什么》大家出版的新书感谢你的收听我们明天的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