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吳密察《臺灣史是什麼?》第2集

【楊照談書】吳密察《臺灣史是什麼?》第2集

2025/4/2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我深入探讨了吴密察教授对于台湾史的独特见解,特别是关于日本殖民时期台湾民族主义兴衰的分析。他认为,日本殖民统治虽然在客观上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和一体化,建立了有效的行政体系和基础设施,也创造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认同,但同时也带来了殖民压迫和身份认同的矛盾。日本殖民政府的教育和媒体宣传,在无意中塑造了某种程度上的“台湾”形象,但这种形象并非完全由台湾人民自主建构。 吴密察强调,理解台湾历史不能仅仅局限于汉人中心史观,而应该重视原住民的历史和多元文化,以及台湾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他主张以台湾为主体,重新建构台湾历史叙事,这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需求,也是台湾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台湾的历史发展并非单纯的民族主义直线发展,而是多种力量交织的结果。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开放性,使其始终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这使得单纯的民族主义叙事难以完全解释台湾历史的复杂性。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包括国际关系和多元文化视角,来理解台湾的历史和身份认同。

Deep Dive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照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赵的书本节目以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我是杨赵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大家出版的新书作者是

这本书书名很简单台湾史是什么不过这本书并不是贯穿的来解答台湾史是什么而是吴密查他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当中关于台湾史的研究他所提出来的各种不同的论文文章收集在一起当然这里面

贯穿的又无密查他对于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台湾历史当中的各个主题一种特别的观点和立场态度

在 2006 年,吴密察关于台湾认同,他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当然也同样是在吴密察讲的一个一贯思考底下所产生的态度跟立场。文章的标题问了一个问题,日本时代梦想的台湾民族主义为什么失败了?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致力于建立近代国家所以 1895 年领有台湾之后在台湾成立的台湾总督府实际上是一个仿造日本内地近代政府的形式所建构的殖民地政府这个殖民政府首先在台湾全面的武力绥靖解除了台湾社会的武装长期以来以土豪士绅为主要社会安定力量的情况

一改而成为由日本殖民政府的行政机关警察机关所掌控的行政区殖民政府不但有效掌控了平原地带而且到了 1920 年代之后更几乎全面征服了一致自外于外来政治势力的山地

台湾总督府就这样依在台北的政府整部作为中心另外按阶层设立了各级地方政府将行政权力贯彻到全岛各地除了行政机关之外更配合绵密的警察网和学校将台湾的地方末端都纳入了有效的统治之内

日本的殖民统治在台湾史上最大的意义可以说是在台湾建立了政府也就是这是 state building 的一个程序台湾首次出现了可以积极运作的政府

作为一个近代政府台湾总督府不但排除了原来台湾社会的割据性武装暴力还有仲裁职能垄断了台湾社会的合法性暴力也有效发挥了对个人和社会的强制力以及调节社会资源的功能对于台湾的人民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具体的感知到政府的存在虽然清代台湾的住民并不充分感知到政府的存在

但是 1895 年被割让给日本这样的大事件,还有西部地区几乎全部被卷入,遭患了患的动荡,这使台湾的住民具体认识到被遗弃或者改朝换代。台湾住民经历了一项共同的历史经验,并有机会思考这个历史经验的意义。

接着到来的日本殖民者不但带来了即使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挥之不去的政府而且是存在差别待遇存在强制权力的殖民体制同时也就提供了一个可以反照出我是谁的他者就是殖民者日本人到底相对于统治者日本人的我们是谁呢

当然台湾住民的一体化除了作为他者日本人的返照之外还有来自于近代政府台湾总督府各种统治措施和教育所产生的结果还要再加上经济产业的近代化广域交通网的建立交流的频繁全岛性的制度统一这些都有助于台湾住民形成一个集合名称

并且自认归属于台湾人

从日本殖民者的分类来说被殖民的台湾住民在行政上分成本岛人和藩人另外如果纯粹以国籍法或户籍法的概念来称呼那么台湾住民称为台湾籍民类似日本殖民者的分类方式台湾住民自己也就开始使用台湾人和藩人这样的集合名称

必须特别指出这些集合名称的直射范围本岛人等于台湾人等于在台湾的汉民族藩人等于华纳不论是日本殖民者也好在台湾的非南岛渔系原住民就是所谓的汉人也好这样的集体名称

这样的集合名称使用方式体现了行政的区隔还有种族主义偏见尤其是汉民族这个集合名称显然是文人才使用的一般的庶民阶级应该无从了解汉民族应该如何解释汉民族这样的集合名称是以血统作为区别原理同样有意识地将自己区隔于日本人日本人

是大和民族另外泛人泛人是也就是高沙族潜在这跟在中国的汉民族连带的意涵台湾人这样的集合名称则素朴的用于区隔自己跟统治者日本人但也不经意的以学童主义排除了原住民甚至没有特别为像客家人这样的一个预言集团留下空间

但是因为台湾人这样的一个集合名称是建立在地理框线和被统治的共同处境之上因此也具有将原住民喊话进来的发展可能 1895 年的割让和走换换换对台湾的住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让一些台湾的士兹阶层将他们的义愤跟挫折写在书上

这可以算是台湾四次阶层关于台湾禁语的第一次历史书写其中以典雅堂最重要典雅堂是在 18 岁的时候招访台湾各让大变局他的功名之梦为之破灭以后一方面为深日本人所办的报纸担任编辑一方面伺机游历中国寻找机会 1918 年

出版了《台湾通史》之后又陆续写了《台湾士圣》《台湾余电》这三部著作分别整理了台湾的历史文学语言可以说是台湾民族主义萌芽期的重要文献林亚棠以台湾作为单位整理台湾的历史文学语言使台湾具有文化内容鼓舞了台湾的文化自尊心因此林亚棠也成为二十世纪前期台湾的代表新闻人

但是李亚棠所编制的台湾文化内容却包含了弱点,他采取了在当时已经显得落伍的表现形式,包括用文言文,包括用通识的这样一种题材,而且将台湾的文化精神建立在基于学童主义的汉民族意识基础上,因此也预示了他最后将离去台湾,远走中国的中区。

如果跟东亚的其他几个地区比较 20 世纪初年中国的梁启骚以进行史学革命的方式建立了中国近代的民族史学韩国的三才号流亡中国坚持以韩文建立韩国的国家历史学连亚唐却还停留在中国旧史学的框架当中何况还要依偎在各种政治实力日本总督府台湾文化协会中国政府之间

因此林亚棠虽然为台湾找出了民主文化却跟被称为琉球学之父的伊波普又类似两岸提出的民主文化最后都会推演出学童主义的同族论伊波认为琉球民族和日本民族同处一系林亚棠当然也认为台湾跟中国同属汉民族

林亚棠的努力跟错为固然有这样的弱点不过最为可惜的还是类似林亚棠这种勉强可以称为民族主义的文化奴隶

只是他个人独自的事业中日本同志的 50 年间可以称得上是台湾的历史家的本地人或许只有一个联亚堂再加上半个杨云平吧所以台湾文化的诠释反而是由日本殖民政府包括他所涉及的教育所进行的或许民俗台湾这种难掩殖民主义色彩的刊物影响力都还要更大一点吧

相对于联亚唐这种本地的台湾文化论,子密泽则透过跟自己的比对,清楚地替台湾找到了特色。以风土论作为基础,也就是认定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基于各自有别的自然风土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文化。子密泽就发现定义了各种台湾特色。

众所周知台湾西洋化的出现是由四川青一郎所主导的四川青一郎先后仍教育台北中学校总督府国语学校和师范学校这样的殖民地教育者教育台湾人要用写生的方式将台湾的山川风景给画出来

而且透过跟日本的对比强调气候温暖色彩丰富鲜艳这是台湾的地方特色从日本的他者眼光来看原住民是台湾的特色热带是台湾的特色色彩缤纷的庙宇是台湾的特色甚至水牛是台湾的特色椰子树是台湾的特色

台湾的凤梨香蕉甘蔗是台湾的特产西川满历史铁城这些在台湾的日本人文学家画家或者由日本人跟台湾人合作的民俗台湾都为我们发现定义了台湾

殖民者的他者之言所发现所定义的台湾在透过教育跟媒体不但普及于一般日本人之间而且被台湾人接受甚至一直不断地深化再生产而成为自己的正统标志例如台北帝国大学

日本市之尾帝国在南方热带的大学因此特别设计了种植南洋椰子树的大道夜领大道如今这就是台湾大学的标志这些殖民者所发现所定义的台湾特色几乎都已经成为台湾的文化象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日本殖民者可以说是为台湾的民族主义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到底要如何定位台湾是什么台湾的自我认同又是什么我们要回溯到历史上顺着乌米茶所提供给我们的资料跟思考这样来认识这样来理解我们休息一会儿等我后来继续聊这颗城市多么美阳光空气山河水

听见台北的声音充满幸福的滋味台北 Radio 美丽的月光把梦照亮请它心放

哈囉大家好我是于太嫣聽見台北的聲音就在台北廣播電台 FM93.1 AM1134

感谢您去收听杨州谈书本节目以太平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到九点半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是无米茶的台湾史是什么台湾史是什么这真的是一个大哉问也许没办法确确的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去趋近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就看到文明查将他长期以来研究台湾史的一些文章收录在这里的确这些文章的共同指向就是在探索究竟在经过了漫长非常复杂的变化之后我们如何来理解台湾历史我们就看有一篇文章这是发表在 1994 年的文章那个时候因为在 1993 年

中央研究院设立了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所以就要来探讨有台湾史研究所这个意义是什么吴密察在当时他就说台湾史研究所的成立迫使我们必须检讨在此之前的台湾认识是否正确

台湾史研究所的成立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如何有效地来分析叙述台湾历史的质问必须回答台湾史之所以成立的学问基础和课题

台湾这个太平洋西原的岛屿原本是南岛渝系原住民的盛喜天地南岛渝系的原住民广泛风浦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以渔猎采集跟烧电农业作为传统深夜和隔着台湾海峡相貌的中国福建地区形成了对照具有独自的不同文化

大致跟欧洲中民族的海外殖民同时中华帝国从四六世纪中叶开始也有海外殖民浪潮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因为迫于生计而大批向南中国海地区寻找新天地进行移民跟殖民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

华侨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16、17 世纪之交中华帝国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地区的人来到了台湾这个岛屿但这个时期来台湾的中国人为数不多而且多半是前来和日本人从事交易

或者是在台湾附近海域从事异道异商行为的冒险商人。1624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了本岛南部的大元海湾,作为它从事东亚转口贸易的据点,并且向西部平原地带的原住民传教。以后,更在台湾发展热带殖民农业,生产蔗糖输往日本波斯地区。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经营农业生产蔗糖所以去招来对岸中国福建地区的居民作为公司经营的农员农工这是台湾从原住民的初级烧电农业走向高级农业的开始荷兰时代晚期台湾有中国农业劳动者大概 2 万人

众所周知在西洋殖民势力来到东亚的时候东中国海跟南中国海遇上也正是海盗跟冒险商人活跃的时代在这些成古的海盗跟冒险商人当中郑志荣集团是 17 世纪前期声势庞大的国际势力 1640 年代崛起于满洲的女真人王朝进入中国本部不久也压迫到根据地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镇家势力

郑之荣还有他的继承者郑成功为了维护既有的势力对一路南下的禁军展开对抗行动但郑成功无法抵挡满洲势力只好在 1662 年进取台湾隔着台湾海峡跟大陆的清敌国形成对峙之区域

1683 年,清帝国无法容忍在一海之隔的台湾有一个对抗的势力存在于是发动了军事征伐,镇驾因此瓦解由于台湾不但利于海外,又是曾经反抗势力的据点因此清帝国在制服镇驾势力之后虽然在台湾设置官府,但他的施政最重要的考虑是防范台湾再度成为反抗者集结的

辅导之首所以不但实施海禁政策限制大陆人民渡海来台而且在台湾岛内实行封山政策将移民限制在西部平原地带不准移民进入东部山区

虽然清帝国官方以各种禁令限制福建广东的人民前来台湾但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人一方面由于生气压迫的推力一方面因为台湾的确是个具有丰富生产力和各种机会新天地这产生了拉力一退一拉他们就前仆后继泛警力冒风头横越台湾海峡偷渡台湾

这些汉人移民来到台湾之后向原住民争夺土地从事农业啃池并且有不少人跟原住民通关混血移民进行的啃池不断推进农耕前线到了 19 世纪初年基本上西部平原地带都已经是移植汉人的天下

平原地区的原住民不是跟一字汉人同化而消失在汉人之中就是被一字汉人逼迫迁移到山间喷地或者是岛屿的东部

相对于汉人移民积极唾啃,挺进移民前线,清帝国仍然三令五申,禁止移民,越界清啃,只有在移民的啃吃已经有了重大成效之后,才被动消极地跟随在移民之后设置行政官府,向开拓者征税。

19 世纪中叶第二波帝国主义浪潮拥到了东亚台湾又受到列强的觊觎英国、法国、日本都曾经在台湾发动军事行动即使美国、德国也曾经动过占领台湾这座岛屿的念头

1895 年,清帝国在朝鲜半岛跟满洲的军事失败,将台湾这个殖民地割让给日本相对于清帝国这个消极的旧殖民政府,从 1895 年到 1945 年,正 50 年间日本帝国这个新殖民政府,在台湾进行了积极而且有效的殖民统治

日本 50 年的统治,为台湾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日本殖民政府为了在台湾获取自然资源、生产物资还有劳力,就建立了有利于获取的体制,有效的统治网络,确立了命令下达和权力集中的系统。

新殖民政府建立了自行政中心直达全岛各个角落的阶层式行政官厅系统,跟这个系统并行的另外有警察系统。殖民政府所办的学校也遍布全岛,一场警察派出所、小学成为殖民官厅的末端组织。透过这个阶层式的官厅系统,殖民政府的政令可以均值的快速传达地方的末端。

除了有效的行政系统之外日本殖民政府也在台湾准备了交通系统结果使台湾可以一体化在此之前由于地理上东西向河川的阻隔台湾西部分别形成了几个地域性的市场圈全岛南北并没有连接成为一个互通有无的市场圈全岛性市场圈的形成最重要的关键是 1908 年纵观铁路的完成

纵贯铁路的出现把过去北中南各自分离的三个市场圈打通了在这个大动脉之外另外有糖厂盐林产业等轻便铁路还有总督府积极建设的公路纵贯铁路私营轻便铁路和公路就在台湾西部形成了一个中肯密布的交通运输网

这个运输网的目的当然是使台湾任何角落都可以纳入日本帝国资本主义的体系当中另外殖民政府也将原本复杂多样成无政府状态的货币度量衡等流通媒介统一起来

这些都有助于打破区域性的隔绝状态形成一个畅通的全岛流动圈室内原中雄趁这些体制整备工作是日本自民政府在台湾所从事的资本主义化的基础工程资本主义化也就同时促成了台湾规模的一体化

日本自民政府为了将他的政令传达到末端而且发生效果除了必须准备阶层式的机构的制度之外还透过近代式的教育培植了一个可以讲可以听日本话的新时代在近代台湾岛内的语言并没有统一而且各种语言也难以直接用文字书写所以讯息跟情感的沟通是有限的

只是仅止于 Core 传达的范围透过文字传达的是只有少数人才了解的儒家经典一般的生活经验却不是透过文字来沟通的

日本殖民政府的教育在台湾创造出了共同语言,那是日本话。这种语言还可以用文字来表现,就让台湾具备了基础条件,能够出现 Benedict Anderson 所说的出版的资本主义。于是透过以日本语、日本文为内容的报纸、广播以及文字资料的大量散布,使君子迅速的资讯流通成为可能。

人的往来物的流通资讯的交换等交通的增加将台湾规模的一体感君子化给创造了出来重塑台湾历史展示台湾历史的特色

莫米查接下来就提出了台湾史的课题就是应该要如何叙述台湾历史的要求必须扬起以外来政权为中心的史观确立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叙述以台湾这个空间范围往上追溯重建台湾历史另外必须要克服汉人中心史观确立台湾岛内各种族平等的历史叙述重新构筑 400 年以前的台湾也就是原住民的历史

当然这种台湾历史的整理叙述本身就是台湾民族主义的一环台湾史是因为台湾民族主义的高扬而成立的因此成立后的台湾史也必须说明台湾民族主义的发生成长还有它的内容以及结构也就是目前对台湾史而言最重要的课题是有效的分析说明台湾民族主义

但是台湾史或台湾社会并不是在民族主义的方向上单纯直线发展例如台湾岛内有富庶民族及族群同时存在这是台湾民族主义不能简单的向集中化统合的方向前进的原因而且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台湾在地理上是处于开放的位置很容易被编入国际环境当中大汉海时代的十六世纪时期如此

19 世纪中期一样的新帝国主义时代也是如此更何况今天国家渐得往来密切关系也更加的复杂化任何地域都不可能只有对内的相信力而没有像国际化的分散力因此台湾史也就不能不重视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特别是在东亚地区的地位

台湾是必须要扎根于台湾内部的同时也要从更大的国际广域脉络来以掌握

这是部分吴密察他在多年思考研究台湾史所提出来台湾史是什么或台湾史应该是什么的一个答案这个答案还有其他更丰富的内容就收录在他的这本新书书名就直接叫做《台湾史是什么》感谢你的收听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