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哲谈书本节目于台北广播电台 FM9.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到播出我是杨哲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 Nanabooks 的新书书名叫做《见官千里》
有个副标题,那是动荡年代的迁徙记录,说明的历史见证。这关键就在于,中国到台湾,曾经有这几十年的动荡。而在动荡的过程当中,尤其是 1949 年,有许多人离乡背井,来到了台湾,接下来长期留在台湾。不只是迁徙的这一代留在台湾,接下来有了第二代,甚至有了第三代。
经过了这么多年,超过了半个世纪,有许多第一代来到台湾的这些人,他们去世了。然而他们在兵荒马乱自己被迫辗转流离的这些故事,不应该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就被遗忘。所以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就有这样的责任,把自己父祖辈曾经经历过的这些事情给书写下来存留下来。
而这本书是由清华大学的信石昌教授他所主编的他就找了上一代都有这种背景的 17 位台湾的教授他们各自书写自己家族的故事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动荡年代的迁徙记忆》庶民的历史见证我们来看一下东海大学王峰辉教授他所写的《家族记忆》他说父亲从军只有短短的 6 年时间
但这六年所造就的老病精神却深远地影响他自己以及他的教授儿子,值得等待。
当然就是王凤魁像父亲这样在战乱时代加入军队多如蝼蚁而像我这样的博士教授也比比皆是但一个孤苦伶仃跟随国军来台的无名七层老兵退伍之后大半辈子都是在台湾最穷困艰难的社会底层生活却能够教养出四个大专毕业的孩子尤其有一个美国大学教授的儿子
绝对是老兵父亲最引以为傲的真身陈旧父亲虽然是所谓的外甥老兵但就像许多凋零殆尽的老兵一样对来台超过 70 年的父亲而言台湾已经变成了家乡老家也就已经变成了回不去的客乡曾经问过父亲离世了之后是否要落叶归根葬在老家
父亲摇头说希望留在离儿子最近的地方所以汪汪海就说我也试次在离父亲最近的地方照顾他的余年老兵父亲和教授儿子的鬼会谈也会放在同一个地方
父亲从来没有想过要当军人会从军是生命的偶然或许就是那么几秒在脑中闪过的选择却成为他后续人生一连串的偶然也造就了他和儿子生命之境的必然父亲当年在安徽半步如果没有选择加入流亡中学应该不会有今天的我
如果没有选择在江西南城加入湖连的军政干部训练班,应该不会有今天的我。如果湖连选择干训班的学生投入古宁投战役,应该不会有今天的我。父亲当年如果没有选择离开湖连的部队,应该不会有今天的我。若是 1954 年,父亲没有选择退伍,更应该不会有今天的我。
人生就是一连串偶然的选择和被选择所成就的必然结果每次在看父亲这一辈老兵的命运就经常感叹每一个老兵的命运多串造化弄人在他们人生的每一个始至路口往往几秒钟的选择或者被选择就决定他们之后的命运无论是选择或被选择他们也都要承担命运的安排和结果
小的时候不懂事经常怨叹父亲的工作卑微觉得明明父亲可以选择让我们孩子更抬头挺胸的职业但父亲为什么放弃当军官而选择退伍做工呢?父亲为什么放弃当老师而选择拉三轮车呢?父亲为什么放弃当警察而选择当清道夫呢?父亲的老家地属安徽省临壁县盛产临壁石
林碧石曾经被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石传闻钟馗也是林碧仙人钟馗话就在林碧仙这一代非常的流行或许因此许多朋友都误以为我名字的馗是钟馗的馗也或许因为我长得馗物有的时候就误以为是馗物的馗
而林碧最有名的那就是刘邦和湘雨最后大战的该下因为林碧地处中原核心地区所以常有战乱之祸许多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包含徐邦会战都在这里发生父亲成长在动荡的时代而地处穷乡僻壤的老家更是土匪的温床
老家虽然是地主,父亲从小并没有因此受到庇佑反而地主的身份为老家招致了更大更多的苦难因为是地主,祖父在家里设私塾从小父亲就饱读诗书也因为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从小就被叫做是小老爷
1945 年对日抗战胜利的时候位于琼香僻壤的老家战乱未平土匪依然四年由于老家是地主 23 岁的父亲被乡军选为保长相当于乡长
当起从政家园保卫向民的地方官然而不到四个月共产党打着解放的名义势力进入到老家地区身为地主又是地方官的父亲未免于共产党的斗争迫害只好告别父母和家人先逃到离老家最近的城镇故镇因为那里有市集比较容易生存
父亲决定报考当地的流亡中学以当学生作为求生方式因为父亲从小上诗书具有国学的底子老师见他对诗书朗朗上口不用考试就让他进入初中九读依据父亲描述当时抗战胜利虽然已经一年但城市百废待举而且北方国共内战在起老百姓就只能够自求多福
即使住在学校的学生一边上课一边上课也必须一边自谋生计 1946 年 24 岁的父亲是一名在故镇读书的初中生也是那一年祖父因为肺结核离开人世因为共产党的势力已经占据了老家父亲连祖父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能见到
在老家还留有他的母亲一个妹妹两个弟弟结婚了四年的妻子还有三个年幼的小孩后来两个小孩也因病死亡就只剩下一个女儿而目不识丁的祖母因为身为长子的父亲逃命离家在四十几岁的时候就得要撑起老家大大小小的生计这是为什么父亲在离家三十年之后
1976 年透过海外转信才和老家联系上收到老家书信告知祖母在文革期间饿死掩不住内心对祖母的愧疚而嚎啕大哭
而父親整整 30 年對老家英訓全無老家親人都一直以為父親早已經在戰亂當中死亡不知道父親離家之後從流亡學生變成流亡國軍隨軍來台之後經歷無數苦難提早選擇退伍最後在台北市安頓成家成為台灣的退伍老兵
流亡学生这个词原本是对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救济因为战乱邻乡背景的学生而设置流亡学校无奈抗战胜利了之后国共内战接着就展开流亡学生就变成了跟着国军或政府到处流亡的学生每一位老兵加入国军的动机跟机遇都是独特的
在抗日战争以及过共内战期间许多地主一旦无法逃离家乡战火就会对小孩说你要紧跟着流亡学校走如果学校散了你就跟着国军走国军不回来你千万不要回来那也因此许多在战乱逃难的流亡学生变成了国军老兵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1946 年,当时父亲和一群在逃亡路上人世的朋友决定加入国军的流亡学校,一方面避难,一方面可以继续读书。由于当时安徽并没有流亡学校,他们这群患难相交的朋友就决定要逃到离湾北最近的徐州,申请就读河南第十一联合中学,并且加入了国民党。
为了符合中学生的资格,父亲除了改名,也将自己实际年龄少报 7 岁。1948 年初,国共双方在老家陈北开启最大规模的续帮会战。没想到国军战败了,局势演化太快。到 1948 年年中,刘王学校撤退到浙江、金华。
但学校已经名存实亡没有办法再照顾学生的生计大部分的学生就得要自己想办法讨生活父亲说有些学生甚至病死乃至于饿死
有一父亲在半步曾经为了求生存靠买卖香烟过活在京华当流亡学生的两个月期间就搭火车到上海去买香烟和营养再搭火车回京华来卖赚取大约 15%的差价父亲很得意的说其他学生没饭吃他是有钱赚还可以请同学吃饭
依据学生的描述在战乱时期搭火车都是免费的只要你爬得上火车厢顶而且敢坐在车顶搭火车经常是火车快到站的时候大家就蜂拥墙上火车站位置那个景象就是很多战争电影所描绘的画面
父亲笑着说当时他的结伴兄弟吕伯伯就因为个头瘦小个性胆小好几次想要跟着父亲搭火车做生意都没有做成 1948 年年末父亲看战事恶化就跟同乡的吕伯伯相约回林碧老家谈情没想到战火到这个时候已经波及老家
在老家那一个月期间每天清晨五点回击皇位部队的炮声就隆隆响起父亲认为再不离家就来不及了那是他在流亡期间最后一次回老家
父亲和吕婆婆就先逃到磅部再由磅部搭火车到南京在南京一个小学里待了将近一个月依旧以买卖的香烟为生最后还是决定回浙江进华 1949 年 5 月父亲跟结拜兄弟一行一共有 8 个人在江西南城就加入了由胡练将军整编的十二兵团
后来成为胡连创办的怒朝军政学校第一期学生当时士尔兵团一路南下转进到广东汕头待命而接下来胡连兵团就参与了古宁头战役但也就因为这样王凤魁的父亲也就跟随着到了金门也就跟随着一路到了台湾我们休息一会儿等会儿来继续聊
你的月光把梦照亮清他心房
哈囉大家好我是于太嫣聽見台北的聲音就在台北廣播電台 FM93.1 AM1134
感谢你去收听杨赵谈书本节目台北港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答播出到九点半今天为大家介绍这是新时尚教授他邀集了 17 位教授共同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是这 17 位教授对于他们的家人尤其是他们的上一代
如何在动荡的年代经过了非常庞大的迁徙活动来到了台湾他们所留下的一份庶民的历史见证这本书庶民叫做监管千里是 Nanabooks 的新书我们特别看王凤辉教授
他书写他父亲的经历其中讲到了他的父亲参加了胡连创办的怒扫军政学校成为第一期学生在 1949 年 10 月金门过临头大战的前夕胡连重整的社会兵团编练成十万大军但大部分是新兵许多甚至是抓兵拉夫尔来的少年兵学生兵
10 月下旬,十二兵团所属的第十九军奉命从汕头登船出发,10 月 24 日登陆金门,25 日凌晨就投入古宁头战役马上接地,一下子死伤惨重。王凤回说:"我知道父亲是跟随胡连的部队来台,虽然父亲曾经在金门待过,但一直不了解为什么父亲没有投入古宁头战役。
后来经过了解古宁头战役的朋友解释十二兵团的第十九军是军事部队被指派投入战场但陆朝一起当时还是接受干部训练的学生虽然也是从汕头登船
后来衍生出新普对抗黄埔之争
新普毕业生不得已军官任用又依照父亲的描述古宁头大捷了之后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孙李仁想要把怒朝一旗改编为陆关二十四旗以少为军阶奋发部队但没有获得互联的同意经过蒋宋美龄出面协调由怒朝学生自己选择出路
所以有学生去报考官校二十五期也有人报考政工改校但父亲则决定留在狐烈的部队里
分发到武史军通信营担任少尉通讯官一直到 1954 年父亲决定退伍退伍令到 1960 年才下来退伍的军阶是准位 1954 年的一天一位刚下部队的官校年轻军官在军训课程当中不明就里辱骂大家
父亲挺身而出仗义迟远,看军官发生了争执,揍了这个军官一拳,代价不轻,被判了两年半的军事徒刑。父亲被关进信天系旁的一个军事监狱,每天要到河边找石头搬石头,再交由军券拿去卖。父亲反而觉得如此日子过得比较自由,伙食也比较好。
就将过了四个半月刚好遇上蒋中正总统连任而获得了特赦放回部队之后即使众多长官跟同胞劝说父亲认为待在军队人生无望就毅然办理了退伍他是同时加入国军的八位接派兄弟当中最早脱离军旅的一位老兵
选择退伍的父亲在无亲无故的台湾开启了他孤苦无依的人生他刚开始到新竹尖石山区去砍竹子然后徒手徒足肩扛着竹子到集散区父亲说这是他人生最痛苦的工作而且一天只赚取六块钱的微薄收入
有一次在搬竹子的路程累到失神差一点失足掉落到山谷惊吓之后回神的父亲愿望着苍天心想横跨天空的老家跟亲人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不禁孤泪纵横人生至此一向刻苦耐劳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父亲竟然蒙起了绝生的念头
想要活,三鼓一跳,就一了百了。父亲在尖石山区砍斑竹子不到两个月,就受不了这种苦力生活,只好回到新竹,尝试其他的劳力工作。但辛苦的劳力付出,总患不得应有的温饱。所以父亲就决定到台北市找工作,原想都会地区比较容易找工作。
可是万事其头难父亲在台北无依无靠找到了地份工作是在煤球场当搬运工像搬竹子一样的苦力工作虽然一天有 20 块钱的工资但是工作环境非常乌黑脏乱
父亲笑说搬美酒最辛苦之处是下工了之后要把身体跟衣物洗干净父亲在美酒厂当搬运工大约一个月有一天在美酒厂的大门口遇到一位来等客人的三轮车夫
父亲认定这个人是外省人就上前攀谈一谈之下发现他的名字叫李光耀原本在大陆也是军人曾经在对日抗战当中甚至担任过国军团长
是以上校退役国共内战的时候辗转从香港逃到台湾来台湾之后就以拉三轮车为生父亲原本对拉三轮车很歧视的但和李光耀的一番对谈给他很大的启发当天晚上
他躺在床上就不断的思考李光耀坐的官这么大学士比我高年龄也比我大他都能够弯下腰拉三轮车我也能拉啊于是隔天父亲就向几位朋友凑借了 600 块钱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开始拉三轮车
每天早上固定九点出门通常晚上九点才回家有的时候会载客到舞厅顺便在舞厅等擅长客人那就必须要拉到十二点才回家如此拉三轮车一天超过十二个钟头
每天可以有七八十块的收入父亲有点得意的表示那时候减认公务员一个月的薪水才三百元而父亲扣除所有的费用每个月还可以存个一千元
父亲靠着自己坚强的生命力退伍之后孤零零的漂泊做苦工两年后在台北市一拉三轮车辛苦攒了一笔钱买下台北市仁爱路三段一处违章建筑区的六平木屏屋才真正想安顿下来有了落地神根的念头
所谓金屋银屋都不如自己的小屋,大宅豪宅都不如成家的小宅当初,父亲买下的这间违章建筑物,不只是简陋,而且破烂不堪但毕竟是父亲在台湾第一间自己拥有的房屋,对他而言就有私事陋事,为无德行的感觉
所以找人帮忙修补改造一番并加他不到一平的空间作为厨房兼浴室有了安顿自己的房子父亲的心也就跟着安定下来
接着就有了成家的打算大约三年半之后父亲娶了母亲这间木屋就变成了父亲的 KiKi 厨一个因为战乱离家多年的游子总算在台湾安顿下来产生落地生根的念头之后在隔壁邻居戴太太的介绍认识在五谷一家纺织工厂做女工的母亲经过将近两年的追求
连手都没有牵过却因老兵的诚意感动重病在床的外祖父将母亲许配给父亲父母结婚两年后大姐出生又接连生了我和两个妹妹那个年代都是由产婆到家里接生而且邻居的大婶也会过来帮忙所以我们家四个孩子都是在老兵的 Ki 给主出生的
Kikei-su 围藏区位于仁爱路三段 31 巷,环绕围建区的大马路是仁爱路、新山南路、济南路和建国南路。这块当时有公寓和日式房屋所环绕的围建区,一共 422 平,却挤进至少六七十户人家。
全是当时社会最低层的外来居民全区没有任何住家有自己的厕所只有一间公共厕所供所有的住户使用也成为小孩在街头玩乐的社区中心点扣除巷道和公共设施的空间平均一家住户面积是六平不到
而我现在住家的主卧房都比当时我们一家六口四颗拉萨碎都在一起了老家要来得大难怪这个贫民窟被周遭其他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的同理邻居嫌弃早于八字后快很多朋友难以想象我们一家六口是如何在这么简陋而且拥挤的小破屋里过活但对我来说特别是在五岁之后的增长记忆这是我最刻苦
但也最温馨的人生经验这件漏饰是父亲找了一群朋友用木头和木板平平凑凑建起来的而屋顶铺叠一片片由防水理性材料做成的胶布
早期是由砖头压在上面后来改用木条钉住再浇叠了叫板空隙再涂上瀝青不过日晒风吹雨打一阵子就往往漏洞百出因此只要刮风下雨就很担心屋里跟着下雨
特别是台风来袭屋顶的历经脚步就很可能翻顶那王凤魁就说我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经验之一是下雨天的晚上经常睡觉的时候会听到碎铺旁随同滴滴答答的滴水声很有催眠的效果
而颱風來的前後,霧頂總是有好多地方需要修繕補凍年紀漸長,有的時候會跟著附近爬上霧頂看著附近一面補濾鏡膠板一面用黑色濾鏡塗抹漏水的空隙
因为屋子只有六平大原先我们一家六口就睡在占室内空间一半的一个大床板但孩子年龄渐长需要更多的活动空间于是父亲早上在屋顶下方架了几根横梁铺建了一层木板就形成了我们家六个人睡觉的隔间隔间的中央高度大概是一米又架了一个木梯每次睡觉的时候都是六个人旁
在木屏转进去平躺开来我们一家六口每天就如此睡觉直到 1968 年三轮车淘汰父亲转业到台南安顺去当警察这样的
经历由王梦慧教授写来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色这样的故事在台湾其实相对普遍而那样的一个动荡迁徙年代这些人他们曾经经历在他们的人生当中所付出过的辛苦跟努力是台湾庶民的重要历史也就应该保留
中文字幕志愿者 李宗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