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楊照《展讀民國人文系列-解讀陳垣》第2集

【楊照談書】楊照《展讀民國人文系列-解讀陳垣》第2集

2025/6/5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我将介绍《展读民国人文选集》中关于陈远的选集,探讨陈远作为史家和知识分子的价值。2025年故宫博物院百年纪念与陈远有着密切关系,他参与了故宫成立前的相关事宜。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导致成立善后委员会来处理相关事宜。陈远代理善后委员会委员长,该委员会在北洋政府架构下运作,却出人意料地专业和独立。在清点过程中,发现了溥仪复辟的证据,使得善后委员会的工作更具说服力。1925年9月,决定成立故宫博物院,并在同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式博物馆,成立之初就具备明确章程,有效阻挡各方势力干预。陈远因曾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并接触过文渊阁《四库全书》,具备无人能比的目录学基础。陈远在故宫图书馆期间,对文渊阁书籍进行现代整理,并展开了自己的历史研究。陈远选集收录了《汤若望与穆承敏》一文,探讨了基督教士和佛教法师对皇帝和政治的影响。陈远考证了董二妃的身世,指出董二并非汉姓,并考证了她与顺治皇帝的关系。陈远的研究重点是宗教对宫廷的影响,而非为清宫剧提供材料。陈远在1919年受洗成为基督徒,长期任职于天主教会创办的辅仁大学。早在1917年,陈远就对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感兴趣,写成了《耶利可温考》。陈远通过考据,指出耶利可温不是蒙古部落,而是一种从西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子派。陈远是一位重要的史家,其学术路线上意义最深远的是关注外来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传入史。陈元在1934年出版了《元西域人华化考》,研究了元朝时期西域人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影响下的历史例证,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同化作用。陈元离开政治领域后,专注于学术研究,以史料考据为主要关怀,效仿顾炎武的'识学',强调读书要服务于现实。陈元在主持辅仁大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足以被列入民国时期大校长之列。目录学是陈元的学术基础,但现实条件让他在目录学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的发展。陈远可以直接运用文渊阁的《四库全书》,不需要整理目录,可以自由翻阅内容,并用十年时间收纳资料和内容。陈远具备评估书籍价值和意义的本事,入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后,发现了《元典章》的重要性。《元典章》是关于元代典章制度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重建史学上对蒙古人进入中国后的政治体制和运作的细节。陈元在担任馆长期间,从故宫里发掘出了《四部全书会要》,这是乾隆皇帝为了检验《四部全书》的工作成效而下令编纂的精选本。陈元参与了故宫的重要事迹,也是他实学上面的实践,1929年受托接任辅仁大学校长,职务复杂,需要与各方势力周旋。在他的'顾炎武'时期,陈元强调教外文献的重要性,针对当时为难他的教内人士。陈元认为作为辅仁大学校长,要对教内人士宣说作学问的根本态度,不能固步自封,知识应该被放入更广大的环境当中来理解。视野有限是最大的问题,以有限的眼光进行判断和工作是有问题的。陈元的态度来自于他的人生经历,并写成了特别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收录在《解读成员》这本书当中。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讲述了陈垣先生与故宫博物院的密切关系,特别是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后,陈垣参与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并在故宫博物院的筹备和早期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出任故宫图书馆馆长。
  • 陈垣参与清室善后委员会
  • 陈垣出任故宫图书馆馆长
  •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与早期管理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4年6月5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選錄三十餘篇陳垣的著述與演講,綜觀他一生中不同階段的轉變。像是陳垣因為具有史家與基督徒的二重身分,研究關懷多為宗教相關的史學題目,以此奠定其「民國四大史家」的重要學術地位;抗戰期間,他更透過《通鑑胡注表微》表明對時局的看法;與子書信中則讓我們看到陳垣既有身為父親的關愛,亦不失學者風範的嚴謹家風。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