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赵谈书本节目于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我是杨赵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三明初曲所出版的一系列《赞读民国人文的选集》这套书是由我主编跟策划的今天特别为大家介绍这套书它的第一集一共有十册其中的第三册那是
针对陈远所编选的选集以及有一篇导读为他介绍陈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史家什么样的知识分子还有我们今天为什么仍然值得来认识陈远来读他的选集今年 2025 年有一件特别的文化节的事情那就是故宫博物院百年而陈远
和故宫博物院在百年之前的遭遇经历成立的过程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来看一下他的这段经历 1924 年这时候陈元有一项奇遇那是因为冯玉祥违反了原本共和国政府和殉卿清廷的协定突然带兵闯进到了紫禁城
把殉亲皇帝溥仪给赶了出去溥仪逃到天津去 1931 年发生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人又将溥仪从天津接到沈阳去当满洲国皇帝溥仪仓皇出走
那这个时候就必须对此进程另行安排 1924 年的 11 月就成立了亲式善口委员会委员长是李时成另外有 14 位委员名单排在最后面的 5 人其中有 4 名是满人
再加上和旧亲艇关系密切的罗振裕所以这五个人是殉卿皇室的代表扣除掉这五个人剩下的十个人当中汪精卫和蔡元培从一开始就只是挂名开会的时候分别是由易北极和蒋孟林代理
就连委员长李士诚从 12 月他就以经常不在北京作为理由正式喊请别人代理职务而被他伤请来代理他的委员长工作的就是陈元虽然组成过程看来不怎么受重视又在一般被认为是混乱无序的北洋政府架构当中
然而这个上口委员会却发挥了令人惊讶的功能具备不受北洋政府干预的高度专业独立性定定出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办法来处理轻功实务从哪里开始呢 1924 年 12 月
从物件总清点开始花了十个月的时间定了一套又一套监督防弊的办法终于保住了许多共中的珍宝而且完成了初步的清单到 1925 年 7 月清点快要结束的时候
点到了溥仪出走的时候来不及收拾的一批书信文件在其中发现包括康有为在内有好些遗老们为溥仪所做的种种复辟规划这证明了溥仪原来还在做重新登皇帝位的梦也就是背叛了民国作为 2000 年帝子历史终结的最后一位皇帝从六岁逊位之后
事实上受民国幽卧礼遇信中竟然还存着要推翻民国的念头这篇文件一公布当然造成群情哗然原先还有不少人同情溥仪更多人谴责冯玉祥粗暴逼宫的做法胡适还曾经特别跑到天津去见溥仪表示支持
但这批文件公布之后这些声音都消失了也就让上后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高的可发性于是到了 1925 年 9 月这就是今年故宫博物院百年的来源那是
决定成立故宫博物院选择了民国四四年也就是 1925 年的 10 月 10 日国庆日来办理正式成立仪式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式的博物馆也是存留至今最长久的博物馆所谓现代式博物馆指的是它成立之初具有明确的章程而且依据章程有效阻挡了各方势力
寄予借助今天的台北故宫有将近 70 万件藏品大家参观的时候看到的只占总藏品非常小非常小的一个比例不过也就应该说明其实藏品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档案性质本来就不适合展览故宫博物院刚成立的时候分成两个大的单位一个是博物馆
另外一个是图书馆乾隆皇帝为了要编四古全书他广收天下书籍比较重要的后来就留在宫中构成了故宫图书馆的收藏主体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图书那是文渊阁的四古全书
当时刚成立这两个单位,易培基负责博物馆,陈元就被派任是故宫图书馆的馆长。陈元他曾经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那个时候他就开始浏览被移送到京师图书馆里的文经阁四国全书,这个时候他又有机会接触到文渊阁四国全书。
所以靠着这样的特殊的资历打下了没有人能够比得过的目录学的基础此后他更在职务的立场上进行了对于文原格书籍的现代整理并且展开了他自己的历史研究在解读成员的这本宣集当中选入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汤若望与穆承敏汤若望是进驻在中国的天主教教士从若望若望其实就是 Jung 的翻译
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推辞汤若望是个外国人他是中西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穆承敏呢恐怕就连学历史的甚至是学清史的都不见得定过这个名字穆承敏是顺治朝的一位佛教法师他的地位很高高到可以入宫去供养汉传佛教的程度满洲人早期为了要联合
蒙古人除了以通婚作为手段之外还引进了喇嘛教也就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清廷才是主流但陈远他挑选了基督教士和汉传佛教的法师针对他们对皇帝和朝中政治的影响进行比对并且连带地开展了关于顺治朝时事的几点考证例如他也考证了董二妃弄清楚其实董二妃并不姓董董二
是满洲语转称汉字的写法所以我们不能够把董二妃称为董贵妃或者是董妃再者董二妃她原本是顺治唐兄弟的妻子顺治皇帝应该是很早就迷恋她所以当她丈夫才刚过世她就将董二妃迎进宫但没有多久换成董二妃突然病死
让顺子皇帝因而陷入了重度忧郁的状态也就在这个时候宗教在皇帝的生活当中扮演了特殊角色一度顺子开始
还认真考虑要出家他没有出家但没多久他也就过世了能够写这样的考证研究靠的就是陈元他在故宫图书馆里能够看到的这些特殊的书籍特殊的档案不过写这篇文章陈元的用意绝对不是要给轻工具辫子系提供材料他的重点甚至不是放在宫廷本身他更在意的是宗教
陈元他在 1919 年正式受洗成为基督教徒原先是在新教的进行会受洗但是后来他长期任职于由天主教会创办管理的北平福人大学一方面那个时代中国信徒对于新旧教的区分没有那么清楚
另外方面,显然从历史研究角度,成员对于天主教的兴趣远高过于新教早在元代,著名的马可波罗就号称是奉教廷命令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的后来明朝时候的利玛窦,清朝时候的汤若望他们也都是天主教会底下耶稣会的传教士
还没有成为基督徒之前 1917 年陈元已经展现出对于基督教传入中国历史的兴趣写成了他在史学上第一部重大突破性著作《耶利可文考》
耶利可温这不是中文这是元代外来语翻译的专有名词长期以来被看作是某一个蒙古部落的称号然而透过成员的细密考据呈现了这个名词和不一样的历史内容首先耶利可温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种宗教信仰其次耶利可温应该是从西域辗转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子派
做这份研究的动机有一部分成员是受到了当时西北史热潮的影响那个时代许多人都对原始又高度的研究热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史家包括柯少民和陈寅克
陈克年轻的时候他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地留学念书学会了很多种语言不过他不是要拿自己的独特语言能力来旅行或者是做生意或者是当外交官他学的语言很多根本是没有办法在现实当中运用的那是大量吸收了当时西方的 Philology 这种古语言学的知识成果
想要用这些古语来重建西北史因为西北是 19 世纪之前外来易文明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段彻底向外开放的时代在现实当中西北又牵涉到和俄罗斯的疆界领土之争弄清楚包括原始在内的广大西北史这个时候就具备了史学跟现实双重动机因素
刚好张太炎在很多方面都是保守的汉族国家主义者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主张中国应该和日本清散他所深信的就是中国国力太弱没有办法阻挡俄罗斯而俄罗斯对中国的领土野心是
休息会儿等我回来我们继续聊
Turn on radioTurn around the world 就想要他被听到的声音他被这声音就想就想和你听听他对的声你的月光把梦照亮亲吻他心房
哈囉大家好我是于太嫣聽見台北的聲音就在台北廣播電台 FM93.1 AM1134
感谢你去收听杨朝谈书办节目以台北公众电台 FM930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会来播出到九点半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是解读陈元陈元他是一位重要的史家在他的学术路线上意义最深远的
是关注外来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传入史关于元朝史陈元在 1934 年出版了饰演很广阔的元西域人画画稿蒙古人统治中国了之后有大批的西域人进入中国甚至形成了特殊的社会阶级当时称为色目人这些人他们有自身不同的文化背景又处在蒙古人统治之下然而陈元注意到他们留下了许多
被华化受中国文化或社会习俗感染改造的历史例证他把这些资料予以搜罗呈现用来证明中国文化跟社会的强大同化作用在 1920 年代陈元因为跟英炼之的关系就和富仁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7 年辅大成立他就受聘为辅大的教授到 1929 年他就接替了英炼之
担任北平府人大学的校长一直到 1953 年这个时候变成了北京府大被并入了北京师范大学这个时期陈元他离开了政治领域他专心做研究以史料考据做学术思想上的主要关怀这是他自己所自称的顾炎武时期重点就在于感受到明朝灭亡的灾祸顾炎武沉痛的主张读书人不能没有
识学的功夫读书是为了要累积能够实际做事的知识基础而不是要让人献力在书本当中忽略了现实缺乏应对现实处理现实的能力陈元他自己在识学方面投入表现
那就是经营大学尤其是在 1937 年日本人参临北平之后他继续带领落入了沦陷区的富人大学陈元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足可以被放入在民国时期大校长的行列当中民国让我再说一次真的是出人物的时代这人物当中还包括了特别的大校长这一类从蔡元培张柏林到梅一奇等
他们都是以大学校长的身份奠定了很高的历史地位以主持博人大学所建立的成就陈元绝对够格可以摆进到这个大校长的戏谱当中目录学是陈元的学术基础然而读剧的现实条件让他得以在这个基础上有了很不一样的发展传统的目录学重点在于广泛理解掌握众多书籍的基本资料
包括说明作者分类出版时代版本流传过程和不同版本移动等等换句话说那是收集整理工作做出的成绩是提供读者研究者去查考的知识学术的下桩打底服务目录学衡量标准是广
要尽量求多求全将最多的书包纳在整理过的数目当中再来进行精到有用的分层分类目录学发展到极致那就必定重视书的基本资料高于重视书的摘要重视书的摘要高于重视书的完整内容从事目录学的人基本上有藏书的背景以一套或者是几套高价值的藏书作为起点
在扩充搜罗登录的范围成员他得点读后先后得以直接运用文渊格的四股全书他当然不需要再整理这些书的目录而可以相对的自由翻读每一本书的内容他花了十年时间有效率的收纳四股全书的资料跟内容
就让他得到了更深的功力遇到书籍他就能够立刻准确的评估定位这本书的价值跟意义用这样的本事具备有这样的本事入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成员很快的就在宫中场所当中
找到了一本《元典章》理解了这本书的重要性这是关于元代典章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大有助于修计原始相关部分重建史学上对于蒙古人进入中国后的政治体制和政治运作的细节不过《元典章》本身有各部分不同的来历陈书的时候没有与同科所以里面有很多
难以解开疏漏或者是混杂矛盾的地方必须先进行一番考索那陈元他就挑出了这本书实质上以这本书作为中心开展了长期对元朝历史的新认识新工作
另外还有一大套书也是陈元当馆长的时候从故宫里发掘出来的那是《四部全书会要》这套书的背景是乾隆皇帝 60 多岁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年岁尖高一度担心他没有办法看到《四部全书》的大计划完成另外可能也有意要检验《四部全书》的工作成效所以就下令要求把当前已经整理好比较重要的书籍弄出一套精选本
人生七十古来兮乾隆皇帝不可能预见自己最终会活到 88 岁能够活着将皇位传给他的儿子自己去当太上皇得到空前的十全老人享受在六十几岁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至少他要看到四国全书的具体成就这一套四国全书会要在中国图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后来由故宫授权翻印让许多图书馆甚至私人都能够予以收藏运用 1926 年 3 月 18 日在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
这一天北洋政府治下的北京很不平静有多起街头抗议其中有一些学生工人加上部分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齐聚在执政府前聚集的群众情绪激动结果府前的警卫队竟然开枪一对以下造成了 47 人死亡 100 多人受伤的灾难事件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该如何收场
北洋政府的反应是一方面谴责群众通气李大钊宣称就是共产党在混迷股东群众的另外一方面要找替罪羔羊锁定了几个曾经拥有权力却和现在的权力核心没有那么接近的人制造他们应该负责的说法以惩处他们来平息中路
被列入这份名单当中的有易培基和李时成李时成他就逃入了俄罗斯大使馆去避难易培基则前往天津躲进到租界里这两个人失势了而且不会回北京所以故宫被迫要改组改组的故宫分成旧团队和新团队成员成了旧团队当中的主要领导者
到这一年的 4 月又发生了直奉联军进入北京的新情势北洋政府再度换人执政于是找了赵尔逊和孙宝琪来接受故宫要取代原来的管理委员会然而在和赵尔逊、孙宝琪开会的时候陈元他就带头表示了强硬态度
他表示管理委员会不会轻易退让要接收故宫除非是让赵和孙他们背后的军阀将部队派进紫青城来这既是勇敢的姿态也是精明的判断因为就是判断赵尔逊孙保齐他们两个人至少不会同意动用武力来入宫也认为军阀彼此清革的互动也不可能在故宫这件事情上可以得到共识
用这种方式管理委会的文人挡住了军阀政府的干预不过会议当中站到最前面的成员还是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直奉联军势力一度派宪兵去逮捕成员但成员仍然不让步过程当中赵尔逊先选择退出孙宝奇也没有办法坚持整件事情就破局了宪兵只好释放成员
然而陈远他倒并不是欢欣出于他严词要求逮捕他人正式交代逮捕他的理由没有得到确切的罪名他就宁可不出来这是故宫博物院历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页不应该被遗忘尤其是今年是故宫博物院百年纪念年
那个时候管理故宫的真的是一个官不官民不民的奇特的机构就必须要靠机构成员他们坚持原则才保护住了故宫不只是保存了建筑物更保存了古物跟典籍跟档案一直到 1928 年国民政府北伐进入到北京结束了北洋政府将北京改名为北平
故宫博物院才取得了比较确切的政府机关地位这是陈元他参与非常重要的事迹也是他实学上面的实践另外 1929 年陈元受英联制所托接任福人大学校长这份职务的复杂性也不亚于管理故宫福人是教会大学陈元虽然是基督徒但他本来是属于新教
当校长却必须接受罗马教会的管辖而要管大学另外有政府政府也不单纯有国民政府后来多了日本人、占领区乃至于王克敏的傀儡政府陈元他曾经担任过国会议员后来他任职于京师图书馆再到处理空空的诡谲清静十几年下来他就累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他知道要如何喊官方周旋
1929 年,国民政府定都在南京,对北平的事务没有那么熟悉,也还没有形成对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固定政策,就给了成员比较大的折充空间。
在他的这个识学自己称为"固言武"时期陈元也没有停止他的学术研究他曾经写了一篇文章特别强调教外文献的重要性这很明显是针对当时应该是为难他的教内人士所发的一番议论因为天主教会跟中国的儒学士人一样都要讲究正统经学对儒学士人是正统
教内文献对教会中人也是正统他认为要了解儒学当然以经学为权威要了解教会也就要依从教内文献
然而陈元他从更广泛的历史角度提醒要将教外文献一起放进来才有可能呈现基督教在中国的完整面貌陈元他清楚自觉作为富仁大学校长的身份对教内人士宣说作学文的根本态度不能够固不自封对待知识知识应该被放入更广大的环境当中来理解那才是真实的也才是
正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载画的视野看不到全貌
以这种有限的眼光所看到的来进行判断来执行传教工作应该说来执行任何与知识有关的工作事实上都很有问题这是成员的态度来自于他人生特别的经历而写成了非常特别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收录在《解读成员》这本书当中感谢您的收听我们明天同样时间再会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