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楊照《展讀民國人文系列-解讀歐陽竟無》第2集

【楊照談書】楊照《展讀民國人文系列-解讀歐陽竟無》第2集

2025/7/1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我认为欧阳竟无先生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对佛学的整理和研究。他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大藏经,试图解决当时佛经翻译和分类上存在的混乱问题。我发现,早期的佛经存在来历不明、译本繁多且改动不一的问题,这使得人们很难理解和统一这些经典。因此,欧阳竟无先生通过编定《藏要》,对佛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并确立了不可忘文生义、不可裂骨克星、不可蛮强附会、不可模糊真伪这四大原则,力求还原印度佛教的原始面貌。 杨照:同时,我注意到欧阳竟无先生对佛教的认知更偏向于哲理思考,而非信仰仪式。他认为佛教存在一个整体,研究佛教必须以此为基础。因此,他成立了支那内学院,希望通过研究和教育,找到一种批判的方式来整理佛教经典,解释佛教的不同说法。我认为,欧阳竟无先生的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佛学研究的门槛和标准,也为后来的佛学研究者开启了新的方向。例如,他的学生吕征就深受他的影响,转入佛学研究,并继承了他的事业。 杨照:此外,我还认为欧阳竟无先生对中国佛教的贡献还在于他对印度佛教的推崇和对中国本土宗派的批判。他认为中国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印度佛教的根本,因此主张回到印度文献本意,呈现佛法大体系的真意。尽管他的这种观点受到了太虚法师等人的质疑,但他的努力确实使民国时期的佛学思潮持续多元发展,并在文化思想大论证中占有一席之地。总的来说,我认为欧阳竟无先生对佛学研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人们了解印度原始佛教的重要途径。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讲述了欧阳竟无整理大藏经的艰辛历程,以及他对佛教认知的转变。他注重佛理的思考,而非信仰仪式或直觉领悟,并对佛教的整体性有独到见解。
  • 欧阳竟无整理大藏经,历时十年
  • 对佛教认知偏向哲理思考,远离信仰仪式
  • 注重佛教整体性

Shownotes Transcript

本書選錄二十餘篇歐陽竟無的重要論述、書信、講稿,可從中體會他對於佛法的思想。在佛學研究上,歐陽竟無同時注重當代性,認為佛學本不離社會、不離民眾,而當時中國的現實混亂、社會充斥的迷信與虛無,則應由佛法對應處理、力挽狂瀾,其對於佛法思想帶入儒學的思想鋪成,仍值得參讀。今日讀歐陽竟無的文章,或可從儒佛相爭的一頁歷史裡,多角度領會歐陽竟無的佛法演繹,洞見靈光。 以上內容擷取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