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衣若芬《藝遊獅城:翻看新加坡美術手帳》第1集

【楊照談書】衣若芬《藝遊獅城:翻看新加坡美術手帳》第1集

2025/4/9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兆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各位听众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兆谈书本节目以台北广播电台北出 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您播出我是杨兆

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由中央大学出版中心和原流出版公司联合出版的伊若芬教授他所写的《易游诗城》诗城指的就是新加坡伊若芬现在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人文学院他也是新加坡政府注册的社团叫做文土学会的创始人也是现任的会长

他受研究的领域主要是文图学、东亚汉文学还有文化交流、新加坡文史艺术、苏式研究等

他出版过许多书籍其中有一部分是专门写新加坡的而这本书是从比较特别的角度来写新加坡也是一般当我们讲到新加坡的时候恐怕很少人会采取的一个特别的角度那就是从艺术来看新加坡我们看新加坡跟谁跟什么样的艺术家有关系呢例如新加坡和徐飞孔有关

在书里面一若分记录了 2007 年 4 月 7 日许贝红的作品《放下你的鞭子》在香港苏福比拍卖会上以 6400 万港币定锤再加上 800 万的佣金《放下你的鞭子》的成交价是 7200 万港币创下中国现在油画最高的拍卖价位

这幅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名贵的油画就到了新加坡美术馆展出新加坡美术馆也把这幅作品当成宣传的范本在相关的灾难消息当中都以这幅画作为主轴 1939 年 10 月这幅画就是在新加坡绘制完成的这称不上是徐悲鸿最精良最呕心沥血的代表作

它在拍卖市场上的佳绩和它所反映的时代息息相关如果比较在《放下你的鞭子》开拍之后 2007 年 5 月 27 日香港嘉石德拍卖会上以 2490 万港币成交的《真理小姐画像》它的价格还不到《放下你的鞭子》的一半可以知道画作的主题跟意义是天价背后的推手

甄莉小姐是 1939 年比利时驻新加坡富林市柏兰家结识的一位广东籍的华人胡女许贝洪因柏兰家重金之要为甄莉小姐显身同年 7 月 6 日柏兰家在她的家东寓所为画像的落成举行庆祝茶叙许贝洪在屋外的草坪留下了和画像的合影

同样是具有肖像意涵的画作《放下你的偏词》的主人公费丹比 曾丽小姐大有来头徐悲鸿更在画面右下角的提款当中称称她是"人人庆慕之女杰"这人是谁?她是王莹女士王莹出生在 1913 年在 1974 年去世她原名是玉芝华出生在安徽湖湖

王寅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续悬,小学毕业之后被卖到五府当地一个薛姓的人家当通阳习,不堪屡遭欺凌的通阳习生活。王寅后来就投奔到汉口的舅舅家,舅妈收留了他,替他改了名字,叫王克勤。

1928 年王寅在上海认识女作家谢彼颖受到谢彼颖的赏识并因而改名叫做王寅后来她加入由同乡老师阿英和夏岩等他们所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以及中国左派剧团联盟参与了话剧的演出 1930 年王寅亲由阿英还有杨汉生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继而就进入到了电影界演出过根据夏言报告文学包生公所改编的影片女性的呐喊以及铁板红泪录等他在戏中扮演不屈服于恶势力的角色颇受好评

1934 年王寅依然辞飞去日本求学第二年回国重新参加演出和他搭档担任女配角的是当时一名为蓝萍的也就是后来成为毛泽东的妇人的江青 1936 年年底江青和王寅争着要演夏岩所创作的话剧《赛金花》但是呢

失败了据说从此江青就跟王寅就结了怨对日抗战开始之后王寅积极地投入演出《救王募款》的话剧 1939 年 9 月以中国救王剧团副团长的名义抵达了新加坡他将剧团改名为新中国剧团展开为期两年的南洋巡演《放下你的片子》就是当年巡演的巨马之一

这出戏是田汉根据德国作家戈德的长篇小说《Viva!

Vian Meister 的《学习时代》当中美娘有的时候又称为米娘故事所改编而成的独木剧叙述从小被拐走的意大利女孩米娘她随着吉普赛人的剧团流浪到了德国在一次演出的时候 Vian Meister 看到不愿意被迫舞蹈的看到不愿意被迫歌舞的米娘受到了鞭打

解救了她两个人后来坠入寝卧弥娘也找到了亲生父亲团圆收场弥娘后来由曾立廷和崔伟改编把女出教改名叫做香姐再加上吕济所作曲的九一八小调等爱国歌曲传唱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战解头剧

放下你的鞭子演述湘姐跟父亲一位家乡东北沦陷于西军流亡到关中卖艺为盛有一天演出的时候又饿又累的湘姐唱不出歌被老夫鞭打关帐当中路见不平仗义直言的年轻工人就指责老人不应该抽打女孩高喊放下你的鞭子

香姐含泪道出老人是自己的父亲因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使得有家贵不得四处讨生活这样的苦楚最后观众群情激愤齐声呼吁团结力量打倒敌人收复河山这出戏后来还成为中国大陆初中二年级的语文教材

王寅誓言放下了一个编辑当中的相解风靡南洋南洋中英文各报叫香赞美称它为 Sweetheart of Madaya

李润星洁白的明星王寅这本书说王寅办相节的剧照明信片印刷发行了超过十万张在几个巡演的巨码当中放下你的片子演出的场次最多高达七百多场

除了演出,王寅还为南洋商报撰写了几十篇报告文学,连载将近一年,全文有二三十万字。他的才华,他的情操,受人敬佩。玉大夫和王寅是旧事。在 1939 年 10 月 2 日,《新洲日报》看展《再见王寅》,嘉许王寅坚定的爱国思想和承受文宗的态度。

那年王颖其实也不过才 27 岁 1940 年 3 月 5 日玉大夫在华教中学大礼堂看过王颖表演的贼、反大脆和放下你的片子一共有三出戏他描述感到了一种合恰妥贴的气氛于是他就写了一篇看王女士等的演剧

据说徐悲鸿是经郁达夫的介绍认识了王颖建议替他画像徐悲鸿欣然同意在亚龙 34 巷黄半市的住宅也就是徐悲鸿在新加坡界区的住所跟画室完成了作品

而玉大夫又提化是很长的标题是在黄万世家见徐悲鸿为王颖慧《放下你的鞭子》一句中的相解半项有感而作 1940 年 12 月 19 日游历印度归返新加坡的徐悲鸿在新加坡华人美术研究会第五届常年画展当中就展出了这幅《放下你的鞭子》

1941 年 2 月中槟城的抗日仇政议展当中也展过这幅画据说这幅画在 1954 年之后就没有公开展示过 1954 年是徐北红逝世之后的一年新加坡举行过徐北红遗作展

或许是在那个时候展览的不过在徐悲鸿一作集里没有看到图片后来这幅画属于黄半世的兄长黄孟规黄孟规之前曾经多次资助徐悲鸿引介徐悲鸿到新加坡 1965 年黄孟规去世了后人为了给这幅画良好的栖身跟保管之所找到了胡椒大王陈之初

陈子初的《香雪庄》收藏了不少名家之作一说这幅画辗转到新加坡画家刘炕的手中经刘炕和陈子初谈妥将画作归于《香雪庄》1983 年陈子初突然病故新加坡的博物馆不愿收藏这幅作品结果就流出了景物案

2007 年这是独狗小七七事变 70 周年也是香港回归中国 10 周年放下你的片子在香港成功开拍别具意味至于化妆主人翁王莹

他回到中国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 1942 年和未婚夫谢和根以国民政府选派留学生的名义到美国留学谢和根是白中喜的基要秘书也是共产党员

他在美国学习并且多方结交名流例如中美国大师胡适还有当时在美国的华人作家林语堂以及曾经得过诺贝文学奖的赛正珠等人在赛正珠的鼓励之下王寅开始创作他的自传题小说《宝箍》1943 年王寅甚至还曾经应邀在白宫演出了英语版的《放下你的鞭子》

1955 年,王寅和谢和根的共产党员身份曝光,两人被驱逐出境,回到中国。谢和根被安排到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编辑室担任高级编辑兼欧美族组长,王寅则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去做编剧。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寅就受到了将军的报复被指为 30 年代黑明星美国特务关进到监狱

1974 年 3 月 3 日死于狱中他留给人间的除了《放下你的鞭子》上的倩影在文学方面有《宝姑》和《两种美国人》这两部长篇小说原来徐飞鸿和新加坡又交了烟园而且《放下你的鞭子》这幅画背后有这一段中国历史的曲折艰辛我们休息一会儿等我回来继续聊

感谢你继续收听洋早谈书本节目于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答播出到九点半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是中央大学出版中心看源流出版联合出版的《易游诗城翻看新加坡美术手帐》作者是伊若芬教授伊若芬在书里面讲到了徐北红从艺术和新加坡相关联的角度来看徐北红包括旅程途径徐北红一生曾经七次到过新加坡

1939 年 1 月到 1942 年 1 月当中,徐北红旅居在新加坡、马来亚、印度这三个地方,为时最长,也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新加坡岁月。所以后来,新加坡美术馆曾经展出过,呈现徐北红和南洋的中文艺术姻缘。

徐北红在世的时候在新加坡开过画展以 1939 年那次最为热烈轰动根据统计从那年的 3 月 14 日到 3 月 26 日灾难期间有 3 万多人参观过徐北红的画展而关键重要的是当时的新加坡人口才只有 60 多万 1953 年徐北红病逝

次年 2 月,新加坡中华美术研究会和南洋美专、南洋学会、中国学会等在维多利亚纪念堂就举办了徐北红一座展。此外,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曾经在 1998 年主办过徐北红旅居南洋作品展,展出新加坡收藏家以及新加坡历史博物馆所收藏的徐北红书画。

徐悲鸿在南洋特产当中备受瞩目的包括他在 1924 年所完成的《奴隶与尸》1939 年以街头剧女演员王颖作为主角的《放下你的鞭子》以及 1940 年他在印度所画的《愚公一生》

《愚公一山》描绘的是《列子汤冠篇》里的故事 90 岁的愚公为了要铲除横在家前的太行山王屋山就率着子孙寇食吉壤连邻居双福的遗子也来相助

何去自首对此迫不以为然认为于公终究会徒劳无功于公就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溃也而三不加争何苦而不平

世事太太不屈不饶开凿必定有志进城超舌之臣就将这件事情禀报了天地天地深受感动于是就命令夸儿死的两个儿子将太行山跟黄屋山两座山给背负走了和徐悲鸿其他善于借古遇经的故事画一样《余空一山图》就富含着积极的劝识目的

1939 年末,许北红受邀到印度奖学以及开办画展,其间他拜访了泰戈尔,也拜访了圣雄甘地,替泰戈尔和甘地画了肖像。

愚公一战不只是期许中国的抗日战争必将获得成功也许也对印度的民主独立寄予祝福论者甚至以为愚公的典范精神是以甘地作为开模的这次印度之旅促进了薛红对印度的认识土地、人民、气候、风景透过她的文笔跟画笔一一流露

于公于善独立雄壮健索的男子是以徐北孔的厨师等印度人作为模特一件十足中国题材的作品却出现了异国黑皮肤的人物这究竟是推陈出新还是陆离组合呢

徐培宏画的印度人物写生很多都出现在《愚公遗山图》上可以说是为了要构设全图而做的细部预备不只是身体的肌理还有符合布局的姿态动作例如《愚公遗山图》左侧挑着扁担箩筐背面男子右面俯身爬地的男子都有精致的细描纯实

这些人物素描是徐悲鸿强调绘画写实的具体事件早在 1918 年 23 岁的徐悲鸿他就提出了中国画改良之方法认为古法之加者守之垂绝者济之不加者改之未足者增之所谓西方化之可采入者那就是着重于写生写实徐悲鸿曾经一再上论

绘画不可以缺少写实技法他说画字目的约为妙为巧妙属于美笑属于技艺故作物必须凭识写来能为笑然笑或不妙未有妙而不笑者

妙之不孝者乃至孝者也故妙之孝惟有难故学化者以贬弃抄袭古人之二习依按现实以发明之术这以规模增进物形有不进色有不进态有不进均胜就之

他对改良中国绘画的意见在 1932 年总合成继承南朝邂逅的《画有六法》提出了新七法在画范这篇文章就指出了这七法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正确三、黑白分明四、动态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避险七、传神阿度

所谓传生者就表示有喜怒哀惧爱厌永怯等这些情感我可以表达出来把古人看似玄虚的说法气韵生动的概念具现成为对写实的追求

然而追求写实的笔法跟风格遇到了五种模拟的历史题材这就考验了画家的巧思 1939 年新加坡画展除了《欣赏者一面岛》《大家在狱》之外也有观众对徐伯宏的创作表达了质疑

中正学校的教务主任陈正夏在 4 月 17 日《新洲日报》的诚信版发表对展品填衡古板式的观感他说既是以历史事实为话题那么画中人物的衣服形貌不应该和时代悬殊

田恒五百世取材于《史记》描述田恒和他的乡里诸人宁死不愿被刘邦招降的决心以影射不屈服于日军的节操徐北红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这幅作品她对陈政夏的批评回复是大概一切艺术品质产生皆基于热情考据字不可忽但止于相当限度

什么是画家谨守的考据限度呢?如果考据不走向,是不是犯了不够写实的错误呢?1939 年 2 月 11 日,徐北红在新加坡华人美术研究会上讲中心化的分野,就提到了以现实为方法,不以现实为目的,为写实下了一个主角。

技术上的追究写实并不表示绘画的终极理想就是写实《愚公语山图》的写实人物不过是传达徐悲鸿说的回到自然施法造化采取世界共同法则以人为主题要以人的活动为艺术中心活动中的人体线条的利于美这就是《愚公语山》这幅图它的视觉诉求

徐悲鸿画了植斑采墨的鱼空一山那是 143 公分乘以 424 公分很大型的一幅图画也绘制了油画的鱼空一山那就要小多了 46 公分乘以 107.5 公分

两者构图大体雷同油画的篇幅比较小比彩墨画的人物多了一位裸身蹲曲的小孩少了背对观众肩负扁担锣框的壮汉和巨像背景之一的水牛改成了两只大象

油画《鱼公益山图》曾经在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被秘密藏在罗恩洪泉崇文学校的枯井中在 1954 年徐北红一座展中重现和世人相见 1980 年代末期流出新加坡,辗转于香港跟台湾收藏家之手

2006 年 6 月在北京以 3000 万人民币外加 300 万人民币佣金的高价拍卖成交接近中国形态的彩墨本《愚公一山》现在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是继油画之后的立作

更能够展现画家荣冠中西的雄心《残墨本》《雨空影山图》可能是徐飞鸿绘制过的最大型的作品

《悲鸿在新州》的作者欧阳信义访问了替徐悲鸿装裱这幅画的邱祥贞师傅回忆到当时在纽顿附近的靖庐学校宿舍开设专位徐悲鸿裱画的工厂裱画桌不够放置 与工一山只好在木板地上拖地上林前后花了两个星期依照由左而右观赏横幅画桌的习惯

一共一扇画幅当中首先印出六位男子其中四位全裸以石破天机开辟蒙孔的气势让观者产生强烈的印象

一山之去,众是出于天真同真,即使出于天真同思,一股痴于妄想,但那是原始人定生天的信心。解一会汉,在所不辞,那些活力奔放的印度男体将中国神话预言扮演成普世的信念。

他们的脚下有象征半眼眠长的牵牛画一位男子的下体被牵牛画的叶片给遮掩暗示了生命的繁殖也是故事里所说的孜孜孙孙无穷溃业相较于画面右半部的紧张动态进入左半部的是舒缓的氛围

一位寇楼的长者侧背观者能够辨认出他就是主人翁于公他的形象在许北虹馆成于 1931 年的九方稿里可以看见九方稿画中的伯乐他的衣着造型和身躯姿态就是于公一战当中的于公而于公在画面里拄着锄头正和一位妇女说话

我们由故事的魂本得知那是一位双妇她守抚着一个正在吃饭的孩子的头男孩也是全裸和那些敲打膳食的男子相呼应吃饭按时成长延续了子幼生孙孙幼生子子幼有子子幼有孙的命题

而寡夫双夫他的造型又让人联想到徐沛宏在欧洲的时候欣赏过的荷兰画家林卜朗他所画的《女子》

也曾经在徐备鸿 1933 年所画的《西我后》当中出现过。西部的来追溯来了解《御公遗山》这幅画,就不止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徐备鸿,而且徐备鸿跟新加坡的关系,藉由长期待在新加坡任教的伊若芬教授用这种方式来予以呈现,让我们有了多一层的人识。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明天同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