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衣若芬《藝遊獅城:翻看新加坡美術手帳》第2集

【楊照談書】衣若芬《藝遊獅城:翻看新加坡美術手帳》第2集

2025/4/10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Transcript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兆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兆谈书本节目于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我是杨兆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作者是 Erovan 他长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院教书同时他在新加坡对于新加坡的艺术发展各种不同的艺术的活动充满了好奇以及深入的观察和记录所以他将这方面的主题写成了这本书副标题叫做《翻看新加坡美术首藏》

主要的书名则是《易游诗城》诗城就是新加坡的称号而易游指的是从艺术的角度来游逛来认识诗城新加坡在书里面伊若芬提到了闽南语跟客语称祖先或者是祖先的神灵叫做公马在新加坡的博物馆跟古董店里都能看到祖宗像展示和贩卖

那是谁的拱骂?又是谁把自己的拱骂画像卖到了市场呢?悬挂于亚洲文明国务馆皇后坊分馆中国展厅里有两幅中国近代的祖宗像一男一女可能是同一家族的祖先讲述华人慎重追元的孝道思想祖宗像是非常亲切的实例

制作祖宗像的目的是为了要祭祀以其圣宗追元当物件的实用用途消失了变成博物馆的城舍它的功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博物馆的展示品就是经常以残留和超越本身的存在价值而被大众观看博物馆和古董店除了是否进行商业买卖而有所不同还有什么差异呢

博物馆的收藏品也可能来自于古董店经过专家的鉴定收在他们被理解的位置一个被设计过教导参观者要如何欣赏的位置

不管迷人之处,就在于勾连相关或不相关的物件,说出一段艺术跟文化的故事。知识不靠细部的解锁派,在展示空间的大指标下,我们也可以提纲气灵,领略策展单位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故事。

富有想象力的观众还能够延续跟改编那些故事让物件得到更丰饶的再生所以一若奔就说不会说故事的博物馆是失败的和堆积杂货的古董店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搁了一些非卖品观众连看过瘾都谈不上

他就特别提到了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偶尔也就预约了一般观众的身份请在博物馆工作的前辈从库房当中提出书画作品来阅览他说很神奇的在公开展示橱柜和在内部的观看场所出现的同一件作品有的时候会流露出不太一样的精神

直接近距离地欣赏作品作为研究的课题一边记录对于他的观察和认识一边为孤立的他寻找一种具有判断性质的说法也可以说离开了他在展示橱柜里被安排的故事关系于是在不一样的学术架构里得以去探求他的位置他的故事

索西尔就特别强调意义是被语言创造的没有语言文字可以依凭的物件更依赖语言文字来制造它们的意义尤其是它原来的生产意义已经消失或者是被人淡忘了之后

研究美术史的朋友来新加坡一起去逛古董店说是古董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一些工艺品或者是旧货我们早有心理准备纯粹是好奇有人曾经接触动辄千百年前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如何看待流通于市场良又不起真伪混杂的物品即使是工艺品和旧货也别有趣味

星期天将近中午时分,号称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汉购物商场,竟然冷冷清清,好多家店还熄灯锁门,只有出售地毯的商家热情迎接我们。透过阴寒的玻璃门窗,我们还是可以依赖古董店内的布置和物品。

店主人的品味,他是不是善于说故事,是不是善于制造情境,也都可以从中略窥一二。我告诉有人,曾经在古董店里看到一幅无姓家族的祖宗像,画上写着十六世祖到十九世祖的名字,画中男女穿着明代跟清代的服饰,依辈分先后由上而下列作。

嘖嘖称奇,怎么会有人收买别人的祖先画像呢?而且我们发现,竟然在古万购物商场也有出售!明清时代的经济发展就带动了肖像画的繁荣,综上阶层加定力,往往有男女对付的祖宗像,或者是单张罗列吉代祖上的仙石图。

这些图画通常在春节除夕祭祖的时候才被请出来挂在厅堂前面放着供桌象征迎接祖灵归来子孙早晚祭拜过完年日之后大概是元宵节就取下图像来收藏表示祖灵重返了阴间

2003 年 12 月 23 日到 2004 年 3 月 14 日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曾经以伟大的脸作为主题举办了韩国、中国和日本的肖像画大展展品有很多就是祖先画像上面写着相祖之名表示他的生祖年或者是寿年

昏黄的展场灯光颇有祖灵萦绕的气氛后来在电视节目里看到采访这次展出的韩国肖像画画组的子孙时隔上百年他们的长相竟然和画中人相当神似可见画家传移魔学的功力

祖先画像不一定都是画家写生之作也有制式的绘法称之为叫加糖轴子它的祖先画跟牌位因应需求大量生产购买者填写上家族祖先的名字就可以了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之后

伊若芬的父亲有朋友回向带了家堂轴子对着轴子上的空格伊若芬的父亲思索着他的记忆仅止于他的祖父也就是伊若芬的曾祖父他说对我的曾祖母印象模糊连姓氏恐怕都不能确定在兵荒马乱当中倡处直升到台湾我们家中断了 40 多年的历史记录

突然一下子因为填写家党轴子上的祖宗名讳而有了不可知的未来 1999 年的春节弟弟又取出了家党轴子的时候颤抖着手写下了父亲的名字偶尔知道身为女儿家党轴子上的空格并没有为我预留

当祖宗的画像不再用来祭祀而变成了脱离本来文化脉络的商品我在电脑网络上就查到中国大陆专门出售祖宗像的商家不禁对自己先前的一厢情愿感到可笑在新唐城古董店看到无姓仙石图的时候我想象从唐山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的吴家子孙

如何谨守着祖先的画像在异乡仍然念词在词对祖先的崇敬和礼拜不幸最终沦落到不得不变卖家产连祖先的画像都不保了

谁晓得说不定那张无形的祖宗像可能是网路上买来的管它什么更祖贵宗呢这是从祖宗画而引发了伊若芬他对于艺术跟文物的一些想法在这本书里另外有一篇他的主题跟祖宗画看起来还蛮类似的这个文章的标题叫做《是仙还是鬼》

前面他先引用了一首诗

这是 1948 年林素丽在南洋商报所发表的一首诗叫做《用烟霞刻有序》诗里面提到的是吸鸦片轻盐缭绕的时候高谈阔论燃烧到只剩下灰烬乐极生悲甚至行销鼓励装先其实就变成了鬼鸦片的危害岂能不慎

一直到最近新闻媒体还会报道毒品走私的岔期事件

回头看 2009 年 4 月 22 日纳加恩德兰在左边的塔腿上绑贴了 42.72 克的海洛因从马来西亚住进新加坡被捕依照新加坡滥用毒品法令海洛因跟鸦片属于 A 级毒品禁止持有贩卖运输制作稀食运输鸦片 100 克 3 克马费就是处罚了

1200 克并且还有超过 30 克马费就要出死刑 2010 年 11 月 22 日纳加恩德兰被判死刑此后他的律师和家人多次上诉认为他智商不足不明白自己的行为一些人士为他抗议或者是请求赦免包括英国富豪伪证集团的创始人 Richard Branson

2022 年 4 月 27 日执行本案的死刑但是余音未了 10 月 22 日

新加坡内政部在官方网站发表了 19 点声明回应 Brenson 的指责其中第 17 点说到我们不接受 Brenson 先生或其他西方人将他们的价值观强加于其他社会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经在 19 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了两次战争的国家有认可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

这内政部的声明就特别强调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 50 万人的死亡和毒品有关光是在美国 2022 年就有 10 多万人因为吸食过量死亡创下了历史新高伊若和 Ben 也想起自己在斯坦福大学的时候学校周围停满了带后拖车的休旅车经过附近

常常闻到奇怪的气味后来晓得的是大马系上的越南裔助教打开 Google 地图画出了黑区要远离那些帐篷要小心地上的针筒没有进去过黑区同样在 San Francisco 的街边曾经踩到针筒看到那些卧倒的男女大部分是青年

听说还有的人为了吸毒从外周来盘缠用尽露宿街头时间像风穿过他们的身体吹不散新鲜热血混杂的腐朽吸毒快乐吗我总觉得他们漫幻的眼神流淌着愤怒愤怒自己愤怒社会还是愤怒世界呢我们休息会儿等会儿来继续聊

這個城市多麼美陽光空氣山河水聽見台北的聲音充滿幸福的滋味台北

感谢您去收听洋造坦书本节目以台北广播电台 Facebook 三连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到九点半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是伊若芬教授他所写的《一游十城翻看新加坡美术手帐》从文化跟艺术的角度来看新加坡这时候就会见识到一个重要的观念叫做南洋

他说我在公众演讲当中曾经提过我对于诗城美术百年光华从这些展览当中做打开的事业并且反复的思考导览的时候观众的提问说你说这些画是南洋风格为什么画那些外国巴厘岛的女人可以代表我们的美术呢我就问他说不能吗他们不算南洋吗

他指着身边李文渊画的新加坡合景就说南洋就是新加坡跟马来西亚像这样是的新加坡跟马来西亚在南洋但印尼也是南洋就是东南亚这好像不太需要解释

在翻看报纸的时候经常出现头版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广告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一个新加坡本地的香烟品牌深入研究才知道这家公司是广东人简兆南和简玉杰兄弟在香港成立的取名南洋又和天津的北洋烟草公司互别苗头的一位

香港有南洋北京有北洋洋的南北分界在哪里呢?陈嘉荣写了《南洋信考》李金生写了《一个南洋各自解锁南洋概念的历史流遍》都探讨了南洋的指涉梳理了从南宋周俱菲、岭外代达到清代陈伦炯、海国文建璐他们所提到的南洋的范围

简要的说清代的南洋是以长江出海口江苏走位界线所以在山东有北洋舰队江测海防则依靠神宝针处理的南洋舰队随着华人移民下南洋除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南中国海周围的国家都属于南洋后来人们逐渐用东南亚来取代南洋甚至近年有南洋不合时宜的质疑

因为南洋是用汉词表述的嘛给予非常华人的印象那么其他也使用汉词的国家比如日本如何认识南洋呢?2008 年 11 月 7 日到 2009 年 1 月 18 日日本冲绳县立美术馆和博物馆就举办了艺术家们的南洋群岛展览南洋群岛翻译成为 The South Sea Islands

1985 年新加坡南洋风格美展的策展副主席陈世吉在专刊当中发表了《南洋风格的展望》文章的英文翻译将南洋翻译成为南洋,挂号 South SeaThe South Sea Island 和 South Sea 似乎意思一样

问题是从哪里为坐标的南方?19 世纪末日本明治时代唯心开火以来就向海外扩张的企图所谓的南晋政策目的地是太平洋以南石野畅在《南晋的戏谱:日本的南洋史观》这本书里就讲述了日本如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逐步地从德国手中占领现在的密克罗尼西亚、帛琉、塞班、关岛等岛屿设置南洋丁来管辖。治贺崇洋他在 1878 年写《南洋史诗》谈的就是对这些南洋群岛的巡视

《三田一一》在 1939 年出版了《南洋大观》包括了南洋群岛、菲律宾、暹罗、荷兰东印度也就是印尼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为英领南洋可知当时的南洋概念大概有两重一是南太平洋另外一个是赤道南北附近

如今南洋群岛不归属日本日语跟韩语讲的南洋接近华语的东南亚的意思也许你会说搞了半天南洋就是东南亚何必牵扯这么多呢?要解释的是看南洋的历史发展和东南亚的对等关系显现出中国视角和日本视角被西方视角置换的过程

地球是圆的谁来决定谁会与东方呢我的避免非常华人的印象不用南洋一词请问问日本韩国越南的朋友南洋只是华语吗

所以伊若芬就再强调南洋并不过时,它是与时俱进的概念,可以超越族群,超越国家是这代南方的意向,区域文化的认同。在新加坡建立艺术大学的时候,这是要来认识新加坡本土文化资产和全球艺术趋势的两极。

虽然钟世斌在 1980 年就主张要建立起南洋画派但一直到 1996 年刘康在接受吴启基访问的时候仍然认为南洋风格并未成为一个画派其实很多人在创作类似的作品又回到对南洋画派的质疑

鍾士兵說,新加坡要形成自己的南洋風格,就是你做一部我研究,我做一部你研究,互相配合,互相觀摩,要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成功。畫家只管創作,沒有研究則關注詮釋,儘管作品有市場價格,還是欠缺傳播藝術意義的價值。

1980 年代几场标榜南洋风格或新加坡风格的画展加深了观众对于南洋风格这个词语的熟悉但也引发了困惑画传统中国梅兰族群四君子也可以在南洋风格的画展当中呈现吗?交锋野语、雅达小屋和乡村干棒之类的风景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

这已经逐渐消失后继的画家要如何维持南洋风格呢为此 1988 年吴兴慧访问了第二代画家陈世吉

这次集就说画家已经开始尝试以新视角看新加坡的高楼大厦希望也能够画出具有情感的新南洋风格作品只要作品能够反映新加坡和东邪国家阿斯安这地区的实际风貌和民俗那就是南洋风格

钟时斌在 1983 年去世,陈忠瑞第二年,1984 年去世,陈慧熙在 1992 年去世。到了 1993 年,四位先驱画家当中,只有刘炕硕果仅存,成为定义南洋风格的焦点。媒体采访、美术座谈会等场合,刘炕多次谈到南洋风格的特色。

第一,热带的题材第二,鲜明的色彩第三,原始或半开化的趣味第四,简单朴素的表现手法

其中第三点也就是陈世纪所说的转向新南洋风格的起点除了旁观、异族、部落想象岁月静好日常生活里触动艺术家心弦的现实世界同样能够留在画面当中铺写南洋历史的篇章

自稱其南洋畫派品牌的一定是視覺語言語言因區域和時代變遷風格隨之影響時到今天一郎分認為南洋風格無分新舊但憑真見關懷和深造記憶 1988 年劉康為《新明日報》創刊 21 周年所做的一幅彩墨畫叫《文化簡併》是很好的例子

这幅画右边直上而下铺排着南洋的特色水果垂枝带叶的红毛丹果后山竹果王榴莲占满了五分之四的画面只留左侧上方提写话题和落款全篇构图的方式直达海上画派的无畅所红绿橙鲜艳的色色接近流亢在上海美传的老师刘海苏

而和刘海素的快笔协议不同刘康较为细致地处理了雾象红宝丹叶子的象背果实又半生到熟透的渐层果次突出的角度都恰如其真

删除果地的立体感饱满果生所反映的光彩还有剖开了榴莲挖出的厚实果肉像是西洋的静雾写生可是没有盛放这些水果的平面形成抽象的空间感话题叫文化渐并那是直指新闻业者作为探查公众事物的前锋又表扬报社的引领地位

监制含有拔尖尖端的领先意味也包括了目光尖锐文笔尖利报社是为读者服务的兵为社会安定和平等和谐协助政府打击不发宣传正义这些工作都在巩固文化传传思想三种南亚水果有类似的性格果肉都在硬壳里

火爆丹和榴莲的外壳带有尖刺象征会棘手去除艰困让真相大白天下文化兼并的文字多重意涵结合图像隐喻吸引观者想试吃香气浮云的南洋水果回味无穷

伊若芬还特别强调我最喜欢是画面右下角内蛮闲张刻着丹青不老和画家的签名下方主文印刘白文印抗遥想呼应绘画丹青将水果保持生动新鲜曾经在艺术新流里的画家不知老子将子美术相伴日新又新

这本书特别的地方那是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到新加坡旅游除了享受美食逛街购物恐怕很少有人会驻足在美术馆博物馆

如果是在新加坡生活的人,恐怕在感受花园城市国家的时候,对于文化艺术的氛围应该也是相对陌生的。所以,约若芬她就是以一游诗城翻看新加坡美术首藏来书写很不一样的另外一个新加坡。

就像翻看笔记手照一样用独特的文图学视角融会了文字跟图像带着图者一共观览了 11 处的艺术场域和文化地标用这种方式来欣赏艺术家的光彩解析文古的历史遗憾捕捉时代的美感来探查新加坡汉威人资的视觉意象

这本书《易游诗城》翻看新加坡美术首藏是由中大出版中心以及源德公司联合出版感谢您的收听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