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張典婉 《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第2集

【楊照談書】張典婉 《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第2集

2025/5/16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我介绍了张子斌的早年经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我的哥哥张汉文资助我,但我本人更倾向于西方思想,并受到民族主义影响。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中华民国公职,后外派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工作经历为我日后在金融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加坡期间,我参与创办刊物,鼓励侨胞爱国,并发表政治经济见解。我曾建议在长江布水雷以阻止日军,但未被采纳,后担任中宣部特派员。抗战后期,我回到财经领域,仍为国家经济政策提出建议。战后,我在中央银行任职,并与陈毅相识。陈毅鼓励我回台湾,我成为了半山,并担任贸易局副局长。但不幸的是,二二八事件摧毁了我,我报效国家的民众目也为自己埋下了去关的伏笔,且在半山名单中被忽略。我最好的朋友宋斐如因报道二二八事件被捕,我展开营救行动,曾陪同宋斐如之妻四处陈情。宋斐如失踪后,我全力营救,并曾陪同宋妻向陈仪陈情。虽然我尽力了,但最终还是没能救出他。这件事对我的仕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eep Dive

Chapters
本章节讲述了张子斌跌宕起伏的一生,从在国际贸易局担任专员,到参与情报工作,再到二二八事件中的遭遇,展现了一位客家青年在时代变革中的复杂经历。
  • 张子斌于1905年出生在新竹头份
  • 他毕业后进入中华民国公职,在实业部国际贸易局担任专员
  • 抗战时期,他担任中宣部国际宣传组特派员,收集日文情报
  • 二二八事件后,他的仕途受到影响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兆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兆谈书本节目亦在微博我们的电台 FB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回答播出我是杨兆

在今天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这是御三舍的信书作者是张典婉她是头分客家人她对于客家的这些先贤先辈他们过去的经历跟历史有着一份高度的热情

他认为不应该让这些人的事迹长期这样被遗忘所以他爬梭史料去找出了日治台湾客家青年他们的各种不同的事迹写成了这本书书名叫做《青春风筝好》日治台湾客家青年群像

在书里面提到了张子斌张子斌是在 1905 年名字 38 年出生在新竹厅头份直厅他的二哥是张汉文不过张汉文后来改名林彦芳甚至将自己的机关改成广东梅县汉同样是国语师范的同学陈虚周在上海投靠康有为门下替上海济南大学南洋研究会

做翻译,省吃俭用,给弟弟张子斌日常生活而二哥张汉文偏好历史典籍孔孟哲学旧体汉文汉诗但弟弟张子斌则偏好吸收西方社会元素受到民族自觉、民族主义影响在日本的台湾留学生也目睹了日本政治在明治维新之后的变革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国家主义的浪潮就冲撞了青春悸动的心张子平的经历非常奇特大学毕业之后他跟随兄长的脚步考取中华民国公职他在 1923 年开始在实业部国际贸易局担任专员 1938 年随兄长外派新加坡领事馆

他到新加坡新搜日报担任编辑撰稿认识了南洋侨领了解南洋各家社会发展奠定他日后在金融体系的基础

在新加坡新洲日报工作期间他和玉大夫、关祖普等人又一起创办了《新洲半月刊》来鼓励侨报爱国心同时也发表了三十十篇政治经济的见解 1936 年双十节 10 月 10 日当天

张子兵从新加坡专程前往南京向张群以及白崇禧建议在长江布水雷用这种方式封锁日军攻势不过这个建议没有被重用两年之后他回到中国担任了中宣部国际宣传组的特派员直属长官是曾旭白主要的工作以收集日文情报跟异电为主他的官阶是上校

同事当中有他二哥张汉文的同学谢春木

抗战后期,张子斌他转回原本热爱的财经职场,离开了情报君子,担任财政部设计主任职务。雷同,严考研发人员,在民国报纸上,仍然有不少张子斌他在青年时期为国家体制经济贸易政策提出建言,投书报章刊物的经济政策。

之后他转任中央银行战后接受台银上海分行重任长官公署留存公文处理逻辑思维非常的清晰在国民政府任期他跟陈毅相识

陈毅知道他原籍台湾就鼓励张文斌回台湾他就变成了半山之一他担任贸易局副局长好友宋斐如担任教育处的副处长国语师范的校友游密建黄国书也纷纷回到台湾

成为半山接受台湾的主力但没有想到二八事件后来就彻底摧毁了张子兵但没有想到二八事件后来就彻底摧毁了张子兵他报效国家的民众目也为自己埋下了去关的伏笔 1945 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半山名单当中提到了黄朝勤游蜜坚李万菊等人但忽略了客家籍的张子兵

随着宋斐如档案近年来成书研究者日珍当时担任教育署当年担任教育署副署长的宋斐如他同时兼任人民导报的社长 1946 年由蓝敏出资宋斐如和苏星、马克、郑明璐、谢爽秋等人开始筹办人民导报大西档案当中 228 事件发生台北市市区发布台北市临时戒严令

人民导报被迫暂停出报一直到 3 月 8 日人民导报重新收看头版头条是 228 事件严禁市民被疾病示威导火线蔓延各地起初自制要求这段期间宋北如知道居然在路上射杀无辜随即报告柯远芬 3 月 11 日他从家中被带走张子斌立刻到陈怡公馆展开研究行动

之后陈欣王天等等相继遇害根据资料显示当年陪同宋北如娶子欧颜华四处陈情的就有张子斌以及当时的金钟校长陈文斌

欧阳华西兴旗下带走宋北如的车号 02039 还有特别证号码 73 这是大同公司董事长林尚志的座车但这辆黑色座车据说是被抢走了

官方说法没有这辆黑头车也没有绑走宋斐如国事馆档案当中宋斐如、阮朝日、望天灯都被写成交监委阴谋叛乱首要等这些罪名同案牺牲的还有林茂生博士

宋斐如失踪了之后,他的妻子欧燕华四处陈情当时担任建国中学校长的陈文斌,加入了营救行列张子斌也因为他有这样的半善关系和陈毅过往对他的信任,就全力奔走寻找宋斐如欧燕华在《陈情书》里面细述宋斐如平身志向,提到曾经要求张子斌陪同

前往去敬业陈仪表明心机丢下了一封亲笔函可见张子斌全力陪伴欧阳华营救宋斐如过程而陈文斌在不久之后又被冠上了共备通路人只好逃亡到香港最后终老在中国人民导报三军事当中的两位宋斐如和王天登失踪陈文斌后来远走他乡

宋斐如的妻子也因为帮助陈文斌逃离台湾遭到了逮捕受到保密局疲劳征讯在同一间牢房当中另外有基隆中学院校长钟浩东的妻子蒋碧玉经过秋年谈努力奔走

将逼于三个月之后出狱欧烟花却在马场顶遭到枪决和宋北如夫妻以及陈文斌的际遇相比张子斌是宋北如事件当中仅存的活口但张子斌也因为宋北如他的仕途从此就蒙上了黑影

英挺帅气的张志斌在担任中宣部进报工作的时候解释了他的妻子赵敏淑赵敏淑是中日战争期间九位女记者之一毕业于上海中心女书她的中文英文都很好中学的时候就锋芒见漏毕业了之后跟她的弟弟赵敏恒投入了新闻工作赵敏恒和梁世秋曾经一同搭船到美国留学赵敏恒

赵敏恒从小成绩优异曾经是一曾经是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和梁世纠、吴国正是同学 1923 年公费留学进入美国科罗拉德大学

之后又进入密苏里新闻学院以免在世界通讯社工作之后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获得新闻硕士的华人姐姐赵明淑在抗战期间服务于路透社是路透社在中国的第一位女记者赵明淑随着丈夫张子斌在二二八事件之后带着一双女儿张典姐张典希回到土分斗焕平老家和二哥凶嫂

过着归因山林的燃身下半场但是张子兵并不甘心远离仕途回到斗焕平之后参加了两次选举

第一回是战后国大代表选举无党无派在台湾人均纪律批为 100 多美元的时代局势动荡 1947 年 11 月 21 日到 23 日投票主要对手是桃园一世吴洪森也就是二十八事件当中莫名冤死的吴洪奇的长兄担任张子兵竞选总干事的吴祖流在他的个人回忆录

台湾列策当中提到了宣纪时的情况他说张哲平是我母校师范后辈竞选对手是医生医学校出身不期而然就成为医学校出身和师范出身的对抗这一点是事先没有人料到的随着竞选进行自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阵营

沐州流流继续说:我马上赶回台北动员了竹东北埔的国民学校及师范的毕业校友我请到了何理谦和江瑞昌分别负责竹东跟北埔两地我又找来了堂弟武二元做我的副手回到故乡新埔在那里的蔡家坐镇策划指挥一切新埔是我的故乡冠西是我曾经任教的地方

不会有问题在湖口我请到工学校的同窗参加战斗十天之内废寝忘食跑遍了中部全境最后成绩平分秋色赢了几百票但是北部地区大败南部地区也差不多只有投放跟竹南略胜重成绩差了几千票落败

时事真可怕无作留的感慨是连我自己都在不知不觉当中被时代潮流给冲走了而这一段讲到了张子斌事实上也就是作者张连婉她自己对家族的这段故事当然她有她有特别深切的认知理解跟感受我们休息一会儿等我回来继续聊

只想告诉你没有爱情的地方天

台北好声音庆在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AM1134 陪伴您的幸福好时光大家好 我是月爱玲我想我想等你我只想让台北听到你的声音台北就就像听见台北的声音

感谢你去收听杨朝坦书本节目一台不公平电台本节目 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会来播出到九点半今天为大家介绍这是玉三社的新书张连万他所写的《青春风筝号》

日治台湾客家青年群像在他所描述的客家青年当中其中有一位是谢文达号称台湾第一位鸟人背景是 1916 年美国飞行员史密斯在日本举行飞行特辑表演造成空洞同年 6 月他就因台湾总督府和社会示身合组后援会的邀请到台湾来表演飞行

6 月 30 日在台中表演的时候台中市各级机关和学校都放假去台中电冰场看史密斯的飞行表演他在空中表演翻滚、侧滚、危险的失速下坠在拉高甚至倒飞现场参观的民众嗨翻天惊颤完美演出甚甚打动了当时年轻的谢文达天空飞翔就成为他的志向

他要像史密斯一样飞向宇宙,但是当然当时全家都反对他去飞行。他的祖父谢道龙甚至抬出了忠孝节衣的大帽子,告诉谢文达,学习飞行是多么危险的事,你要让父母还有年迈的祖父母担心吗?但小小的谢文达没有退缩,

反而是用绝食抗争强烈表达要飞上今天的意志力他的导师田村先生就鼓励他了不起男儿应该如是你一旦成为台湾的第一位鸟人你就是青年的典范西文达用绝食的意志力换来了父母答应他去日本飞行学校而田村校长推荐他到当时最好的伊藤飞行机研究所去就读

志气毅力再加上校长老师的鼓励铺路影响了谢文达一生也让这位客家庄的男孩成为台湾第一位翱翔天际的飞行员拜别家人 18 岁的谢文达置身前往东京单枪匹马到伊藤飞行级研究所报到找到了一个公餐宿舍就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自从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部飞机开始飞行就代表着现代化进程的驸马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早期飞行员训练从制作飞机开始,设计蓝图,组装机身,技师指导下安装操纵系统的钢线,支撑机身钢索的支柱,蒙皮上涂料,装引擎,再装上螺旋桨,热衷动手制作的细纹囊,又跟着师傅们修理机器,全心投入。

伊达飞行研究所是全方位的飞行学校从自作维修到初级中级飞行训练

地面划行控制油门方向感技巧到起飞着陆甚至是难度高的划式表演全部按部就班练习谢伯文他战争学习的态度是节约生当中的第一名被安排飞行特技表演他的父亲谢春慈还愿从台中到东京去为儿子加油

但不料却发生了摔机意外幸好谢文达躲过一劫往后几次摔机都幸运逃过死难应了积残之家必有余情的老人言谢文达从飞行学校毕业留在学校担任助教同时投入了日本帝国飞行协会所举办的

第一回宣上飞行竞技大会比赛得到第三名成为媒体的焦点除了日本报章杂志报道台湾日日新报也就陆续的追踪谢文达的新闻引起台湾人对这第一位飞行员的关注 1920 年 8 月谢文达衣锦换乡

准备在台湾举行相同访问飞行台北各学校联合起来成立了应援会热烈欢迎谢文达几场飞行表演都有应援会加油唱应援歌花车游行热烈闹闹欢迎台湾的第一位飞行员

在台湾乡土访问飞行期间声势最庞大的是由大稻埕师生所组成的稻浆应援团由大安医院蒋桂水发起促成医校学生以及师范学生大和解谢文达还担任调停人

极其达成了各校约齐集会做学术交流推广启蒙运动促进台湾人喉舌报刊台湾明报的实现谢文达的乡土飞行之旅意外埋下了台湾民族革命运动的希望种子进而唤醒了深埋在社会底层的民族魂蒋卉水深受谢文达的优异飞行技术感动

经由飞行他发现台湾人跟日本人跟欧美人一样可以掌握操作高科技事务证明被殖民的台湾人跟殖民的日本人在智力和能力上是均等的也就跟应该和日本本国人一样享有日本宪法保障的参政权和平等权

蒋渭水去拜访林宪棠请教成立台湾文化协会的理想 1921 年 10 月蒋渭水发起了台湾文化协会是日治时期台湾第一个本土社团创设社员谢文达他站在时代的浪潮当中见证了台湾文化协会的诞生同一年谢文达正在为募款台环老旧飞机而奔走原本飞回台湾表演的飞机机体结构过于陈旧

必须要打造新飞机于是台湾总督府出面成立了后援会由北到南甚至到华东地区日本人台湾士绅都热烈的参与最令谢文达感动的是捐款人当中最多是来自四方的市井小民

小儿捐助一千五千十千这就代表了台湾人的心意是台湾史上首次全民捐款造飞机为迈向现代化搭桥

完成任务回到日本希望他开始飞行经济的职业生涯多次飞行收获丰富同时结识了好手其中包括了韩国飞行英雄安昌南他们分手不同的学校但他们有共同的殖民背景也都是靠着自身的努力而得以拥有一片天空 1921 年

韩国独立运动方志新闻大解释了同为自民替自民的独立运动先驱安长南

他们的青春悸动心情,互相鼓励互相打气,拉起了台湾朝鲜两条线。1923 年 1 月,台湾议会集成同盟会的成员们,在台北市大道城蒋渭水的大安医院,商量推派蒋渭水、蔡培火、陈凤元三人去日本请愿。蒋渭水就写信给在东京的谢文达,

请他在台湾请愿团抵达日本东京的时候驾驶飞机从东京上空飘送船单信里面是请愿团你好的内容拜托谢问他在东京印刷

2 月 21 日,台湾请愿团到东京火车站,新民会以及台湾青年会会员一共有几百个人,首次自由平等台湾议会的小旗,大家合唱台湾议会请愿歌,来自台湾青年的热血沸腾,冲散了东京街头的寒气。

谢文达适时驾驶飞机飘过上空十万份五颜六色的请愿单就在空中飘飞这是台湾人首度大规模在东京请愿

请愿团就在东京造成了轰动日本国会跟新闻媒体看到了台湾请愿团的诉求并且都表示同情跟支持不过台湾总督府当然不是这样的立场在请愿团访台之后却发动了逮捕谢文达同时在日本报章杂志上发表对台湾总督府践踏人权的不满此后谢文达也无法留在日本

不但总督府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航空界也排挤他要像过去在日本靠飞行事业为生就已经不可能了

希望他告别了日本之后,他先去投靠吉林长春的二主家。当时他的父亲谢春辞在台湾的塘埔事业也陷入了危机,不得已也只能够选择离开台湾,投靠吉林长春百川医院的二弟谢秋官。四弟谢秋昭则在封军陆军医院担任院长。

谢文达和父母叔叔几乎都在中国相见或者称为谢文达人生的最大转折除了迎来了第一次短暂婚姻还促成他投入中华民国的航空队伍当时正逢中华民国军阀派系征战当中 1925 年谢文达在广州黄浦陆军航空课担任飞行教官不久之后

不久之后航空科扩建为广州航空学校陆军官校都仍然保留有谢文达他早年担任飞行教官的档案谢文达他也曾经投入北伐战争目睹北洋政府被国民革命军给推翻 1929 年谢文达在上海认识了默片演员张佩玉当时张佩玉小有名气一名叫秀珍

在当时飞行员是时髦行业收入很高许多名员都想嫁给飞行员婚后张沛玉改姓佛教也退出了演艺事业谢文达之子谢东汉出生之后的记忆几乎就是承接了父祖辈的历史记忆

谢东汉的童年照片当中多半是一大家子客家人、吃饭野猫的全家福还有和家人在南景玄虎湖畔五州公园所拍摄的幸福影像再加上经常出现在谢家的台湾人

这些人的人生故事几乎就是半部台湾近代史当然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样的半部台湾的近代史经常被忽略但透过张电玩他的认真的收罗以及用他的文字加以编织让我们可以重拾这关键的重要的历史记忆

这本书是玉三世刚刚出版《早点晚的青春风筝号》日治台湾客家青年军相介绍给大家推荐给大家感谢你的收听下周一同一时间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