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楊照談書】鄭自隆《Insight台南:歷史文化散策》 第2集

【楊照談書】鄭自隆《Insight台南:歷史文化散策》 第2集

2025/2/19
logo of podcast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杨照
Topics
杨照: 我向各位听众介绍了郑志龙先生新著《台南历史文化散策》。本书并非一本严肃的历史教科书,而是以轻松的笔触,带领读者漫步台南,探索这座城市400年来的历史与文化。书中不仅涵盖了台南的著名景点,例如安平古堡、赤崁楼等,更深入探讨了荷兰殖民时期、郑成功时代以及之后各个历史时期对台南的影响,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童年记忆和对台南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展现了台南庶民文化的丰富多彩。此外,书中还特别介绍了林百货的建筑历史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日治时期台南的商业繁荣和文化景象,以及战后时代的变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好书,适合对台南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郑志龙: (根据书中内容推测) 我在书中试图呈现台南这座城市的历史厚度,它并非仅仅是美食和娱乐的代名词,更是曾经繁荣的国际贸易中心,拥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从荷兰殖民时期到郑成功时代,再到后来的各个时期,台南都经历了不同的统治和变迁,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和面貌。我试图通过对台南各个历史时期的小故事、乡野传说、建筑、食物等方面的描写,来展现台南的独特魅力。例如,我详细描述了林百货的建筑历史,以及它在日治时期和战后所经历的变迁,以此来展现台南商业和文化的变迁。我的目标并非撰写一本学术性的历史著作,而是希望读者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感受台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supporting_evidences 杨照: '台南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杨照: '台南的故事是从荷兰人跟郑成功开始...' 杨照: '郑志龙对台南的认识跟理解不只是来自于他自己幼年的记忆...' 杨照: '台南被称为府城,是台湾最古老的城市...' 杨照: '林百货是 30 年代盖的日治时代的...' 杨照: '这本书他不是要写历史教科书...'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從台南歷史的獨特性切入,說明台南400年來相對和平的發展,以及由此留存下來的豐富文化遺產,並以安平古堡和赤崁樓為起點,引出鄭成功與荷蘭殖民者的歷史關聯。
  • 台南歷史400年,相對和平發展
  • 安平古堡、赤崁樓象徵荷蘭與鄭成功時代
  • 保留完整的習俗、傳說、史物與建築

Shownotes Transcript

探索文学领域品味人文历史深入科学科普哲学心理的奥妙思辨让杨照谈书成为您探索知识世界的指南欢迎收听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赵谈书本节目以台北广播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为大家播出,我是杨赵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正式硬刻出版的新书作者是郑志龙这本书书名叫做《台南历史文化散策》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郑志龙

他先特别提醒我们台南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当然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故事不过台南比较特别相对于中国或者是欧洲的城市甚至日本的京都奈良台南的历史真的不算长才 400 年虽然历经了不同统治者

但作为台湾首府台南并没有改成换代的杀戮除了 1945 年二战当中美军空袭还有随后 228 风声鹤唳之外 400 年来

台南一直是平安度过所以它的习俗传说史物的连续性没有中断因为四百年的顺遂所以留下了一些机证有习俗有建筑物有乡野传奇有点心食物台南故事会从两座城堡展开一座是安平古堡另外一座是刺坎楼这里

这两座城堡牵连两个霸权一个是荷兰人的海洋帝国一个是名称的东陵王朝另外中间又牵涉到一位悲剧英雄那是国姓也郑成功

教科书里的郑成功那是政治人设真实的郑成功他七岁以前是讲日语日本妈妈把他养大在九州平湖海滩玩耍长大的但是回福建之后居然十五岁就考取秀才算是天才儿童

但他长大却是劳碌而且不快乐的王爷,背负国仇家恨,一辈子征战,赏识他的龙五弟被清朝推翻,母亲受输刺青,父亲降青被杀,世子他的儿子郑金不郑金,司通弟弟奶妈生了儿子,曾成功还动了杀鸡。

这些非常人所能够承受的压力导致荷兰人投降后四个月郑成功就死了而且很可能死于躁郁症那个时候他才 39 岁

台南的故事是从荷兰人跟郑成功开始在台湾的荷兰人和郑成功命运连接在一起生死来去于共 1624 年荷兰人来大元筑城那年郑成功在平沪出生 1662 年 2 月郑成功打赢了荷兰人现成投降

几股猎队撤出台湾但同年六月郑成功也死了而东宁王朝后来的局面都是由不正经的政经所开拓出来的郑志龙这本书是从何志明郑清岭日志写到战后每个阶段写一些小故事故事来自于相野传说史书记载也来自于亲身听闻和经验

郑志龙就回忆他自己小学之前住在赤崁楼前的米街现在有一个很熟悉的名字叫做新美街穿过小巷经过广安宫三分钟就到赤崁楼那个时候赤崁楼正门开在现在的赤崁街现在的大草坪之前有一座丑丑的水泥建筑叫康乐台前面摆了很多牌铁架木条椅子让人可以看表演

刺坎楼是小朋友的迪士尼乐园以前一些孩子下楼是不走楼梯的

而是蹬着墙面的杯爬上去的米街外面是石村旧以前仅次于撒卡里巴的典型市集现在没落了外面民族路晚上是一整条夜市有吃的更多的是江湖卖艺在没有电视的时代看这些跑江湖卖窑的表演

那是精彩的 live show 也是庶民的文化养分郑志龙对台南的认识跟理解不只是来自于他自己幼年的记忆他对于台南又想了相当功夫认真地去探索他的历史所以他

他也会提醒我们台南是台湾的古都现在到台南大家干嘛呢好吃好玩但你也应该了解 400 年前这个府城曾经是国际贸易城市而且持续繁荣了 200 多年荷兰东一东公司在 1604 年来到澎湖被都司沈有荣预退还立了沈有荣预退

红毛帆、伟马郎等自得其乐 1622 年荷兰人又在彭佛、崩溃斗构筑堡垒 1624 年又被逐出只好带着拆下来的城堡建材转来当时未有所属的安平竹城那就是热南车城为的是什么为了贸易所需

17 世纪初大航海时代,西方有三个国家在远东建立了据点葡萄牙取得了澳门,西班牙取得了吕寿岛,荷兰取得了印尼早华并且进而取得无主之地的大远海外拓殖是扩展帝国半途跟荣光,但更期待是经由贸易取得经济利益

这是当时所盛行的重商主义的思维国家利益高于商人利益国家政策要强化自主经济并且削弱外国的对手来累积国家财富因此政策就介入了民间生产事业促进产业升级并且透过法律的保障让民间产业可以配合国家军事扩张

在合制期间,荷兰人就是经由东印度公司作为国家的代理发展海外经济托持当时台湾对外的输出主要是陆皮和蔗糖由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巴达维亚总部要求台湾当局财政要自己制足这就开征了 11 岁所有交易抽 10%的税

11 岁这本来是基督徒对教会的奉献现在变成了政府的税制但抽 11 还不够开支接着呢就收捕鱼还有猎鹿的 10 兆税又对来台开垦的汉人收枕头税而干这是可以出口的经济作物因此

重瓷的面积逐渐扩大农场主人无力雇佣足够的人力来收割不少干侧振起腐烂农场主当然就损失惨重再加上明摸清除沿海战乱进出口贸易遭到了封锁浙塘对中国的出口量减少农民的生计越来越困难过重的税负再加上贸易封锁所以就引发了 1652 年的郭怀义事件郭怀义事件

是农民武装起誓对抗统治者虽然从起誓到被浇灭不足两个礼拜但事件却足以严重打击当时台湾农业的发展许多浙场跟稻谷在战乱当中被销毁几千个汉人农民被杀

导致农田劝切人力出口做糖产量从 1.1 万或 1.2 万弹减收三成变到只有 8000 弹合资时期也曾经发生荷兰跟日本的贸易冲突在荷兰人来台湾之前日本船队就密集往返

中国、台湾、日本从事贸易,自由进出没有税负的问题。但荷兰人占领台湾之后,向往来台湾的日本商船,克征一成的货物输出税,但荷兰货物输入日本,却享有免税优惠。所以日本商人就拒绝向东印度公司纳税,双方因此发生了纠纷。

曾经有日本人买了一批绅丝因为拒绝纳税而被荷兰当局没收让关系更加的恶化 1627 年日本商人兵田弥宾卫因为船队有大量的火炮武器被扣留隔年兵田弥宾卫绑架荷兰台湾长官努伊兹经过谈判兵田

放了鲁一之但是把他的儿子当人质带回日本这叫做冰田弥冰卫事件早在明战时期之前清廷就已经有海禁政策顺自 12 年 1655 年这名总督屯泰

不论官名

但行政法或无如观在陈成功占领台湾的前一年那是顺治 18 年 1661 年清朝朝廷又颁发了《迁界令》将东南沿海居民内迁 30 到 50 例春色田宅都分弃

将海岸箭毙青野,不让郑成功的部队取得补给。在明成时期,由于双方对峙,台湾跟中国贸易就只能用走私的方式进行。出口蔗糖、鹿皮从中国进口不薄。郑成功起兵攻台是 1661 年 4 月,荷兰总督奎伊投降 1662 年 2 月 9 日,

但郑总公就在同一年 6 月 23 日去世了距离大晟受想日只有 4 个多月

所谓明正时期其实是郑成功的儿子郑金主政郑金承袭他的祖父郑志龙和他的父亲郑成功的商业智慧他懂得国际贸易的重要不但对日本出口蔗糖 鹿皮 稻米并且走私转口中国的私制品卖给日本再由日本买铅铜 铜炮 盔甲 器械等

赠金也对引国出口浙塘、鲁匹来交换军火武器另外和吕宋、暹罗、汶莱、琉球、礁石、广南、柬埔寨、马来亚的柔佛跟马六甲都有贸易活动

当时由于清廷实行海禁,盐茶和外人互相买卖,所以就造就了明正时期台湾,就变成了中国商品的远东集散地。明正对于英国贸易,始自于 1970 年,英船班丹号和单位帆船珍珠号抵达了安平。

这是自从荷兰人被驱离之后首次有欧洲人来台湾英国人 Alice Cripps 她却向政经陈递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文书在信里面强调英国人和荷兰人不一样英国人没有领土的野心只希望能够了解适合输出入台湾的商品并且在台湾设立商馆政经答应了并且开出正方有意购入的货品

是火药 200 桶火神枪 200 瓶铁黑胡椒等于是台湾开展了和英国之间的贸易因此英国为了要增加贸易量还在英格兰建造了一艘 200 吨级的就叫做福尔莫沙号又再加建一艘 140 吨的台湾号

他们这两艘船都是专跑远东台湾的在台南的历史上这国际贸易的特殊角色特殊地位非常的重要也是我们今天在看待台南的时候不应该忘记的历史文化背景郑志龙就将这样的内容写在他的新书《Inside 台南历史文化散策》我们休息会儿等会儿来继续聊

请他爱起我被岁月紧锁的思念这颗城市多么美

陽光空氣山河水聽見台北的聲音充滿幸福的滋味台北 Radio

感谢您去收听杨赵谈书本节目以台北公电台 FM93.1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九点外大播出到九点半今天为大家介绍这是英科出版的新书作者是郑子龙这本书的书名是《Inside 台南历史文化三册》在序言里作者是这样解释他的书名 Inside 这个意思是看透或者文雅一点称为洞察

副标题原来是要用走读但边走边读何其沉重就改成散策大家都认为散策这个词是日语 Sansaku 的汉字这也不算错但原点是来自于杜甫北风吹掌里应老思散策也就是仗策慢行所以散策是老祖宗的遗续并不是日本人原创的金人康健不必忠诚

住拐杖而行所以这个诠释呢在更现代一点策有思考的意思边走边回味与历史文化同友合即乐也台南之有趣就是因为时间所堆垒的厚度当然台南的食物点心也是厚度之一但不是全部在今天去台南有一个重要的观光景点那是林

林百货我们就来看一下郑志龙对于林百货帮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样历史文化的 insight

台南被称为府城,是台湾最古老的城市,历经荷兰、明镇、满清、日本、国民党政府这五个不同的统治者,不同的统治者也就留下了不同的建筑物。荷兰人留下普罗明泽城、赤崁楼和热兰泽城、安平古堡,可惜现在的普罗明泽城只留有基座和一口井,

日安遮城只有城基跟一面墙是日本人盖的明正庚清廉时期留下大大小小的庙宇像是赤崁楼对接的四殿五庙大天后宫都是明正庚满清时期留下来的一级古迹

日本人就留下了很多的建筑但战后有象征意义的被国民党大量拆除像是大正公园今天的民生绿园总督石像被拆弃带着以和台南毫无渊源的孙文孙中山的照相台南省舍树木被铲除了改成天堂

和一座很新潮但没有任何太难意想的美术馆神社前的二头铜码被移到了新建的重列祠去了

国民党政府只留下实用型的建筑物像券业银行今天的土地银行爱国富人会这是戒严时期的美国新闻处知听战后时空军供应司令部后来又改成台南市政府现在是国立台湾文学馆

知识官邸战后是民防指挥部现在正修成为博物馆侧后所被昵称叫胡椒馆战后一直到今天都是气象单位甚至实用的建筑物后来也被政府变现拆除例如图书馆被台南市政府卖掉拆除另外改成了今天的远东百货

火车站占前非常优雅的台湾新报建筑,占后被接受,国产变成党营的中华日报社,在 80 年代房地产热的时候卖掉拆除,改建成为丑陋的住商大楼。

台南在日治时代所留下的商业建筑现在能够看到的就只剩下保美楼酒家和林百货了林百货是 30 年代盖的日治时代的 30 年代是大战之后的昭和

大战时代战后被学者称为台湾文艺复兴起大战八年 1919 年总督府公布台湾教育令确立台湾科技教育制度 1922 年又公布新台湾教育令台湾跟日本内地学制一体化

台湾教育日渐普及文盲也就跟着减少到中战前 1943 年台湾学令儿童的就学率是 71.3%3D 儿童就学率甚至还更高达到 86.4%

教育普及就会有知识分子的觉醒大战十年 1921 年林献堂展开了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前后历史 14 年请愿 15 次一直到 1935 年争取到台湾人第一次选举第一届市议会员庄稼协议会员选举选举议员同样 1921 年台湾文化协会成立

由蒋渭水发起林献堂领衔原先为文化启蒙后来演变成为民主运动支持农工抗争由 1925 年台湾第一起农民运动二林事件后来因为台湾文化协会被左派控制林献堂

蔣渭水蔡培火就另外組了台灣民眾黨 1928 年台灣帝國大學創校就是今天台灣大學的前身 1928 年台北帝國大學創校就是今天台灣大學的前身

1930 年嘉南大众完工,是八天羽衣筹建,加汇了云嘉南这个地区完成之后稻米增产 6.45 倍,甘蔗增产 3.5 倍 1932 年台北明治桥,就是今天的圆山中山桥

1932 年台北的明治桥完工 1933 年施浅设立爱爱寮收容乞丐游民是以民间力量来成立的社会福利机构显示到了日治中期台湾已经具备了光明社会的雏形有一部纪录片那是跳舞时代片中的年代就是林百货创立的背景因为有 20 年代的文明启蒙

才有 30 年代的跳舞时代流行象征林百货和徐元百货诞生林百货位于台南老区中正路是这次时代的墨广丁但战后的老台南人喜欢称该地是金座是银座

没错,中正楼是台南最热闹的商业街道林百货离台南最主要的民生绿园远环不远斜对面是土地银行建筑物还是日治时期券业银行的样子有一排罗马列柱造型和台北市关千路的土地银行一模一样在林百货旁边是林宿仓域广大的台南神社现在是台南美术馆二馆

还有停车场黎明活动中心林百货的老板林方一虽然姓林但不是台湾人他姓的其实是海亚系他是明治 16 年 1883 年出生在山口县的日本人父母早死姐弟相依为命 19 岁就出外打拼 25 岁自行创业典型白手起家明治 45 年 1912 年台南创天下

林百货在昭和六年 1931 年 12 月 14 日开始建造 1932 年 12 月 5 日完成开幕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平地起高楼从无变有像是奇迹一般但也可能因为这样太累了开幕前林老板就病倒开幕之后五天他就去世了

这位 Hayashi-san 给我们的启示跟教训应该是台湾话常常说的探井有首,生命爱狗啊不要太拼了建筑师是台南周庭祭师梅泽舍次郎梅泽是他的另外一项作品是原来台南警察署盯射也就是今天的台南美术馆艺馆零百货新建期间不到一年可见日本人的敬业跟效率战后梅泽舍

美哲并没有被遣返日本反而受聘于沈樱建设公司担任技师也可以看到技术受到新同志者的肯定林百货是台湾第二家五层楼的百货公司被台南人称为五站楼

事实上连同顶楼神社和电梯间有六楼地价百货公司是同一年 11 月 28 日举行落成仪式 12 月 3 日所开幕的居原百货位于台北的荣丁也就是现在的衡阳路市华银行不过外观已经被整建为玻璃帷幕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了而林百货在 12 月 5 日开幕

差了两天但就沦为老二就只能叹息这是另外一个教训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历史

局员是第一林百货就是第二第二就是第二永远变不了第一二战期间林百货因为是台南最高建筑就变成了美军轰炸机的攻击目标而且为了还其在屋顶日军设置了机枪阵地整修之后美军草舍的弹孔还有日军机枪的机座都原状保留着

战后零百货被国民党政府接受成为机关办公室先后由粮食局严谨保三总队来使用 1998 年被列为市顶古籍产权归给市府所有在 2013 年年中修复完成并且展开经营权的位外作业经过公开评选由高进公司取得位外经营权

这栋古迹台南市政府修复的很好采复古的方式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不只是主体结构连地面楼梯电梯部分地板跟天花板都是旧的单据也以图片仿古复刻整栋楼仍然有 90 年前的昭和风情甚至卖的商品也都刻意安排

安排有怀旧议会楼层规划也和日治时代的临摆或类似连电梯楼层都用转盘来显示

台湾绝对不缺现代化百货公司但就是没有我们富足时代充满昭和风情的富客店因此零百货今天能够有这样的一个复古的面貌郑志龙当然也就觉得相当欣慰了那关于这本书的来历郑志龙特别这样告诉我们有人说于少也见故多能鄙视我也是少也好玩所以多杂学

小学的时候恨透了算术的鸡兔童龙搞不懂鸡跟兔子干嘛要关在一起写算术工作不如去路边玩耍看老师傅捏面人或者到硬铺子看人家刻印真的是无少也误学故多能鄙视

所以他也特别提醒我们这本书他不是要写历史教科书因此来远处处没有注角以免变成了严肃的学术论述而且地方是零散传闻有的时候是恩守传播例如他在书里面写了安平追想曲这主角是不是真有其人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金小姐当然中间充满了许多个人依次跟转述

引用讨论处处未必有意义所以曾志龙也就希望我们读者把这本书当作趣味的三国演义而不是一本正经的三国志这本书写的是台南书名是《英赛台南历史文化三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