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火药引发的军事变革

火药引发的军事变革

2025/6/30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石宁海
Topics
石宁海: 火药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武器的革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组织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权力关系和世界格局。我观察到,火药的应用摧毁了原有的等级制度,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社会奠定了基础。指南针和印刷术也与火药一起,共同预示了新时代的到来。我注意到,法国之所以能成为欧洲火器大规模应用的先行者,是因为它具备了支持火器发展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而意大利各小邦,出于对法国大炮的恐惧,不得不挖空心思开发新的防御工事,这直接推动了军事工程学的发展。我分析了火枪的不断改进,以及由此产生的西班牙方队、莫里斯横队和纵队等战术的演变,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军事历史。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落讲述了火药发明对军事、社会和世界格局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火药成为城市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领主的武器的原因。
  •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 火药打破了等级制度
  • 火药推动了商业贸易和城市发展
  • 法国率先大规模使用火器
  • 火器成为城市资产阶级和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领主的武器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人类历史上

每当一种革命性的新武器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军队作战方式战斗编组人员结构乃至整个社会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巨大变革火药和火器运用于军事就是其中一例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一书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歧视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火药的出现究竟是怎样把歧视阶层炸得粉碎的法国为什么成了欧洲火器大规模运用的先行者出于对法国大炮的惶恐意大利各小帮的军事人才是怎样挖空心思开发新的防御攻势的

随着火枪的更新迭代西班牙方队 莫里斯恒队以及后来的纵队又是怎样各显其能的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火药引发的军事变革众所周知中国人很早就将火药运用于军事作战

至此在元代 1290 年到 1332 年之间中国人就生产出了铜制火冲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之手传到欧洲在一份写成于 1300 年的阿拉伯首抄本上首次出现了一个手持管型火器射击的阿拉伯人这种管型火器被称之为马达法

由于早期马达法并没有存世史物所以后人判断其与中国南宋的突火枪相似是木管而非金属绳管也就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德国人戈尔克的火器使认为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使用同样的马达法

另一个德国人拉毛基则在其炸药史当中介绍了这种木制马达法而且认为阿拉伯人在稍后年代制作的金属铜马达法就是欧洲火枪的鼻祖欧洲最早建筑记录的火器出自一份 1326 年的英国首抄本其中描述道

一名炮手正在点燃一个约半人长粗大如花瓶状的容器后部的火门一枚大箭从其炮口射出射向城堡的大门在 1343 年的意大利尼里壁画中则出现了军人手持马达法作战的情景而 1364 年意大利佩鲁甲城兵器库的清单中赫然出现了这样的记录

500 门炮约 8 英寸长可以持在手中非常漂亮能够射穿任何铠甲欧洲近代发掘所得的最早的实物是一门毁于 1399 年战争的德国坦能堡铜手炮口径 17 毫米枪身长 330 毫米内膛长 270 毫米重 1.24 公斤

它与大明、凤阳府 1377 年制成的红武十年同冲形制基本一致生产火药和火器需要技术、资源还有巨额的资金这就需要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自由和广泛的商业贸易以及足以容纳相关产业活动的城市而火炮的使用者还需要有数学、化学以及金属冶炼、加工等诸多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技能又恰值属于以工商业者为代表的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因此从一开始火器就成了城市资产阶级和以城市为依托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领主的特有武器兼具这些有利因素的法国当之无愧成了火器大规模运用的先行者

而曾经在弩弓和盔甲制造技术上遥遥领先的意大利诸城邦则因为远离大宗金属产地而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在 14 世纪这 100 年当中亚欧大陆两端的火器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进入 15 世纪以后火器开始出现了显著的分野

其中一只逐渐变大变重而形态也从肚大口小的花瓶状进化成后世所熟悉的直筒深管状另外工匠们还在断铁炮管外面包以重重铁箍使炮管能够承受更高的糖压从而射出足以摧毁木柵乃至石墙的大型弹丸

在 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军使用了大量火门枪和发射实弹的火炮但仍然惨败于英国的长弓箭雨之下

但法国人并不气馁继续完善自己的火器和战术他们不断地改进火器还建立了常备炮兵和工程炮兵终于在 1450 年到 1453 年的一系列战役中以火炮击毁对手的要塞和宝墙而打破战争僵局最终迫使英国人退出诺曼底和阿基坦大家可能会问

为什么火器单单钟情于法国英国人怎么就不发展火炮呢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封建制度所产出的骑士一直是欧洲各主要王国军队的绝对主力为了克制对方的骑士和弥补己方骑士的不足列国又大力补充廉价的长矛兵长矛兵组成方阵保护指挥部和资重而骑兵则作为突击力量

至于在东方被广泛使用的弓弩却遭到了教廷的严禁要知道培养一个弓手远比培养一个骑士容易十字弩手只需简单讲解稍加练习就可以成才一个贱民只要手持弓弩就可以跟骑士老爷轻松对阵而且还颇占优势然而孤选海外对教廷一向不怎么驯服的英国人却对禁令嗤之以鼻继续发展他们的传统长弓手

于是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建民出身的英国长弓手就用飞黄般的箭雨干掉了法国的骑士老爷们虽然教廷严禁弓弩但终究禁不了军队对远射兵器的渴求所以火器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身为正统天主教国家的法国作为弓弩的合法替代者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由此在火枪手面前骑士的性价比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火炮在这个阶段也逐渐展露头角成为攻城破堡的头号杀手在英法战争中出场甜头的法国人迅速成长为火炮的头号拥盾和技术引领者火炮既然能打破英王的城堡当然也能帮助法王打破他封疆之内那些桀骜不驯的领主城堡或是领主老实臣服从而建立起了中世纪欧洲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而反观英国却因为已经拥有了长弓这样的优秀的远射武器在初期对火器发展重视不足而落后于法国到了 1494 年靠着炮兵技术称雄欧洲大陆的法国人再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将发射铸铁弹丸用青铜整体铸造的加农炮装上两轮木制炮车

炮车再通过一架两轮的前车套上夜马炮身、羊斧则可以通过炮架下方的蝎子来调节这些改进让火炮的机动、射程、精度都大为提高法王查理八世随即带着四十门这种新型火炮入侵意大利只用了短短八个小时就攻破了曾经历时七年围攻不破的纳布勒斯圣乔凡尼要塞

圣桥梵尼要塞的陷落瞬间让众多的欧洲小帮变得惶恐不安这些小帮既往的苟活之道就是高筑墙 广积粮然而大炮的出现让攻击者获得了以极低成本击垮旧式城堡的手段欧洲丛林的生态平衡瞬间就被摧毁了关注历史剖析热点厘清脉络

出于对法国大炮的惶恐意大利个小邦的军事工程师们开始挖空心思地去开发新的防御攻势很快比萨的工程师们就发明了比萨二重低雷

一种在既有的石器城墙背后再挖一道土地和壕沟的应急改造方案这个应急措施使比萨在 1500 年法国人和佛罗伦萨人的联合围攻中得以幸存而另一种新的铸成法则在短短半个世纪内就趋于成熟它一改欧洲旧式城堡墙高而薄的传统变得低矮而厚实

向敌面以石砌成楔形斜面以力形成跳弹削弱弹丸对墙体的侵蚀宝顶部则厚实宽阔有利于几方火器居高临下反击对手的攻城炮兵这就是冷宝

当时意大利诸城邦的聪明人痴迷于防御工程的研究意大利工程师们也四处揽活足迹遍布欧洲乃至西非加勒比将冷保技术迅速地扩散开来到 16 世纪末凭借着冷保工事的保护防御房又重新恢复了对进攻方工程炮的优势

在这一轮防御体系重构的过程中以法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国家严格限制辖下封建领主对旧城堡的改建因而新型冷宝仅限于建在边境线的要点上于是乎欧洲大国的现代边界线即由此被这些冷宝点点连线给勾画了出来

虽然他们终究逃不过被更重更大火炮摧毁的命运但冷宝着实为弱者提供了自保的解决方案这个冷宝在防御方面确实坚固但唯一的毛病就是工程造价太过昂贵所以只有那些极其富裕的小帮或者城镇才修得起这样的末日保护所

一旦小邦或城镇建起了冷宝他们就敢于挑战大国之君在国王的大炮面前勇敢地说不 16 世纪下半叶的尼德兰原为西班牙国王的属地地处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入海三角洲陆海贸易都极其发达西班牙帝国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来源于尼德兰 1568 年尼德兰的新教教徒起义反抗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

正是凭借着无数棱堡和纵横沟壑的地形他们竟然跟西班牙大军纠缠了 40 年之久在前 20 年西班牙军队以蚂蚁啃骨头的毅力一个一个地啃掉了无数造反城镇所依托的棱堡但对莱茵河北和伊塞尔河以西水涝地区的广大城镇仍然无能为力

尼德兰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针对西班牙军队引以为傲的西班牙方阵尼德兰统帅拿骚的莫里斯亲王创造了一套新的阵型战术西班牙方阵是一种冷热兵器混编的庞大阵型原是西班牙人总结在意大利对法军作战经验而创建的

与法军以瑞士长矛兵、重骑兵、工程炮为主的兵种编程相比西班牙人大幅加强了滑膛火枪手并善于构建野战攻势来保护己方的步兵免遭对手优势重骑兵的蹂躏十六世纪后半叶是西班牙方阵的极盛期它以轻重火器结合长矛兵左刺战术一度称霸欧陆无敌手

但是到尼德兰战争后期西班牙方阵逐渐暴露出了短板西班牙方阵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对付法国人的优势骑兵由于骑兵的机动性强所以必须考虑四面受敌的情况而只有方阵才能够保证各个方向都有均衡的火力输出

所以西班牙方阵通常是 1500 到 3000 人的大阵每个横对正面为 50 到 60 人纵深则多达 20 到 40 行火枪手被长矛手包围在中央面对四面围合的法军重骑兵西班牙火枪手可以在长矛手围城的方阵中央从容地轮流前出射击退回庄丹 周而复始

但要保持这么大的阵型战场机动性就很成问题了而且众多人员聚在一团中弹的概率也大幅增加如果只有一面营敌则阵型中后方的大量人员火力又没有用武之地处于闲置状态所以莫里斯针对西班牙方阵的不足效仿罗马的步兵大队创建了规模小得多的莫里斯横队

简单来说 莫里斯横对就相当于把西班牙方阵从正方形 拍扁 拉长成五倍边长的矩形再切成五条小块只突出一个方向的火力输出而完全放弃其他三个方向纯靠战场机动来弥补侧背的空虚不断压减纵深长度 扩大横对宽度这就是 16 到 17 世纪之间欧洲军事革命的主流方向

而决定纵身长度的则是火枪的再装填速度莫里斯之所以敢于把他的火枪手纵身减少为五横是因为到他的时代经过严格训练的火枪手配合改良后的火枪装填的速度已经大大提高了只需要五人轮流装弹就可以保持不间断的射击就这样

随着火枪的输出威力越来越大长矛手逐渐变得无所事事他们的任务是对抗对方的骑兵冲击保护己方不利近战肉搏的火枪手因而其占比也就越来越低但仍然没有哪支军队敢于完全撤边长矛手毕竟肉搏的威胁是现实存在的直到 17 世纪法国人发明出刺刀

最初的刺刀出现在 17 世纪上半叶但最初仅只是一个可直接插进滑膛枪口的矛头既不稳固又妨碍射击在拼刺时用力过猛还容易损伤枪管一直到 1688 年法国元帅德·沃邦发明了用专门套管将刺刀固定在枪管外部的套管式刺刀火枪手才终于同长矛手完美地合而为一

时间勇往直前历史成为永恒环球资讯广播档案揭秘与您一起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时代的变迁

随着使用预制子弹的碎发枪的出现再加上装填速度进一步提升横队的纵深进一步缩减到了四人再后来又减到三人甚至两人这样一来同样人数的军队能控制的战线变得越来越宽欧洲列强用这种方式厮杀了上百年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一直到英国人在北美碰上了起义的乱党大陆军

在北美训练有素的英军碰上了连基本阵型都摆不起来的起义军这些乌合之众大都没有接受过军队训练但因为战争胜负事关切身利益所以战斗意志远较英军坚韧他们大都装备有性能优良的火枪而且射击准确

他们还惯用炸技把英军引入稠密的森林再分成若干小兵群利用每一处天然掩蔽物朝敌人冗长的行军纵队打冷枪欧洲人发展了近 200 年的横对战术第一次碰上了解不开的难题但革命后的法国给全欧洲列强上了一堂触动灵魂深入骨髓的军事课这个是其欧洲各国的军队成分都差不多

军官大多出自贵族世家士兵则多来自社会底层三教九流的社会渣子一应俱全所以他们毫无荣誉感和责任心且一旦进入军队几乎就是终身服役革命后的法国军队则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与美国大陆军类似刚把大批贵族军官清理出军队的法军一度也是乱糟糟的新兵虽然热情洋溢但还没有时间在训练中充分掌握横对战术更谈不上以同样的战斗队形去对付老练的经验丰富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步兵而在战略态势上法国既没有北美大陆的原始森林也没有可以随意机动的广阔空间

新生的法军必须在国境线和巴黎之间阻止或击退敌军所以法军注定无法照抄北美大陆军的散兵群游击战术只能硬着头皮跟强大的对手展开会战为了让人数众多但是训练较差的法国兵能稍有把握地对付反法同盟的军队法军把横队改成了密集纵队

它的优势是纵队比横队易于保持秩序就算纵队被打乱也仍能以较密集的队形进行对抗纵队比横队容易掌握和指挥行进速度也可以增加到每分钟 100 多步采用纵队就可以把传统的那种因为转不动而被迫将会战变成一锤子买卖的打法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战斗

1806 年的耶拿会战就是新生的纵队战术之王法国跟传统的横队战术之王普鲁士之间的一场巅峰对决在这一场战役中法军充分发挥了纵队战术的小快零的特点而普军则把横队战术的笨慢呆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纵队战术赢得了巅峰对决

但更深刻地讲在耶拿战场上获胜的是使这种战术得以实现的社会变革而社会变革才是力量支援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

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选编自国家人文历史原作者江尚维编辑海宽制作小蕾陈思年监制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