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广播接下来您将收听到档案揭秘时间勇往直前历史成为永恒环球资讯广播档案揭秘与您一起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时代的变迁
《赵成金藏》是我国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副刻本因其刻版于宋金时期 1933 年首次被发现于山西赵成广圣寺而得名
赵成金藏共 682 志 6980 卷 6000 多万字,仅存 4000 多卷而且全世界仅此一部因而被视为"西式瑰宝"它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然而赵成金藏诞生至今已经近千年却经历战火纷飞与岁月的魔力
他是靠着一个又一个人的前进才存留至今的近代比丘尼、崔法真是怎样抱着前进之心方成此书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范成和尚与学者蒋维新又是怎样发现金藏引发了学界震动的巴鲁军驻近将士们是怎样浴血抢救西式经卷的
最终赵承金藏又是怎样在国家图书馆得以保存修复的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辗转千年的西式珍宝赵承金藏
金藏从诞生的那一刻就蕴含着许多现代人难以理解的细节比如为什么会有崔法珍那样的人苦苦修行从 1149 年到 1173 年断臂墓园近 30 载只求印一部《大藏经》呢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研究馆员李济宁就开始把比较多的经历放在对金藏的研究上
但传世文献中关于崔法真刊雕金藏的资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永乐大典等文献都辗转引用了已经王毅的原末熊梦祥所著《西金志》中的内容而这些线索证实金藏是由崔法真发起雕造今大定十八年
他曾刷印了一部《大藏经》,进献给当时的皇帝金世宗完颜庸并在圣安寺授戒为比丘尼还因为这些现经版的行动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可惜,记载这条资料的原碑在明代中期就遗失了 1996 年,李济宁从馆藏《弃杀藏的提记》中发现了一条资料经过研究,其中有一个关键细节是
《潞州长子献崔晋之女》名法珍自幼好道年 13 岁断臂出家长发誓愿雕造藏经垂三十年方克有成李济宁认为提记正是抄录了赵丰碑的文字关于崔法珍的事迹赵丰所记载的内容是一手资料
2016 年李济宁又对山西匠县太阴寺发现的《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进行研究更详细地介绍了崔法珍出家的姻缘并提出经版雕造是与多家寺院合作以及太阴寺在雕藏中的作用二者相互印证丰满了金藏诞生年代的故事
而断臂可能是当时民间为表虔诚之心选择的一种修行方式今天看来早就已经不是符合现代文明的做法了但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理解为什么崔法真肯将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全部用来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汉文大藏经的形成起于公元五至六世纪末的南北朝时期且以观修的形式发展起来
雕造刊印大藏经的权限被掌握在官方手里北宋开保年间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开保藏》诞生了后来也有民间集资雕印的《功德藏》每次雕造都要动用巨大的人力物理这也是大藏经历代以观修为主的原因之一雕造一部大藏经太不容易了而崔法针的发愿和坚持才更加难得
金藏并不是因为一部民间的功德藏就粗制滥造,仅仅有发心还不够因为金藏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一个底本去雕板,然后印刷
开宝藏是佛教界有影响的大藏经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把开宝藏看得那么珍惜更何况当时距离北宋灭亡没有太久民间发愿写版一出错时间又太长不如赎买一套开宝藏来翻刻性价比是最高的翻刻的工序是把开宝藏每页打到木板上把表面的纤维搓掉字就贴到木板上然后再刻
翻刻过程就是毁一部开宝藏刻一部照成金藏化身百千不过当时的刻工没有太多文化连开宝藏的题记写着哪些官员做了什么工作的内容也全都刻了进去金藏的版式字体跟开宝藏完全一样根据民国学者蒋维新金藏雕印史末考一文考证
金藏依千字文编制自天字至己字凡有六百八十二字己字制收万善同归己是功德圆满之意旧客待己止于此中国佛教大藏经原本是没什么规矩的发展到唐代开元年间开元世教路推行后古版大藏经都是按此系统组织的
金藏绝大部分版是为每版 23 行每行 14 字金藏名字中的地名山西赵城县也就是今天山西省红铜县赵城镇并非它的刻造地点真正的刻造地点是在距赵城不远的天宁寺由开雕大藏经版会负责刻造那么之所以名叫赵城金藏是因为 1933 年在赵城广圣寺首先发现的
照成金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怎样发现的呢应该说金藏有命运里的贵人在他记记无名时在他九死一生时总是遇到了对的人在金藏被发现前无论是寺院还是学界都缺大藏经
1930 年时任华北慈善团体联合会会长的朱庆兰将军在山西旧旱灾考察时发现了罕见的宋元版《弃杀藏》于是发起组织影印宋版《藏经会》筹款影印这部《大藏经》但是要想编撰这部以宋元古本为底本的《大藏经》没那么容易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凑齐一部完整的《大藏经》
1931 年 10 月范城法师加入了影印送版藏经会参与这个项目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配补缺卷为此他扩大调查范围在 1933 年夏天来到广圣寺时发现了无上法宝
范城法师在整理经卷时曾劝说村民将经卷交还也曾出资回购总计 300 多卷因为在这之前很多村民到寺里去游览时会顺手取走胡窗胡墙也有人觉得这经卷在家里能消灾降福于是也保存零星几卷在家更有商人私人收藏家将经卷贩卖到外地
1934 年范成在广圣寺上寺整理调查后得到的数字是 4975 卷这些经卷对 1935 年《宋藏遗珍》的影印出版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范成法师以及当时一众重量级学者仍对广圣寺这部《大藏经》的复杂性感到困惑他们还没有弄清这部《大藏经》的结构、规模、主持刊雕者、著原人、刊刻年代、地区等情况
正在这时另一个重要人物又出现了 1934 年秋天佛教教育的重要机构南京支那内学院创始人院长欧阳静武派弟子蒋维新亲自去广圣寺调查这本古本大藏经一路辗转来到广宁寺以后蒋维新展示出了极大的学术天才前后总共用了 40 多天写出了调查报告金藏雕印史莫高
报告最核心的学术价值反映在他将本部大藏定名为金藏蒋维新在考察辩证了相关史料后首次将有关崔法珍的史料和这部大藏的刊雕历史结合了起来
另外蒋维新推测全藏应有 7000 卷左右而后来学者在赵峰所写的碑文中发现崔法真运到中都的经版是 6980 卷证明蒋维新的推测相当的准确蒋维新的这篇文章是迄今为止揭示赵成金藏最全面最科学的一篇文章是奠定赵成金藏今天研究的基础
对于赵成金藏范成和尚有首发之功但蒋维新才是金藏的真正发现者正是他的发现才奠定了这部《大藏经》真正的文物价值和学术地位但令人唏嘘的是这样一位学术天才 1935 年年底奔赴四川重庆县上古寺教宴洪武南藏途中被土匪绑架夜里想逃跑时不幸被杀害了
蒋维新这份天才般的研究结果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日本学界的注意 1934 年日本学界整理编转的《大正新修大藏经》刚刚运行
1936 年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就派人到广圣寺考察许以 22 万银元欲收购此部藏经被广圣寺拒绝了后来一些日本僧人先后几次窜入广圣寺仍然想用高价买断藏经同样没有得逞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具有强烈爱国心的广圣寺僧人的警觉为防止藏经遭遇不测他们把五千七百多卷经卷由霍山南路的广圣下寺迁移到山顶上寺调运进十三级琉璃飞鸿塔内并用砖石固封进行集中保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保护赵成金葬蒋介石曾电令驻防晋南的国民党十四军军长李摩安前往广胜寺通知寺庙住持利空法师欲将赵成金葬运往西安而利空法师担心搬运时士兵可能会哄抢葬经召集赵成县各寺庙僧众以及士绅跟李摩安说明道理终于说服了李摩安让他放弃行动
1938 年 2 月,延熙山派手下一位师长来到广圣寺告诉利空法师他打算将赵成金藏转移到山西吉县山区利空法师推辞说,藏经已封存于塔顶,留此万无一失转迁吉县路途遥远,国军搬运辛劳不说也难保安全那位师长也被说服,赵成金藏再次被原地保护下来
到了 1938 年 2 月 26 号,赵城沦陷,清华日军据点离广胜寺只有一公里的距离。在 1940 年到 1941 年间,日本人多次询问赵城金藏的下落,均被谎称藏经已经被李莫安运走,搪塞过去了。但是没有捕头风的墙,日寇还是探知到一些信息。
1942 年春天日寇突然提出要在农历 3 月 18 这天的传统庙会期间登上飞鸿塔鸟看庙会盛景利空法师深知日本人是来者不善想趁机抢劫藏经为了保护国宝他冒着被日寇发现的危险深夜下山跑到数十里外的赵城县抗日政府驻地兴旺玉找到时任县长杨泽生提出要将藏经交给抗日政府并要求转运延安
抗日政府电告上级请示,深知事态严重性的太岳军区的领导立即转城延安。中共中央马上电令太岳军区全力抢救赵成金藏,绝不能让国宝落入侵华日军的手中。太岳军区接到命令以后,立刻紧急动员,周密部署。
1942 年 4 月 27 日入夜以后太岳军区基干营赵城县游击大队和红铜县游击大队共百余名指战员借着夜色掩护穿过广圣寺周围的日寇住房区秘密地进入广圣寺在寺内僧人配合下从飞鸿塔顶取出经卷传递到塔下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抢运到午夜 12 点左右将五千多卷藏经全部转移出广圣寺
战士们跑步把精卷运到郭家杰村的驼运站驼运站事先准备好驼驴天亮前精卷全部从驼运站起运 4 月 28 日安全抵达地委机关驻地安泽县抗疫村由于行动组织严谨部署周密驻广圣寺附近的几个据点的日寇没有丝毫察觉当日本人如期登临飞鸿塔时这才发现藏经早就被搬空了
恼羞成怒的日寇欲拿利空法师问罪但这位爱国僧人早在藏经起运以后就开始浪迹天涯紧接着清华日军发动了五一大扫荡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清剿地位机关的干部战士身背着金卷在马岭泽泉一带的崇山郡领当中跟敌人周旋
反扫荡结束以后照成金藏被送到沁园县太岳区党委驻地保管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为保证藏经的安全太岳区派人把经卷运到山市险峻的绵上县藏在一座废弃的煤窑里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搬出来晾晒避免经卷受潮发霉
在这段时间,有保管经卷的战士遭遇日寇为了保护藏经,把日寇引向相反方向而不幸牺牲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赵成金藏被调拨给北方大学保管 1946 年,国民党军队进攻平汉县,北方大学转移到山区赵成金藏被运到河北涉县温村的天主教堂内保存
1949 年北平解放后赵成金葬被运到北平移交给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也就是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岁月
当年 4 月 30 日,当 4330 多卷九大包赵城金藏运抵北平时,人们发现,由于多年在战争中极端恶劣的保存条件,多数金卷潮滥断缺,粘连成块,有的被压成黑乎乎的纸棍,十之五六已经不能打开了。中央人民政府克服经济上的困难,拨款修复赵城金藏,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拨款的大型古籍整修项目政府还专门调来四位富有经验的庄表老师傅帮助修复历时近 17 年终于在 1965 年修复完毕不仅如此搜集散失在民间的照称金藏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中这同样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早在赵成金藏发现以后就有一些经卷被从广胜寺偷出来运到北平高价出售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北平图书馆善本部就着有远见地陆续收购了 191 卷挽回了部分损失
1952 年赵承宪的张晓恒把家藏的 67 箱古书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其中第 13 箱是早已溢尸的 152 卷《赵承金葬》而且是当年蒋维新考证时都没有发现的真本后来陆续向北京图书馆捐献《赵承金葬》零散经卷的有周淑涛、周一良、徐森玉各两卷贾静妍一卷
1983 年 6 月 28 号《光明日报》报道了《山西老农冯玉章献出西式真品,造成金藏散经卷》这是两卷当年八路军抢运途中遗失在路旁的经卷被简石珍藏多年以后献给了国家《大藏经》是佛教典籍汇编而成丛书的总名是一部百科式的佛教全书
它收集广博既是佛书也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力算、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包罗洪赋的古籍对中国和世界文化都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982 年经国务院批准和拨款由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重编《中华大藏经》
当时规划小组决定以《赵承金藏》为底本按《赵承金藏》签字文编次的目录体系影印予以重编新编《中华大藏经》由中华书局发行共计 220 册每册约 1000 页现存《赵承金藏》共 4800 多卷是当今孤本藏经中卷制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其中北京图书馆存有 4813 卷上海图书馆存有 17 卷南京图书馆存有 6 卷北京大学图书馆、广西博物馆、崇善寺各存 2 卷广圣寺、山西图书馆、山西博物馆苏州西园、台湾中央研究院各存 1 卷
此外北京民族文化宫存有赵成金藏补雕本的另一印本 500 多卷 2008 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发行出版《赵成金藏》这一经典整体原样复制再现了盛世经典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
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编辑海宽制作小蕾王鑫兼置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