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瞿秋白的求学之路与革命初心(上)

瞿秋白的求学之路与革命初心(上)

2025/6/27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AI Deep Dive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石宁海
Topics
石宁海:本期节目讲述了瞿秋白的早期生活,家庭环境,以及如何走上求学之路。瞿秋白的父亲瞿世伟虽然有才华,但淡泊名利,家境衰落。母亲金璇贤淑能干,操持家务。瞿秋白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深刻。家境的衰落和母亲的去世对瞿秋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他发奋学习,寻求改变。

Deep Dive

Chapters
本段讲述了瞿秋白早年家庭环境的变化,从富裕的八桂堂到家道中落,最终不得不搬到宗祠居住,以及父母对他的影响。
  • 瞿秋白出生于富裕的八桂堂
  • 家道中落,搬至宗祠居住
  • 父亲瞿士伟淡泊名利,擅长绘画
  • 母亲金璇贤惠能干,有文化素养
  • 母亲自杀对瞿秋白造成巨大冲击

Shownotes Transcript

环球资讯广播接下来您将收听到档案揭秘关注历史剖析热点历经脉络发掘真相环球资讯广播档案揭秘讲述事实在线传奇徐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在他现存的照片中有一张幼年时与父亲瞿士伟的合影照片上父亲一态放松地坐着志气的儿子则挺起胸膛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架势以立着父亲身旁父子俩都穿着长袍和对襟马褂的亲子服头顶刮皮帽如果再仔细端详父子俩身后有一大幅树式的蝶石芭蕉画作

画中的石块墨色淋漓用线苍净老辣又松鳞活脱生动地传递出一缕萦绕在父子间久远的墨像在瞿秋白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对他都有哪些影响日益衰落四处漂泊的家境又怎样促使他开启求学之路并踏上革命行程的

富额考察期间他的散文集《恶乡继承》是怎样报道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现实的褫独新史是怎样记录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在英勇就义前他的多余的话又是怎样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革命的忠诚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瞿秋白的《求学之路》

与革命初心上在节目一开始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瞿秋白的父亲瞿世伟 1875 年瞿世伟出生在湖北 8 岁时父亲早逝一直跟随母亲、哥哥、姐姐在叔父瞿庚府的官署中学习成长

而瞿庚府是常州瞿氏族中最后一位大官僚在湖北为官 30 多年历人宜昌知府湖北暗查史不正史思想比较开明 1897 年 22 岁的瞿氏伟侍奉母亲庄太夫人回到常州家乡不久入住常州府城青果巷的八桂堂这座八桂堂是瞿庚府为颐养天年购置的阔宅大院

屈世伟受命代为赵管 1898 年春天屈世伟经由嫁到江阴贤庄的大姐介绍跟江阴西乡大岸上村金心乡的次女金玄成婚 1899 年 1 月 29 号徐秋白诞生于富丽的八桂堂天香楼举家还庆

瞿士偉是家里的幼子奉兄长之命回乡侍奉母亲而叔父瞿庚甫也为他捐有国学生浙江后补严大使的虚显表面上是响当当的瞿企业但内里却没有一点自己的房产家业也许是天性经历官宦书香世家风气诸因素的使然

瞿七爷着实对仕途不感兴趣一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明士风度他不但潜心研习过经诗子集还示爱老庄信奉道教学过剑术一通一道尤其擅长山水画在平日里这位瞿七爷在书斋吟诗悟道作画制印不时也携许多道友出游或者与汤兄弟们骑马击剑

而瞿秋白的母亲金璇才貌双全外柔内刚在嫁到瞿家以后言行自如 贤雅大方很快就担负起了主持家政养育儿女的重任 1903 年 7 月瞿庚府在任上忽然病逝了家眷扶救回乡不久他的几个儿子协议息产瓜分了八桂堂

四年初,失掉了照管八桂堂差事的居士委只能带领一家老小搬出八桂堂,没过多久迁居到了九高楼底层。就这样,瞿秋白一家的生活一落千丈,全靠亲友阶级维持。但幸好瞿秋白聪明好学,渐渐于文史、绘画、撰刻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非凡的天资。

母亲金玄是出身名门的自幼熟读诗书能填词作文颇有旧学根底和才气还写了一首清秀的小楷而六伯父是传客发烧友另一位亲戚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浸染于大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瞿秋白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熏陶然而父亲瞿士伟首受新传的影响却是深刻和不可替代的

在瞿秋白很小的时候寡言少语的父亲经常喜欢抚摸着他头顶发际的双拳放任他趴在自己的书案上糊涂乱磨父亲买手作画时瞿秋白在旁边观摩父亲兴致高时总会点拨一二而瞿秋白往往就能心领神会地模仿画出来在少年瞿秋白的心中父亲是那般学识渊博气度不凡

当然,最让他钦佩的还是父亲那些景物丰盛繁杂又气韵生动的画作渐渐地他也喜欢上了画画由来父亲的指点把舵,他的画风也与父亲趋近但问题是,家境是每况愈下终于有一天因为付不起每月七元大洋的房租一家人只能住进了屈氏宗祠

那在当时住进宗祠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即便如此父亲瞿世伟在宗祠第三进第四进光线比较充足的川塘布置好了画桌和书架仍然是挥毫作画不错或许是过早窥破了人情势态瞿秋白渐渐像父亲一样沉默了起来

他在学校里学习勤奋成绩突出关心时政但是却少与人争论只有在接作学问和参加游艺活动时才会显露出活跃的一面

在中学堂的课余文化活动中 瞿秋白学习了昆句 洞箫在老师指导下 刻了秋白 铁媒 笛媒等多媒图章还跟几位要好的同学组织了一个诗社大家以性灵相上 学作诗词瞿秋白曾写过一首感悟明智的诗 题为《白菊花》

金碎花开盛,一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后两句意思是,因为未经深秋寒凉,白菊花上还看不见霜痕。母亲对这首诗称赞有加,但父亲却感到不安,因儿子头顶有霜悬,原来学名叫瞿霜。

这首诗用词有白玉、秋、淡和名字中的谐音字霜意象皆薄翠清净到了 1913 年秋天家里越来越困难母亲只能劝说父亲外出做事后来父亲瞿世伟来到湖北黄皮在瞿秋白的二姑父周世鼎家里做帐房先生但月薪不到 30 元只够自己开销

1915 年夏天,家里的光景已经尽山穷水尽了,当时字画、首饰、家具、衣物都陆续点卖了。房门后粘贴的账单有一寸厚,快要中学毕业的菊秋白到底还是辍学了。而辍学以后的菊秋白愈加沉默,经常宅在家里读书到深夜,饭也吃得很少,每餐不足一小碗。

1916 年春节前夕 瞿士伟从湖北黄皮回家没有带回分文 只是一头钻进书房瞿秋白的母亲金璇非常失望大年初五的夜晚 含泪写下了几封请人照顾 扶助子女的遗书并清理好借据 当票 书籍等至于案头 在凌晨服毒自尽年仅 41 岁

母亲的自杀对于瞿秋白的震撼犹如天崩地裂对于慈母的死瞿秋白或许也怨过父亲父亲从没有一份正式工作当母亲为了往往没有米煮饭和应付不断闯入的债主而焦虑难遣痛苦不堪时父亲却依然退避在书斋始终没能实在搭把手更谈不上称门立户

但父亲毕竟很敬爱妻子对子女也是亲切关心的虽然难堪俗物但也勉强外出做过帐房特别是父亲始终能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纵使穷困潦倒也绝不投机取巧苟合取容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瞿秋白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难言的

在办好母亲丧事以后 17 岁的瞿秋白先是到无锡任小学教员交了一学期以后辞职返回长州 1916 年冬天他去武汉投奔堂兄瞿纯白考取了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但学校的实情让瞿秋白失望一年近寒假他到黄皮二姑父家里过年

不久,父亲带着龙池残疾的三弟瞿瑶白前来会合。二姑父家藏书颇丰,尚未走出丧母阴影的瞿秋白经常在两间藏书屋里孜孜不倦地阅读《老子》、《庄子》、《资治通鉴》等。另外,他常常与对诗词、佛学、书画都颇有研究的姑表兄周君亮和邻近的画家一起出游。

有满架的书读有意趣相投的小伙伴还有慈爱的父亲在身边瞿秋白心灵上渐渐得到了一个安顿的境界然而当过大年的鞭炮再次炸响寄人篱下的瞿秋白父子唯有相对泪垂时间来到 1917 年春天

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赴京同年 9 月考进了无需教学费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专修馆的教材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图克涅夫还有契赫夫等俄国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

所以菊秋白继而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学、哲学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他的最初政治思想和文艺观念产生了影响另外还扩大了他的视野让他了解到俄国当时的情况对他奔赴俄国的采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俄文专修馆读书期间菊秋白在新中国第一卷第五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译文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闲谈》他与朋友们开始了对俄国文学的翻译 1919 年 11 月菊秋白和一些朋友创办了新社会寻刊他是这个寻刊的主要编者和撰稿者之一创办这个刊物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他在发刊词中写道

现在创刊这个小小的七报新社会的意思就是想尽力于社会改造的事业而瞿秋白在革新的时机到了一文中更是大声的疾呼革新的时机到了中国人若是能趁着这个时机极力奋斗一下非但中国自身有无穷的希望就是对于世界也有极大的贡献

他在新社会上发表的文章主要是研究和宣传劳动问题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他揭露旧社会的种种罪恶主张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当时瞿秋白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就做了一番研究并且相当赞同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来改造中国社会他把当时在中国流行的社会主义的各种流派研究比较了一番以后他说

我以为历史派的马克思主义派直接运动是不可少的我想这是比较普遍的教义进步的方法不至于像办新村办不好仅仅是新式理想的桃源但这份刊物在 1920 年 5 月就遭到禁止了

原本的刊物被禁止以后他又跟新社会的同仁合作办了一份人道月刊但由于成员之间思想的分歧这个刊物只办了一期就停刊了 1920 年 10 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被派往俄国考察在临行前他专程从北京赶到济南辞别已经来到这里谋生的父亲

再次见到父亲瞿秋白感慨万千在大明湖畔的一家小酒馆里父亲约了一位朋友一起为儿子践行在草棚底下一张小圆桌旁暗暗的灯光下四十五岁的父亲在儿子眼中显得风尘憔悴也越显得矮然可亲当时父亲语重心长地鼓励孩子你这一去随处自取小心

现在世界交通便利几万里的远路也不算什么生离死别只要你自己不要忘记自身的职务你资金很重啊儿子答应着站起身来完善以后他们踏着月光喝着瑟瑟秋风盐湖随意地散步父子俩回到王宅住处一游未尽又接着同榻畅谈

当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不久在瞿秋白看来当时的中国是阴沉沉黑虚虚寒风刺骨心会无师的所在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却是于天地间放出一线微细的光明的光源所在

要想为社会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就必须有人挣扎起来不得不去那冰天雪教饥寒交迫的去处去拨开虫障令整个世界变得灿烂庄严光明鲜艳

虽然不知道在那个夜晚瞿秋白有没有向父亲提及自己已经对社会主义的最终理想发生了兴趣年初就加入了李大钊等创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事也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向儿子掏心窝子谈谈自己的志趣和下半生的打算但夜凉如水父子俩非常投契地整整谈了半夜在旅额期间

瞿秋白曾三次见到列宁 1921 年 5 月经张泰雷介绍瞿秋白加入俄共部党组织 1922 年 2 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他担任陈独秀的俄语翻译并作为中共代表团议员参与大会

从 1920 年 10 月在哈尔滨停留期间开始到 1922 年 12 月与陈独秀一起从莫斯科启程返国

瞿秋白先后撰写了《共产主义人间化》《苏维埃俄罗斯经济问题》等五六十篇通讯报道以及《鄂乡继承》《赤都新史》两本散文集等全方位向国人介绍了比较真实的苏俄情况激发大家追求光明和幸福的信心走苏俄之路改造中国才有希望

鄂香继承记述了菊秋白自飞鄂香至鄂香的新城以及新城中的起伏变化鄂香继承正文一开头详细记述了自己拜别父亲的济南之行父亲全无父母在不远游等俗见对儿子的负重远行深表支持寄予厚望

敏感于父亲的开明无私徐秋白坎然写下了自己长久思索后对父亲某种程度的谅解和怜惜所以我父亲只能一人住在山东知己朋友家里教书糊口

在中国这样社会之中既没有阔亲戚又没有钻营的本领况且中国畸形的社会生活使人失去一切的可能年纪已经半百,幽间病迫社会还要责备他尽什么他能尽的责任呢

在年轻的瞿秋白看来父亲元气已伤他的能力 个性与周围的环境 时代的关系已然如此但是自己作为新生代可以去改变和发展求一个中国问题的相当解决略尽一份引领中国社会新生路的责任

散文集《赤都新史》记述了瞿秋白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的新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准确地说他将自己到苏俄以后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化为马克思主义者质变转化的心路历程在书中各篇章中坦诚出来

在家书一文中徐秋白分析包括自己家庭在内的中国式的阶级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双双破产的必然文中他动情地叹息父亲一生经过万千痛苦而金音不合时宜在外省当一小学教员亦不能和自己的子女团聚

在另一篇文章《我当中》观念、情感都以选择认定共产主义的瞿秋白骄傲地宣称我不是旧时代之孝子顺孙而是新时代的活泼稚儿我自是小卒我却编入世界的文化运动先锋队里它将开全人类文化的新道路以其此足以光复四千余年文物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么瞿秋白回国以后是怎样承担起党的理论工作的在大革命遭遇挫折之际他是怎样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在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打击后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他是怎样与鲁迅并肩作战共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的而在狱中他的多余的话又是怎样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革命的忠诚呢

欢迎大家明天继续收听瞿秋白的求学之路与革命初心下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

本期节目选编自世纪风采原作者姚江英编辑海宽制作小蕾监制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