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您一起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时代的变迁
1898 年德国考古学家在非洲索马里的摩加迪沙挖掘到了一些古铜钱从钱币的文字来看这些古钱显然来自遥远的中国宋朝这不是第一次从非洲东部出土宋钱了早在 1888 年英国人已经在坦桑尼亚的桑吉巴尔岛发现了宋代铜钱这也不是最后一次在非洲发现宋钱
1916 年马非亚岛也出土了三枚宋钱 1945 年桑吉巴尔岛又挖出大批的古钱币其中属于北宋的有 108 枚南宋的有 56 枚坦桑尼亚的基尔瓦港口与肯尼亚境内的戈迪遗址也先后发现了宋朝铜钱人们忍不住好奇宋朝与东非远隔重阳相距万里之遥
文明差异恍若隔世这些宋朝的铜钱为什么会跑到非洲去了宋朝铜钱的流通范围究竟有多大对于大量送钱外流朝廷是如何解决钱荒的问题在鼓励海商招揽翻商来华贸易政策的支持下宋王朝的商业贸易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我是石宁海本期当晚揭秘为您讲述
宋代同前,风靡一时的国际硬通货在宋代,中国跟非洲诸国已经有了接触宋人笔下的毕帕罗,也就是今天的索马里曾拔果是今天的桑吉巴尔密徐黎是今天的埃及木兰皮是今天的摩洛哥
那么成熟于宋李宗保庆元年的朱藩制就有毕帕罗、曾八国等条目介绍其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宋朝的海商至少已经掌握了四条中国到非洲的航线每年入冬时节庞大的商船从广州港或者泉州港起航航行 40 多天到达南洋亚齐岛在这里交易、驻东次年再前往非洲其航线大致有四条
一是从亚其岛出发至印度南部沿海岸线航到阿拉伯半岛然后穿越红海到达埃及第二是从亚其岛出发航至阿拉伯半岛以后直接南下抵达非洲东海岸第三是从亚其岛出发到马尔代夫群岛然后穿过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半岛南端渡过红海前往埃及
第四是从亚其岛出发经马尔代夫群岛横穿印度洋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南下桑吉巴尔在摩加迪沙等东非城市出土的宋代钱币就是宋朝的海商带到这里的发现宋朝铜钱的地方当然不限于东非城市 1827 年南洋的新加坡挖出了来自中国的古钱币大多数是宋代铜钱
1860 年找挖岛挖出中国铜钱 30 枚,过半是送钱 1911 年斯里兰卡也出土了 12 枚送钱波斯湾、印度、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境内的辽、西夏、金夏区都有送钱出土从泉州港出发驶往东南亚贸易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上也发现了大量的铜钱总数超过了万枚
如果这艘南宋商船顺利地到达目的地那么这批宋朝铜钱将被输送到东南亚成为当地流通的货币北宋大臣张芳平曾说钱本中国宝货金乃与四夷共用如今从亚洲与非洲出土的文物来看张芳平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宋钱在八百年前还真是流通于四夷的通货在与宋朝接壤的辽国初始辽朝的苏折看到
北界別無錢幣,公司交易使本朝同錢在日本,南宋時期大量送錢湧入取代了日本政府的自助幣,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要貨幣在位於今天越南北部紅河流域的地方當局下令小平錢,也就是送錢,許入而不許出在南洋,諸藩國得中國錢,分庫藏住,以為鎮國之寶
东南亚国家传统上以金银等贵金属为通货但是贵金属货币一般只适宜用于大宗交易民间琐碎交易使用金银都非常不方便只能采用以物易物的原始形式制作精良信用良好的送钱的流入立刻为当地的市场交易带来了便利难怪当地人将送钱视为镇国之宝
那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勾勒出宋朝同前的流通范围从宋朝本土到相邻的辽国、西夏、金国境内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属于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圈的南洋诸岛国
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到非洲东海岸都有作为通货的送潮铜钱流通于市场可以说在 11 到 13 世纪送钱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今天美元的地位是通行国际的硬通货而送钱在海外的购买力也非常坚挺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每市一罐之数可以一番货百罐之物百罐之数可以一番货千罐之物一市为长也海外诸藩国对送钱的巨大渴求导致有送一袋的铜钱外流非常严重根据宋史学者王增渝先生的估计每年从宋朝流入海外的铜钱大约为十万到二十万罐相当于南宋年注币量的一半
如此巨量的铜钱外流无疑加剧了宋朝的钱荒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铸钱最积极的时代特别是北宋铜钱的年铸造量最高达到 570 万贯平常的年份一般都维持在 100 万贯到 300 万贯的铸币量后来的明朝近 300 年的铸币总量不及宋神宗元丰年间一年所铸货币量
按照中国货币史学者彭信威的估算加上前朝留下的旧币宋代全国的货币流通总量约有 2 亿 5 千万贯由此可见宋朝的市场规模之大尽管如此宋朝还是频频地发生钱荒比如西宁年间两浙累年以来大发全货民间未知钱荒元祐年间浙中自来号称钱荒金浙尤甚
南宋初期也是物贵钱少南宋后期钱荒物贵市井萧条从北宋到南宋闹个不停老百姓经常发现市面上的钱用着用着不见了不知道留到哪里去了那么送钱到哪里去了呢很多时候是被宋朝海商或者海外翻商带到海外去了
最严重的一次钱荒发生在南宋李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市面上居然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原来市面流通的钱都被日本商船收购走了日本看中宋朝的铜钱低价出售日货大量回收铜钱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致使台州一日之间爆发了钱荒
所以宋朝政府一直严厉地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海比如北宋庆历年间由于滇历习于久安约束宽池致中国宝货钱币日流于外界朝廷重申禁令以铜钱出外界一贯以上为首者处死其为从若不及一贯河东、河北、京西、陕西人绝配广南远鄂州均本城
广南、两浙、福建人配陕西,其居停滋己者,与同罪。由此来看,走私一贯前出境就构成死罪了。然而法令虽严却屡禁不止,这是由于送钱在海外的购买力坚挺,携带同钱出海非常有利可图,许多海商都铤而走险,想方设法避开检查走私同钱出海。
由此沉船南海一号所运载的铜钱也正是走私无疑了对于这种局面在南宋期间终于有一名官员觉得忍无可忍提出用拔本色圆的绝招来对付铜钱走私这名官员就是晋江府之府范承大当时他向孝宗皇帝上了一道论透露铜钱杂子
里面说既然如此何不将明州今天的宁波等港口关闭掉停止对外贸易那么以今天的目光来看范成大的建议显然是一个馊主意所谓拔本设援不过拔的是开放制度之本设的是重商主义之援如果朝廷采纳他的意见那么发生在明清时期的海禁就会提前来临了
宋孝宗当然不能采纳范成大的馊主意了有宋一代持续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宋朝君主与政府信奉的经济政策跟后来的明清时期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对商业与市场表现得非常热心对发展民间海外贸易的兴趣远大于维持传统的朝贡贸易
可以说十世纪的宋朝皇帝曾经跟十八世纪的英国君主一样派遣特使吩咐海外招揽贸易比如北宋雍熙四年宋太宗就往海南珠藩国勾招进凤博买香药、西芽、珍珠、龙脑跟海外珠藩国展开海上贸易成为宋王朝的惯例
南宋建立以后高宗皇帝更是相信势博之力最后若措之得当所得动以百万冠济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数己可以少宽民利宋人将从海陆进行的国际贸易称为势博发达的势博可以让政府获得丰厚的商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传统的朝贡贸易从经济收益来说得不偿失
正因为这样,宋王朝有意弱化朝贡贸易。宋高宗曾下令,商船不得擅在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务莫关的惩罚。显然,如果海外诸国以朝贡的名义来还贸易,势必冲击民间的外贸总量,影响到朝廷的抽税。这是宋王朝不希望看到的。
在禁止海商擅在外國入貢的同時,宋政府又鼓勵海商招攬翻商來華貿易對招商引資有突出貢獻的海商政府還會給予獎勵比如,諸世博鋼手,能招誘博周,抽解貨物,累價及五萬貫、十萬貫者,五官有差
大宋的任何海商只要到宋政府设于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重要港口的士博斯领取公平,也就是外贸许可证,就可以贩运商货出海了,将他们的商船驶往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甚至地中海。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港口也对海外翻商敞开门户,欢迎翻商来华贸易。
翻商的在华利益与权利受到宋政府的保护宋高宗时期的一条立法称有亏翻商者皆重治其罪在泉州、广州等翻商聚居的港口城市宋政府还设有翻方供外国商人居住
藩方自選藩長,實行自治對他們的生活習慣、風俗、宗教信仰乃至法律,宋政府都給予尊重另外還修建藩學,供藩商子弟入學讀書當然,保持門戶開放與發展海外貿易的結果就是宋錢無可避免地流向海外,導致國內發生錢荒那怎麼辦呢?宋朝政府的應對方案是發行紙幣
南宋的市场规模不亚于北宋但南宋的住钱量远远比不上北宋这是因为纸币、汇子在南宋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汇子的前身是北宋交子交子还不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必须有准备金作为信用保证北宋的经济学者还发现国家发行纸币准备金不需要足额只要有三分之二的准备金就可以维持币值的稳定了
惠子则是完全的信用货币了已经不需要准备金南宋的经济学者已经明白纸币的面值完全可以用国家信用来背书纸币贬值则是因为国家滥印钞票那么宋朝政府对包括海外贸易在内的商业的热切动机可能很简单商业税能够更加快速地扩张财政
但是我们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看,当政府将关切的目光从传统农业税转移到商业税上面时,势必触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为了扩大商业税的税基,政府要大力发展工商业。为发展工商业,政府需要积极地修筑运河以服务于长途贸易,需要开放港口以鼓励海外贸易。
需要发行信用货币、有价证券与金融网络以助商人完全交易需要完善民商法以对付日益复杂的利益纠纷需要创新市场机制使商业机构更加适应市场创造更大利润最后极有可能促成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历史最终没有给宋代中国发展出资本主义体系的机会
不过宋王朝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商业成就发育出不同于其他王朝的文明状态也许数字能更加直观地说明问题从财税结构的角度来看北宋西宁年间农业税的比重降到 30%来自工商税与征缺的收入占了 70%南宋纯稀到绍稀年间非农业税更是接近 85%农业税变得微不足道
这可是历代王朝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晚清在洋务运动后的 1885 年田赋的比重才下降到 48%关税、严克与离金的收入总算占了 52%在南宋政府每年进 1 亿贯的财政收入中来自士博的收入包括进口商品抽税进口香药专营利润最高贡献了 340 万贯大约占到 3.4%
从外贸依存度的角度来看北宋后期宋王朝一年的进出口总额超过 2300 万贯到了南宋绍兴末年年进出口总额接近 3800 万贯在北宋后期东南沿海一带的外贸依存度达到 11.5%南宋时期的外贸依存度那就更高了要知道 1978 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只有 9.8%
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北宋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0.1%南宋时达到 22.4%而清代嘉庆年间的城市化率约为 7%民国时才升到 10%左右到 1957 年城市化率也不过是 15.4%如果没有发达的工商业宋代中国不可能形成历史上最高比例的城市人口
另外从人均国民收入的角度来看根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刘光林的统计北宋末期的 1121 年宋人的人均国民收入为 7.5 两白银远远超过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晚明与清代的康乾盛世这是纵向的比较我们再来看看横向的比较
英国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认为在 960 年到 1280 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 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从 450 美元增加到了 600 美元增加了三分之一欧洲在 960 年到 1280 年间人口增加了 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从 400 美元增加到 500 美元只增加了四分之一
换句话来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优于中国其他王朝,还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这些统计数字以及宋朝政府重商主义的表现,使得宋代中国看起来就如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时的地中海国家。也难怪海外的许多汉学家都认为宋朝是现代的拂晓之城。
在他们眼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中国王朝不是强盛的汉唐而是似乎有些文弱的两宋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现代史教授乔纳森·斯彭斯曾在《新闻周刊》上撰文评价宋代中国上一个中国世纪是十一世纪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
從技術上的發明到工業企業的興起和管理良好的農業從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試驗的傳統到對宗教和各種哲學思想的寬容上一個千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好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我是石寧海
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选编自国家人文历史原作者吴沟编辑海宽制作小蕾杨颖监制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