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先驱李廷安

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先驱李廷安

2025/1/6
logo of podcast 档案揭秘

档案揭秘

AI Deep Dive AI Insights AI Chapters Transcript
People
旁白
知名游戏《文明VII》的开场动画预告片旁白。
Topics
旁白: 李廷安是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先驱,他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的动荡变革紧密相连。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北平、上海、抗战后方等地为公共卫生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在北平,他创建了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卫生工作方法,并培养了一批本土公共卫生人才。该模式不仅在国内推广,也为东欧多国所效仿。在上海,他担任上海卫生局局长期间,规划建设了完善的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市中心卫生局、市立总医院、卫生试验所和多个卫生事务所,并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卫生教育工作,显著改善了上海市民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在降低婴儿死亡率方面成效显著。他还创办了国人自己的传染病医院,以解决教会医院收费昂贵的问题。抗战时期,他担任战时防疫总队队长,有效控制了疫病在战乱时期的蔓延,并担任中国军队营养改进研究会主任,为提高士兵的营养水平做出了贡献。战后,他回到广州,致力于建设广州中央医院,为家乡的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李廷安的一生,是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

Deep Dive

Key Insights

李廷安在协和医学院的学习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职业生涯?

李廷安在协和医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了最前沿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知识,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赢得了师长的赞许。他的刻苦学习和卓越表现使他成为协和医学院第三位文海奖得主,为他日后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李廷安在上海卫生局期间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李廷安在上海卫生局期间,成功应对了急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霍乱等传染性疾病。他在治疗疾病、改善环境卫生、孕妇婴儿卫生、学校卫生、工厂卫生和卫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权威学者的称赞。

李廷安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工作有哪些创新?

李廷安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提出了以训练本土公共卫生专家、设计都市卫生模范事务所、普及社区医疗保健为目标的工作方针。他重视传染病管理,制定了初步的传染病管理计划,逐步建立起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防治体系,成效显著。

李廷安在上海卫生局期间如何规划上海的公共卫生建设?

李廷安规划了上海的公共卫生建设,设立了市立总医院、卫生试验所、传染病医院和戒烟医院等机构。他还在各区设立卫生事务所,以最少的经费支出解决人群健康和疾病问题,使全市的卫生事业得以平均进展。

李廷安在抗战期间如何履行公共卫生的使命?

在抗战期间,李廷安担任战时防疫总队队长,组织指导战时防疫工作。他拟定防治霍乱实施办法,施行检疫和预防注射运动,杜绝传染途径。他还担任中国军队营养改进研究会主任,提出补充营养饼干的办法,保证士兵的营养需求。

李廷安在战后如何推动广州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战后,李廷安返回广州,担任岭南大学孙乙仙博士纪念医学院院长、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和博济医院院长。他倾注大量心血创建广州中央医院,使其在短时间内开门接诊,并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Chapters
本节介绍了李廷安早期的学习经历,以及他在协和医学院的学习和成就,为其后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出贡献奠定了基础。
  • 李廷安生于忧患时代,其人生经历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
  • 他在协和医学院学习期间成绩优异,并获得文海奖。
  • 毕业后赴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
  • 回国后在上海卫生局工作期间,成功应对霍乱等传染病,在公共卫生事业上取得显著成就。

Shownotes Transcript

请不吝点赞 订阅 转发 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

在我国现代公共卫生领域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生于忧患时代人生境遇与民族威王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他站在公共卫生角度分析国际民生问题在我国东西南北四方都建立了特殊的功勋民国时期北平上海的卫生教育也多赖其倡导

他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我国早期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无可取代的贡献他就是被视为现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先驱李廷安作为协和医学院的高材生李廷安留学回国以后是怎样开风起之先在北平建立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在荣任上海卫生局局长期间他是怎样规划上海的公共卫生建设的

而在抗战西迁的过程中他又是怎样履行一介精英的光荣使命呢我是石宁海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先驱李廷安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正值军阀混战时期

北洋军阀无暇顾及教育各系军阀也不敢干预洋人创办的学校所以协和医学院在当时享有特殊的地位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1920 年 22 岁的李廷安从他的家乡广东香山来到北京进入协和医学院预科学习

此年 6 月他以全班第二的成绩从预科毕业进入协和医学院从此他与协和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协和医学院聚集着低流的医学、卫生学学者李廷安在这里学到了最前沿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知识他学习刻苦而且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博得许多师长的赞许成为协和医学院第三位文海奖得主

1926 年李廷安毕业了当时他因为患斑疹伤寒而住院隔离医学博士证书和文海奖奖状都是由医学院领导亲自送到他病床前的毕业以后李廷安留校任教次年被协和医学院选派到哈佛大学深造

在前往美国留学途经上海时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帮助上海卫生局局长胡鸿基设计了上海初步的全面公共卫生方案霍乱的预防接种办法卫生警察培训方案这位青年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刻见解和高效的工作作风给胡鸿基留下了深刻印象

到美国以后李廷安参观各个城市的卫生局、医疗设施考察儿童卫生、学校卫生、工厂卫生以及卫生法律确定自己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为儿童卫生和生命统计 1929 年 2 月李廷安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出色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拿到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博士学位并获得赴英国考察卫生事业的机会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国内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上海卫生局在原先的建制基础上增设第四科负责医务、防疫、乡村卫生和学校卫生胡鸿基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位青年才俊要求戒掉李廷安担任第四科科长于是他放弃了英伦之行回到上海并在这里工作了八个月

李廷安在上海卫生局主管防疫事务在这段时间他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成功应对了急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霍乱等传染性疾病在上海的八个月中李廷安在治疗疾病改善环境卫生孕妇婴儿卫生学校卫生工厂卫生卫生教育等方面成绩颇佳他卓越的工作成果受到权威学者的称赞

1929 年 11 月,李廷安离开上海,回到母校,协和医学院任教,讲授公共卫生课。他授课思路清晰,重点明确,深受学生们的好评,仅两年就被评为副教授。李廷安刚回到北平时,被任命为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所长,在教学之外,他把大量时间和精力倾注于此。

当时医所创立的时间还不长 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多李廷安立足北平公共卫生实际提出医所应以训练本土公共卫生专家设计都市卫生模范事务所 普及社区医疗保健为目标承担环境卫生 预防接种 诊疗疾病还有学校卫生 妇婴卫生 卫生教育等工作

每周他都把全所的工作人员聚集起来讲解工作 回答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他不断地探索研究写成了关于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各项工作的批判性讨论作为工作的具体指导在卫生事务所的各项工作中李廷安格外重视传染病管理包括疾病诊断 医师报告 卫生劝导患者隔离 病史消毒预防注射实施等

他拟定了传染病管理的初步计划主要从制定报告制度改良报告法编制报告表以及调查表等方面加强疫病的防控经过几年努力医所逐步建立起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防治体系工作成效是显著的

卫生事务所组织制度是李廷安等探索在低经济收入社会中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尤其是预防医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所做的有益尝试不仅在国内推广也被东欧的多国仿效在世界范围内堪称先进制度

他在工作中摸索出了一整套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卫生工作方法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其日后从事城市卫生行政工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1932 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也是在这一年李廷安的职业生涯出现了重大转折

这年 10 月上海卫生局局长胡鸿基因为车祸不幸离世了局长职位空缺李廷安因为学识丰富业绩卓越又有在上海卫生局借调的工作履历受到业界人士的推荐荣英新职但这位年轻的局长刚上任就碰到了日军发动 128 事变日军的侵略行动给上海的公共卫生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在这样的状况下 李廷安拨画上海卫生建设规划市中心有宗揽卫生行政的卫生局并设一个市立总医院 办理各区所不能解决的治疗工作又设一个卫生试验所 办理化验及抽查病原体 药品 饮食物等事以辅 预防及治疗之进行此外 附设传染病医院 戒烟医院等机关 办理特种制业务

各区则分设卫生事务所以便按照卫生局的规划指示在各本区内实现各种卫生工作李廷安认为创办卫生事务所是当时中国都市以最少的经费支出最大限度解决人群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可行途径他计划在上海各区设立卫生事务所使全市的卫生事业得以平均进展全市市民也得以同受健康保障之意

吴松卫生事务所首先得到重建这个所由卫生局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运作模式仿效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开办以后头六个月一共诊治病源 3000 多人另外这个所还设置病床 15 张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高桥卫生事务所由卫生局与上海医学院合作共建致力于改善地区环境卫生和医疗条件减少传染病和死亡概率深受当地群众们的欢迎高桥卫生事务所成立前高桥婴儿的死亡率是 40%而成立以后逐渐降到了 4%

1935 年是上海市社会建设年,建于闸北人口 70 万,占全市人口五分之一,而且为工业区平民多。闸北卫生事务所被定为社会建设年的重要建设项目,李廷安、王云武等七人组成筹备委员会,选址青云路,在市政府五万元资助下于当年春季开始建筑新屋。11 月 1 号,闸北卫生事务所正式投入使用。

除了行政事务之外还负责诊疗、街道清洁、复应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凡是贫苦市民前往诊疗者该行免费给药鉴于上海市内私人诊所收费比较昂贵非一般市民所能承受卫生局还在湖南、闸北、吴松、江湾等处设置了免费诊疗所四处配备免费诊疗车两辆以便平民百姓获得早期治疗

但是日本全面侵华以后上海沦陷该向造福上海人民的卫生计划也不得不搁浅上海作为我国最初的通商口岸之一华阳杂畜 厂房林立 人口集中

在极具繁荣的背后存在着大量的臭脏角落一旦爆发传染病无辜市民、孕命者多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所以李廷安认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也是公共卫生管理的重点工作在传染病医院方面公布局在租界里办有隔离医院、性病医院还有劳病施诊所和花柳病施诊所等公立免费医院而市政府行政区里还没有如此

有感于此,李廷安决定创建国人自己的传染病医院他借扎北同纪录中国公立医院旧址改组传染病医院该院在 1934 年 3 月 10 日开诊既有利于疾病的集中治疗又可以防止综合医院发生院内感染当时上海的医院分为公立医院、教会医院和私立医院三种类型

教会医院是洋人所建设备齐全技术优良但是收费昂贵非平民所能负担而国人自办的医院各方面都无法与西人医院相比李廷安深知市区缺乏医院上海市三百万市民仅有不到五千张病床所以他在任期间致力于兴办各类医院

1934 年 11 月,卫生局程准市政府将原本位于基谷地码头由市县共管的公立上海医院收归市办,与同济大学合作进行改建。1937 年 4 月,市立医院正式开业了,设有内科、外科、产科、妇科、小儿科和五官科以及门诊部。

为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上海卫生实验所建在与市立医院相毗邻之处负责病理研究、疫苗研制、药品、毒品检验等工作两者共同构建起了上海市医疗卫生中心上海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都市是我国展示自身国际形象的一个窗口卫生清洁工作是市政发展的重要部分

从 1934 年到 1937 年李廷安加强和相关机关团体合作每年都举办卫生运动大会策划不同的主题以多种形式向市民开展卫生教育广大民众也是踊跃参加每天的参观者必过万人盛况空前李廷安不无自豪地说

市民对于卫生观念之进步而向卫生机关商请指导援助事件之逐年增多及执行卫生法令之顺利进行可谓明证者也

近年来各界对卫生运动之倡导养成卫生观念使一般流行病症逐渐减少经过几年努力李廷安克服重重困难使上海初步形成了卫生局以管理全市卫生设施市医院以治疗市民疾病卫生实验所以从事化验研究等工作的多层次医疗卫生体系

七七事变以后日军的全面入侵打破了李廷安大上海卫生计划的宏伟蓝图他与上海各界人士组织战地救护队与难民医疗队为上海慈善团体联合救灾会制定救济大纲与防护训练计划为伤兵医院聘请医生积极开展救死扶伤工作这一切让李廷安成为侵略者的眼中钉

1937 年 10 月底,形势越发危险,他不得不离开上海,经香港转入广州。尽管化险为夷,但想到数年来为之奋斗且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很可能化为乌有,李廷安感到极度的愤怒。

为振奋士气人心他为广西军医学校师生做在抗战时期医药同仁的使命演讲呼吁医界同仁负担战时救护的工作使伤兵早复健康而增加抗战力量李廷安希望医生护士和药剂师联合起来协助政府建设公共卫生事业到了 1938 年 10 月广州沦陷李廷安和同事们辗转来到西南后方

在颠沛流离中面对国仇家恨他集思发挥专长报效国家 1939 年 1 月卫生署任命李廷安为战时防疫总队队长组织指导战时防疫工作战时流民大增加上日军对重庆、成都等地狂轰滥炸房屋倒塌血肉横飞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四川各地霍乱等疫病蔓延

李廷安和副队长王祖祥拟定防治祸乱实施办法让各个交通码头施行检疫举行大规模普遍预防注射运动发给注射证凡车船旅客一律凭预防注射证购票以杜绝传染途径及早扑灭疫病

同时李廷安还担任了中国军队营养改进研究会主任士兵的营养关系到士兵体魄与军队战斗力当时食料供给困难李廷安发现中国军队以动物性蛋白质钙质以及维生素三者之缺乏最为显著于是他访效西方国家提出将补充品制成小块饼干分送各个战场的办法

营养饼干体积极小,但是具有丰富的营养素,而且易于运输便于携带。后方或阵地可视烹饪处每士兵每天加食一枚。在前方战斗不便烹饪之时,则每人日食数枚。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每天所需量,而不致减少其战斗力。

1942 年秋天出于对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浓厚兴趣李廷安重返大学校园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和系主任他创建预防医学研究部指导医学研究生

当时成都华西坝汇聚了五所著名大学其中华西协和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齐鲁大学都是医学院校三校的公共卫生教师联合组建了公共卫生委员会李廷安被推举为主席集中管理三校的公共卫生教学三校最初联合办学后来又组建联合医院

1944 年李廷安受聘担任华西协和大学公共卫生教授兼附属医院院长他大力地扩建医院 更新图书设备 提高教学与医疗 预防质量使华西协和大学成为全国著名的医学院校抗战胜利以后 百废待兴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再次任命李廷安出任上海卫生局局长

而 1945 年李廷安发现自己患肠癌以后自知时日不多为在有生之年报效家乡他谢绝了宋子文的邀请毅然返回广州将人生的最后两年献给了故乡当时卫生署在南京、重庆、广州、天津、兰州设中央医院为国内五大医疗中心肩负着示范的使命

战后的广州医学落后医学人才更是匮乏李廷安认为广东得风气之先是人们会脆之地应该由于北平协和上海同济湖南乡亚齐名的医学院也应该建设与战前南京中央医院并驾齐驱的广州中央医院

在广州,李廷安同时担任岭南大学孙乙仙博士纪念医学院院长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和博济医院院长三个职务李廷安对创建广州中央医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事无巨细,势必攻亲 1946 年 12 月,广州中央医院创立不到三个月就开门接诊了次年 2 月接收住院病人

李廷安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广州中央医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 1947 年广州中央医院有 185 名卫生人员 215 张病床居广州所有医院之首 1948 年李廷安肠癌复发 5 月 6 号不幸去世中年 50 岁搏击医院礼堂治丧病移数理

同年 6 月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给李廷安博士献词社论称赞李廷安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真正的先驱者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我是石宁海欢迎您在总台多个新媒体平台收听环球资讯广播的节目或参与互动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客户端随时收听节目

关注总台环球资讯微博了解更多国际热点本期节目选编自名人传记原作者齐悦谭备战编辑海宽制作小蕾王鑫监制蔡耀远感谢大家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