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爱在瘟疫蔓延时》,作者是贾西亚·马奎斯。这本书是了不起的他的文学经典作品。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的是,给大家贾西亚·马奎斯在小说写作上面的一些主题的整理。他的小说主要环绕着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孤独,而且就是要写,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纽带被破坏的情况底下,进入到了20世纪,进入到了现代,变成了美国的“后门”。被美国用一种商业贸易殖民主义统治的情况底下,拉丁美洲人他们所面对的庞大的孤独。这种普遍而且庞大的孤独,是贾西亚·马奎斯他所要书写的。 但是怎么写呢?就算你要用理论的、抽象的语言,都很难精确的表达这种孤独的向度跟强度,何况你要把它化成小说具体的描述。这个主题困扰了贾西亚·马奎斯非常非常久的时间。最后,是在妓院,或者是说在对于妓院环境的回忆当中,他找到了写作的突破。与其正面地去描述孤独孤寂是什么,不如描述人以什么样的奇特荒诞的方法,来想办法摆脱孤独,来慰藉孤独。人要孤独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聚集到妓院里面,只能够从妓院得到所需要的安慰呢? 这就是为什么不止是在《百年孤寂》的这个小说里面,甚至到后来,像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爱在瘟疫蔓延时》,一路一直延续到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里面都跟妓院、都跟妓女有关系。 这是贾西亚·马奎斯他所固定所运用的一种手法。连妓院这样的一种阴暗隔绝的环境,对于这些人来说,都是难得可以彼此互相支持、彼此互相同情的场域。你就能够反映、可以体会到,这样的人,这些人,他们到底有多么样的孤独? 全世界没有其他人会想到,会需要到妓院里面去寻找慰藉。我们常看到的是文学家的想象,一个绝望的人进到了妓院,找到了一个妓女,就对她说:啊呀我给你钱,请你听我说话,好不好?然而,贾西亚·马奎斯,他却切身的感受到了,以他的小说Macondo,或做为象征的这种拉丁美洲人,人真的是在妓院里面才能够得到其他地方都得不到的一种人跟人之间的联结。 在一般人的概念底下,妓院是肮脏的、阴暗的、污秽的,是人跟人之间最疏离的地方。因为肉体贴紧,也就更对照出精神跟感情上的疏离。可是,我们会在贾西亚·马奎斯作品当中感受到,我们自以为知道的,并不是这种现象唯一的面貌。贾西亚·马奎斯非常明白的意识到,他的小说要处理的大问题:这种孤独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换句话说,究竟在拉丁美洲的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以至于一步一步的残卷,让所有的人都只能够用这样的一种孤独的方式存在。 《爱在瘟疫蔓延时》包括瘟疫来袭的时候,包括人在面对瘟疫、面对死亡的时候,这种孤独都是如此的强大,强大到比瘟疫、比死亡更可怕,以至于刺激相对的产生了那样的一种执着性的爱情。这种爱情他用魔幻写实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个魔幻,要用魔幻的形式要表达的,就是爱情跟孤独之间的紧密甚至是统一的联结。 这样的小说很难写,不能够采取一般的方式,必须要找到能够呼应,甚至加强各个角度的孤独感的形式。这样的突破就出现在贾西亚·马奎斯他的《百年孤寂》里。《百年孤寂》写了一个关系非常庞杂的大家族,里面有几十个角色,穿梭其间,遇到了各式各样奇怪的故事。然而,这么多的角色,真的没有一个是不孤独的,没有一个角色可以跟任何其他人发生既密切而且安全的关系。在小说技艺上面更惊人的成就,也就是,所有这些不同角色身上的孤独是怎么来的?又怎么占领跟倾夺了他们的生命?在小说里都有交待。没有为了让每一个人都孤独而勉强设计了情节,所以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见得会意识到这个普遍的,如同瘟疫一般感染的孤独。 《爱在瘟疫蔓延时》也就把瘟疫写更具体得写成了这样的一个象征。这个象征是:其实最可怕的瘟疫是孤独,只有靠着一种完全出于意志力,疯狂的、荒唐的、执着的爱,人才能够像是在瘟疫来袭的时候,给自己一点抵抗力,用这种方法来面对孤独,来抵抗孤独。这种孤独在贾西亚·马奎斯的小说里面,是对于读者像是一股压力,持续地堆叠在我们的胸口。我们读他的小说的作品,这些主角,这些人物,他们的生命要么就是少了一点什么,要不然就是多了一点什么。究竟少了什么,或多了什么,这是要我们阅读当中,或者阅读之后,把书合起来,闭着眼睛想一下,认真思考,你才能够得到解答的。 贾西亚·马奎斯他的文学背景,也就包括了他所经历的拉丁美洲的时代的变局。他亲眼目睹甚至亲身经历了1950年代后期,拉丁美洲独裁者接连垮台的现象。比如说1955年,这个时候是阿根廷的独裁者庇隆,也就是音乐剧跟电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个剧里面主角艾薇塔,这个戏原来叫做“艾薇塔”,这个艾薇塔她的先生就是庇隆。庇隆倒台了然后仓皇流亡。 1956年是秘鲁的独裁者下台。1957年就轮到了贾西亚·马奎斯他自己的家乡哥伦比亚的独裁者下台。再过一年,1958年是邻国的委内瑞拉,贾西亚·马奎斯曾经在委内瑞拉的首都住过一段时间,委内瑞拉的独裁者在这一年被推翻。再一年,1959年,那就是卡斯楚在古巴发动了革命,取得了政权,赶走了古巴原来的独裁者。也就是说,在贾西亚·马奎斯他酝酿着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小说家的过程当中,拉丁美洲的历史看起来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独裁者像骨牌一般接连地倒下来,所以站在那样的时间点,看起来应该会有一个“后独裁”的状态,而且在后独裁的状态的底下,发展出全新的拉美的社会。 对于后来贾西亚·马奎斯的文学最大的影响,就在于独裁者倒台之后所揭露出的内幕。独裁者下台了,就会有各式各样的人讲出“我在谁谁谁身边”的故事。因为独裁者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权力在握,也就不再既有形象跟权力。独裁者也就摆脱了原来在一般人民的心目当中,只能够看到他的形象,只能够看到他的权力,却看不到他的生活,于是他们做为人的一面就被还原了。 这些倒台的独裁者,他们的故事到处流传,让贾西亚·马奎斯感觉到强烈的心寒。讲到拥有激进绝对权力的独裁者,你想想看,你心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印象?我们会觉得,他们有权力。他们有权力所带来的财富,他们也必然会有腐败。他们必然用非常残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反对者、他们的敌人。他们应该是残忍、好杀的。他们应该会有酒池肉林,会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享受。这些在拉丁美洲的独裁者,他们的生命的故事里面当然都有。 但真正让贾西亚·马奎斯感觉到心寒,以至于到后来,他要在他的小说里面去捕捉乃至于去反映的不止是这个。震撼他的是,这些人取得的这么大的权力之后,那种病态的反应。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拉丁美洲的这些独裁者,每一个都是心理上、精神上的病人。 例如说,哥伦比亚的独裁者下台之后,被揭露,他没有办法安心跟任何人相处。他在他身边最能够信任,他最能安心的是一头牛。几个人一起开会,这个独裁者会牵一头牛在一边,这样才能够让他有安全感,他才能够跟人家开会。他爱牛成痴,生活当中随时都要牛在他的身边。 又例如说,前面所提到的庇隆。这个阿根廷的独裁者,他最害怕的却是他的太太艾薇塔最喜欢的一种东西。那是什么?——就是钱。庇隆看到钱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包括他为什么他会如此依赖艾薇塔·庇隆,他的太太,就是因为他根本无法处理跟钱有关系的事。你只要把具体的钱拿出来,他就厌恶害怕到想要逃走。艾薇塔把大笔大笔的钱从庇隆身边拿走,庇隆的感觉就是:啊!还好我有这种太太,只有我的太太可以救我。 这五个倒台了的独裁者,除了庇隆之外,其他四个都是由妈妈养大的,生命当中都未曾受到爸爸的照顾跟影响,所以他们也都跟庇隆一样依赖女性,尤其是依赖他们的妻子。所以这样的讯息更进一步强调了贾西亚·马奎斯对于孤独的思考,还有对于男性跟女性我们一般称之为叫做爱情究竟是什么,更深刻或者是更奇特的思考。 不只是拉丁美洲的人民在历史上面被历史捉弄,所以缺乏安全感,没有支持、没有同情、没有团结,因而孤独;甚至就连宰制他们的独裁者,也是孤独的,再大的权力都消除不了那种内在的无助。 这是贾西亚·马奎斯他的小说的主要的两个主题,一个是孤独,一个是在权力当中的不安。这样的一个主题,跟这样的背景,同时也反映在他的《爱在瘟疫蔓延时》。如果大家把这样的一个背景、这样的主题放在心上,再来读他的经典小说作品《爱在瘟疫蔓延时》,应该会有一些帮助。 注1: 音频内讲者使用书籍为中国台湾版译名及作者译名:《爱在瘟疫蔓延时》贾西亚·马奎斯;内地版书名及作者译名为:《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注2: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