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0 杨照谈夏目漱石“明暗”(二)

10 杨照谈夏目漱石“明暗”(二)

2020/3/18
logo of podcast 杨照书话

杨照书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今天节目当中为大家介绍的,这是夏目漱石的最后绝笔遗作,书名叫做《明暗》。夏目漱石他在十五岁之前,他受的是传统的、汉文的教育,他的汉文能力非常的深厚。在他的另外一部小说,叫做《草枕》当中,我们还看到他写了一些汉诗在小说里面。   另外,更简单的,了解他的汉文跟中国文字文学背景,我们可以看一下。他本来,他的原名叫做夏目金之助,可是到后来呢,他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或者这个名字太通俗了,给自己取了夏目漱石这个笔名。这个笔名是有来历的,它的典故出自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里面有这样一段孙子荆的故事,因为在中国的东晋,这个时候流行隐居避世,这个孙子荆要表现说,自己能够赶得上流行,所以他要用文雅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理想生活。他本来想说的是,是叫做“枕石漱流”,也就是一种没有人为干预的,大自然的生活。然后呢,累了,头就枕在石头上就睡;醒了呢,你就拿身边的溪水漱口。但是“枕石漱流”,一时他把它讲错了,讲成了“漱石枕流”,听他说话的,他的谈话的对象王济,就调侃,抓到他的这个语病,抓到他说的错。他就说:“哎呦,头枕在水里面,石头拿来漱口啊。”这个孙子荆被这样嘲笑,急中生智,然后呢,就强辩,他说:“枕流是为了要洗耳朵,因为听了太多世俗、不好听的,或者是混乱的声音,所以我要‘枕流’,让那个水洗我的耳朵。‘漱石’呢?把石头放到嘴巴里面,那是为了要把我的牙齿给磨砺。”   所以这就是“漱石枕流”这个成语的来历,夏目漱石,他的笔名就是从这里来的。   15岁之前,基本上他受的都是汉文的教育,到16岁,他进入了叫做城立学社去读书,才开始学英文。不过,显然他学英文学得很快,也很有天分。21岁的时候,他进入了第一高等中学,这个第一高等中学呢,就是后来东京大学的预科,所以第一高等中学英文科,念完了之后,他也就顺理成章,就进入到了当时东京帝国大学,去主修英文。到26岁毕业了,他继续在东京帝大的大学院,大学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研究所,攻读学位;另外呢,开始教书,在高等师范学校担任英语教师。   到1900年,你一算,他1867年出生,1900年其实他已经33岁了,而且不是他自愿,他是被派到英国的伦敦大学去留学。到他1903年,呆了英国三年之后,回来回到东京,他已经36岁了。他在回到东京之后,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个留学的资历,所以在他成为小说的创作者之前,其实夏目漱石是先以评论者的身份崭露头角。然后呢,因为各种不同环境的影响,回国的第二年,他才开始动笔,写了他文学生涯当中的第一本小说,非常有名的《我是猫》。   这本小说从一只猫的视角来看人间,而且呢,因为是用猫的角度,用那种拟人化的笔法写的,刚开始其实不是一个认真严肃的小说,是在儿童杂志上面刊登了部分的内容。然后写一写,夏目漱石自己也有了兴趣,越写越认真,所以才把儿童杂志上面的这个内容,继续往下写,然后放到一本叫做《子规》的杂志上面来发表。   《子规》这本杂志呢,它的来历也很有趣,因为包括它的名字就是来自于正冈子规。正冈子规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另外一位重要的作家,还有,他是夏目漱石在第一高等中学的同学。那为什么会有《子规》这本杂志?就是为了要纪念到1902年已经去世了的正冈子规。   所以你看,夏目漱石他到1904年、1905年,他才开始创作小说。这个时候,他的同学,那个同辈的文学明星,正冈子规已经写完了他人生所有的作品,已经告别人间了。你就知道夏目漱石相较于正冈子规,他的起步有多晚。   还不止如此,另外一个对比,那就是夏目漱石另外一位中学的同学,又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那是尾崎红叶。他比夏目漱石晚一年出生,在1868年出生的,而在夏目漱石发表《我是猫》的前一年,1903年,尾崎红叶也已经去世了。尾崎红叶留下的重要的小说是《金色夜叉》,《金色夜叉》不止是奠定了尾崎红叶的地位,而且《金色夜叉》当时在日本的读者,跟其他的小说作者之间,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从此之后,就包括尾崎红叶跟幸田露伴,两个人就并肩等于是开创了日本小说史上重要的新的一页。   所以相较于同辈的正冈子规啦、尾崎红叶啦,夏目漱石在小说创作上非常非常的晚熟,1904年正式开笔写《我是猫》,到1916年去世,又是简单一算,他写作的时间只有十年左右,顶多是12年。不过我们也可以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当中,夏目漱石竟然就能够把自己建立成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经典小说作者。还不止如此,他不像尾崎红叶,最重要就是《金色夜叉》这部小说作品。   今天讲到,夏目漱石的小说创作,那是非常非常不得了,因为十几年当中,光是长篇小说,从最早的《我是猫》,到他死前出版的《道草》,还不讲我们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明暗》。光是这样算下来,十几年的时间当中,他就完成了15部长篇小说作品。我们还没有算,他的其他像是短篇小说,或者是在当时日本文坛同样重要的他的文论,像是1907年,他出版了《文学论》,那个《文学论》是当年奠定了,到底什么叫做日本文学的追求,或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方式来重建日本文学,独立于中国的文学、东洋唐人的文学,跟西洋欧洲的文学之间,然后找到一条日本文学独特道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献。   光是讲他的小说,那15部长篇小说作品当中,有好多部都是经典之作。刚刚提到了《我是猫》是经典之作,像《少爷》一直到今天,是日本中学生阅读率最高的一部日本近代的小说;又例如说——《こころ》——《心》,就是内心的那个心,这本书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典。即使是夏目漱石不那么受到重视,或者是没有那么受欢迎的,其他的一些小说,其实也都非常非常重要。比如说,我自己个人最偏爱、最喜欢的夏目漱石,但相对最难读的两部小说,一部是《草枕》,一部是《虞美人草》,都非常非常的精彩。   所以你看,只有十一二年的时间当中,他竟然就留下了这么多部重要的作品。我们可以这样追索,这跟他的“晚熟”是有关系的,正因为他晚熟,所以他开始写第一部小说的时候,他的人生已经大致定型了,所以反而让他的作品,能够在日本文学史上得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因为他已经累积了足够的能量,他有了坚定的看法,在创作上面,他就几乎是笃定的,他不受当时文坛风气左右跟影响,在这个主流之外,他就要开创出自信而且非常独特的一片天地。   在他所写的《文学论》里面,他就曾经这样地宣告,他想要做什么,他说:“我决心要认真地解释什么是文学,而且有了不惜花一年多时间,投入这个问题的第一阶段研究的想法。在这第一阶段,我住在租来的地方,闭门不出,将手上拥有的所有文学书籍全都收藏起来。我相信,藉由阅读文学书籍,来理解文学,就好像是以血洗血一样,绝对无法达成目的。我发誓要穷就文学在心理上的必要性,为何诞生?如何发达?以及为什么会荒废?我发誓要穷就文学在社会上面的必要性,为何存在、兴盛、乃至于衰亡?”   他为什么要特别突出这样的一种文学的意念?他就是因为,当时日本的文坛正处在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两派热火交锋的状态,双方尖锐的对立、势不两立,夏目漱石不想加入任何一方;更重要的,他不相信、他不接受,那样刻意强调彼此差异的战斗形式,所以他要绕过自然主义跟浪漫主义,从更根本的源头去弄清楚文学是什么。这是夏目漱石他跟文学之间最密切最深刻的关系。   刚开始的时候,他想要用论理的方式来弄清楚这些,到后来他会知道更有影响力或更直接、更有效的,是藉由他自己的小说创作。所以从1904年,一直到我们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他最后的绝笔遗作《明暗》,他就在实践,藉由小说,他要去展现出自然主义跟浪漫主义这两个派别都没有办法碰触到的,当时日本社会,关于“人如何活着”这个最根本问题的一些可能的答案。这是夏目漱石在文学史上,绝对不能被磨灭的重要地位。       注: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