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1959年的一本日本经典推理小说作品,作者是松本清张,也就是在战后开启了日本推理小说社会派,最重要的一位大师。他的这一本小说叫做《零的焦点》。 松本清张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他用一种更接近社会现实的方式,来写他的推理小说。推理小说在日本战前的传统当中,有一个所谓叫做“本格派”的传统。本格派的传统,就是聚焦在推理小说,是“whodunit”(侦探小说) 。有一件凶案发生了,有一件犯罪事件发生了,小说的关键的重点是,我们不知道凶手是谁,我们不知道究竟是谁干的这件事。所以透过了各种不同的推理,然后往往有一些复杂的过程,我们才终于越过了重重的迷雾。这迷雾相当程度上面,是由嫌疑犯由凶手所布下来的。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斗智的过程,这个斗智的过程,如果布置得越精巧,它就越来越像游戏。 所以在读这种本格派推理的时候,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慢慢地接近到真相,但是它必然是带有一种,跟小说本身有着冲突、有着紧张的一种性质。那就意味着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在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真实性,或者是反映一些我们能够有所认同,我们也能够有所呼应的真实的现象。可是,如果你要让凶手跟去探案的人,两个人之间的竞争关系,变得如此地巧妙,很显然,它的现实性就会越来越薄弱。 松本清张在战争结束了之后,面对的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日本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人们充满了迷惘。到底战败了之后,这个国家要继续怎样走下去?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怎么样去面对自己的过去?这个“自己的过去”意味着,在1945年就那么短短的几个月之间,整个日本社会进入到一种近乎疯狂的、翻转的状态底下。在那个之前,战争最后的阶段,号称“玉碎”。玉碎意味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敌人”就算来了,我们要让敌人付出非常高的代价,我们都不会轻易的放弃、轻易的让步、轻易的投降。 那这个“敌人”是谁呢?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敌人?显然,这个敌人是恶魔一般的存在,我们无论如何绝对没有办法,跟这样噩梦般的敌人予以妥协。这个敌人是美国,是美军,一步一步在麦克阿瑟将军的带领下,逐渐地,他们破坏性的武力在逼近日本。 然而,在大家都没有办法预想的情况底下,因为没有人知道,有原子弹这样一种新一代、可怕的、不可思议的武器的存在,更没有人能够预期,原子弹会在8月先后两次,一颗丢在广岛、一颗丢在长崎,广岛和长崎所产生的这个灾难,彻底地打趴了日本人的意志。有这样的武器,你怎么可能还跟别人对抗呢?所以到了1945年的8月15号,日本天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不止是投降,而且是无条件投降。于是从那一刻开始,所有的日本人,必须面对这个新的情况。 很快地,美军登陆了、占领了、建立了叫做HQ,headquarter(总部),它实质上变成了日本的统治者。那你只会面对这个新的统治者,这个新的统治者在原来大家的心目中,它不是最可怕的恶魔嘛?但正因为战前,如此宣传美军可怕恶魔的性质,等到这恶魔真的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尤其是以一种统治者身份,降临到你的生活里,我们也可以体谅地来了解,日本人当时的感受。其中的一个感受是:没有啊,他们也是人呢,他们没有那么样的可怕。更何况麦克阿瑟带领进入到了日本的HQ,他们其实是非常有纪律的。另外,他们对于日本、对日本社会、对日本人有一种恐惧,因为他们看过在冲绳岛,日本人那种拼命的样子。所以对他们来说,他们想到要来统治、要来管辖这一群,可能随时跟你拼命的人,他们也不敢用非常残暴的手段来对待日本。 美军相应的,就在当时日本人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个“温和”的形象,跟他们原来所想象的恶魔,真的差很多。也因而就比较相对容易,可以对这个敌人产生好感。而且对敌人产生好感,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阶段是有意义,是有道理的。毕竟他们握有所有的一切生杀大权,你这个时候必须听他们的。你与其感觉到这是一个恶魔,他压迫你,你还不如看到他们的好处,发现这不是那么可怕的人,而比较愿意可以跟他们相处。所以在这状况底下,我们看几个月之间日本的大反转,从那样地厌恶美国人、害怕美国人、抗拒美国人,到近乎是整个社会,热情地欢迎美国人、拥抱美国人。 可是这样的转折,没有那么容易就完成了,毕竟你要面对自己的过去,你要面对自己曾经这样想、现在那样想,必须要知道自己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更何况到了1955年,美国的势力彻底地退出了日本,日本进入到了新的体制,我们就称之为叫做“55体制”(55年体制)当中。55体制重新要建立一个日本社会,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战争的残破之后,重新建立日本人的自信心。你必须要从美国人统治的日本,变成了真正的日本人,或者是一个新时代的日本人。所以日本社会进入到了另外一番的重组,这个重组又造成了新的一段困扰,那就是在重组的新日本当中,你又要怎么去面对自己过去,在美军占领时候,曾经所做的事情呢?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背景的说明,让我们大家了解,为什么是松本清张,以及为什么是推理小说,在那个时代,在日本成了大流行?因为松本清张掌握到了,这个巨大的困扰跟困惑,困惑就是,我们怎么面对我们自己的过去?在面对过去的时候,究竟什么是正义?正义应该要在1955年之后的这样的一个新日本,用什么样一种新面貌,可以得以呈现、可以得以建立、可以得以成立呢? 为什么是推理小说?因为推理小说处理“犯罪”,更重要的是,松本清张把对犯罪的关心,再往前推,不止是关心犯罪的行为、关心犯罪的动机。一旦讲到了犯罪,讲到行为跟动机,当然就牵涉到正义。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我们如何理解犯罪的行为,还有我们如何因为理解了犯罪的行为,更进一步理解了犯罪的动机?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我们怎么看待他,然后我们怎么给予他适当的惩罚?这就是松本清张整体来说,他的推理小说在1950年代的后期,突然之间在日本崛起,非常重要的背景,以及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为松本清张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派的推理,他对于社会派推理的写作跟思考极度的彻底,彻底到他非常清楚知道,在本格派推理小说所留下的一些convention,也就是约定俗成,也就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约定俗成的写法,到了社会派推理当中就会有问题。举个例子,最简单的例子,在本格派有一个一直不断追查真理、追查真凶的,通常是一个神探。为什么需要一个神探?因为大家都看不出来、大家都不知道,这个谜团究竟是如何组成的,当然也就找不到线索,去解开这个谜团。 这个谜团要非常有意思、非常巧妙,才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换句话说,谜团的第一个要务,它先能够骗得过一般的读者,那你能够骗得过一般的读者,也就意味着能够解开这个谜团的人,就不是一般人。如果一般人就能够解得开,那不就意味着,读者不需要看你的推理小说,根本不需要看内容,从一开头,他就猜到这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想看呢?要不然,如果你把解开谜团的人,写成一般人,可是呢,这个读者刚开始看,他一直看不懂,他还是看不出来,到后来被这样的一个一般人解答了,那对读者来说,那是个羞辱。意思是说,“哈?原来只要有正常智慧的人,都可以解得开,但我没有,我竟然解不开”——这样读者也不会喜欢看这样的小说。 所以在这种条件跟考量底下,本格派推理小说都有神探,神探他就不是一般人,他有比一般人更了不起的一些能力、本事、直觉或者是经历。“神探”的最早的原型,在侦探推理小说当中,当然就是福尔摩斯。福尔摩斯是看到任何一个人,从他戴什么样的帽子,从他身上有什么样的衣服,衣服上面的胸针,胸针上面有一些什么样奇怪、跟别的胸针不一样的地方,他马上就可以重建这个人的经历,这叫做神探。而本格派推理小说当中,负责探案、负责解答的就是神探。 可是神探到了社会派推理小说当中,他当然不能够继续存在,因为他神乎其神,那就是超越于现实的。如果我们要让这样的推理小说,具备有真实社会性的冲击,那我们就必须让神探退出去,探案的人不能够再是神探。所以松本清张,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他在他的推理小说当中,写了各式各样、不同探案的人。 什么样探案的人呢,在《零的焦点》当中,又是谁来解开这个谜团的呢?我们休息一会儿,回来告诉大家。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