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5 杨照谈松本清张“砂之器”(二)

15 杨照谈松本清张“砂之器”(二)

2020/4/1
logo of podcast 杨照书话

杨照书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是松本清张在1961年所出版的,社会派推理经典小说作品《砂之器》。 这本小说在五十多年后,将近六十年后仍然值得读,因为它代表了一方面,非常重要的日本历史、社会史上的重大意义;另外一方面,它所探索的问题,是一个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关于罪、关于法、关于正义。另外还有,他小说的手法,不会因为时间而让我们感觉到吞塞,一直到今天读这本小说,仍然会让我们有很深的感动。 松本清张所写的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主要是面对日本在战争结束之后的社会,1955年战争结束十年,美军的HQ——(headquarter)退出了日本,带走了他们藉由外来强权力量,所维持的这种表面的平静。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松本清张开始写作他的社会推理小说,在短短的几年内,他变成了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而且呢,他的读者遍布全日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阶层,他就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国民作家”。在日本,讲“国民作家”是有特别的意义的,这个“国民作家”的头衔,当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奖项,并不是日本政府、文部省或者是甚至哪一个媒体给的。但是“国民作家”这个头衔,是在日本,一个作家可以得到的,真的叫做最高的荣幸。 “国民作家”是什么样的意思呢?要了解“国民作家”,最好的方法我们来回顾一下,日本文学史上有哪些人是公认的“国民作家”?例如说有一个公认的“国民作家”,这是吉川英治,他是小说《宫本武藏》的作者。毫无疑问,他的巨大的贡献就是透过他写的《宫本武藏》,帮日本人整理了什么是武士道,还有呢,什么是武士道精神?尤其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有很多人包括占领日本的美国人,把武士道视为是整个战争的祸乱的源头。对于武士道,采取了非常高度敌视,乃至于禁忌的态度。吉川英治是藉由他的小说,保住了日本的武士道的传统,将武士道从战前,和军国主义紧紧相扣的这种情况底下,给解救出来。给予了武士道很不一样的人文的面貌。 另外,一定要提的是“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司马辽太郎他写的是,一般我们认为、称之为是历史小说。他最杰出跟最受欢迎的,是那段历史,从幕末到明治维新那段历史的作品。他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呢?他的杰出的成就在哪里?他是战后帮日本人重新厘清,回溯到日本现代化的起点,究竟有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决定日本后来走上战争道路的命运?司马辽太郎他的作品,并不是一般意义底下的历史小说,我们应该说更严肃,或者更认真地说,他叫做以小说治史。 因为他搜罗了大批的史籍跟史料,是在这些大量地阅读了这些史籍史料上面,才去运用他的想象力。他进行了跟一般史家不相上下的,这种认真严肃的历史研究的调查。然后呢,可能比一般的史家更坚持,或者是说更认真的,他还有他自己独特的史观。他对于幕末维新的这种看法,跟之前日本史学界的主流,其实是不一样的。但是呢,靠着他的小说,靠着他小说所创造出来这么多的读者,大家都在读司马辽太郎写幕末维新,这种影响力。所以他在日本人心目当中,建立了一套,和之前很不一样的维新唯心史观。例如说司马辽太郎对坂本龙马、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都有了是透过历史写作而呈现出来,不同于传统的评价,而且他的评价诠释是经得起史料考验的。他就把这样的新的评价,写进到小说里,带领代理跟刺激日本社会,用战后的新形势重新评估明治维新。换句话说,在这个战前看明治维新是一回事,战后借由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重新评估明治维新,对明治维新有了不同的印象,有了不同的解释,尤其是重估明治维新所带来的变化。哪一些是好的?哪一些是坏的? 在司马辽太郎之前,坂本龙马本来只是维新历史当中,一时闪现的配角人物,他在历史舞台上的时间非常非常短,但是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从这个《坂上风云》(大陆译作《坂上之云》)到《坂本龙马》,他就说服了日本人,虽然坂本龙马26岁就遭到暗杀身亡,但是他的远见跟他的气魄,是维新运动背后精神的最佳的代表。坂本龙马最早就反对说过,极力追求对外开放,这种态度。再进一步的,他去实现他的梦想,奔走协调各藩,主要就是长州藩跟萨摩藩,坂本龙马自己是土佐藩。然后呢,但是萨长联盟(萨长同盟)却是在他的奔走底下,才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萨长联盟(萨长同盟)的话,那德川家这个幕府,是不是能够被推翻,还在未定之数,所以这是维新运动赖以成立的,真正最关键的基础。 这几位“国民作家”,他们的共通点是什么呢? 首先,他们的作品都很受欢迎,都写成了超级畅销书,你要能写出那么多人读过的作品,你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如果你的作品是小众的,只有少数精英读的,你不可能有这种国民的影响力。但是光是畅销,光是有很多人读你的书,这也不够,你要成为一个日本的国民作家,你还要在作品当中,提供日本读者一种自我理解的机会,进而形塑了那样一个时代,日本人不一样的自我形象。所以“国民作家”也就是,对于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提出并且建立了一种新的价值观。 你想想看,一个文学作者,可以藉由自己的文学作品,来改造国民的普遍集体看法,这够不容易,够了不起了吧? 松本清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民作家”,他的写作成就帮他赚进了不可思议的庞大的版税。很多年,在松本清张活着的时候,有很多年,他有另外一个很难打破的纪录,那就是全日本的个人纳税榜。当然不算企业,光看个人纳税的话,松本清张几乎多年一直都是在个人纳税金额的第一名的位置上,一个作家。不过更重要的是,藉由这样的一种写作的成就,他发动了、完成了日本人所说的叫做“清张革命”,清张指的当然就是松本清张。 革命被命名叫做“清张革命”,这是什么意思?就是靠着松本清张他一个人、一支笔。像前面我跟大家讲的,非常勤奋地每一天平均写9000字——记得这是平均,日复一日,一直这样写下去,不是偶尔一天还心血来潮,灵感大发,然后呢,同时精神好得不得了,所以我写了9000字——他是持续每一天平均写9000字,然后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的各种不同的书。 虽然我们最熟悉的,或者说他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小说。,但他也不止写小说,。例如说他也写报道,他也写散文,他写好多不一样的东西。在他的这些庞大的作品当中,他反复地质问读他书的这些读者,就说这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然后你告诉我,你们在想的过程当中,告诉你自己,你的答案是什么?如果有人为了这样的动机,犯了这样的罪,你要如何看待,你要如何评断? 在松本清张的早期作品,也就包括我们今天跟大家介绍的《砂之器》,这些作品里面有一个强悍而且执着的主题,那就是处理日本人在美军占领期的过往的行为,受到战败的震撼,又在极度屈辱跟贫穷的情况底下,很多日本人用各种不光荣或者是不名誉的方法,他们曾经去巴结、去依赖美国人,或者是去巴结去依赖,在HQ统治的过程当中,所新兴的、日本战后的各种不同的势力。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有将身体卖给美国人的日本妇女。他们用这种不堪的方式活过了那些年,他们想尽办法回到正常的人生,或者是像《砂之器》里面,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在这个社会上面平步青云,得到更多的利益、得到更多的地位。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关键,这个关键是,过去那些记录跟记忆不能够被揭露。一旦这些过去的记忆跟记录被揭露了,他们现有的,现在好不容易努力跟打拼,所得到的这一切,就通通都会瓦解。 当然这里也就牵涉到了这本书的书名,书名叫做《砂之器》。 《砂之器》这个书名在书里面,从头到尾并没有出现,它显然是一个非常清楚的象征,象征的是什么?意思是我们知道,一般的一个器皿,在日本的这样的一个庞大,而且是优秀的陶瓷器的传统当中,它先用泥土做了起来,做了起来之后,你要把它拿去烧,烧了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坚实的器皿。它不透气,它可以存水,而且,它就可以那样牢靠地坚立在那里,保存下来。可是,如果有一个器皿在这个过程当中,它没有拿去烤,虽然用土做了,用土做了之后,被风干了,风干了之后,它的每一个这些颗粒,就还原变成了砂。这在陶瓷的传统里面,被称之为叫做“砂之器”。意味着是没有做好,或者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没有完成没有做好的作品,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表面上看起来它还是站在那里,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陶瓷作品,但是它随时可能因为风化的关系,因为干燥的关系,它随时可能瓦解、它随时可能消失。 这些人从松本清张的眼里面看到,他们所建立起来的名声,他们在这个社会上面所得到的一切,就像是“砂之器”一样,因为它是建立在一个不堪的过去。这个不堪的过去乌云罩顶,然后呢,在那里随时有可能威胁着他们。他们好不容易有安稳正常的日子,他们好不容易有了人生的未来,或者是前途。为了保有这难得的正常生活,或者是为了抓住自己的前途,所以他们要决心,把自己黑暗的过去要埋葬起来。包括如果有人知道他的过去,有可能因为他们的记忆、因为他们记录而危害到自己的现实的时候,必须把这些人给除掉,因为那就是他们维护自己未来生活几乎是唯一的手段。 松本清张用小说写了这种人,写了这样的犯罪的动机,但是关键就是要问我们:你会如何看待这样的人,看待这样的事?单纯只是透过新闻或者是法律的文件,理所当然,这些人就是罪犯。我们要庆幸说:啊!他们的犯罪行为被揭露了!我们也会理所当然说:你去杀了人,你就应该受到惩罚!可是在松本清张的小说里,用小说的手法,当读者如实地,不止看到他们的黑暗,还看到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挣扎、他们在时代当中浮沉的无奈,甚至有的时候你可以体会,他们珍惜手上难得幸福的心情。于是读者不得不有更复杂、更深刻的思考。 所以今天,我们重读1961年松本清张的《砂之器》,也就是逼着我们去思考犯罪的动机、跟犯罪的行为、还有犯罪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惩罚,这彼此,这些关系不是法律上规定的那么简单,它太复杂了。可是如果我们不面对这样的复杂的问题,我们就无法思考,我们无法决定,究竟什么叫做社会正义。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