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收听杨照谈书。我是杨照。 今天在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是来自于1961年,日本推理大师松本清张,他的经典作品叫做《砂之器》。松本清张在1949年出道了之后,接下来,在50年代接连地发表了几部在当时,在日本既受到欢迎、同时又受到好评的推理小说作品,包括了《点与线》《眼之壁》《零的焦点》,接下来就是《砂之器》,这几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坛的重要的地位。 讲到社会派推理,我们就不能不提松本清张。松本清张就是日本社会派推理的开山祖师,也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到今天,可以说仍然没有真正被超越的一个里程碑。松本清张把战前日本的叫做探侦小说,或者是用外来语称之为叫做mystery(本格推理)的这种小说的推理手法。在战后,他是把它拿来写社会小说。 松本清张大家所知道的,他出道很晚,一直到将近快五十岁,他才靠着叫做《某〈小仓日记〉传》在文坛崭露头角。可是在他出道了之后,接下来他创造了几乎是到今天,在国际的文坛跟阅读史上面,很难被超越的一个成就。 到他七十几岁过世,总共不过也就是30年左右的写作的时间,松本清张一共在日本,有人统计过、计算过,他出版了将近800本书。当然并不是他写了800本书,都是新书。不过光是这样的一个量,你回头一算,他一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方法,他要出版30本书,这都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量。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有各种不同的传言,后来言之凿凿,很多人相信松本清张他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写作团队,其实他是用这种集体写作的方法来量产。不过现在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各种不同的回忆、各种不同的记录、各种不同的资料,我们明确知道没有这种事。30年来松本清张真的就是,孜孜矻矻地,自己一个人创作出这么多的作品来。他的生活非常的有纪律,他就是每天一旦开始写稿,他每天大概需要提供平均9000字的稿子给各种不同的媒体。然后他在二楼写稿,基本上他的楼下客厅,就是随时,从早到晚都坐满了这些来拿稿子的编辑。 那个时候呢,那个稿子已经写到什么样的程度?为了要节省时间,松本清张他是不下楼的。不下楼不是为了上楼下楼的时间,是因为如果他下楼的话,依照日本的社会的风俗,还是要跟这些编辑打打招呼,然后呢,说几句寒暄客套话。这样子的话,就会影响到他写作的时间。所以通常呢,他是写完了之后呢,那个稿子就从二楼的窗口,放在一个篮子底下,然后就把它送到一楼来。 这留下非常有趣的故事,因为所有的这些编辑,他们的回忆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确定知道这里并不存在着一个神秘的,被松本清张藏在楼上的写作的团队。他一个人这样一直不断地写,所以真正最大的、有趣、重要的问题是,他凭什么可以一个人创造出这么多的作品?这一部分跟他出生,还有跟他出道,真的就有关系。 他出道很晚,在他出道之前,一来他没有了不起的学历,二来因为中间经过了战争的时期,所以他有很多有趣的经历。他是一个自学者,自学者意味着自己读了很多的书。另外,他对于这个社会,在那样的一个敏感、快速变化的时期当中,他有非常敏锐的观察。他累积了太多的东西,等到他四十多岁,在日本的文坛崭露头角之后,他就一发不可收拾。把他过去人生当中,大半辈子的这种积累就倾倒出来。 他写出了社会推理小说,受到了重视。他在战前出生、长大,也就必然经历了战争的疯狂跟残酷,也忍受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贫穷。所以松本清张在他另外一部非常重要、很好看的作品,叫做《半生记》,在书里面,他记录了自己如何尖锐地体会了,日本在战前跟战后的改变。像他这样的一个人,真的,如果在日本战前的社会,他只能够浮浪地活着,几乎没有任何的发展。他跟文字跟媒体能够发生关系,他是在报纸里面负责广告栏的,有的时候帮忙贴贴稿子,有的时候帮忙写几句,有的时候帮忙画画图,他只能打这种零工而已。可是到了战争结束,因为整个日本翻天覆地,这个社会必须要重组,在战争结束新兴的那个社会才给了他机会。也就是说松本清张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战后的日本混乱跟摸索当中崛起的,所以他对于那一片混乱跟摸索,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受。 他创造了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形式,后来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叫做社会推理小说,具体回报了那个时代所给予他的。 这里面当然有推理,有推理的成分、有推理的乐趣,让大众在寻求阅读享受或阅读娱乐的过程当中,热情地拥抱这些小说,。他们可以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包括刚开始的时候,在报纸或者是在杂志上连载,因为它是推理,它有一个巨大的谜,谁杀了这个人?要如何找到那个凶手?这些探案的人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运用了些什么样的手法?一步一步的,读者很自然地就被它勾住了。 在战争结束之后的日本,也有不是推理的社会派小说。这种社会派小说是承袭了西方社会写实主义的手法,他们最重要的关怀是曝露社会黑暗,来探讨社会的问题。 不过这样的小说,跟松本清张的小说最大的差别,那就是很难引起大众的喜爱。因为这种小说如此的黑暗、如此的沉重,读起来一点都不快乐,读起来是很不舒服的。 然而松本清张藉由把推理元素放进到社会小说当中,于是刚刚讲到的这种社会小说所具备的高度悬疑性,勾住了读者,让读者愿意、也必须跟着小说的情节一路走下去。而且呢,因为读了一本,有那样的一种乐趣跟快感,就会想要再读下一本。所以藉由精彩悬疑的推理的手法,松本清张创造了很多的读者。 不过很关键的一件事情,推理在松本清张的小说里,永远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是用推理作为诱饵,然后呢,数十年如一日。因为他在小说里面传递的是事,远比绝大部分的推理小说,都要来得认真严肃的社会讯息。 还一方面邀请,意思是说引诱,用好好看的小说,推理的这个情节、内容来引诱引诱。另外一方面其实是强迫,因为小说的读者,原来只是为了这些推理的乐趣跟享受来的。但他却在小说里面,逼着他们去关心、去思考一个再沉重不过,再庞大不过的问题,那就是justice,那就是正义。 日本战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至少在松本清张的眼里面看过去,那是一种经历了扭曲的军国主义,再经历了战争的庞大的破坏,又经历了屈辱的战败,。这个一连串的一波又一波的破坏。,最关键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使得日本过去传统曾经有过的,任何社会正义的观念、社会正义的基础通通都被破坏殆尽。正义最根本的表现形式,那就是犯了什么样的罪,应该要接受什么样的惩罚,或者是再往后面拖一点点,什么样的行为是有罪的,什么样的罪应该要用什么样方式被惩罚? 然而在战后日本,真的很困难,。我请问你,在那样的一个环境底下,我们要如何判定罪行呢?例如说杀人,杀人是不是罪?杀人,这是我们认为的一个社会最根本、最根本,对于罪行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可是,在战争当中,杀人被视为是军人武勇的最高表现,并且大家鼓励。然后呢,这些因为发动了战争,在战争当中累积了各种不同的荣耀,这些大官、将领、英雄,等到战争失败的时候,一夕之间他们全部变成了战犯。 倒过来,往年原来在战争当中,被视为是大仇人、大对头,这是美国人。美国人一转身,变成了日本的占领者,变成了美军HQ——这在日本战后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什么叫做HQ?就是headquarter,就是美军总部——美军总部实质统治了日本,于是他们变成了日本人崇奉跟尊敬的对象。 松本清张的半生,是什么样的半生?就是亲历了这种戏剧性,天翻地覆大变化的半生。在这半生的过程当中,他所看到,他身边每一个人,都有不堪的过去,都有错乱的行为,还有因为这样的时代的动乱,所带来的无法统一的人格。 相对底下我们又了解了松本清张他的好处,这是Blessing in disguise(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在战前的那种潦倒、浮浪,使得他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地位,也没有任何的名声。所以他等于是没有一个战前的过去,他必须去面对,或者是他必须去检讨的。在战前,他真的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所以从战前到战争,他从来不是一个既得利益者。所以等到面对战后的时候,他就没有那些比他早出道,比他早成名的人的压力,意味着那我要如何自我解释,在战前、战争当中,我所得到的这些名声或者这些利益究竟是什么? 因为这样,他有一个特殊的相对客观的位置。他才能够用这种方式,来观察、来描述日本战后的社会。日本战后社会最困难的一件事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有罪,谁无辜?这样的问题在那个社会,变得如此难以回答。但是可以不回答吗?如果不回答的话,这样的一个社会要如何重建,要如何运作呢?松本清张是一个认真面对这个庞大问题的,了不起社会派作者。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