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是小泉八云他所写的《日本瞥见记》,这原是他用英文在1894年出版的一本书,原来的书名叫做《Glimpses of Unfamiliar Japan》。他到了日本四年之后,对于日本社会跟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传统文化所给予他的印象,他把它写成了这样的一本书,现在终于给了我们中文的全译本。在之前,这本书呢,曾经《以不为人知的日本面容》作为书名,出版过节译本。我们看到全译本,其实还是会有相当的感动,尤其是我们对于日本有一些认识跟理解。 在1894年的时候,小泉八云,几乎是第一个那么样深度地跟西方人介绍,例如说日本的庭园,在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就叫做“日本的庭园”,这是一篇长文。我们来看一下这篇长文,一方面我们看,早在1894年的时候,小泉八云作为一个来自于西方,而且是浸润在西方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非常有知识,非常有修养的一个人,他如何开放他自己的心胸,他的态度去体会、去认知,更进一步地去解释,日本的庭园之美以及日本庭园的设计,日本庭园的设计的道理。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借由这篇文章去了解为什么小泉八云,不管他用英文写作,或者是到后来还用日文写作,他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一个散文家。因为他的散文在选题、在布局以及包括在文字的、包括在文字的运用上面都有他非常非常独到的地方。 例如说,他给我们介绍日本的庭院,从日式插花开始讲起。他说他学过日式插花,当然,他特别自己说他只是初步浅尝的、一点点的认识跟理解,可是光是这样,就已经会让他觉得跟日本的插花相比,就跟日本的花道相比,西洋的花艺是多么样的粗俗。而这不是他一时的观点,是在日本常年生活之后所深切体会到,他认为是绝对不会改变的一种评断。所以他说连我这样的人都能够领略到单单插上一支花所展现的那种莫名的美感。 当然,这朵花、这一枝花是要懂得日式插花的人插出来的,不是把一只花丢进花瓶这么样的简单。光是一支花要用对的方式,插在花瓶里面,从修剪花枝决定心态,到把它插定,说不定一支花就要花上整整一个小时。所以呢,相对的他会认为西方人有一种叫做“bouquet”,就是这个花束,就是把一堆花把它绑在一起,他说,这种花束相较于日本的插花,是一种把花朵活活杀死的一种卑劣的行为,而且是对于色彩感觉的亵渎,是非常可恨的、野蛮的行为。 而且呢,一旦他知道了日本古老的庭园是怎么一回事,他每次想起英国式的、在英国所看到那种豪奢的花园,就忍不住迟疑,为什么要花大钱来刻意破坏自然?打造出不协调的东西之后你又能够留下什么?多么样的无知。所以,相对于日本的庭园,他就会觉得英国式的那种豪奢的庭园,那只是炫富的一种手段而已。所以他接下来他这样解释跟形容日本的庭园。日本的庭园不是花园,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要栽种植物。十之八九,你不会在日本的庭园看到花坛,就是区分出一块地方专门种花,这是西式的庭院里面最基本的构成的单位,跟最基本的现象,但日本庭园并不会有这种东西。 他说,有些庭院甚至没有绿枝,这是例外。这是什么呢?那就是枯山水庭园,那是完全由岩石跟小石,还有细砂所组成的。基本上日本的庭园是山水庭园。而且这种山水庭园,它可大可小。大,可以到好几英亩的这种恢弘的庭园;小,可以小到什么,可以小到只有一坪大。甚至再讲一个,他接下来讲,极端的例子,它极端小到有一种是专门为了装饰壁龛而设计的迷你庭园。这个迷你庭园布置在只有水果盘大小的容器里面,被称之为,叫做床庭**。**它可以建在密密麻麻的建筑群——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在那种很小的建筑物,没有其他额外的空间去做庭园的房子里面,你就可以看得到,没有外庭,你也可以有——叫床庭。这个床庭的大致是布置在形状特别的钵物,或者是浅槽的木盒里。用英语很难形容,反正就是别有情趣的一种容器。 其实那个容器也是非常非常讲究的,然后通常,不管是木器或者是陶器,都是要特别设计,要特别去做的。那里面会有小山,山上有迷你的小屋。小河呢,要用放大镜才可以看得清楚的小水池流出来,在那个河上还会架着非常非常小的拱桥,而且用很低矮的植物,而且主要就是地表性的,地衣式的这种植物呢,来代替的树木,再用形状有趣的小石头来代替岩石。 有的时候你还可以看到可爱的小灯笼跟鸟居,总之就是把这样的一个风景缩小了之后,再优美地、栩栩如生地重现。等一下接着,就从这里引发,小泉八云教我们、教西方人、教不了解日本庭园之美的人,你要理解日本庭园之美,你得了解石头,至少你得努力去理解。而且石头呢,绝对不是人工切割出来的,是在大自然里面所形塑出来,每一颗石头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如果你不能够充分地去感受到石头跟石头之间那种色调明暗的差异,你就无法领悟到日本庭园之美的真髓。所以你必须要去学习跟琢磨,对于石头的感觉。对他来说,他非常佩服的就是日本人天生具备有这种美感。 你走在日本的马路上,你会碰到有很多很多的情境,帮助你来培养,对于石头的审美观。例如说在往神社或者是庙宇的这种参道,在树林的前面,甚至在墓园里面或者是公园、游乐场,你都会看到,又大又新,那种大小不一,甚至有的是可以非常非常巨大的,但一定形状独特的这种石头。它的形状是由风由水,最主要由水琢磨所形成的。人们把它从河床挖出来,然后在上面雕刻文字,通常就这样,不会再有另外的加工。这些由岩石用在纪念碑、用在墓石上面,比用来雕刻神像或佛像的普通切割的石柱或者是墓碑,要来得昂贵得多,因为这是一种审美用的石头。 另外他也观察到了在神社或者是大房子的前面,你会看到把石头挖出一个圆形的凹槽的手水钵。这个手水钵呢,是被激流冲刷成为圆形的大花岗岩,或者是坚硬的石头所做成的。用这种方式来运用石头,就是在日本的穷乡僻壤当中都稀松平常。如果你有了这样一种了解石头之美的天生的艺术感,你就不太可能继续能够去欣赏,你就会觉得那种把石头切割的、人工的,那种方方正正的模样是非常非常粗糙的。 而且呢,你如果走过日本很多的地方,你会习惯在石头上面所刻的文字,你会感觉到那种汉字跟这个岩石,它用这种方式一直不断地、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都有各自的表情。你也就能够像日本人一样,去感受到石头的各种情绪跟氛围。 日本一直到19世纪末,小泉八云都可以感受到有很多关于石头的奇怪的信仰,几乎各地都有圣石、怪石、灵验之石的种种的传说。 他就举了一个例子,那是Kamakura——镰仓最有名的,其中的一个观光的景点,那是镰仓的八幡宫。八幡宫呢,有一块叫做“姬石”——ひめ;在那须有一块“杀生石”;江之岛有一块“福石”,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拜的重点。而且石头也有感情的传说,比如说有一颗石头呢,是在听到了大灯国师宣说佛陀的教育之后,就低头行礼。另外,在《古事记》里面,有一段记载,记载应仁天皇喝醉了,他遇到了一块大石头挡在他要走的石板路当中,他就打了那个大石头,结果那个大石头吓得就逃之夭夭,跑掉了。 在日本因为美,所产生的相连、相应的这种信仰跟它的传说,是彼此之间这种,形成这样的一个呼应的关系。石头是日本庭园的主干,正因为每一颗都有独特的表情,所以人们会对放在庭院,或者是住宅四周的岩石,你有的时候还会给他名字,以显示其目的,或者是表彰它的功能。 接下来他又在讲完了石头之后,下一段,他特别提醒,不了解日本庭园的人要用这种方法来看待日本的庭园。他说,日本的庭园不会创造出不可能出现的,或者是完美无缺的理想风景。作为一种艺术,庭园追求的是要把现实的风景的魅力,把它如实呈现出来。把风景本身所传达的意向,忠实地传达出来。 所以,日本的庭园既是庭园也是画,也是诗。而且,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才在日本住了四年,小泉八云竟能够体会日本庭园作为poetry的要素,甚至是高过于painting。换句话说,日本的庭园当中许许多多的元素,它们构成一种比喻的关系,而不单纯只是图像的关系、视觉的关系。 自然风景会千变万化,并带给我们欢喜、严肃、可怕、温柔,或者是强力感、放松感。园艺家要忠实反映出大自然的这种影响力,就不能够只呈现美的印象,还要刺激人心产生某种情感。 令人感动,或者是说感到欣慰的是,例如日本传统的庭园,一直到今天,留在日本许许多多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庭园,我们都还可以借由小泉八云在书里面,他本来为了要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不熟悉的读者,所写的这些解释。一直到今天,在这样的一个状况底下,仍然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跟认知,今天留在日本各个不同的城市的角落、乡村的美景当中,一种艺术的特性跟特质。这本书刚刚出版了它的全译本,书名叫做《日本瞥见记》介绍给大家,推荐给大家,感谢您的收听。 注1: 音频内讲者使用书籍为中国台湾版译名《日本瞥见记:异文化的观察与爱恋》;内地版书名为:《日本魅影》。 注2: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