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18 杨照谈大西克礼“幽玄”(一)

18 杨照谈大西克礼“幽玄”(一)

2020/4/10
logo of podcast 杨照书话

杨照书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大西克礼,书的标题叫做《幽玄》,这是大西克礼的一系列叫做“日本美学系列”其中的第二本。   “日本美学”第一本呢,是《物哀》或者是《物之哀》,它的副标题是“樱花落下之后”;第二本就是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幽玄》,它的副标书名叫做“薄明之森”;第三本则是《寂》或者是《侘寂》,它的副标题是“素朴日常”。用这三个概念:物之哀、幽玄、侘寂,大西克礼要帮我们介绍日本人在他们的,跟生活的连接体会上面有一些非常非常特别的美学的观念跟美学的感受。   大西克礼是谁呢?他出生在一八八八年,他在一九五九年去世。他是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毕业,从一九三零年代开始在东京帝大担任美学的教职,是日本学院派美学最重要的其中一位确立者以及代表人物。他在一九五零年退休了之后,他就埋首于写了这些重要的书。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呢,它的主要,就是来自于其中的一本著作,叫做《幽玄与物哀》。除此之外,他写过《风雅论》,就是“侘寂”的研究,还写过《万叶集的自然情感》以及《美意识论史》等等这些作品。   所以我们知道,从这样的背景,我们了解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大西克礼,他是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不过他对于日本传统的美学的探索,确实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些记录。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他是用非常哲学性,而且进入到日本自身的艺术跟文学的传统当中,来展现他的概念跟他的美学主张的。   所以这本书《幽玄》,一方面当然就是告诉我们,如果简单的来说,就像是跟另外一本听众可能知道的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一样,就是要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看到日本的美学的时候, “阴翳”或者是“幽玄”,也就是光线透不到的地方,或者是正因为光线所造成的,你看不到看不清楚的这些地方跟那种感受,对于日本的美学如此的重要。   那是用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里面的说法——那就是:我想要唤回,我们失去了的阴翳的世界。要把文学殿堂的屋檐加长,要把墙壁涂暗,把太过于亮眼的东西塞回到黑暗当中,并且卸下无用的室内的装饰。我希望有至少有一个这种房子,试试看会变成发生什么事。   在《阴翳礼赞》当中,其实谷崎润一郎,他就是在对于现代的文学用传统日本的概念作了一个批判。意味着文学不应该把这么多的东西都揭露,让我们看到。不应该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太阳底下,放在光亮底下。所有东西都在光亮,都在太阳底下,反而有些东西我们就永远不能体会。而在日本的传统文学跟艺术当中,这种看不清楚,或者是没有办法用这种方式予以掌握的,往往才能够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跟最深切的体会。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了解大西克礼所讲的“幽玄”,大致也是这样的一种概念。不过另外,他跟谷崎润一郎很不一样的是,他追索乃至于帮我们展现,“幽玄”是两个重要的来历。   一个来历是联系到佛法,佛教传入到了日本之后,在日本已叫做“本地垂迹”的这种概念,或者这样那种精神落地生根。生根了之后,就产生了独特的幽玄的美学。幽玄的美学告诉我们:美是朦胧的、是寂寥的、是不可言说的一种深刻的真理。所以日本人经由佛法的改造,他们了解了要怎么样只在必要的地方展现光亮,所以在隐蔽的地方就产生了幽玄。   另外一件事情是,大西克礼在这本书里面,其实并不只是要告诉我们幽玄的重要性,以及在日本幽玄的这个美学是如何形成的。他是放在叫做日本的“歌道”,也就是帮我们追索什么叫做“和歌”,为什么日本会有和歌的这种文学形式?日本这个和歌文学的形式,怎么样经过的各种不同的变化,然后从开始的时候把幽玄当作是一种风格,后来产生了非常明确的“幽玄体”,把它放在和歌实体当中变成其中地位非常高的一种体,一种写法。   所以这个是这本书——另外,我们如果对于传统的日本文学有兴趣的话——大西克礼也就等于在这个书里面,帮我们整理什么叫做日本的歌,什么叫做和歌,什么叫做日本的歌道以及歌学?   另外一件事情到了后面,从幽玄又联络上了“能乐”,什么叫做“能剧”?然后能剧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来表现?   这都是就让我们了解,我们会觉得非常陌生,而且有的时候甚至我们认为不知道该怎么样去体会的日本的核心的艺术。   能乐就是因为它背后有着这种,来自于幽玄的美学的意义、跟美学的意识。如果我们不了解幽玄的概念,幽玄的意识的话,事实上我们也就无从欣赏能乐。   所以例如说,从能乐的这个角度,大西克礼就告诉我们,像世阿弥这位能乐的大师,他留下来对于幽玄非常多的思考。他思考幽玄不是思考它的价值,他思考留下了这些非常重要的理论。   他说,如果要指出艺术形态当中的皮、骨跟肉。首先一个人天资聪慧,具备了名家高手的潜质,这叫做骨,意思是你的天分这是骨。你的歌跟舞学得全面而且精,并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叫做肉。有骨有肉,一个是天分,一个是能力或者是训练。不过呢,还有皮,皮是我们真正看到的。在能乐当中,你要把你的优势良好地发挥,你要能够塑造出完美的舞台姿态,这叫做皮。   “成就幽玄,就是皮风的艺劫。”这是世阿弥对于能乐所留下来的,这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然后呢,跟见、闻、心三者结合的话,那么心是骨,闻是肉,见是皮。所以意味着跟我们所想象,或我们一般在讲表演艺术的时候,几乎是完全相反。完全相反意味着,我们原来认为所谓表演艺术就是怎么演出来,怎么表现出来。可是世阿弥告诉我们,在能乐当中相当程度,你培养了你有天分你有这种能力,可是最后在舞台上,你是不是能够成功?为什么叫做艺劫?因为太困难了。是你如何隐藏,而不是你如何表现。   所以另外有这么一段话叫做,“凡幽玄之物,在佛法、在王法、在神道,而不在于我”。所以我们如何展现幽玄,或者是为什么要展现幽玄?这就是像在能乐当中,你要让人家看不到演员,你要把自己的自我给隐藏起来,所以关键在于“盛气姿态,至深至远,柔和却不负于物,姿态调和”,用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了解幽玄,“五行,明镜是幽玄,剑势是幽玄,岩石是幽玄,鬼神也是幽玄。不知道真正性理者,不能言幽玄” 。   这个大西克礼帮我们解释说,在古代原始形态的幽玄的概念,到了藤原俊成——把这原始形态的幽玄呢,一直摇摆在一般的价值概念还有形式概念当中。是到了“歌道”还有“能乐”,到了歌道是在藤原俊成,在能乐上面则是世阿弥。所以他们把这两种含义融合统一,并且发展出更高的层次,这是一个理想。所以因为有了藤原俊成的这个变化,因为他忠于这样的一种美的理想,所以就使得他的和歌的创作,朝着这样的一种方向去前进。   从藤原俊成又传到了藤原定家,藤原定家再把藤原俊成融合为一的这种幽玄的概念,又把它分离开来,把它变成了“有心”的一种概念,同时他把幽玄的概念变成了一种形式。所以在价值跟形式当中,一直不断地摆荡,这就是大西克礼为我们整理日本和歌史,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跟最重要的一条脉络,这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幽玄:薄明之森》。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