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的书,是坂口安吾的小说集《白痴》。坂口安吾出生在1906年,他到1955年(此处1915年是口误),49岁的时候,就因为脑溢血而猝死。 坂口安吾的父亲坂口仁一郎,是著名的汉文的诗人,出版过一个汉诗集,汉文的诗集,叫做《北越诗话》。他也曾经担任新潟新闻社的社长,而且是极力拥护大隈重信的宪政党的党员,出任过众议院的议员。所以我们了解,他是有比较好的出身的。据资料显示,原本坂口家的先祖留下了很多的遗产,他们家的宅地,面积高达五百二十坪。在那个宅中,有蓊郁的松树林,距离主屋旁边,还有一座占地九十坪的寺院。穿越后院的松树林,就是宽广的沙滩,从那里可以看得到日本海。 坂口安吾就在这样的一个海滨之地长大,在他的后来的文学创作当中,多次成为写作回忆的题材。坂口家原来是个大地主,不过因为祖先从事投资生意,失败的时候赔掉了很多的财产,父亲坂口仁一郎又非常热衷于政治的活动,所以到了坂口安吾出生之后,坂口家那个财产几乎都被败掉了,几乎都花光了。另外坂口家的孩子很多,这个仁一郎,就采取了放任主义,不怎么管小孩。不可否认的是,出于家庭环境跟遗传的关系,坂口安吾有一种政治诗人的气质,是来自于他的爸爸坂口仁一郎的。 1919年,坂口安吾这个时候他13岁,进入了新潟中学去读书。但他是个翘课大王,他很少去上课,干嘛呢?特别喜欢柔道跟田径。一直到最后,课业赶不上,就被学校给开除了。再下来,他转学到东京的私立豊山中学,受到同学的影响,就开始转而对于文学,还有一辈子影响他的佛教思想,开始产生了兴趣。这个时候他读什么呢?他读谷崎润一郎、他读芥川龙之介。尤其是芥川龙之介那样的一种,来自于把日本的传统怪谈跟现代的存在主义,以及存在的处境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文学作品,冲击了坂口安吾。他也读佐藤春夫,那是新感觉派,从文学跟语言当中,创造出一种非常细腻,但是不时又掺杂了诡诞的这种情绪的文学作品。他也读正宗白鸟、读巴尔扎克、读莫里哀、读波德莱尔、读契诃夫,这是他的文学的滋养。 另外,他就开始也学着写诗、写俳句。他很欣赏石川啄木,我们刚刚前面提到了,那样的一个颓废的,管不住自己,生活上面没有纪律,最后把自己给害死了的这样的一个贫穷的诗人。另外他也读北原白秋,自己也曾经练习写短歌。在1923年——1923年日本的历史上面,重要的关键的大事,就是关东大地震——64岁的父亲坂口仁一郎,在这一年因为胃癌去世,所以坂口安吾的生活,更进一步地往下掉,他只好辗转搬到各地去生活。而且,这个爸爸不是死了就死了,爸爸生前欠下了大笔的债务。所以到了第二年的3月,他得到了小学代课老师的资格,担任五年级的导师,赚这个微薄的薪水,寄居在分校教务主任的家里面。 这个微薄的薪水多微薄呢?每个月薪水四十五块钱。四十五块钱,相较之下,他爸爸留下来给他的债务是多少?是十万日币。所以你就知道说,他要靠他的努力、靠他的薪水去偿还爸爸的债务,几乎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这是他生命当中所受到的,风雨飘摇的持续的打击。他所写短歌,就给自己取了这个笔名,叫做“安吾”。 所以后来为什么,他的文学作品都以“坂口安吾”署名,安吾是要追求肉身跟心灵得到开悟跟安居。到1926年,他又辞去了他代课老师,考上了东洋大学的印度哲学科。在印度哲学科,他倒是学得非常的认真,跟同学们经常举行读书会,来阅读梵文——Sanskrit原文的典籍。 而且他受到最深刻影响的,是在佛教里面非常关键的《中论》这个作者龙树的思想。在社团的刊物《涅槃》,他也发表过,这种非常正统的关于哲学的探讨,叫做《意识与时间的关系》。光是这个文章的题目,我们也了解,这不会是单纯只是印度的哲学,这明显的又受到了,当时最流行的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存在、关于时间的各种不同探索的影响。 然后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交通事故,留下了后遗症,在交通事故当中,伤到了他的头部。所以从此之后,他经常有头痛的症状,有的时候甚至有paranoid(偏执狂;妄想症患者),有那样的一种被迫害、妄想的各种不同的症状出现。更糟糕的是,因为他受到印度哲学的影响,要身体力行印度哲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禁欲的戒律。所以一天他只睡四个小时,从晚上十点钟睡到凌晨两点,凌晨两点就起来,然后就起来,拼命地努力阅读哲学跟佛教的书籍。 这种生活过了一年半之后,他的精神越来越糟糕,所以这个时候就得到了neurasthenia,他有了那个时代非常非常普遍的叫做精神衰弱症。深受精神衰弱之苦,到1927年,他又受到了另外一个重大的打击,那就是我前面讲到,对于他年少的时候,文学阅读上面给他很多的启发,同时有了深刻影响的,芥川龙之介,这一年自杀身亡了。这个消息恶化了坂口安吾的神经衰弱症,他变得越来越没有办法自理他的生活。而且他预感,自己会跟芥川龙之介一样,发疯自杀。 所以本来的那样的一种学习跟创作的意念就衰退了,他把自己像是封闭起来,变成了非常清楚的一种忧郁症的症状。孤绝、苦恼、害怕死亡,又经常感觉到死亡的诱惑。而且这样的一种感受,这样的一种问题,又受到了整个大正时代的时代潮流的冲击跟影响。作为有着敏锐跟纤细神经的作家——会去写作的人通常都有这种特色——在大正民主,然后到昭和前期,又有着这种,整个社会的巨大的波动,从昭和晚期所累积的,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这个时候变成了作家心里面,生活上面具体的感受,而不再是幻想或者是虚构。 1929年,又在左翼文学,跟普罗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影响了许多的作家的文学的走向。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文学跟时代的主流,又正在抛弃坂口安吾他原来所相信、所追求的那种纤细的美感,还有对于人生的各种无常的思考。这种左翼文学跟普罗文学,基本上是激进的、基本上是昂扬的、基本上是充满各种不同的口号的。但是这个时候,坂口安吾并没有办法,随着这个时代潮流,有所影响。他继续、他喜欢的,仍然是宇野浩二啦、或者是葛西善藏、或者是有岛武郎的作品。 所以接下来,在其实是很不适当的时代气氛当中,他却更确定了,自己要变成一个小说家。可以想见,他所写的这种文学的作品,基本上跟当时流行的时代的潮流有相当大的距离,他的写作因而就一而再再而三遭到退稿的挫折。在1930年3月,从东洋大学毕业之后,他原来的梦想,是他想要去到法国,去学20世纪的法国文学。那样的一种纤细的个性,跟敏感的神经,让他特别被法国的超现实主义的诗跟小说所吸引。虽然妈妈有意资助他能够去到法国,不过那个时候,他自己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这是源自于他的精神衰弱症,他一想,他又觉得说,去到了法国,自己一个人在法国,他很担心,或他几乎是可以看得到,自己如果去了法国去留学,他就会在那里自杀以终,因而他又打消了这个计划。那怎么办呢?接下来他就跟法语的同好者,创办了《语言》杂志,然后开始在刊物上面,发表了翻译的作品。幸好有了自己的杂志,所以他才有机会,可以反逆当时左翼文学跟普罗文学的,这样的一个潮流,开始发表他的创作小说。在《语言》这个杂志停刊了之后,坂口安吾才又有机会,在《青马》跟《文艺春秋》等杂志发表了作品。岛崎藤村跟宇野浩二看到了他的作品,鼓励了他,所以他才在1930年代开始,慢慢进入到了文坛,借由他的非常独特的风格,被文坛所重视。 这是坂口安吾,他前半生进入到文坛的,基本的资历。我们可以在他的小说集《白痴》里面,感受得到、看得到,他的确在日本的这个文学史上,现代小说当中,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以他的风格,一直到今天,在我们阅读的时候,都可以给我们不太一样的刺激。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