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20 杨照谈坂口安吾“白痴”(一)

20 杨照谈坂口安吾“白痴”(一)

2020/4/17
logo of podcast 杨照书话

杨照书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在今天的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日本的小说家坂口安吾,他的一本小说集,书名叫做《白痴》。坂口安吾不是当代的作家,坂口安吾在日本的现代小说史上面,有过他自己非常独特的地位。不过过去在介绍20世纪的日本文学的时候,坂口安吾并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即使是喜爱日本小说的很多的读者,都不认识坂口安吾。   过去这几年当中,读者突然之间对于太宰治有了高度的兴趣。太宰治所属的,这个文学的潮流,最重要的、最特殊的,是所谓的无赖派,或者是无赖派小说。而坂口安吾,也就是跟太宰治、跟织田作之助、或者是石川淳,这几位作者,同属于在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的时候,那在日本——尤其是跟着右派军国主义那么样快速地崛起,又那么样在战争之后快速地没落,这个激烈的巨大变化相忠实的——这个叫做无赖派的文学风潮当中的重要的要角。   所以我们读这本书,很关键的是可以借此理解什么叫做“无赖派”,以及超越于太宰治的作品之外,从坂口安吾来认识这个“无赖派”,在他们的作品上面所开出来的新的风景,或者是一些新的思考。   邱振瑞先生所写的推荐文,清楚地帮我们介绍了坂口安吾的来历,所以在这段节目当中,基本上我也就是,借由邱振瑞所写的这篇推荐文,跟大家介绍坂口安吾。   坂口安吾他1906年出生在新潟县新潟市,他是日本东洋大学的印度哲学科毕业,这个跟后来他成为一个无赖派作家,其实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印度哲学当中,非常讲究“因缘”和“空”。意味着所有世间大家的认识跟理解,乃至于我们的,种种不同的执着、我们的感情,其实都是虚妄的。念印度哲学科,学印度哲学之外,坂口安吾又学过拉丁语跟法语。这是另外一个来历,这个来历就使得他接触到那个时代介绍进入到日本的,法国的文学作品。   在小说集里面,第一篇小说《何去何从》,它有这么一段——虽然我们不能够把小说里面的“I”narrator,叙述者“我”,直接当作坂口安吾——不过这必然反映了他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跟法文、跟法国文学当中的密切的关系。他说:“我从少年时代,就喜欢作为一个落伍者。”这是很奇怪很奇怪的一个意喻,意味着别人都想要竞争向前,偏偏他特别喜欢落伍在后边的人。而且他就讲了,跟落伍者这个角色、这个观念,那种关系是从哪里来的:   “在我看得懂些许法文之后,就跟一个叫做长岛萃的人,我们每周会面一次,我们一起阅读卢诺鲁曼的剧本,那个剧本就叫做《落伍者》。”   那个剧本他特别说:其实非常的枯燥。但是为什么会吸引他们?因为怎么有人去特别地去描绘,凸显落伍者!   接下来他说:   “在此之前我喜欢读埃德加·爱伦·坡,喜欢读波德莱尔,还有在日本文学当中一个前辈的诗人,自己本身也是生活非常的放浪,最后得了病早早就去世的叫做石川啄木这位诗人。所以因为我读他们的文学作品,我就已经爱上了‘落伍者’。我对于几位法国的作家,例如说莫里哀、例如说伏尔泰、例如博马舍(加隆·德·博马舍),这些人的作品的热爱,也就是因为其中有着那种虚无,我是爱上了那份虚无。”   什么样的虚无呢?那是一种把人类底层浮流当中的岩盘——把我们表面各种不同华丽,看起来炫耀、华丽,看起来迷人的东西,全部都把它推开来、洗干净——看到人生底层浮流中的岩盘,把它曝露出来,那就必然带来一种虚无。   他接着说:“不过我对落伍者的偏好,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期,那就是念新潟中学的时候。可是念新潟中学三年级的夏天就被开除。开除那个时候,我就在学校的课桌盖子的内侧刻字,这个字上写的是一个奇怪的志愿,说‘我将成为伟大的落伍者,有朝一日将出现在历史当中。’”   他回顾念小学的时候,长大想要当大将、想要当大臣、或者是飞行员,从什么时候开始,志愿却变成了做一个落伍者呢?   “在家庭、学校和邻居之间,都是一个受人憎恨、被人讨厌的家伙,不知不觉当中我就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总是以一种傲然、高傲的态度,冷眼地对待世人。或许正就是因为如此的玩世不恭,是一个稀奇少有的人,所以才会接触,同时被当时流行思潮当中的思潮,这个‘落伍者’的思想给吸引。虽然同样都是落伍者,但是现实里和理想里有所不同。少年时期的那种梦幻般的落伍者,抒情式的落伍者,跟现实的落伍者,当然不会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他自己,用这种方法表达了,学法语、学法文,接下来接触法国文学对于他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我们去看邱振瑞怎么帮我们介绍坂口安吾:“坂口安吾的文学领域,他的题材很广,不仅止于纯文学,他甚至也写历史小说和推理小说,也写随笔跟文艺评论,古代历史跟时代风俗的考证。他的创作力非常的活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坂口安吾就用《风博士》这部杰作,受到日本文坛的瞩目。二战之后,他因为对于日本社会的混乱状况,觉得非常的失望,他的精神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是他并未失去抵抗的意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坂口安吾,包括他的文学跟他的生活,产生了绝大的、无可逃避的、巨大的冲击。这个冲击呢,尤其是清楚地反映在这一本小说集当中。”   作为书名的这篇短篇小说,叫做《白痴》。   《白痴》这部作品,它明白设定的时间点,就是战争即将要结束之前,美军对于东京发起了大轰炸、大空袭的那样的一段时间。那一段时间人心惶惶,大家都知道,战争再也支持不下去,战败是必然的命运。可是,可以拖到战败,让自己继续活下去吗?一次又一次的轰炸,在每一次的轰炸当中,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在这当中。因而所产生,在这个小说里面反省,或者是突显那个虚无跟无奈情绪的,那就是:生命是什么?生命什么样状况底下,叫做值得活下去?生命的标准是什么?活着的标准是什么?   这就是这篇小说它非常惊人的地方,一则,他用“白痴”——这样的一个白痴女人的形象,从反面去探讨:活着,像一个白痴那样活着,还叫做活着吗?但是我们其他人,我们有我们的思考、有我们的感情而活着,跟一个白痴活着,真的有绝然的差别吗?另外,在战争的阴影底下,人下一刻、下一分钟随时可能死去,那像白痴,对这些外在所发生的事情毫无知觉,跟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有所知觉,哪一种存在是比较有意义的?那样一种彻底推翻,过去对于生命、生存意义的主张,那种动机,那样的一种绝然、绝望的态度,是《白痴》这篇小说当中,让我们非常震撼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震撼的,就是如何写战争。虽然这篇作品,是要到战争结束了之后才写作、才发表的。但是战争刚刚结束,坂口安吾就写出、发表了这样一篇作品,还是令人非常非常惊讶。因为那种对于战争的彻底的厌恶,对战争的绝对的批判,这个时候让我们就可以体会,那是一种必然要到达彻底的均成虚无之后,才有可能会浮现出来的。坂口安吾在战争结束了之后,他发表了文化评论,这是很关键的一篇,那是《堕落论》,接下来又有《续堕落论》,还有《论戏作者文学》,跟我刚刚所提到的,他的小说作品《白痴》。因而他的声名远扬,就成了那个时代,最重要、关键的作家。   在文学创作之外,他跟太宰治、织田作之助、石川淳这些作家,透过作品的时间,形成了无赖派的文学风潮,给予当时的文坛非常大的震撼。坂口安吾的作品,有着从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而来的,这种批判的精神。在相当的程度上面,的的确确就体现了尼采的召唤:“要重估一切价值”。所以这不是单纯的颓废,不是单纯的虚无,是一种尼采式的虚无。要用肉身的堕落跟颓废作为武器,对于自身与日本世俗的生存姿态,展开深切的内省。这是坂口安吾他的文学,特殊的地位跟特殊的意义。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