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节目当中,要为大家介绍一本很特别的书,有一点奇怪的书。所谓奇怪,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非常陌生的。不过它其实是一本重要的书,也是出自于一个重要的作者。标题翻译叫做《时尚与死亡的对话》,它的作者是一位意大利的传奇思想家叫做Giacomo Leopardi(贾柯莫·里欧帕迪/陆译: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在出版社所给予我们的相对非常简单的介绍,是说意大利浪漫主义重要的代表人物,兼具哲学家、诗人、语言学家、作家等多重身份。Leopardi他的孱弱体质和成长的背景,使得其个人内在思想带有强烈悲观的气质,同时反映在作品里面。 1836年,那不勒斯发生霍乱。Leopardi避疫去维苏威,却在隔年春天返乡之后病逝,年仅39岁。所以Giacomo Leopardi,他主要是活跃在19世纪的一位意大利的作者。其实在他的一生当中,他所写最重要的一本书叫做《Operette morali》(1824)。那我们看到中文翻译的这本《时尚与死亡的对话》,是从这一本很厚重的大书,从中间把部分的篇章给选了出来。 那如果我们知道什么叫做“Operette morali” ,也许我们就更了解这本书的性质。这个如果在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话,应该要译作“道德轻歌剧”。但是“道德轻歌剧”,那我们就不会了解这是什么样一本书,它到底在讲什么。所以要在远溯一点历史的背景,那是在拉丁文到意大利文的这个写作的背景当中,“morali”它有特殊的意思,当然它指的——直接讲的是“道德”,或者是“道德教训”。 不过它有一个广义的,从罗马时代就留下来的用法,那指的就是“所有值得、有意义被写的东西”,称之为叫做“morali”。或者是如果用中文来解释的话,那就是“带有道德教训,可以教会我们一些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处理自己的生命的一些重要有智慧的内容”,就涵盖在叫做“morali“的这个词的范围当中。 然后我们看到Leopardi,他特别把他的书称之为叫做“operette“,它是一个“像歌剧一般的东西”。为什么要特别讲,像歌剧一般,像opera呢?因为他的这个(文集)采取的形式是用一连串像是戏剧性的对话,一小段一小段(地),就好像是轻歌剧里面一场一场的场景,场景一直不断地变换。这就指向了这本书,它非常奇特的性质,它是对话体。 对话,当然要有角色。可是他的对话的角色是让我们最为惊奇的。在他的这样想象,可以涵盖人类智慧的一出轻歌剧当中,怎么表现,让我们可以感受到智慧教训的内容呢?他选择的这些对话的角色太有趣了。 例如说,我们在书名里面看到的是“时尚与死亡的对话”,这又要回到意大利文里面,这个对话的对象,两个,一个是“Moda”,一个是“Morte”。那“Moda”指的就是“morden”,或者是“当下”,或者是“流行”。所以书里面,中文翻译把它翻译叫做"时尚"。那Moda跟Morte,这个就是死亡——Morte,或者是Morto。那两个词,因为它有一种类似性,听起来在意大利文里面非常非常地接近,所以就把“流行"跟"死亡"抓在一起来进行对话。 "流行"跟"死亡"都不是我们一般意义想象当中的人,那就同时就让我们知道,Leopardi他的“对话”,不是人跟人之间的对话,他设定了很多非常不一样的角色,彼此之间的对话。例如说“自然与灵魂的对话”、“地球与月亮的对话”、“自然与一个冰岛人的对话”、“鲁伊希(陆译:勒伊斯Ruysch)与其木乃伊的对话”……这些统统都不是一般的人物,用这种方式。 Leopardi,的确在他39岁就去世,短短的生命当中,他完成了在意大利文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杰作。这个杰作很可惜地,一方面因为他去世得比较早,另外一方面,因为他用意大利文写作,所以在意大利以外的地区,就没有那么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一来是,一直要到今天,这样一位19世纪就去世了的意大利作家,他的重要的作品我们才看到了有中文翻译本。 其次,即使是在好不容易可以看得到,Leopardi他的这本中文翻译本,出版社也没有给我们比较详细、比较完整的关于这个作者,还有这个作品的介绍,让我们觉得还是不免有一点遗憾。Leopardi的文字即使是透过了翻译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文字当中非常特别、迷人的地方。 这迷人来自于他的那种浪漫主义式的想象,浪漫主义不愿意接受人世之间的各种规范跟界线,一直寻求我们在感官、感受上面突破既有的规律、既有的界限,能够感受得更多,能够体会得更多。 为什么人要爬到那么高的高山上,动用我们最细腻的感官,一次又一次地进到山里面,去体会山,去聆听山,去看到山,去跟山产生这么密切的关系,那就是为了要试验,为了探索究竟人的感官还有多大的可能性,而自然——逼近到非常非常危险的临界点上的自然,或者是让自己一直不断地跟自然产生细腻复杂的关系,都是这种浪漫主义追求,非常典型的一种路数。 我们也可以在这Giacomo Leopardi,他的文章里面,感受到同样的精神,同样的风格。在《时尚与死亡的对话》这本书里面就选了其中他的一篇非常少数,不是对话的一篇小文章。中文翻译,把它翻译叫做“鸟赞”。它是一个对于鸟的elegy,它是对于鸟的一种颂歌。但是它毕竟出自于Leopardi之手,所以即使是这样一篇小文章,他前面先要假定一个不是作者的角色,他把这个人取名叫做Amelius(阿梅里奥/陆译:阿弥里斯)。 说Amelius是一个寂寞的哲学家,他是一个角色。然后还要有一个简单的场景,场景是在春天的早晨,他坐在农舍的阴影底下看书。然后,他没有办法安心专注地看书,他被什么东西给吸引了呢?他被原野上面鸟叫声给吸引,逐渐分神,他就开始聆听,开始思考。最后他把他原来在读的书丢到一边,他写了以下的这一篇文章。所以好像这是这一位寂寞的哲学家,Amelius写给我们的留下来的文章。 这文章说,“鸟类生来就是世界上最快活的生物。我不是说鸟一向都让人快乐,而是它让我们感觉到,它们比其他的动物都要显得更无忧快活。”想象一下,我们看到的其他动物,尤其是,除了家里面的宠物以外,我们能够看到的动物,不管是家畜或者是动物园里养的动物,甚至是我们在自然远远的环境里面,所看到的动物,他们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 Amelius告诉我们说,“其他的动物通常迟钝沉重,许多甚至满面愁容,很少表现出欢乐。就算他们表现出欢乐,那都是轻微,而且短暂的。动物多数的享受跟愉悦,也看不出真正的满足,或者是长远、长久的满足,却立于原野辽阔迷人的风景、高贵的星球、纯净甜美的空气。如果说有任何原因可以取悦这些动物,我们也不能在它们的身体或它们的脸上看到丝毫欢喜的神色。但是鸟就不一样了,鸟的动作跟它的情态,能够展现出极致的欢乐。我们就是在鸟类流露出这种明显喜悦性情,所以我们那么喜欢看鸟,因为我们会感染到那其中的愉悦。这种情态,我们不能把这种情态视之为不确实,或者是虚伪的表象。鸟以歌声表现喜悦,而且他们越是快乐,唱得就越有活力。依照传说里面所说的,鸟类会在恋爱的时候唱得更加嘹亮甜美。那也就等于在说,除了爱情之外的喜悦,也会激发它们歌唱。你也许稍微用心一点,也许你会注意到,鸟在安宁平静的日子里面,比风雨欲来的时候,它们更常叫。在风暴来临,或者受到惊吓的时候,它们就不叫了,它们就保持沉默,而只要风暴一过,它们就再度现身,跟其他的鸟儿欢唱嬉闹。” 想象当中的这一位寂寞的哲学家Amelius,引导我们用这种方式去看到鸟,听到鸟,来想象鸟。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