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unsetting PodQuest on 2025-07-28.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Export Podcast Subscriptions
cover of episode 杨照谈罗伯特·麦克法伦“古道”(一)

杨照谈罗伯特·麦克法伦“古道”(一)

2020/7/15
logo of podcast 杨照书话

杨照书话

Shownotes Transcript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书,这个书名叫做,中文翻译叫做《故道》。这个书的作者,是Robert Macfarlane(罗伯特·麦克法伦)这本书原来的英文名字是《The Old Ways: A Journey on Foot》。 罗伯特·麦克法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作家呢?他是一个才气纵横的剑桥文学院士,兼长当代文学,也是英国史上最年轻的布克奖评委会主委。他能写擅走,至今已走了一万多公里,也爬过许多险恶的山,自述“我的脚跟到脚趾的量测空间是29.7公分,这是行进的单位,也是思想的单位”。 他被视为新一代自然写作与旅行文学的旗手,以大量出色的文学修辞(尤其是隐喻)极度延展风景意象及深度,层出不穷的感官描述创造出人的内在风景和外在风景不停亲密交流的感受。创新的写作语言带动大量评论,并启发了新一波的地方写作。 当代旅游文学名家William Dalrymple(威廉·达尔林普)在书评中便点评说:在这些显示了旅游写作生生不息的活力,以及旅游文学为每个继起的新世代重新创造自己的能力的所有新作家中,有一个人特别展示了文笔出众的旅行书仍然可以美得如此浑然无瑕。那个作家就是罗伯特·麦克法伦。 麦克法伦他创作的领域包括文学、旅行与自然,也熟悉地形学及生态学,同时还主持纪录片。他的书籍凡出版,几乎必得奖。他的第一部作品《Mountains of the Mind》(《心事如山》)赢得了《Guardian》(《卫报》)的第一书奖,《Sunday Times》(《周日泰晤士报》)年轻作家年度奖以及毛姆奖。第三部作品《The Wild Places》(《荒野之境》)同时获得英国最重要的登山文学奖(编按:Boardman-Tasker登山文学奖,1983年设立,被认为是世界山峰文学方面最为显赫的奖项。)以及美国指标性的Banff Mountain Festival的奖项。 这个简单的介绍,同时也就提示我们《故道》这本书它的重要性,因为的的确确《故道》要讲的是走路的经过。走路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走路谁不会走呢?但是光是提到走路就可以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知道听众朋友已经多久没有意识到你在走路了,你多久已经没有专注地走路? 当我们讲专注地走路,指的是两个意义,一个意义是: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我们有各式各样不同的方式来移动,走路在我们各种不同的移动的方式当中,它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低了,我们搭公车、搭捷运、开车,现在越来越流行我们骑脚踏车、或者是骑摩托车,这些才是我们主要主流的交通的形势。相对的,单纯只是用我们两条腿,一一地、一步一步地走过这个空间,这是最传统、最古老,也是在今天最稀有的一种运动交通的方式。所以你还走路吗?你还用什么样方式走路呢? 第二件事情,第二个要跟大家提示的是:就算你在走路,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在走路,你有专心专注地走路吗?专心专注包括了先决前提的条件——你有意识在走路这件事。我们今天大部分人,当我们走路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无意识地迈动着我们的双腿。有的时候,我们脑袋里面、心里面在想别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我们也许我们的眼睛盯着我们的手机,我们藉由我们的手机在做别的事或在跟其他的人联络。虽然你在走路,但你的心不在走路上。 即使是你有心、用心地走路,麦克法伦在这个书里面还要提醒我们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专注:你认真地看你走过的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吗?你看了你所经过的路上面的各种不同的景象吗?这里又另外牵涉到我们走的是什么样的路。 今天我们绝大部分的人,我们走路的时候,我们走的是我们熟悉的路,这个熟悉也就意味着我们不需要看到任何的东西。我们觉得在这个路上所有的东西我们都已经知道,会有行人、会有车辆、会有一间一间的房子、会有一个一个的巷口、会有一家一家的店铺。这些东西我们认为都不重要,所以当我们走路的时候,这些都不在我们的心灵当中。同时也就解释了刚刚讲到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走路会如此漫不经心”,什么时候你才会愿意张开眼睛,想办法专注地、认真地、用心地看到在你走路当中,用这样的走路形式,你所体验的这个空间呢? 当然有一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认真地走路,那就是我们不要走这些熟悉的道路,还有我们不是以一种手段的方式来走路。什么叫做手段的方式走路?就是我走路只是为了从这个起点把我自己运送到另外那个终点。这中间的过程正是我不得不付出的一个代价,我们可不可以有目的性的方式来走路?走路本身,路程它自己本身是一个目的。 麦克法伦当然是一个走路者,刚刚的介绍说他已经走过一万多公里,当然你就反过来刺激我们,让我们可以想一下算一下,我们究竟曾经用我们的两条腿一步一步走过多长多远的距离?可是麦克法伦他不止是一个走路者,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有意识的走路者。这一部散文作品叫做《故道》,它的副标题《以足为度的旅程》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他用什么样方法,更认真、更专注、更用心地来走路。 他走路其中的一个选择在书里面要给我们的,他的第一本书是在教我们或者是在探索,怎么走到山上去?因为山而有了不一样走路的方式。他的这第二本书,从书名标题也就知道他要我们选择一种特别的路,这个特别的路叫做the old way,“故道”,这是历史上面所留下来的道路。 为什么要去走历史上面所留下来的道路?两个理由把我们带离原来我们所熟悉的环境,我们刻意地去寻找这样的一条路,因为刻意的寻找,所以在走的过程当中,每一步路它都变成了:这一步路的时间它本身是有意义的。 步道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性质,那就是在这里留下过去时间的痕迹。我们走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不感觉到我们跟过去的人,甚至我们跟过去的生物——留下这个步道痕迹的所有的这些力量所产生彼此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书里面他上路的时候,他就这样,麦克法伦这样告诉我们,他说“人是动物,跟所有动物一样,凡走过便留下足迹,在雪上、沙上、泥泞上、草地上、露珠上、土地上、青苔上留下行过的痕迹。” 狩猎术语中有个颇具灵光的词汇,可以形容这一类的印记,叫做foil。”foil“书里面中文把它翻译叫做”嗅迹”,就是嗅觉的嗅、痕迹的迹。生物的嗅迹就是足迹,但我们很容易便忘却自己本是足迹的创造者,只因如今我们多数的旅程都走在柏油路或混凝土上,而这些都是不易压印留痕的物质。托马斯·克拉克在他隽永的散文诗《行之颂》里面写着:“人无时无处不行走,于地表错综画下可见与不可见之途径,或对称,或曲折”。 确实,一旦开始留心便会发觉,大地依旧织满途径与行迹,在现代道路网上投下阴影,与之或切斜或直交。朝圣之途、林荫之道、兽群之道、殡葬之道、踏径、牧地、沟堤、夹道、铺道、离径——将途经之名朗声快速念出,他们便成了诗歌,便成了仪式——没径、白垩步道、引水道、赶牲道、抬棺道、骑道、马径、货径、桥道、堤道、战道。 许多地区仍然保有故道,连接一地与他地,导引人通过关塞,绕过山林,来到教堂或小礼拜堂、行到河流或者是海洋。 这就是故道的特别的意义,故道不止是具有空间的意义,它有了时间的意义。走在这个步道上面,引我们去探索,不止是探索前一步这个路会引导我们去到哪些地方,同时探索这样曾经在这条步道上走过的人,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物理的痕迹在我们的脚下,另外有精神的、灵魂上面的痕迹,很多时候必须用别的方式来探索。 为什么书写“故道”?麦克法伦同时他也就写:当他走在这些故道上面,他找到的这些过去走过路的人的灵魂。这些灵魂不是借由招魂,在那个空间里面体会;是要进到图书馆里去,找到了曾经走过这些路的人他们在书上所留下来的记录。所以书里面的记录、书里面的描述跟你走在这个路上的体会,乃至于麦克法伦他走完了,走过了故道,他回到他自己家里的书房,他把这个文字一字一字地写下来,就交织结合成为一个非常复杂而丰富的辩证的过程。 注1: 音频内讲者使用书籍为中国台湾版译名《故道》;内地版书名为《古道》。   注2: “杨照书话”系列节目由杨照和方所联合制作。 本音频和文字稿由方所剪辑和编写而成,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