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劫杂谈杂而不淡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2001 年 3 月 19 日的人民法院报第二版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讲述的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位法官铁面无私的故事
这位法官名叫张福成,1997 年,他负责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但是这个案件中的杀人嫌疑犯竟然是他自己的熟人,怎么回事呢?原来嫌疑犯刘某是张法官亲姐姐好友的儿子,而且多年来,张法官的姐姐一直把这个嫌疑人刘某当作是亲儿子来看待的,关系特别的好。
而张法官又是从小被姐姐一手照料大的张法官经常说生我是父母养我是姐姐姐姐对我恩重如山在得知刘某是杀人嫌疑犯后姐姐是含泪恳请张法官看在姐姐的情面上给刘某留一条命在张法官就给姐姐讲法律讲事实但姐姐无论如何也听不进去最后以断绝关系相要挟
看到姐姐老泪中痕,张法官也是泪流满面,他说姐姐的大恩大德我莫齿难忘,你不认我这个弟弟可以,让我枉法裁判我却办不到,如果不能主持正义,这个法官我就不配当。后来张法官依法将被告人判处了死刑。2000 年 12 月,张某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法官。
那听完这个案例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想法或许有些人会被张法官这种大义灭亲的行为所感动把张法官看作是现代包青天的化身因为在京剧中包公也曾斩了自己的亲侄子被传为美谈当然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张法官太没有人味了在这种情况下给被告人判个死缓那才是中庸之道嘛
但是我看到这个案例的第一反应是张法官为什么不主动申请回避呢有一句著名的法律格言是这么说的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那这里所说的自己的案件指的是与自己产生利害关系的案件那么为什么法官不能审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案件呢有些人可能马上会回答这还不简单这是为了防止法官寻思舞弊枉法裁判呗
这个答案自然是没错的但是如果答案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审判回避制度仅仅是为了防止寻思舞弊那么一个像张法官一样可以做到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的法官是不是就可以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了呢在 20 多年前的中国人们会盛赞张法官的铁面无私
当时的人们会朴素的认为像张法官这样的好法官我们信任他所以呢他可以担任自己案件的法官
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的法律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经过几次大修对于回避制度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细致的规定那类似二十多年前这样的大一灭亲的案件应该也不会再重演了这是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岂止是为了防止枉法裁判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意义
如果站在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待大义灭亲的司法裁判,这个程序本身就是非正义的。朴素善良的人会被包青天的故事感动到落泪,但一个理性的人会怎样想呢?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依靠人类的道德自律永远是靠不住的。
假如我是一个不认识不熟悉张法官的人我会首先遵从立己假定换句话说尽管人类当中确实有少部分人存在利他行为但从统计概率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立己的这是地球生命演化的结果因为立己的基因更容易传承下去而利他的基因相对来说就更稀少
其实在进化论中一直有一个谜题就是利他基因到底是怎么保留下来的但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这次节目的主题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
我们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题上来如果我不熟悉张法官的为人假如我得知了张法官和被告人的特殊关系那我肯定会产生这样的怀疑啊张法官能够像对平常的案件那样保持不偏不倚吗他这样真的能做到公正审判吗而作为案件的另一方也就是被害人原告他们更会在心里暗暗担心被告人相当于是张法官亲姐姐的干儿子他能做到司法公正吗
你可能会说那事后张法官判处被告死刑不就证明了张法官就是可以做到大义灭亲公正裁判的吗但是你仔细想一下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逻辑悖论你说因为张法官事后真的判了被告死刑就证明张法官是公正裁判的这是不是说如果张法官没有判被告死刑你就会怀疑张法官是枉法裁判了呢但问题是啊一个杀人案件一定是非常复杂的
你怎么能就做出判死刑才是公正的这样的一种预设呢现在我们如果把视角再放到张法官这一侧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假如张法官在看完所有的证据后认为该判死刑那么他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被亲姐姐的憎恨承受巨大的情感折磨但假如张法官看完所有的证据后他认为被告不足以判死刑或者极端一点他认为被告是无罪的那麻烦可能就更大了因为他已经被外人预设为只有判死刑才是包青天不判死刑就是做不到大义灭亲
因此张法官所承受的两难不仅仅只是大义灭亲所带来的情感折磨更是如果不重判就会被认为是枉法裁判的怀疑目光
如果我们把这个假设做得更极端一点一定还会有阴谋论爱好者把张法官的行为解读为杀人灭口因为张法官明知被告是自己亲姐姐的干儿子为啥还坚持要自己审理宁可与姐姐断交也不回避呢这背后说不定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了
所以这个逻辑推演的结论就是张法官无论怎么判案都会成为重视之地人们会反复议论这个案子的程序正当性问题然后就开始怀疑这个裁判结论的公正性了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现代法治理念才会有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程序正义大于实体正义因为程序不正义就不可能换来人们对实体正义的信心
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不仅是与自己的利益直接相关的案件哪怕是与自己的利益间接相关的案件那也不行即使这个法官被公认为铁面无私他也必须回避因为这是程序正义的大是大非问题讲到这里我们今天这个回避的话题还没完因为我又看到一个更有趣的案例它所引发的问题更加深刻我们先上个小广告广告之后见
我是汪洁邀请热爱科学的你一起沉浸在环球科学有故事的世界中我将带你一起探索那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走进那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科技人的伟大思想我精心挑选了《环球科学》杂志中的文章我不是朗读而是深度解析让你真正听懂弄懂《环球科学有故事》就是为渴望深度了解科学的你而量身打造的
2004 年的 9 月 6 号在某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官网上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标题是痞子法官现行记破者号记全国首例法院院长显被杀害案内幕这是一个相当离奇的案件啊我给你大致讲一下这个真实的故事以下我的讲述呢全部都来自于这篇文章
2000 年 3 月 8 日上午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召开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座谈会朱院长正要走出办公室去参加座谈会这个时候突然闯进一名 40 多岁的妇女吕某吕某一冲进办公室就把门给反锁了原来吕某认为由朱院长审理的一个案子判决不公是来寻仇的吕某冲进办公室后二话不说直接开始对朱院长进行物理攻击
吕某虽然是个妇女但年轻力壮朱院长是年老力衰根本不是吕某的对手朱院长很快就被打倒在地吕某就用膝盖把朱院长压在身下然后拉起他的领带猛拽领带勒着脖子是越勒越紧老院长就渐渐陷入昏迷幸好就在此时门被撞开了众人一拥而上将朱院长解救了出来
吕某被抓后经过审讯他供出自己呢是被人指使的而指使他的人竟然就是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另外一名法官杨某原来啊这个杨某是该市中院的老资格法官已经工作 20 多年了但始终呢只是一个审判员得不到升迁
在大约十年前朱院长到任后杨某就开始通过同学战友来游说并进行讨好拉拢还伸手讨要副院长的职务但是却遭到了拒绝这个杨某便对朱院长心生不满
他写信举报朱院长但被查实是诬告他还指使人打匿名电话对朱院长进行谩骂威胁杨某就成了该市中院中的痞子法官大家都躲着他有的领导甚至因为担心被杨某攻击在办公室里面还悄悄地藏了棍棒等防身用品一个痞子法官把整个法院折腾得鸡犬不宁
而杨某在得知吕某对某个朱院长担任法官的判决不满后就主动找到了吕某并且煽动教唆吕某要找朱院长寻仇于是在杨某的教唆下就发生了三八节早上的那一幕最后
最终杨某被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未遂罪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而吕某以同样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 13 年两名被告在上诉后也都被维持了原判好以上就是我对文章做的简短摘要其实在这篇 4000 多字的报道文章中我看到的是文章的作者完全是站在了痛斥无良法官杨某的立场上几乎是用一面倒的叙事
这种写作手法其实非常不符合新闻报道必须客观中立的原则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重要的是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这起发生在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内部施害人和被害人都是该市中院的法官审判工作也是在同一个法院完成的
我进一步查阅这个案件的详情实际上被告人杨某曾经两次向该市中院提出过回避申请要求中院集体回避异地审理但这个申请被驳回了该市中院给出的理由有四个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24 条之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中院恰恰就属于该案的犯罪地法院
第二此案系检察院向本院提起公诉的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四条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依法受理不再交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本院受理此案亦符合级别管辖之规定
第三本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朱某虽系本案被害人与何一庭审判人员有行政隶属关系但朱某已依法向本院审判委员会提出自行回避的申请不参与本案的有关研究讨论决定等审判活动审判委员会对此呢也已做出决定同意朱某的回避申请因此影响刑事管辖权的情形已不存在
其亦不能对案件的处理施加任何干预和影响第四刑事诉讼法第 28 条第四款规定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应当回避本案除朱某外其余何怡婷组成人员审判委员会委员等与申请人杨某仅属同单位一般同事关系
虽相互认识但不存在个人恩怨均无利害关系故不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情形以上就是这个中院自己做出的四点说明
被告人在上述书中向省高院提出该市中院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整体回避但省高院在裁定书中是这么写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所规定的回避制度是指个人回避并没有规定审判组织或审判机关的回避
本案受害人朱某是中级法院院长涉及本案的公正处理但该案起诉到中级法院后朱某已自动申请回避并经审判委员会决定同意朱某回避故吕某及其律师要求中级法院回避本案审理的理由与意见不能成立对这个案子我看到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陈瑞华教授是这么评价的
法院自行审理一起发生在法院办公室的案件是根本无法确保被告人受到公正审判的这是因为该案件的被害人朱某为该中级法院的院长而负责法庭审判的又都是该法院的刑事法官
不仅如此,这一案件发生的地点为法院院长的办公室,主要的目击证人又都是该法院的法警和法官,而本案的被告人杨某又属于与院长朱某结怨很深,已经到了被辞退边缘的法官。
在中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院长不仅是一所法院的最高行政和党务负责人,而且是该法院的首席法官,甚至还是该法院审判委员会的主持人。在具有高度行政氛围的法院内部,指望某一法官在审判中做出与院长意见相悖的判决,这显然属于一种苛求。
在这一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尽管身兼法院首席法官和杀人案被害人的朱某自行申请回避,不再参与本案的审判委员会就该案件的讨论活动,但是基本的社会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这种承诺是靠不住的,也是不足以令该法院的法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们从容不迫地进行审判的。
可想而知假如法官们对于这一案件的审理和判决不能令退居幕后的法院院长满意的话他们作为法院院长的直接下属又怎么能不担心自己未来在法院的处境和前途呢退一步讲即便朱院长本人确实能够做到大公无私不循私情和秉公司法作为他下属的刑事法官们也不得不猜测院长的心情和态度啊
并尽量按照从重从快的原则做出有罪判决实际上对于这样一个连被告人有罪无罪都尚且存在重大争议的未遂的故意杀人案件何一庭竟然对被告人杨某采取了顶格判的惩罚方式对被告人吕某也判处了异乎寻常的重刑
这显然已经说明即便作为被害人的院长本人为了避嫌而不得不退出案件的审理活动
他手下的法官们已经替他出了一口恶气做出了即便他亲自主持审判也不便于做出的重刑判决这种由本法院的法官以实施法律的名义代替法院院长复仇的做法充分显示出该法院的任何法官在审理该案时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后顾之忧和自保考虑
法官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审判怎么可能不考虑个人的一己得失而专注于维护司法正义呢我们不知道各位听众你们是否同意陈教授的观点我个人是非常赞同陈教授的观点的他说的非常的接地气我们并不需要多少法律专业的知识也能完全听懂陈教授所说的道理
我想啊这样的案件如果发生在今天也不可能再像 20 多年前那样自家法院审理自家法院院长的案件在我看来啊这就有点像一个公司的老板被公司的员工打了然后呢让老板的秘书来评判谁对谁错一样但凡这个秘书以后还想跟着老板混他怎么敢说老板错了呢所以啊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还应该扩展为任何法院不能为自家法官做主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包青天是公正的化身,我们期望所有的法官都能像包青天一样铁面无私,但是作为一个理性人,我们必须明白,把公正寄托在包青天上是不可靠的,而现代法治的理念则是把正义寄托在法律程序和法律制度上。
当然这里我不得不插一句题外话或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我们就可以看到所有的案件都由 AI 来担任法官了等到了那一天法官回避制度也就成了历史名词了我倒是非常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我不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可以写在评论区告诉我好了那这就是本期的节目我们下期再聊科学声音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科幻大会上揭晓了第三届中国科幻星球大赛的获奖名单我们的寻觅自然时间的形状从 700 多部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科幻影视单元赛道的优胜奖
一共是有一个冠军和三个优胜奖冠军是颁给了去年的院线电影从 21 世纪安全撤离三个优胜奖除了时间的形状之外还有一个是上海三体宇宙出的我的三体第四季和 B 站的自制科幻短剧不可控何俱变可以说都是实力派
这个奖项的含金量还是很不错的它是由我们中国科幻界的几位大佬王敬康 刘慈欣 吴岩还有郭帆共同发起的是中国科幻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也是办到了第三届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我们这次能获奖说起来还是有点偶然性的说实话我一直把我的影片归类为科普电影的我没有把它当做是科幻电影因此原本我是没有打算去报名参加科幻星球大赛的大概是在报名截止的前一两天我在科幻圈的几个朋友就强烈建议我去参赛因为他们看完《时间的形状》后认为这部电影就是典型的科普型科幻完全是有资格参赛的而且有实力拿奖
正是他们给了我信心让我去报名参赛
最后令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次评委是慧眼识珠从 700 多部参赛作品中相中了《时间的形状》评委认为这部影片将科幻和科普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难得的佳作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也把优胜奖给了我们这是《时间的形状》获得的第一个奖项我相信它一定不是最后一个我们也正在和北京的 8082 团队合作将《时间的形状》抑制成英文配音版本
对了你没猜错我要去参加海外的电影节了你们还记得我吹过的牛皮吗我要拍出国际一流的科普电影那怎样才能证明达到了国际一流呢当然就是去国际电影节拿奖嘛
当然诚恳的说我对《时间的形状》这部电影能得到国际知名电影节的奖项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这是我们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不管有多大的希望至少我是认真的每一步我都是认认真真的去走
要在国际上拿奖当然第一步是要先熟悉按照国际规范来制作英文配音版再熟悉海外参加电影节的流程还是那句话要为自己吹下的牛皮奋斗终生我相信啊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终能攀上高峰好了我们下期再聊